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脚手架规范 2精品文档20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525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脚手架规范 2精品文档2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竹脚手架规范 2精品文档2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竹脚手架规范 2精品文档2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竹脚手架规范 2精品文档2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竹脚手架规范 2精品文档2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竹脚手架规范 2精品文档20页.docx

《竹脚手架规范 2精品文档2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脚手架规范 2精品文档20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竹脚手架规范 2精品文档20页.docx

竹脚手架规范2精品文档20页

1、总则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0.1为了在建筑施工落地双排外竹脚手架工程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特定本规程。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0.2本技术规程行之有效用于高度25m以下(含25m),用于施工荷载。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2KN/m2(不超过两层作业层)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落地双排外竹脚手架之搭设、验收、安全检查评定的标准。

1.0.3搭设前根据本技术规程搭设要求,结合拟搭设工程立面特点,编制专项搭拆作业方案。

1.0.4落地竹脚手架搭设人员须经建设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对其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1.0.5严禁钢竹混用搭设。

1.0.6落地竹脚手架的搭设和使用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行贿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立杆

垂直竖向杆,系统向构成排架的承重杆件,俗称冲天杆、立柱、站杆、竖杆。

2.0.2外立杆

双排脚手架中离开墙体一侧的立杆。

2.0.3内立杆

双排脚手架中贴近墙体一侧的立杆。

2.0.4大横杆

按步层与立杆连接并平行于墙面的纵向承重杆,俗称纵向水平杆、顺水、牵杆。

2.0.5扫地杆

贴近地面,连接立杆根部的水平杆。

2.0.6小横杆

与立杆和大横杆相交连接内外立杆并垂直于墙面的水平杆件,是支承脚手扳的横梁,俗称横向水平杆、天杆、排木、牵杠。

2.0.7斜撑

设在竹脚手架外侧,并与地面成45°角的斜杆,上下连续设置呈“之”字形,加强脚手架的整体性。

2.0.8连墙杆(绳)

