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979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docx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docx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

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

一、非选择题

1.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___________,所以在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中,必须先制备已知浓度的__________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其进行比对。

(2)在生产高果糖浆的过程中若直接用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处理麦芽糖,能否得到高果糖浆?

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刚形成的凝胶珠需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目的是_____。

(5)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洗涤好的红细胞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作用下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答案】亚硝胺比色法标准显色液不能葡萄糖异构酶具有专一性丝质及羊毛衣料所含的蛋白质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从而破坏(损伤)衣料让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甲苯蒸馏水

【解析】

【分析】

常用的灭菌方法:

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和高压蒸汽灭菌法。

测定亚硝酸盐常用比色法。

【详解】

(1)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染料,将显色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比色,即可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葡萄糖异构酶可以催化葡萄糖生成果糖,不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因为酶具有专一性。

(3)丝质及羊毛衣料所含的蛋白质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从而破坏(损伤)衣料,故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

(4)金属用具可以用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5)洗涤好的红细胞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到原血液的体积,再加甲苯,经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点睛】

加酶洗衣粉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发挥明显的洗涤效果,但丝质及羊毛衣料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避免破坏衣料。

2.泡菜制作简单,易于储存,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适宜,是家喻户晓的一种佐餐菜肴。

以下是有关泡菜制作的一些问题,请作答:

(1)制备泡菜的盐水中盐与清水的质量比约为_____________。

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经常向坛口边缘的水槽中补充水分目的是提供___________环境。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_____________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_____________中。

(3)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由于__________的繁殖形成的。

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________。

(4)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___________,所以在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中,必须先制备已知浓度的__________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其进行比对。

【答案】1:

4无氧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产膜酵母先增加后减少亚硝胺比色法标准显色液

【解析】

【分析】

制作泡菜的实验原理:

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为了抑制其它杂菌的繁殖,可以利用多种措施如:

加盐、加白酒、加水密封等;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4:

1,盐水要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泡菜变质原因很多,如泡菜坛子密封不严,或盐的比例过低等。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

泡菜开始腌制时,坛内环境有利于硝酸盐还原菌等杂菌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随着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亚硝酸盐含量又降低。

【详解】

(1)制备泡菜的盐水中盐与清水的质量比约为1∶4;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向坛口边缘的水槽中补充水分目的是隔绝空气,提供乳酸菌发酵的无氧环境。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中。

(3)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形成的。

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4)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所以在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在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中,必须先制备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其进行比对。

【点睛】

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泡菜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之一,深受群众喜爱,但是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某兴趣小组欲制作泡菜并检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腌制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项)。

(2)泡菜发酵过程中,对亚硝酸盐的测定可用比色法,因为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色化合物。

(3)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腌制过程中,坛中溶液量会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乳酸菌是厌氧菌,用水密封隔绝空气,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腌制时间、温度、食盐用量对氨基苯磺酸玫瑰红产膜酵母繁殖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减少

【解析】

【分析】

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制作的流程是原料的休整、洗涤、晾晒、切分等加工过程+泡菜盐水→加入调味料装坛→发酵→成品。

由于在泡菜制作过程中,微生物会将原料中的硝酸盐还原形成亚硝酸盐,因此在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升高,发酵后期亚硝酸盐又会被某些微生物氧化成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又会逐渐下降,因此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要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确定合适的取食时间。

【详解】

(1)乳酸菌为严格的厌氧菌,故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形成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

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食盐用量、腌制时间等。

(2)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反应呈现玫瑰红色,因此制作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制成标准显色液,再与泡菜溶液的显色情况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产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

(4)在泡菜腌制的初期,由于周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使细胞内的水分外渗,导致坛中溶液的量增加,由于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所以在酸性环境中,乳酸菌能够正常地增殖,而其他杂菌繁殖将受到抑制,所以在此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和泡菜制作过程中的失败原因的分析,旨在考查学生对泡菜制作过程的理解和熟练识记,并应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酶已经走出实验室,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根据下列相关酶的叙述和应用,回答有关问题:

