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5800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单元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单元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运算律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55-56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九1-3。

教学目标:

⒈ 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⒉ 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

教学难点:

发现并总结加法运算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算:

42+3875+613+21

⒉揭示课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加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花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加法交换律

(1)出示课题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

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如何列式?

还可以怎样列式?

(2)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算式。

提问:

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是相同的?

又有什么是不同的?

说明:

这两个算式算出的都是跳绳的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3)你还能再写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几组算式。

提问:

你们有什么发现?

能用字母或其他的一种方式表示出这一发现吗?

指出:

这个规律可以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

(5)指出:

我们学过的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⒉教学加法结合律:

⑴出示问题:

“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

可以怎样列式?

说说你先算什么?

⑵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

比较: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说明:

这两个算式求出的都是一共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3)出示:

计算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结果,填上合的符号

(30+10)+5030+(10+50)(27+23)+4727+(23+47)

(4)你能再写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

三、组织练习。

1、练一练

出示题目。

每个等式用了什么运算律?

2、练习九8。

先填一填,再说说怎么想的。

3、练习九3。

(1)一组一组计算。

(2)集体订正。

(3)为什么每组中两题得数相同?

每组中哪道计算简便?

为什么?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应用加法运算律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4-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方法,会正确

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

趣,培养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怎样表示?

什么叫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如何表示。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390+280=280+390

A+40+60=40+60+A

(10+30)+50=10+(30+50)

20+50+30=20+30+50

3.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2

(1)出示例题。

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2)比一比哪种解法简便,这样的算的简便在哪里?

提问:

三个数相加,为什么要先算54+46?

改变顺序,先算54+46可以吗?

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小结:

刚才的同学按顺序计算比较麻烦,应用加法结合律,先算能凑成整百的数,再算一个数加整百的数,使计算简便。

⒉教学试一试

(1)出示65+79+2178+(47+22)

观察每题的三个加数,有什么特点?

怎样加比较方便?

请同学们用简便方法来算一算。

(2)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算,尤其是第2题。

请同学们说说每步用了什么定律,并板书。

(3)小结:

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知道,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把和是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下一步的计算比较简便。

三、组织练习。

1、“练一练”1。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一练”2。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3、练习九4。

思考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4、练习九5。

讨论:

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集体订正。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练习九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8-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方法,会正确

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

趣,培养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今天我们一起来练习。

(板书课题)

一、组织练习。

1、练习九8。

(1)学生填写。

(2)交流订正。

(3)怎样应用加法运算律?

2、练习九10。

(1)算一算。

(2)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3)减法算式中有什么规律?

小结: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练习九11。

应用以上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4、练习九12。

观察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

36表示什么?

52呢?

计算,订正。

5、练习九13。

填表,总结订正。

说说你的发现。

二、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相关的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1页例3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

如何用字母来表示。

2.乘法也有类似的运算律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律。

猜一猜,乘法有哪些运算律?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乘法交换律。

(1)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想一想乘法有交换律吗?

小组交流。

口诀写算式;乘法的验算;解决问题列式。

(2)出示例题图

a)请同学们观察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提问:

如何求问题?

b)小组讨论:

这两组解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c)出示3×5=()×(),请同学们把等式填写完整。

(3)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还需要验证。

请你根据这个等式照样子再说出几组这样的等式。

a)指名说说,相应板书。

b)请同学们依次计算出结果,验证看能否用等号连接。

c)讨论:

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

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及不同点。

(4)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

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说明: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5)指出:

乘法交换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用AB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

(6)我们曾经用交换乘数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7)练习十1,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来验算。

⒉教学乘法结合律。

(1)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2)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分别说说每种解题的思路。

讨论:

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将两个算式写一个算式。

(3)请同学们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再写出几个算式。

a)指名说说,并做出相应板书。

b)请同学们说说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写出这些等式的。

c)同学们计算,验证这些算式能否用等号连接。

d)引导同学们仔细归纳,你发现了什么?

e)指出:

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4)如果用字母来ABC来表示这个三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⒊完成练一练

4.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

(2)讨论:

他们先把哪两个数相乘?