与墙体连接的横向杆件或拉结绳(φ6.5及以上的圆钢;8#及以上的双股镀锌铁丝;钢丝绳),防止脚手架横向侧移)。

2.0.9剪刀撑

附外排架上将立杆与大横杆交叉绑扎的杆件(与大横杆交叉成45°~60°角),又称十字撑。

2.0.10抛撑

设在脚手架底层外侧,并与地面成60°角,横向撑住脚手架的斜杆,防止脚手架向外倾斜。

2.0.11脚手板

铺设在小横杆上的竹架板、木架板,起架板功能。

2.0.12节点

不同杆件相互交叉绑扎连结的部位。

2.0.13绑扎绳

杆件相互绑扎成架的材料。

2.0.14双排外竹脚手架

双排外竹脚手架是里外两侧均设立杆,稳定性较好的一种脚手架。

2.0.15脚手架高度

从立杆底座下皮至架顶栏杆上皮之间的垂直距离。

2.0.16脚手架长度

脚手架纵向两端立杆外皮间的水平距离。

2.0.17脚手架宽度

脚手架横向两侧立杆外皮之间的水平距离。

2.0.18横杆步距

上下水平杆轴线间的距离。

2.0.19立杆间距

脚手架相邻立杆之间的中心距离。

2.0.20立杆纵(跨)距

脚手架立杆中心的纵向距离。

2.0.21立杆横距

脚手架立杆中心的横向间距。

2.0.22作业层

上人作业的脚手架铺板层。

2.0.23安全网

用来防止人、物坠落,或用来避免、减轻坠落及物击伤害的网具。

本规程所用安全网的网目密度不低于800目/100cm2。

2.0.24平网

安装在架体内、同步大横杆与大横杆之间的安全网。

2.0.25系绳

把安全网固定在支撑物上的绳。

2.0.26边绳

安全网与安全网连接的绳。

2.0.27筋绳

为增加安全网强度而有规则地穿在安全网体上的绳。

3、施工准备

3.1材料要求

3.1.1落地竹脚捭架使用的竹子应为3年以上7年以下生长期,长5m以上,壁厚6mm以上竹杆或经搭设连续使用保持韧性,表皮为青或黄色的竹杆。

不得使用弯曲不直、青嫩、枯脆、刀伤、腐烂、虫蛀以及裂纹连通两节以上的竹杆。

使用时竹杆两头应在竹节处裁据平。

3.1.2落地竹脚手架各杆件有效使用段内小头直径均应不小于60mm。

3.1.3绑扎绳分纤维编织带和镀锌铁丝两种,纤维编织带系特制聚丙经过拉丝制成,其规格通常为6×0.7m(宽度×厚度),单根拉力不小于310N,根据绑扎需要裁成定长。

绑扎连接点的镀锌铁丝,常用双股10#和12#镀锌铁丝,使用时不允许用火烧、次品和锈蚀严重的镀锌铁丝。

3.1.4竹脚手架中所有的绑扎材料均不得重复使用。

3.1.5脚手板的材料要求

1板厚:

不小于5cm;

2板长:

2.0~3.0m;

3板宽:

0.2~0.3m。

3.2搭设设备

3.2.1搭设前根据本规程搭设要求,结合拟搭设工程立面设计,按下列要点编制搭设作业构造方案。

1确定立杆的各段间距、架宽,结合建筑立面外伸、内缩的要求,标定不同层的步高及需要留洞位置等;

2根据建筑物结构确定连墙杆使用材料、连结方法和位置;

3特殊的搭设方法和安全防护与封闭要求。

3.2.2检查竹料的质量,对符合品质要求的竹子进行分类和配料。

不符合的退场或裁锯留取可用部分。

3.2.3编制材料进出场计划,拟用材料堆放在通风处,短材(小横杆)宜棚内存放。

3.2.4检查绑扎绳材料合格证或复检证明。

3.2.5检查落实使用材料和机具是否符合要求。

3.2.6材料及工具检查按照进料批次进行,并作好记录。

3.2.7组织经培训有上岗证的搭设人员,学习领会工程搭设作业方案。

3.2.8搭设前应先清除施工现场的障碍物,在脚手架搭设范围内,认真分层夯实回填土,并浇筑混凝土垫层。

4、施工操作工艺

4.1施工流程

4.1.1搭设按步层顺序由下到上进行,按步层完成及时封端或同层闭合,搭设的顺序如下:

确定立杆位置→地面硬化处理→竖立杆→绑大横杆(扫地杆)→绑小横杆→铺脚手板→绑栏杆→绑抛撑、斜撑、剪刀撑等→设置连墙点→设置安全网。

4.2搭设方法和质量标准

双排外脚手架的组成和构造参数。

1组成

双排外脚手架由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剪刀撑、抛撑等杆件组。

2构造参数

双排外脚手架的构造参数。

见表4.2.1

表4.2.1双排外脚手架的构造参数单位m

用途

内立杆至墙面距离

立杆间距

大横杆

步距

小横杆伸出立杆的距离

操作层小横杆间距

横向

纵向

装饰

150

800~1000

≤1000

1500~1800

100~150

≤750

4.2.2双排外脚手架搭设高度不超过25m。

4.2.3按照工程搭设作业构造方案,现场进行立杆标定,立杆标定应做到转角(含阴、阳角)洞口两侧设杆,实际墙段不是间距整数倍数时,根据允许偏差调整。

4.2.4地面硬化处理:

在脚手架搭设范围内,将原有回填土认真分层夯实,并在夯实的地面上浇筑不小于100mm厚的C15混凝土垫层。

4.2.5绑立杆:

立杆应小头朝上,上下垂直。

搭设到建筑顶端时,内立杆要求低于檐口0.4~0.5m,外立杆要求高出檐口:

平层顶为1~1.2m;坡屋顶不小于1.5m。

顶端立杆应小头朝下,为使立杆顶端齐平,可将高出的立杆向下错动。

先竖内排两端头的立杆,再立中间的立杆,外排立杆照内排立杆依次进行。

立杆竖好后,应纵向成行,横向成方,杆身垂直。

立杆有轻微弯曲时,其弯曲面应顺纵向方向,既不能朝墙面也不能背墙面,以保证大横杆能与立杆接触良好。

立杆必须按规定进行接长,相邻两立杆的接头应上下错开一个步距。

立杆的垂直偏差:

脚手架顶部向内水平倾斜不得大于架高的1/250、且≤100mm,不得向外倾斜。

4.2.6绑扫地杆:

在立杆底部加绑扫地杆且离地面高度不大于300mm。

4.2.7绑大横杆:

脚手架两端横杆的大头应朝外。

绑扎第一步架的大横杆时,应检查立杆垂直度、基础是否牢固。

同一步架的大横杆大头朝向应一致,上下相邻两步架的大横杆大头朝向应相反,以增加脚手架的整体稳定。

大横杆绑扎在立杆的内侧,沿纵向平放。

大横杆必须按规定进行接长,接头置于立杆处,接头位置应上下、里外错开一倍的立杆纵距。

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脚手架总长度的1/300,且不大于200mm。

4.2.8绑小横杆:

小横杆垂直于墙面,位于大横杆之上,靠近立杆的小横杆应绑扎在立杆上。

操作层的小横杆应加密,并绑扎在大横杆上,其间距不大于750mm。

4.2.9铺脚手板:

脚手板绑扎在小横杆上。

操作层脚手板必须满铺,每块脚手板与小横杆绑牢。

搭接必须在小横杆上,脚手板端伸出小横杆长度为100~150mm,严禁出现探头板。

4.2.10绑抛撑:

抛撑与地面成45°~60°角。

脚手架搭设到3步架高,而墙面暂时无法设置连墙点,其架高低于10m时,则每隔5~7根立杆应设置抛撑一道。

抛撑底脚埋入土中深度不得少于500mm。

土中底部应夯实,并加硬垫块。

4.2.11绑斜撑:

斜撑设置在脚手架外侧转角处,与地面成45°角倾斜。

脚手架纵向长度小于15m或架高小于10m时可设置斜撑代替剪刀撑,从下而上连续设置,呈“之”字形。

4.2.12绑剪刀撑:

剪刀撑设置城脚手架外侧,与地面成45°~60°角交叉。

从下至上与脚手架其它杆件同步搭设。

杆件的交叉点要互相绑扎,与立杆交叉绑扎点间距不得大于4.5m。

脚手架端头及转角处必须设置剪刀撑,中间每隔10m净距设置一道剪刀撑,宽度为4倍立杆纵距。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间断式剪刀撑或纵向连续式剪刀撑,剪刀撑的最大跨度不得超过4倍的立杆纵距。

4.2.13设置连墙点:

脚手架高度超过7m时,随脚手架的搭设设置连墙点。

连墙点设置在外排立杆与大横杆交点处,绑扎在外排立杆与大横杆上,呈梅花形交错布置,将脚手架连接在建筑物上,连接处既要承受压力又要承受向内向外的拉力。

两排连墙点的垂直距离为2~3步架高,但不小于4m,两排连墙点的水平距离不大于4m,每16m2至少一个连墙点。

转角两侧立杆和顶层排架必须设置连墙点。

混凝土结构墙、梁、柱部位,可预埋钢筋环或膨胀螺栓;混合结构承重砖墙部位可在内侧布置短竹杆,用8#镀锌铁丝双股穿过钢筋环或将短竹杆与外侧立杆绑牢,承受拉力。

利用小横杆顶住墙面,承受压力。

窗洞口处采用2根竹杆夹墙,将小横杆与夹墙杆绑扎。

4.2.14护栏和挡脚板:

脚手架搭设到三步架上,操作层必须设防护栏杆和挡脚板,护栏高1200mm,挡脚板高180mm,中间500mm~600mm加设一道水平栏杆。

4.2.15搭设作业时,人应站在下位内绑扎上部杆件,做到安全作业。

4.2.16搭设时材料向上传送,尽可能借助现场的垂直起重设备,当机械不能利用时,可以人工分段向上传递或手动小滑轮提升。

4.2.17设置安全网:

按照《安全网》GB5725-97规定进行。

安装时注意以下事项

1安全网上的每根系绳都应与支架系结,四周边绳(边缘)应与支架贴紧,系结应符合打结方便,连续牢固又容易解开,工作中受力后不会散脱的原则。

有筋绳的安全网安装时还应把筋绳连接在支架上。

2平网网面不宜绷得过紧,平网与下方物体表现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3m,两层平网间距离不得超过10m。

3立网网面应与水平面垂直,并与作业面边缘最大间隙不超过10cm。

4安装后的安全网应经专人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3杆件的连接和绑扎方法

4.3.1脚手架各杆件交叉点应单独相互搭接,绑扎方法有以下方式。

1凡杆件相互交叉节点部位可采取斜叉式绑扎。

2小横杆与立杆相交节点和作业方案要求的重要部位采用十字式绑扎。

3水平方向互搭绑搭接的杆件采用二杆之间平行绑扎五道。

4.3.2直交:

竹杆垂直相交,如立杆与大横杆相交处,立杆与小横杆相交处,应采用编织带绑扎成对角的两个斜扣。

4.3.3斜交:

竹杆倾斜相交,如立杆与斜撑相交处,立杆与剪刀撑相交处、立杆与抛撑相交处,应采用编织带绑孔成斜扣。

4.3.4每道绑扣必须用双编织带缠绕4~6圈,每缠绕2圈应收紧一次,端头拧成辫结,插入杆件交叉处的缝隙中,并用力拉紧。

不得使用多根单圈编织带绑扎,也不得使用多根双编织带绑扎。

4.3.5三根杆件相交处,凡接触相遇的两杆件之间均应绑扎,不得三根杆件共同绑一道绑扣。

4.3.6杆件接长:

立杆杆件接长将上部立杆置于小横杆之上,并采用编织带平扣绑扎,接长处的小横杆应交错设置。

杆件接长处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5m,绑扎不少于五道绑扣。

4.4特殊部位处理

4.4.1大门洞和过道:

大门洞和过道处可拔空1~2根立杆,并将悬空的立杆用斜杆逐根连接到两侧立杆上并绑牢,形成八字撑。

斜杆与水平杆夹角为45°~60°、与相交的立杆、横杆绑孔成对角双斜扣。

挑空立杆下的大横杆应采用双根竹杆。

4.4.2桃檐和其它凸出部位:

挑檐或其它凸出部位,采用斜杆将脚手架挑出,形成挑脚手架。

斜杆应在每跨立杆上挑出,与立杆的夹角不大于30°,采用对角双斜扣绑扎。

脚手架挑出部分高度不超过两步架,挑出宽度不大于1m,使用施工荷载不超过1.0KN/m2,在建筑物中每3米加设连墙点,应使用≥φ9.1mm的钢丝绳与竹脚手架形成斜拉。

5、竹脚手架的检查与管理

5.1脚手架搭设和使用前的检查

5.1.1脚手架搭设至三步架高时,应按设计要求检查,符合要求的继续向上搭设至要求高度,并由工地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会同搭设班组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办理交接验收手续方准许交付使用。

5.1.2检查项目如下

1脚手架范围内,在夯实的地面上浇筑不得小于100mm厚的C15混凝土垫层。

2整体脚手架必须保持垂直、稳定、不得向外侧倾斜。

3脚手架与墙体的拉结点及剪刀撑必须牢固,间距符合设计规定。

4脚手架沿建筑物的外围应连接封闭。

5竹杆、绑扎绳和脚手板的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规定。

6竹杆外观无破损。

7抛撑底部应埋入土中并有垫块。

填土要夯实,不得有松动现象,并应高出周围地面。

8各杆件间距及倾斜角度应符合规定。

5.2脚手架使用期间的检查

5.2.1脚手架使用期间必须设专人经常检查,当其从安全维护架转换为装饰施工时,必须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必须经过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签字批准,才能使用。

