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3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447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3篇.docx

《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3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3篇.docx

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3篇

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3篇

【篇一】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13个民族乡总人口26.328万人,分别居住xx族等7个民族。

13个民族乡19所卫生院,分别是xx区xx卫生院。

(一)医疗基础设施情况

19所民族乡卫生院占地面积43899.27平方米,建筑面积25055.34平方米。

其中业务用房16924平方米,属于危房的有1239.2平方米(部分是70年代建成的砖瓦房,部分是80年代建成的预制板楼,楼房无排水设施、无配套卫生间);多数卫生院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公共卫生部、行政后勤保障科等职能科室;设有321张病床,每千人口1.2张床位,达到自治区每千人拥有1.2张病床的要求;各卫生院均配有x光机台(200ma)、b超机(黑白)、心电图机、洗胃机等基本设备,10所卫生院配有救护车,但尚有xx区xx瑶族乡塘兴卫生分院、玉洪瑶族乡力洪卫生院、田林县潞城瑶族乡卫生院、潞城瑶族乡板桃卫生院、利周瑶族乡卫生院、八桂瑶族乡卫生院、八桂瑶族乡弄瓦卫生院,八渡瑶族乡八渡卫生院、八渡瑶族乡福达卫生院等9所卫生院未配有救护车。

(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19所民族乡卫生院在职人数共482人,其中编外122人。

卫生技术人员361人,其中,获取执业医师资格115人,每千人口拥有医生0.44人;护士101人,每千人口拥有护士0.38人;获得职称的113人,无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中级职称有26人,占7.2%;初级职称有87人,占24.1%;未定级248人,占68.7%。

拥有本科学历22人,占总人数6.1%;大专学历88人,占24.4%;中专学历243人,占67.3%;其他学历8人,占2.2%。

二、对xx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一)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业务用房及职工住房

为了进一步改善民族乡卫生院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xx区xx瑶族乡卫生院xx年争取到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设职工住宅楼1栋共12套,建筑面积约480㎡,该项目已于xx年1月28日竣工。

xx瑶族乡塘兴卫生分院xx年采取“四个一点”(地方财政、卫生主管部门、卫生院、卫生院职工各出一点)的办法,投资126万元,建设宿舍楼1栋共5层,建筑面积848平方米。

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卫生院用中央、地方财政补助等方式,于xx年底动工新建职工公租房18套,总面积约900平方米,目前正在装修中;xx年底得到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项目,预计投入125万元,xx年兴建700平方米的住院大楼及污垃配电设备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环境。

xx县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广东核电集团对口帮扶等方式,不断加大对民族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目前,民族乡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达到4707平方米。

田林县随着桂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及中央扩大内需建设的开展,优先安排民族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xx年安排建设了潞城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楼项目558平方米,完成投资125万元,八桂乡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办公楼项目508平方米,投资125万元,项目已通过竣工验收投入使用;xx年安排八桂卫生院职工住房项目18套,板桃卫生院职工住房项目16套,弄瓦卫生院职工住房项目14套;xx年安排利周卫生院业务用房项目545平方米,计划投资125万元,福达卫生院业务用房项目500平方米,计划投资125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用地规划、环评、可研、初设等前期工作。

西林县针对弄汪卫生院无业务用房的问题,xx年12月开工建设70万元的弄汪卫生院新业务综合楼,现已完成主体,预计xx年5月竣工。

近年来,西林县民族部门利用民族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民族地区建设,其中xx年11月开工建设12万元那佐苗族乡卫生院院内场地硬化,xx年1月竣工。