(1)食品种类多,酸碱度范围广,生物兴趣小组拟探究在食品生产中应用范围较广的蛋白质,查阅相关文献,得知:

pH对不同蛋白酶的活力影响有差异,据图一可知,______更适宜作为食品添加剂,理由是______。

蛋白酶的活力可用______的量来表示。

工业生产木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能将细胞壁中主要成分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来破除细胞壁以提高出汁率。

(2)图二是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三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①图二中X溶液为________,其作用是使________。

②图三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

③用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形成凝胶珠的过程中,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需注意______加热。

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应_________后,再与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混合。

如果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_________,使固定效果大大降低。

【答案】木瓜蛋白酶由图可以看出,木瓜蛋白酶的活性不随pH的变化而变化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产物产生)β-半乳糖醛酸CaCl2溶液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用小火(或间断)冷却至室温酵母细胞从颗粒中漏出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一中三种酶在不同的pH中变化不同,其中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力都先增加后降低,而木瓜蛋白酶的活力没有发生变化。

图二是将海藻酸钠与酵母菌混合液注射到氯化钙的过程,因此图中X表示氯化钙溶液;图三表示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的过程,搅拌可以使得发酵液与固定化酵母细胞充分接触,提高反应速率。

【详解】

(1)据图一分析可知,木瓜蛋白酶的活性不随pH的变化而变化,说明木瓜蛋白酶更适宜作为食品添加剂;蛋白酶的活力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的量来表示;工业生产木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将细胞壁中主要成分分解为β-半乳糖醛酸,进而破除细胞壁以提高出汁率。

(2)①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二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其可以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

②图三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

③用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形成凝胶珠的过程中,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需注意用小火(或间断)加热,以防止焦糊;为了防止温度过高杀死酵母菌,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应冷却至室温后,再与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混合;如果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酵母细胞从颗粒中漏出,使固定效果大大降低。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判断图一中三种酶的活力随着pH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并能够判断图二中X溶液的种类和作用以及图三中搅拌的功能。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果胶是植物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2)在果汁加工中,果胶的存在易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包括:

________________酶、__________酶和___________酶。

在植物细胞工程中果胶酶的作用是与纤维素酶一起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5)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

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

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用量,使洗涤剂朝_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细胞壁胞间层果汁出汁率低,果汁浑浊多聚半乳糖醛酸果胶分解果胶酯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碱性蛋白酶碱性脂肪酶表面活性剂三聚磷酸钠低磷无磷

【解析】

【分析】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的实验原理: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和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而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详解】

(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和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

(2)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

(3)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

在植物细胞工程中果胶酶与纤维素酶一起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

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等。

(5)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

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

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

同样的道理,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6)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和三聚磷酸钠的用量,使洗涤剂朝低磷无磷的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点睛】

理解“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和“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两个实验中使用的酶和其作用,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可以水解掉衣物中的蛋白质等有机污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衣粉中的酶制剂里含有的酶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类),构成这些酶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

(2)由上图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时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_______%。

(3)下表是添加脂肪酶的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有关记录。

盆编号

洗涤物(等量)

洗涤温度

洗衣粉(等量)

水量

洗净所需时间

油污布

45℃

加酶

2L

4min

油污布

45℃

普通

2L

7min

油污布

5℃

加酶

2L

9min

油污布

5℃

普通

2L

8min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②若实验组1号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分钟,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衣料不适宜用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有____________。

①棉织品②毛织品③腈纶织品④蚕丝织品

(5)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写出两项提高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氨基酸温度、碱性蛋白酶的含量对去污力的影响0.6对照、单一变量酶失活②④用温水洗涤、适当增加洗衣粉的用量等

【解析】

【分析】

酶的特性主要有四点:

1、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2、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酶在生物体内参与每一次反应后,它本身的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与催化剂相似);4、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可使酶失活。

据此解答。

【详解】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主要有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其中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

脂肪酶将大分子的脂肪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这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2)由图推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碱性蛋白酶含量对加酶洗衣粉去污力的影响。