5.2.2检查项目如下

1脚手架是否出现倾斜或变形。

2连墙点是否出现缺损。

3绑扎点绑扎绳是否出现松脱或断裂。

4立杆是否出现沉陷或悬空。

5脚手板要满铺,不得有探头板,与墙面的间隙不小于150mm。

6脚手架上使用荷载不得超过规定。

使用过的材料、设备机具不得堆放在脚手架上。

7严禁利用脚捭架吊运重物或在脚手架上拉结缆风绳。

5.2.3检查后不合格部位必须及时修复或更换,符合规定后,方准许继续使用。

5.3脚手架在特殊情况下的检查

暂停工程复工、大雨、大风、大雪及冰雪融化后的工程,必须对脚手架重新进行详细的检查后,方可继续使用。

5.4管理

5.4.1材料部门购进的竹材规格和材质应符合规范规定,不得采购等外材料或次品。

5.4.2编织带在储运过程中不得受雨水浸淋、粘染石灰、水泥,不得随地乱放,挂于通风、干燥处。

5.4.3施工过程中,未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随意抽拆脚手架上的杆件、脚手板等,并应及时清除架子上的垃圾和冰雪。

5.4.4竹材应按照规格分别堆放,露天堆放时竹杆应坚直放置,不得就地平堆。

竹材堆放处四周应根据消防规定设置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水桶等。

6、验收、检查要求

6.1材料外观验收

6.1.1生长期3年以上,7年以下的竹材生长期,根据外观进行鉴别:

1竹材下山时皮色呈冬瓜皮色,隔一年成老黄色或黄色。

2竹节不突出,径节部分凸起呈双箍。

6.2质量要求

6.2.1脚手架要做到杆件齐全,间距不超过规定,绑扎牢固。

连墙杆有效、量足,作业层满铺脚手板,防护完整。

6.2.2搭设用材料质量符合要求,绑扎绳有出厂合格证,并必须做六组(每组两根)顺带单根拉力抽检实验,其平均每根拉力不得小于310N。

6.2.3实测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3。

6.3验收、检查记录

6.3.1竹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先由工地上的项目负责人、安全员与搭设人员对架体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检查合格后,通知工地所属的公司相应安全部门再检查,并留有检查记录。

6.3.2在使用外架前必须先通知建设主管部门指定型的机构对其安全检查。

待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

6.3.3落地竹脚手架检查评分见附录A。

表6.2.3搭设允许偏差

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垂直度

步层

≤20%

吊线以杆中心计算

≤40

总高

大角、横向总高1/250≤60

吊线以杆中心计算

纵向≤100

2

同面水平度

纵向≤100

与楼面差

3

与墙净(空)距

≤100

量尺

4

有效直径偏差

≤5

量尺

5

立杆间距偏差

横向≤50纵向≤80

量尺

7、安全要求

7.0.1脚手架搭设前必须根据规范规定和施工方案,制定脚手架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

7.0.2搭设或拆除脚手架必须由符合《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规定》的架子工进行。

操作时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7.0.3搭设架及四周范围应场地平整,无材料及杂物堆放。

