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文言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784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复习文言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复习文言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复习文言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三复习文言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三复习文言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复习文言训练.docx

《高三复习文言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复习文言训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复习文言训练.docx

高三复习文言训练

高三复习文言训练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

“兹欲以成吾亭耶!

”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④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子瞻:

苏轼的字。

苏辙是其弟。

齐安,即黄州。

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

②陁(tuó):

山冈。

③褰(qiān)裳:

提起衣服。

④寓:

寓世,住在人世。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

结庐居住

B.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加:

增加

C.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效:

呈现

D.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姑:

暂且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知其久也至其翩然独往

B.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C.见者以为仙也不可加以斤斧

D.酌水而饮之乘渔舟乱流而南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苏轼“适意为悦”的心境的一组是( )

A.①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②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B.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②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

C.①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②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D.①风云变化,林麓向背②羊肠九曲而获少平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谪迁黄州,不居武昌,因此文章先从苏轼好游武昌诸山写起,指出其在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

这是为叙述建亭武昌铺垫,显出苏轼在失意遭遇中善于自得其乐。

B.文章最后具体议论苏轼追求的乐趣是“以适意为悦”。

这就委婉地说明苏轼建亭的目的,也是他处世为人的态度。

C.这篇文章记述了作者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由来,表现出作者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意绪。

D.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议论为一炉,全文围绕着一个“乐”字,互为交融,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9.断句和翻译。

 

⑴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句。

4分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⑵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3分)

②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

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

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

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

“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

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

倡。

”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民义万人以行。

而汝中柏者方用事,阴沮之,减其军半。

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

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

由是诸将疾普功。

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

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

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夺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

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

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

而援军望之,按不进。

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

而贼以死捍,蒙古军恇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为贼所蹂践,率坠水中。

普军乱,贼乘之。

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

“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

”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

至日西,援绝,被创堕马,复步战数合。

贼益至,贼指曰:

“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

”普叱曰:

“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

”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

贼众攒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选自《元史·石普》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诣:

拜见B.由是诸将疾普功疾:

嫉妒

C.一普自将,攻北门将:

将领D.普勒余兵,血战良久勒:

招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组是(3分)

A.普以将略称以普从行B.而汝中柏者方用事而援军望之,按不进

C.为天下忠义倡遂为贼所蹂践D.遇贼与战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普有“将略”的一组是(3分)

①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②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

③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④树帜城上,贼大惊溃

⑤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⑥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

A.④⑤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①②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这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推荐,并且凭借平定徐州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

B.高士诚占据高邮的时候,石普愿作讨伐高士诚的先锋,并向丞相请求给予步兵三万用以破敌,丞相同意了他的请求。

C.石普以突袭的方式很快攻下宝应,可是在攻打高邮的时候,却因为援兵不作为,致使石普功亏一篑。

D.在军队大乱之际,石普没有退缩,仍旧血战到底,在只有三十个士兵跟随和援兵断绝的情形下,英勇战死。

9.翻译。

(10分)

(1)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

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

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

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

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

余曰:

“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

”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

余曰:

“鱼至矣,大者可得矣!

”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

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

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

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

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

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

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

此可以观矣。

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

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①,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

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

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

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清•吴敏树《说钓》)

注:

①天官:

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

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盖逾时始得一动                        逾:

更加

B.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                  间:

间隙

C.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      数数:

多次

D.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                吏:

官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②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B.①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               ②动而掣之则无有

C.①乃收竿持鱼以归                     ②乃饭后仍出

D.①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               ②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

7.下列各句中,都用具体行为表现作者“喜钓”特点的一组是(     )

①疾理钓丝,持篮而往                   ②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③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   ④忍苦风尘之路

⑤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             ⑥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①③⑤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记叙了钓鱼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与钓者相应的心情,多用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浮子的动静以及钓不到鱼时的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情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

B.第二段是作者发出的慨叹,而结尾的“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也写出了作者的无奈。