用中央、地方财政补助等方式,在普合卫生院、那佐卫生院、足别卫生院建职工公租房共32套,不断改善民族乡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民族卫生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引进医疗设备,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为提高民族乡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xx年以来,xx区共投入190万元,为xx瑶族乡卫生院、塘兴卫生分院购置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全自动生化仪、尿液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血球仪、c-反应蛋白仪、全科医师巡诊箱、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等设备。

xx县共投入250万元,为5个民族乡卫生院分别购置了彩色b超、心电图机、血球仪、电解质分析仪等设备14台。

田林县完成民族乡卫生院医疗设备配套10台件,完成潞城、板桃、福达、八渡、八桂、利周等6个卫生院中医科项目建设。

西林县为民族乡引进了半自动洗胃机、血球分析仪、生化仪、电子阴道镜、臭氧治疗仪、心电图机、b超、x光机、高压消毒机等新医疗救护设备,不断改善民族乡卫生院医疗设备,进一步提高民族乡卫生院诊疗水平,增强服务能力。

(三)加快人才培养,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一是通过公开招聘、双选会、“三支一扶”等方式招录应届医学毕业生充实到民族乡卫生院,进一步缓解卫生技术人员短缺现状。

二是鼓励职工参加教育培训,提高医学水平。

三是注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每年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乡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诊治水平。

四是发挥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作用,通过传、帮、带等方式提升民族乡卫生队伍业务水平,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五是改革人事制度,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要求,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对民族乡卫生院的领导及职工均参加竞争上岗,实行全员聘用,优胜劣汰,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实现人员的合理流动,提高人才及骨干的积极性,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激情,提高工作效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xx年以来,市县乡政府对民族乡卫生院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给予了很大的投入,但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社会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随着新农合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现有的民族乡卫生院业务用房紧张,医疗设备简陋落后,部分老化不能使用,卫生技术力量薄弱,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一)业务用房严重不足

部分民族乡卫生院长期得不到中央和地方财政下达的项目建设指标或资金支持,部分业务用房建于80年代初,是预制板房,现已十分老化破旧属危房,如xx瑶族乡塘兴卫生分院,全院业务用房总面积为698㎡,危房面积高达433㎡。

部分卫生院没有标准的妇产科用房、公共卫生服务用房,也没有医生、护士专门值班室,大部分卫生院存在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用房不足的问题仍未得到缓解。

(二)尚有9所民族乡卫生院无救护车

在医疗工作中,村屯有急危重病人,由于没有救护车,无法及时救治;收治的危重病人,医院无条件转运,只能等待上级救护车前来救援,部分患者为此错过最佳治疗或抢救时机,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三)核定编制少,卫生院压力大

民族乡卫生院编制少,人员不够用。

医改实施以来,由于卫生院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政补助资金投入有限,财政主要补助在职在编和竞聘上岗人员,医院无力多自聘人员。

如单位自聘人员,这些人员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都要医院自筹,医药改革后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价,医院收支结余资金十分有限,单位自聘人员越多负担越重。

(四)人才引进难,整体素质低

基层各方面条件艰苦,大部分医学院校本科、专科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以致民族乡卫生院队伍力量薄弱,普遍存在“学历偏低、技术水平偏低、专业技术职称偏低和基层卫生队伍年龄偏高”的“三低一高”现象。

从技术职称上来看,初级职称人员、无职称人员成为“主力军”,甚至在部份偏远乡镇连续多年一个中级职称人员也没有,如田林县八渡瑶族乡福达卫生院,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卫生院。

卫生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分布、城乡分布不合理;高素质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和卫生管理人才缺乏,卫生人才创新能力不强,总体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受大中专毕业就业安置政策影响,卫生人员缺乏新陈代谢,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断层情况严重。

四、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乡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的投入

(二)要根据卫生院的实际工作量定岗定编

民族乡卫生院负责基层医疗、防保、健康教育等多项任务,业务多,人员少。

政府及其部门要根据实际,按卫生院的职能和实际工作量,统筹安排定编定岗,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工作正常运行。

对存在空编的岗位或因工作调动出现空编的岗位,及时调整和补充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以满足卫生院正常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

(三)要积极探索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根据发展规划与医疗保健需求,市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卫生医疗人才培养长远机制,争取自治区卫生厅、教育厅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参照自治区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和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下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通知》(桂办师范〔xx〕19号)的做法,定向培养民族乡全科医生,对定向培养的全科医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等措施,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民族乡培养卫生人才。