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数相乘?

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三.练习。

1.练习十2。

比较每组题的异同。

哪道计算比较简便?

2.练习十3。

你能很快说出每束气球上三个数的乘积吗?

怎样算比较简便?

(第一步乘得的积是整十数)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 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例5、“练一练”、练习十6、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让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及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其他同伴交流规律。

教学过程:

一、展开探索过程。

1.初步感知。

提问: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反馈:

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

24×6+24×4(6+4)×24

提问:

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怎样?

学生计算验证。

谈话:

虽然这两个算式样子不同,但是计算结果是相等的。

我们就可以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24×6+24×4=(6+4)×24

2.类比展开。

提问:

假如每班领28根,一共要领多少根?

列式,也具有以上的规律吗?

3.是不是所有类似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每一组编一题,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比一比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4.体验感悟。

谈话:

大家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服老师,看来,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巧合,而是有其中内在的规律。

小声地读这些算式这中间隐藏着什么规律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通过观察,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算式,根据你刚才的观察,你觉得这些算式中,哪两个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就把它们挑出来,如果有争议可以算一算来验证一下。

交流:

哪个小组来汇报?

5.揭示规律。

三.巩固内化

1、练一练1。

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报答案,全班共同校对。

提问:

你们是根据什么这样填写的?

第1题和第2题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练一练2

学生自己判断。

提问:

你是怎么判断的?

你能说说第三组两道算式为什么是相等的吗?

第四组的两道算式为什么不相等?

怎样改一下能使它们相等?

3、练习十7。

让每位学生都用两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板演。

提问:

这两种算法有什么联系?

符合什么规律?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64页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8-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适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

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指名口答。

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在。

里填上运算符号。

64×7+64×3===640(口+口)

25×(3+4)一口。

口。

口。

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的?

仔细观察这两个等式,看看每个等式中是左边的算式计算简便还是右边的算式计算简便?

2.谈话:

这节课我们探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提问:

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谈话:

求买102件短袖衫一共要多少钱,应该选择哪些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怎样列式?

板书:

32×102=元

(2)提问:

你能先估计一下计算的结果吗?

把102件看作100件,32×100=3200(元),所以32×102的积比3200大。

实际付出的钱要比3200元多,多多少,你能口算出来吗?

提问:

你能口算出买102件要付多少钱了吗?

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

买100件用3200元,买2件用64元,一共用3264元。

(3)谈话:

口算得对不对呢,我们再用笔算来验证一下,各自列式计算,指定一人板演。

(4)谈话:

口算和笔算相比,你觉得这道题哪种算法简便?

(指名口答)现在我们就把口算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

边板书边谈话:

我们把102分成两个数,于是写成32×(100+2)。

你能把下面的算式填完整吗?

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你能接着算下去吗?

学生说算式,教师完成板书。

谈话:

这就是用简便方法计算32×102的思考过程。

回顾这个过程,谁来说一说,先怎么办?

再怎么办?

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5)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48×20273×lOl302×15

指定三人板演,其他学生任意做1~3题,共同订正。

2.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用简便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做题。

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3.小结。

提问:

什么样的式题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

各小组讨论。

一种是:

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分别相乘比较简便,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分别相乘,再求和,算出结果;另一种是:

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另外两个乘数的和正好是整百、整十的数,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把相同的加数提出来,先求和,再相乘,算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

先独立填空,再让学生交流各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2.练一练2。

各自独立做题,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提问:

你是怎样发现这三道题适合用简便方法计算的?

3.练习十8。

指名口算第1题,学生说口算过程,教师板书20×3==603×3=960+9=69这个过程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是什么?

提问:

你能说一说这里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吗?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 练习十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12-2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适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律?

今天我们来练习。

二.练习。

1.练习十12。

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回顾各种运算律。

它们有什么作用?

2.练习十14。

算一算,比一比。

每组两题有什么联系?

哪道题比较简便?