表明作者喜于归隐,乐于垂钓的情怀,是作者一生不求功名的总结。

C.作者用“鱼”比喻官职,人人求官心切,都希望通过科举后步步高升。

用具体的垂钓来阐发抽象的求官心理,然后再通过议论点出文章的主旨所在,更能表明作者的观点。

D.作者认为,有些人醉心于功名,就像一心想钓大鱼一样,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欲望,得到之后还有更多的奢求,永不满足,到死都不会停止。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

(3分)

②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3分)

③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

(4分)

艺祖①仕周世宗,功业初未大显。

是时,江南李璟据一方,国力全盛。

闻世宗亲至淮上,而滁州其控扼,且援寿州,命大将皇甫晖、监军姚凤提兵十万扼其地。

太祖以周军数千与晖遇于清流关隘路,周师大败。

晖整全师入憩滁州城下,令翼日再出。

太祖兵再聚于关下,且虞晖兵再至,问诸村人,云有镇州赵学究②在村中教学,多智计,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

太祖微服往访之。

学究者固知为赵点检也,迎见加礼。

太祖再三叩之,曰:

“彼方胜,我已败,畏其兵出,所以问计于君也。

”学究曰:

“然且使彼来日整军,再乘胜而出,我师绝归路,不复有噍类③矣。

”太祖曰:

“当复奈何?

”学究曰:

“我有奇计,所谓‘因败为胜,转祸为福’者。

今关下有径路,人无行者,虽晖军亦不知之,乃山之背也,可以直抵城下。

方西涧水大涨之时,彼必谓我既败之后,无敢蹑其后者。

诚能由山背小路,率众浮西涧水至城下,斩关而入,彼方战胜而骄,解甲休众,必不为备,可以得志。

所谓‘兵贵神速,出其不意’。

若彼来日整军而出,不可为矣。

太祖大喜,且命学究指其路。

学究亦不辞,而遣人前导。

即下令誓师,夜出小路亟行。

三军跨马浮西涧以迫城,晖果不为备,夺门以入。

既入,晖始闻之,旋率亲兵擐④甲与太祖巷战,三纵而三擒之。

既主帅被擒,城中咸谓周师大兵且至。

城中大乱,自相蹂践,死亡不计其数,遂下滁州。

(节选自宋代王铚《默记·卷上》)

注:

①艺祖:

始祖,与后文出现的“太祖”、“赵点检”均指宋太祖赵匡胤。

②赵学究:

即宋开国功臣赵普。

③噍类:

jiáo能咬嚼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

④擐:

huán套、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军姚凤提兵十万扼其地                         控制,把守

B.令翼日再出                                     同“翌”

C.问诸村人                                       众多

D.无敢蹑其后者                                   追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三军跨马浮西涧以迫城                            夺门以入

B.太祖兵再聚于关下                                 所以问计于君也

C.且虞晖兵再至                                     城中咸谓周师大兵且至

D.再乘胜而出                                       三纵而三擒之

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类型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

既主帅被擒

A.晖整全师入憩滁州城下

B.学究者固知为赵点检也

C.与晖遇于清流关隘路

D.我师绝归路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匡胤在周世宗朝做官,当初功业并不显赫。

在滁州城下和皇甫晖打了一仗,寡不敌众,败下阵来。

B.太祖打听到附近有个教书先生叫赵普,很有谋略,便身着便服去拜访他,赵普对太祖也是恭敬有加。

C.太祖让赵普为他指路,赵普没有推辞,还派人为太祖做向导,使太祖的部队成功地从西涧渡河而进,逼近滁州城。

D.太祖的军队入城之后,与皇甫晖的军队展开巷战。

城中的人乱成一团,自相践踏,死的人不计其数,太祖的军队最终攻下了滁州。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①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

(3分)

②虽晖军亦不知之,乃山之背也,可以直抵城下。

(3分)

③彼方战胜而骄,解甲休众,必不为备,可以得志。

(4分)

阿留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

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

尝使执洒扫,终朝①运帚,不能洁一庐。

主人怒之,则掷帚于地,曰:

“汝善是,曷烦我为?