如xx年,西林县与xx民族医学院建立县校合作关系并签订县校合作框架协议,当年,xx民族医学院招收了10名西林籍免费全科医学生,为今后充实基层卫生院人才队伍打下良好基础。

(四)要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政府要继续加大招聘和公开考试录用医务人员工作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采取为专门人才或特殊人才开辟绿色录用通道,如外科、全科、传统中医、康复理疗等专业毕业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免试直接录用入编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医疗专门人才到民族乡卫生院工作,稳定人才队伍,提升卫生院整体医疗水平,提高卫生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五)要继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加强民族乡人才队伍建设,在入编、资格考试、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针对民族乡医技人员的优惠政策,适当降低标准为民族乡吸纳人才、留住人才创造有利环境。

如已聘用在民族乡卫生院工作,并取得了执业医师及助理级以上资格的业务技术骨干,予以招录入编,解除后顾之忧,稳定人才队伍。

继续加大民族乡卫生院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认真制定医护人员培训计划,组织医技人员到市、县级医院参加培训学习,加强岗位锻炼;有计划、分期分批选送医疗卫生人员、医疗辅助人员、护理人员到医疗卫生专业院校学习深造,并鼓励自修自学成才,不断提高民族乡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诊治水平。

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活动,定期组织业务技术骨干到民族乡卫生院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帮助提高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

【篇二】

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

近年来特别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市乡村医生整体素质稳步提高,服务条件显著改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升。

但也要看到,乡村医生队伍仍然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难以适应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切实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乡村医生队伍健康发展,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关于印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经过对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乡村医疗机构、运行和医生队伍现状的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一、我市基层卫生机构设置及现状

全市共有33个乡镇卫生院,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96所村卫生室。

其中公办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享受药品补助的村卫生室541所。

(一)机构情况

1.乡镇卫生院、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市乡镇卫生院、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每个乡镇(街道办)区域范围规划设置一个的原则设置。

其中王益区4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印台区7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耀州区10个乡镇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宜君县10个乡镇卫生院;新区2个乡镇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市依托公立医院或企业医院而成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其中王益区3个、印台区1个、新区3个。

2.社会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市有社会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21。

其中王益区3个、印台6个、耀州6个、新区6个。

3.村卫生室。

全市村卫生室仍按照行政村整合之前的数量进行设置,个别区县按照人口较多的行政村增加一所的规划设置。

全市共有村卫生室696所,其中承担基本公共卫生和执行药品“三统一”的村卫生室541所,全部达到标准化村卫生室标准(不低于60㎡、四室分离、有一名有资质的乡村医生),具有集体产权性质的标准化村卫生室476所。

(二)人员及编制情况

1.乡镇卫生院。

核定编制人数851人,空编154人,空编率为18%。

截止目前从业人员共计941人,其中编制内人员697人,临聘人员244人,临聘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25.9%。

从业人员学历、职称及文化程度。

编制内人员学历在本科及以上占7.9%、大专41.8%、中专及以下50.3%;年龄在35岁及以下51.48%、36-50岁36.5%、50岁以上12.02%;执业护士166人,执业医师138人,中级职称110人,副高级以上22人。

近三年人员流动情况和原因分析。

xx年以来卫生院共招录编制内人员228人、其中离职65人;招录临聘人员178人,其中离职68人。

离职原因大多因为离家远、结婚等原因。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独立公办5家机构核定编制130人,空编12人,空编率为9.2%;依托公立医院或企业医院而成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核定编制103人,空编17人,空编率15.9%。

截止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共计879人,其中编制内人员289人,企业编制259人,临聘人员331人,临聘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37.7%。

从业人员学历、职称及文化程度。

学历本科及以上13.14%、大专46.48%、中专及以下40.38%;年龄在35岁及以下30.82%、36-50岁49.34%、50岁以上19.84%;执业护士333人,执业医师177人、中级职称143人,副高级以上49人。