7.0.4竹脚手架架体四周及架体上严禁堆放易燃物品。

7.0.5搭拆时应在离地面2.5m以上设外挑3m的安全接网(承重),以保证搭拆作业人员的安全。

7.0.6材料的升、降宜借助现场垂直运输机械,人工作业时应借助工具,加强组织,不得高空抛落。

下传材料应及时整理分类堆放。

7.0.7搭设或拆除过程应在地面设警护区,设专人看护,防止非作业人员穿行。

7.0.8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边线之间必须保持的安全操作距离

11KV以下——不得小于4m。

21~10KV——不得小于6m。

335KV~110KV——不得小于8m。

7.0.8下雪天和六级风以上的大风天气,不得进行脚手架上的高处作业。

雪天后上脚手架作业必须采取安全防滑措施。

7.0.9高度3步架以上的脚手架必须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

斜道、休息平台应设置扶手。

7.0.10脚手架的搭设进度应配合施工进度进行,不宜一次搭设得过高。

7.0.11脚手架内侧与墙面间隙不宜超过150mm,否则应采取向内扩宽架面的措施。

7.0.12杆件相交伸出的端头应大于100mm;杆件搭接绑扎点以外的余梢应绑扎,散头长度不得大于300mm。

7.0.13绑扎绳绑扎时间不得超过一年,超过一年的必须重新加固绑扎。

8、竹脚手架拆除

8.1竹脚手架拆除的规定

8.1.1施工完毕由专业架子工拆除脚手架。

8.1.2脚手架拆除应有方案,按步层逐步拆除。

当仅部分拆除时,应在拆除前对未拆的端部采取封闭及加强措施。

8.1.3先检查加固后,方能进行架子拆除,防止中部连墙点在装修过程中被破坏而发生拆除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8.1.4拆除作业由上到下逐根拆除,操作者应站在拆除杆的下方,有安全防护的范围内。

8.1.5连墙杆应伴同拆除的步层一同拆除,不得提前拆除。

8.1.6拆除的材料下运应充分利用垂直运输机具。

当采用人工时,必须使用滑轮下送或多人接传下递,严禁高空抛落。

8.1.7拆除过程应精心作业,防止损坏建筑物装饰表面。

8.2竹脚手架拆除的要求

8.2.1脚手架拆除必须自上而下按顺序进行,先绑的后拆,后绑的先拆。

拆除顺序:

安全防护网→栏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小横杆→大横杆→立杆。

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除作业,严禁采用推倒或拉倒的方法进行拆除。

8.2.2杆件拆除时注意事项:

1立杆——先抱住立杆再解开最后两个扣。

2大横杆、剪刀撑、斜撑——先拆中间扣,托住中间再解开两头扣。

3抛撑——先用临时支撑加固后,才允许拆除抛撑。

4剪刀撑——斜撑及连墙点只能在拆除层上拆除,不得一次全部拆掉。

8.2.3整片脚手架拆除后的斜道、上料平台必须在脚手架拆除前进行加固,以保证其整体稳定和安全。

8.2.4特殊搭设的脚手架,应单独制定拆除方案,保证拆除工作安全进行。

附录A落地竹脚手架检查评分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扣分标准

应得分数

扣减分数

实得

分数

1

搭设方案

搭设无方案扣10分,方案不全扣5分。

10

2

立杆基础

每10延长米立杆基础不平、不实扣2分,每10延长米立杆无混凝土垫层扣5分,每10延长米立杆无扫地杆扣5分,每10延长米无排水扣3分。

10

3

连墙杆

设置

每16m2内未按规定设连墙杆,每少一处扣3分,拉压不全或不牢每处扣2分。

10

4

脚手板与防护栏杆

作业层不满铺扣7~10分,不设栏杆、不设挡脚板(杆)扣3~5分。

10

5

搭设与

防护

每10延长米立杆、小横杆、大横杆超距离扣7~10分,不按规定设剪刀撑每处扣3分,外侧未按规定设封闭网扣3~5分,绑扎绳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10

6

交底与

验收

搭设前无交底扣2分,无绑扎绳合格证书扣3分。

5

7

竹材质量

竹杆有腐烂、虫蛀、通裂每根扣1分,有效使用段内小头直径小于60mm,每根扣1分。

10

小计

65

8

架体与

封闭

每10延长米施工层内立杆与建筑之间大于200mm未进行封闭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