”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问之,必曰:

“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容姿者,龙钟而曳杖者。

”后度不悉记,则阖门拒之。

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

留伺客退窃叩之曰是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磨涤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跂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

及其归,出二指状曰:

“本枝皆上生,无下向焉。

”家人为之哄然。

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

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

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

一日,和粉墨,戏语曰:

“汝能为是乎?

”曰:

“何难乎是?

”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②,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

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

樗栎③不材,薪者弗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

矧④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

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

能知而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

于戏!

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哉?

(选自《式斋先生文集》)

【注】①终朝:

整天。

②参亭:

相互参杂和匀称。

③樗栎(chùlì):

都指无用的木材。

④矧(shěn):

况,况且。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素终蓄之蓄:

容留

B.后度不悉记,则阖门拒之阖:

关闭

C.客至,出陈之陈:

陈述

D.樗栎不材,薪者弗弃薪者:

砍柴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曰:

“何难乎是?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天地间无弃物”观点的一组是

①樗栎不材,薪者弗弃②沙石至恶,玉人赖焉

③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④实元素之能容也

⑤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

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⑤⑥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留是太仓周元素的家童,生来痴呆无比,但能有一技之长,周元素一直收养着他。

B.周元素要阿留砍一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阿留一整天也没有砍来,因为他没有找到向下边生长的树枝。

C.作者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可用之处。

而人才不能为当权者所用,仅是因为他们不为当权者所喜欢。

D.作者认为阿留痴呆无比,却因为有一点小小技能被任用,阿留是幸运的:

可如今的人才能远比阿留高,却不能被任用,是非常不幸的。

9.翻译和断句。

(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3分)

留伺客退窃叩之曰是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磨涤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主人怒之,则掷帚于他,曰:

“汝善是,曷烦我为?

”(4分)

②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3分)

龙渊义塾记   [明]宋濂

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

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

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

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

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

“无田是无塾也,奚可哉?

”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奇来为之助。

章君曰:

“吾事济矣!

”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敞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

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郁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

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

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

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

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

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

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

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

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

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

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选自《文宪集》,有删改)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                病:

弊端

B.章君曰:

“吾事济矣!

”       济:

成功

C.檄本郡免其科徭                    檄:

下令

D.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      衷:

内心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山深而川阻                      序而刻诸石

B.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            益斥田以广其业

C.诸生业进者,月有赏            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

D.惟古者之建学也         以克绍先世之徽猷

7.下列各句组,全都是表述章君悉心办学之举的一组是(   )

①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              ②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③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          ④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

⑤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  ⑥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君秉承先辈遗志,设法筹资,在陈京兄弟的帮助下创办了龙渊义塾。

B.章君订立了义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并有专人负责财务,一年结算两次。

C.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

D.章君的办学举动得到了官府的支持,本文作者也希望义塾能一直办下去。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敞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

 

②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

参考答案

武昌九曲亭记

5.B解析:

加:

加上,这里引申为砍伐的意思。

6.D解析:

D两个“而”字均表顺承,可不译;A句中助词,加强语气;代词,他B代指山、水;音助,无义;C把,介词;用,介词

7.B解析:

A项①是对废亭旁边古木的描写。

C项①是对苏轼登山时环境的描写,②是对苏轼和山中人的记叙。

D项中两句均是苏轼和山中人游西山的情况。

8.C解析:

文章作者是苏辙。

而文章记述的是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由来,阐发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同时寄托作者自己的意绪。

9.⑴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共4分,每两处1分,错、漏,多断均算错)

⑵①一天刮大风下雷雨,拔掉了一棵古树,把那长树的地方开辟出来,亭子的地基便扩大了。

(3分。

关键字:

一旦:

一天、广:

扩大,句意分1分)

②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满足)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

(4分,每分句1分,关键字:

无以:

没有用来……、易:

交换、及:

等到、厌:

满足,尽兴。

洒然自笑,翻译为超脱而自我得意,也对。

不扣分)

参考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

齐安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