近三年人员流动情况和原因分析。

xx年以来共招录123人,离退77人;离职原因大致为企业转型过程中调离至上级单位、民营医院工资待遇低、机构属性等问题。

3.村卫生室。

全市在岗乡村医生共计724人。

年龄结构:

年龄在35岁以下2%、36-60岁76.83%、60岁以上21.17%。

学历情况:

学历以中专及以下为主,占到86.9%,大专12.6%、本科0.5%。

职称结构:

乡村医生资格证书83.46%,执业助理13%、执业医师3.39%、副高占0.15%。

(三)业务开展及收入

1.乡镇卫生院。

据统计,2018年全市乡镇卫生院门急诊289281人次,占全市各级各类门诊数量的10.3%;住院7508人次,占全市总住院量的5.2%;家庭巡诊服务3557人次。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据统计,2018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156957人次,占全市各级各类门诊数量的5.8%;住院4582人次,占全市总住院量的3.2%;家庭卫生服务人次12769人次。

诊疗主要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疾病、关节炎、急性胃肠炎等为主。

3.村卫生室。

据统计,2018年全市村卫生室总诊疗量663377人次。

主要以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后遗症、上呼吸道感染等为主。

(四)床位编制和财政投入情况

1.乡镇卫生院。

乡镇卫生院编制床位584个,实有床位509个。

2018年总收入12185.1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8980.3万元、上级补助367.5万元;医疗事业收入2765万元。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据统计,2018年总收入3861.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1631.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5.4万元,医疗事业收入2171.3万元。

3.村卫生室。

承担基本公共卫生541所村卫生室2018年总收入3423.1万元,其中承担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补助1422.9万元、医疗事业收入1979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机构设置方面

全市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办数量占63.64%,依托公立医院或企业医院而设立的占21.21%,独立的仅占15.15%。

这种依托企业医院或社会办医,无编制,无财政投入,队伍不稳,影响国家对居民健康政策的实施效果。

尤其是新区问题更为突出,仅有的3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是依托其他机构设立的,没有一家独立的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队伍建设方面

1.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不稳定。

虽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招录采取了优惠政策,但偏远的基层医疗机构还是存在人员短缺问题,招人难、留住人难的情况;由于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导致了上级配备的医疗设备部分闲置,很多常规检查项目不能开展,群众看病要去上级医疗机构,增加了看病的成本。

2.乡村医生服务水平不高。

全市现有乡村医生中,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偏低,村医队伍存在“两低一高”现象,即学历低,执业资质合格率低,年龄高。

50岁以上的占到66%,难以胜任目前工作对信息化的要求;学历资质偏低,86.9%为中专以下学历、执业助理以上资质村医仅占16.54%,服务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群众对卫生健康的需求;待遇偏低,村医大多为半医半农,在行医的同时从事农活,而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是实时的,实行乡村医生坐班制,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而现阶段,乡村医生的尤其是人口在800人以下的村医待遇成了难点问题(人口在800左右的村医现行政策下,每年收入大概在3万元左右)。

3.没有建立乡村医生培养的长效机制。

我市乡村医生队伍普遍存在业务培训不够系统规范,执业资格和总体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等问题,部分乡村医生是过去“半医半农”的“赤脚医生”转变而来,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当好乡村医生的要求,虽然各级有关部门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继续教育,但是实际效果不能有效保障。

4.因身份定位不明确导致的养老难保障。

乡村医生除开展基本医疗活动外,还承担着大量的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职能,他们的身份仍然是农村居民,只能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保险。

不能与有编制的医务工作者享受同等的待遇,养老保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部分乡村医生已退出岗位,因年龄偏大而不能参加任何养老保险,造成老无所养现象。

三、意见建议

(一)对机构设置的建议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每超过5万人增加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定,新区现有16万人,建议新区在现有机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对基层医疗发展的建议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以国家开展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契机,对达不到基本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公立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升级达标,按照标准规定配备必备的医疗设备,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

