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979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5.docx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5.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5.docx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5

【2019最新】精选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5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

上填写清楚。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中表示南半球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

m)地形图”,回答2~3题。

 

2.D点的海拔可能为

A.142mB.192mC.98mD.298m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处地势落差大,宜建水电站

B.观察者在B处可直接观察到C处

C.图中的湖泊是外流湖、咸水湖

D.该地区土地资源有限,宜发展立体农业

读图,完成4~5题。

 

4.与图乙比较,图甲所示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

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5.楠迪位于莫尔斯比港的

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

在山区,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山地的坡向和坡度决定了获得太阳直接辐射量的多少。

图1表示我国某山地一天中某坡向所接受的太阳直接辐射量随时间和坡度化,图中实线代表等太阳辐射量线,单位:

百万/焦(平方米·时)。

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山坡的坡向为

A.北坡B.南坡C.东坡D.西坡

7.由图示信息可知

A.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

B.该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C.该日后昼变短、夜变长

D.该地位于北京的东北方向

“金光穿洞”是指落日余晖照亮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桥洞侧壁,金光灿灿的光辉映满桥洞。

2017年12月12日出现了落日余晖照亮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桥洞侧壁的现象,吸引大量游客观赏拍摄。

据“金光穿洞”景观图,完成8~9题。

8.此桥的走向大致是

A. 东南一西北向    B. 东北一西南向

C. 南北向    D. 东西向

9.落日余晖照亮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桥洞侧壁的现象的另外一个日期大约

A. 11月8日前后   B. 2月6日前后

C. 8月6日前后    D. 1月1日前后

右图是我国贵州某地地质地形图(从①~⑤,岩层年龄由老到新),该地大部分地区已开辟为梯田。

读图,回答10~11题。

10.K岩石最有可能是

A.玄武岩B.石灰岩

C.花岗岩D.大理岩

11.有关该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当地突发暴雨,甲处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B.乙处的地貌是堆积作用形成的

C.该地地表水丰富,梯田农业水源充足 D.受内力作用的影响,岩溶地貌分布广

下图为某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示 

A.甲岩石形成早于岩浆岩

B.乙处为向斜谷

C.丙断层形成于泥砂岩之前

D.丁为断块山

13.该地区 

①地形以山地为主②易形成喀斯特地貌③乙地适宜修水库④丙地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蓝田汤峪和蓝田玉是蓝田的特色,蓝田汤峪是地下热水沿地壳断裂带出露于地表形成的温泉,下图为陕西蓝田汤峪地区地质图。

读图完成14~15题。

14.蓝田汤峪最可能存在于图中的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15.蓝田玉的成因是

A.岩浆喷发作用B.岩石变质作用C.岩石风化沉积D.河流沉积作用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

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下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下右图)。

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据此回答16~17题。

16.“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辐合上升B.辐合下沉

C.辐散上升D.辐散下沉

17.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

A.温室大棚气温较高

B.锋面暖气团的上升运动

C.秘鲁沿岸的上升流

D.库区比周边降水少

右图是“世界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X、Y代表1月或7月等压线,瓜达尔港7月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9.瓜达尔港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全年炎热干燥

B.全年炎热,降水集中在夏季

C.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D.全年高温多雨

2016年11月中旬,临沂经历了一次“回南天”,“回南天”是指因季节变化,而导致寒冷干燥的北风转变为温暖湿润的南风,温暖潮湿的南风遇到室内温度较低的物体,使物体表面水分凝聚,形成一层小水珠的现象。

这是一种天气返潮现象。

据此回答20题。

20.此次“回南天”与下列哪种天气现象类似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2018年1月5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百帕),读图完成21~22题。

21.图示时刻

A. 风向:

甲地与乙地相同    

B. 气压:

乙地低于丙地

C. 降水概率:

乙地小于丙地    

D. 风速:

甲地小于丁地

22.未来两天,丁地的天气变化是

A. 气温下降,出现阴雨天气    

B. 气温升高,风力增强

C. 出现暴雨、冰雹天气    

D. 雨过天晴,气温升高

右图为“亚洲东部某日11时(北京时间)海平面等压线(单位:

hPa)图”。

读图完成23~24题。

23.此时M地最可能的天气状况及产生的影响分别是

A.阴雨绵绵不绝;体感温度较低

B.偏南风强劲;沙尘漫天飞舞

C.烈日当空笼罩;高温酷暑难耐

D.狂风暴雨不止,户外难以活动

24.影响N地的天气系统未来移动方向最有可能是

A.东南B.东北

C.西南D.西北

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

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回答25~27题。

25.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

A.海风B.陆风

C.山风D.谷风

26.在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

A.长城站B.昆仑站

C.泰山站D.中山站

27.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

B.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下降风的强度较大

C.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

D.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

读“某地2007年1月7日和6月9日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日变化图”,完成28~29题。