你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有什么启发?

3.练习十15。

应用刚才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集体订正。

1.练习十16。

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差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数,再相减。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 相遇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例7、“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相遇求路程的行程问题以及类似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

2、使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3、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教学难点:

借助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行程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

提问:

题目中说了一件什么事?

请两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

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求什么?

题目中信息比较多,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进行整理?

二、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学生整理。

(2)展示方法。

(画图、列表)

(3)提问:

根据你整理的信息,想想要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应该先算什么。

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

可以先分别算出小明和小芳4分钟各行的路程,然后求总路程;也可以先算两人每分钟共行的路程,然后求总路程。

(4)学生独立解答。

(5)提问:

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果把这两个综合算式写成等式,看看符合什么规律?

小结:

乘法分配律就是从现实问题中总结出来的,两种解法得到相同的结果又一次证明了乘法分配律的正确性。

反过来,我们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由一种计算方法想到另一种计算方法。

2.“试一试”

(1)出示题目。

用手势作出行走路线。

(2)画图整理,再解答。

(3)全班交流。

三.巩固提高。

练习十一1

(1)读题,说出题意。

(2)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3)交流。

(4)有没有其他方法解答?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71页练习十一3-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相遇求路程的行程问题以及类似的实际问题,理解反方向的行程问题。

2、使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3、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教学难点:

借助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行程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揭题。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乘法还有哪些运算律?

今天我们一起来练习。

二.练习。

1.练习十一4。

(1)读题。

(2)解答。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4)要求小星离少年宫还有多少米?

先要知道什么?

2.练习十一5。

(1)读题。

这两辆卡车是怎样行驶的?

你能用手势表示吗?

他们行驶的方向和相遇问题是相反的。

(2)独立解题。

(3)你是怎样思考的?

(4)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意思?

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行程问题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3.练习十一8。

(1)读题,整理条件。

(2)独立解答。

(3)交流反馈。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行程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

 

第十课时 整理与练习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73页1-5。

教学目标:

1.在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和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能合理、灵活、正确地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各运算律:

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

你会用字母表示吗?

填写数学书1。

板书:

加法交换律:

a+b=b+a乘法交换律:

a×b=b×a

指出:

交换律只要2个数交换位置,所以只要用到字母a和b

加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结合律:

(a×b)×c=a×(b×c)

指出:

结合律有三个数,但顺序是不变的,只是运算顺序发生了改变。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指出:

分配律有乘有加两种运算。

2.整理与练习2。

(1)填写。

(2)交流。

二、简便算法的多样性:

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

125×24

1、125×8×3=1000×3=3000

2、(100+25)×24=100×24+25×4×6=2400+600=3000……

比较两种方法,说说各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哪种更简便?

指出:

有的时候一道题有多种简便算法,我们应该选择更简便的算法。

像这类题目更适宜用乘法拆数那就尽量不要用加法。

三、乘法分配律的延伸运用:

1、先计算每组的两道算式,再比较它们的结果,并填空:

32×(30-2)○32×30-32×2

(40-4)×25○40×25-4×25

学生算、比较后,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只要说出大概就可以)老师也可适当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

(a-b)×c=a×c-b×c

指出:

我们可以把这个规律也看成是乘法分配律的一种应用。

利用它,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更简便。

2、学生练习:

88×41-8898×76

学生练习完后再交流,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过程。

3.整理与练习4。

(1)独立完成。

(2)比较,每组题有什么联系?

小结:

在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全课小结。

提高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课时 整理与练习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74页6-13。

教学目标:

1.在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和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能合理、灵活、正确地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练习简便计算。

2.整理与练习6。

(1)独立计算。

(2)交流:

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这是除法算式的一条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整理与练习7。

(1)你会应用刚才的规律计算吗?

(2)交流,体会这种方法的简便性。

4.整理与练习10。

(1)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每平方米种植的棵树”是什么意思?

(3)要求“一共要购买多少株菊花苗?

”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4)独立解答。

(5)交流反馈。

(6)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5.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