50℃时,当该碱性蛋白酶含量达到0.6%及以上时,该加酶洗衣粉去污力变化不大,即其最适含量是0.6%。

(3)①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该实验设计主要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单一变量原则。

②若1号实验组洗净油污布所需时间接近7min,与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时间相同,则最可能的原因是酶已经失活。

(4)②毛织品、④蚕丝织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能被蛋白酶催化分解,故不适宜用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洗涤。

故选:

②④。

(5)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用温水浸泡提高酶的活性,延长浸泡时间增加酶的催化时间,增加酶的用量可提高酶的催化效率,这些措施均可提高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点睛】

本题考查探究实验、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7.某化工厂生产的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说明:

成分:

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

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溶液内一段时间,使用温水效果更佳。

注意:

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并将结果用下列曲线图A、B表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在0℃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为零,但当温度再度回到45℃时,后者酶的催化能力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指标)来表示该洗衣粉中酶的催化效率。

(4)目前使用的加酶洗衣粉都是一次性的。

某洗涤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研制出了一种能多次重复使用加酶洗衣粉的设备,他们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尼龙载体上,洗涤完衣物后,经过简单处理,这些酶还可以多次重复利用,利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酶叫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5℃高温条件下酶的结构已遭破坏(或酶的活性已丧失)胶片上蛋白膜存在时间的长短固定化酶

【解析】

(1)A图显示:

该加酶洗衣粉在0~45℃范围内,45℃时催化效率最高;B图显示:

该加酶洗衣粉在45~75℃范围内,45℃时加酶洗衣粉催化效率最高。

可见,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是45℃。

(2)高温条件下酶的结构会发生不可逆的破坏,即使再回到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

(3)胶片上蛋白膜在蛋白酶的催化下水解,其存在时间的长短反映了酶的催化效率,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胶片上蛋白膜存在时间的长短来表示该洗衣粉中酶的催化效率。

(4)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尼龙载体上,酶可被多次重复利用,利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酶叫固定化酶。

8.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

如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

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海藻酸钠是常用的包埋剂,在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_________加热;刚形成的凝胶珠需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目的是_____。

(2)下列所示的酶固定化技术中属于包埋法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从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图甲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4)图乙曲线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

【答案】小火或间断让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③④固定化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更广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显示了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固定化酶的活力都大于游离酶,说明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较广。

图乙曲线表明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原因是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

【详解】

(1)在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小火或间断加热,以防止焦糊;为了让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需要将刚形成的凝胶珠需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

(2)据图分析,图中①为物理吸附法;②为化学结合法;③④是将酶包埋于网格或胶囊中,都属于包埋法。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从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甲图说明固定化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更广。

(4)图乙曲线的横坐标为海藻酸钠的浓度,因变量是酶活力,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固定化酶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甲图分析固定化酶和游离酶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还要能够根据图乙判断酶活力最高时对应的海藻酸钠浓度。

9.根据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某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来包埋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

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

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的活性和酶的数量)。

⑴从如图可以看出:

固定化小麦酯酶比游离的小麦酯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_____。

⑵从如图可以看出:

海藻酸钠浓度为3%时的小麦酯酶活力最强。

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如下:

⑴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

⑵影响此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此步的操作应采用_______,以防止发生焦糊现象。

⑶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和酵母混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⑷刚形成的凝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⑸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则说明海藻酸钠浓度_________(过低/过高)。

⑹此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法,固定化酵母细胞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⑺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强酶的数量不足正常生活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高温导致酵母菌细胞死亡使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过低包埋法可以重复使用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的材料中漏出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和图示呈现的信息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固定化酶、固定化酵母细胞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由图1可知,当温度变化时,游离酶的酶活力比固定化酶变化明显,说明固定化小麦酯酶比游离的小麦酯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强。

(2)图2曲线表明:

海藻酸钠浓度为3%时的小麦酯酶活力最强。

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导致包埋的酶的数量不足,因此酶活力较低。

(1)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2)在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应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式溶化海藻酸钠,以防止发生焦糊现象。

(3)在海藻酸钠溶液和酵母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