28.该地1月盛行偏北风,6月盛行偏南风,据图分析该地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B.B.珠江三角洲

C.地中海沿岸

D.D.印度半岛

29.关于该地6月9日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多少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

B.该日降水不可能是对流雨

C.12~13时气温降低是因为云层增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D.该日6∶00左右地面辐射最强,损失热量最多

2016年12月18日,北京某校刘老师赴莫斯科某校参加为期七天的国际交流。

刘老师发现两校学生在校时间均是当地时间8:

00~17:

00。

下图为“世界时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30题。

30.两校学生同时在校的北京时间为

A.8:

00~12:

00B.10:

00~14:

00

C.12:

00~16:

00D.13:

00~17:

00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本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为31—33题,选做题为(34—35题)2选1。

31.(10分)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对该区域考察后发现B地植被长势比A地好,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4分)

(2)简要分析图示区域水能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

(2分)

(3)简析水利枢纽坝址选建在P处的原因。

(4分)

32.(10分)下面甲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乙图为该河流某处干流河谷横剖面形态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所示剖面最可能位于甲图中的    (A或C)处,请说明判断依据。

(3分) 

(2)指出甲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4分)

(3)古代人在M附近河段河岸建设聚落,最可能选择  (南或北)岸,并分析其原因。

(3分)

33.(10分)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判断图示气候区的气候类型名称,并分析形成该种气候的成因。

(3分)

(2)A地区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其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4分)

(3)若图示风带的风力减弱,分析对西部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

(3分)

选做题(考生从34、35中任选一题作答,全答按34题阅卷)

34.【地理-旅游地理】(10分)

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谷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下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下图右照片)。

分析圣贝内泽断桥的旅游价值并说明该断桥能保护至今的自然原因。

35.【地理-环境保护】(10分)

白头叶猴独产于中国广西西南部左江以南和明江以北地区,该地繁茂的亚热带植被和喀斯特地貌为其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各种人为原因,白头叶猴栖息地急剧减少,种群数量也急剧下降,白头叶猴处于灭绝边缘。

图7示意白头叶猴种群灭绝区和稀疏区的分布。

分析导致白头叶猴濒临灭绝的人为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DBDDD6-10BAADD11-15ABDCB16-20DDBAA

21-25CACDC26-30DBBBD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0分)

(1)B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于A地;B地坡度缓于A地,土层厚于A地。

(4分)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落差较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大。

(2分)

(3)位于峡谷,建坝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

(4分)

32.(10分)

(1)C(1分)沉积作用较强,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且河床中有较厚的泥沙沉积层,说明河流沉积作用较强,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

(2分)

(2)P处为流出山口处地貌为冲积扇(1分)形成过程为: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1分)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1分)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1分)

(3)南(1分)南岸为凸岸,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流较缓,取水方便(2分)(若答北岸为凹岸,受河水侵蚀作用强,河岸易崩塌,安全性差。

1分)

33.(10分)

(1)温带大陆性气候。

(1分)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受山地的阻挡,难以获得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降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2分)

(2)表现:

A地区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2分)原因:

南美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2分)

(3)东南信风减弱,使南赤道暖流减弱,南美太平洋沿岸上升补偿的海水减少,表层海水水温比常年高,西部沿岸将出现暴雨、洪涝。

(3分)

34.(10分)

旅游价值:

圣贝内泽断桥是古建筑,历史文化价值高;圣贝内泽断桥的独特性,具有较高的观赏(美学)价值等;其成因具有科研研究价值。

(6分)

自然原因:

左岸断桥为凸岸,河水浅、流速缓,对桥的冲蚀作用较弱,同时利于泥沙堆积,保护桥墩。

(4分)

35.(10分)

居民点与道路(铁路、公路)的修建,侵占和割裂了白头叶猴的生活空间(4分);不合理开垦、过度樵采以及交通道路的修建,破坏了当地的植被,导致白头叶猴栖息地环境恶化、食物减少(4分):

当地居民滥摘猎杀,导致白头叶猴种群数量下降。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