2.研究出台铜川本土政策。

一是可将偏远乡镇卫生院新招录人员放宽至大专学历,同时明确服务最低年限,解决乡镇卫生院人才短缺问题。

二是加大对到基层就业的医学类本科生财政补助政策。

在全省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对新招录乡镇卫生院医学本科生实行倾斜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就业。

(三)对乡镇卫生院管理的建议

1.实行院长选聘、薪酬制度改革。

乡镇卫生院院长作为卫生院医疗、行政的主要领导,管理素质的强弱、高低,与乡镇卫生院整体建设密切相关。

选好用好一个院长,搞活一个乡镇卫生院。

实行院长公开招聘制度、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薪制,充分调动院长对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领医院更好的发展。

2.加大绩效分配制度改革。

协调相关部门,出台搞活乡镇卫生院绩效分配的政策,使xx书记的“两个允许”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真正落地,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四)对加强乡镇医生队伍建设的建议

1.建立乡村医生培养的长效机制。

以区县为单位,从本地户籍考生(主要是农村生源)中招录一批定向医学类大中专学生,培养前签订协议,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业服务,所需培养经费由市级财政在相关专项中统筹解决。

做好定向培养的跟踪管理和教育引导,确保培养质量,做到培养后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实施基层卫生机构紧缺骨干人才引进资助计划,推进“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指标分配向农村倾斜。

吸引和鼓励一批优秀的卫生人才到农村服务,探索并逐步建立农村卫生机构吸引、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优化农村卫生人才结构。

对应聘到乡村工作的应届医学毕业生给予大学期间学费补偿(学费贷款代偿)。

出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定向委托培养计划和“大学生村医”后备人才培养与招聘实施方案,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加强乡村医生管理,提升乡村医生队伍规范化、职业化能力水平。

积极开展乡村医生继续教育项目,支持各级医院和医学院校对在岗乡村医生进行学历教育,提升乡村医生学历。

对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取得高一级学历并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给予一定奖励。

优化在岗人员,积极面向乡村医生开展技能培训,以送教下乡或者定期选派乡村医生到上级专业医院进修的方式,开展以适宜农村的地方病普查和诊治、中医药和全科医学知识及技能为重点的免费轮训,在免费培训的基础上,适当给予误工、交通、食宿等补助,提高乡村医生参训率和培训质量。

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利用网络教学搭建乡村医生学xxx台,加大对乡村医生开展全民健康教育的技术指导。

进一步深入推进乡村一体化建设,强化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的管理指导,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执业能力和水平。

加大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培训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对学员学费和生活费保障力度,减轻经济负担,进一步激发村医回乡扎根基层的热情,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确保卫生计生事业网底不破。

3.优化条件与落实补助相结合,解决乡村医生的待遇问题。

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县级统筹、乡镇卫生院使用的原则,有效盘活用好基层卫生机构现有编制资源,分批分阶段将现有村医队伍逐步转变身份,切实让编制资源在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重点向农村倾斜。

建立乡村医生“人才储备周转池”,实行“村招乡用”的乡村一体化模式,招聘执业(助理)医师聘期满后,应鼓励其继续扎根农村服务,本人和用人单位双方同意,考核合格且愿意继续在受聘乡村工作的,要优先办理入编手续。

县级卫生部门补充工作人员,优先从具有多年农村基层工作经历的乡村医生中选拔。

4.转变乡村医生服务模式。

一是开展契约式服务。

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开展乡村医生和农村居民的签约服务。

乡村医生或由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含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组成团队与农村居民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建立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

取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可以按规定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5.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

切实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

对于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核定的任务量和考核结果,将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给乡村医生。

在农村地区新增的人均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全部用于乡村医生的基础上,未来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继续重点向乡村医生倾斜,用于加强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未开展乡村医生和农村居民签约服务的地方,对于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要通过设立一般诊疗费等措施,由医保基金和个人分担。

在综合考虑乡村医生服务水平、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和不增加群众个人负担的前提下,科学测算确定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原则上不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标准,并由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

对于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要综合考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情况,给予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