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会展消费心理第三稿.docx
《广告 会展消费心理第三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告 会展消费心理第三稿.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告会展消费心理第三稿
第十二章广告、会展消费心理
广告,即广泛地告知公众某种事物的宣传活动,是通过一定媒体向用户推销产品或招徕、承揽服务以达到增加了解和信任以至扩大销售目的的一种促销形式,以期达到让公众熟知自己产品或企业形象的目的。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广告已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市场条件下最具有经济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的产业活动。
而会展业则是指由会展经济活动而引起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同类企业集体性展销活动,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一节广告、会展消费的特点
一、广告消费历史溯源
走在大街小巷,各种广告随处可见,如今我们看到的是现代广告,广告是从来就有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
现代广告是从古代广告逐渐发展而来的,让我们穿越历史隧道回到古代看看古人是如何进行广告活动的吧。
广告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广告活动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时期。
从国外广告起源的历史看,初始的广告形式早在公元前3000-2000年就在两河流域诞生了。
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留下来的实物记载就有商人雇佣叫卖人做口头叫卖,即口头广告。
考古学家在挖掘埃及古城亚伯斯遗址时发现3000多年前的羊皮纸文字广告——目前保存于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内容是:
“奴隶谢姆从织布店主人哈布处逃走,坦诚善良的市民们,请协助按布告所说将其带回。
他身高……面红目褐。
有告知其下落者,奉送金环一只;将其带回店者,愿奉送金环一副。
”这则通缉令似的广告以文字的形式向人们传达了他要捉回奴隶的信息,这是到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文字广告。
古希腊罗马时期,临海型的古希腊罗马商业和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广告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在城市的街头,有人吆喝着沿街推销商品,也有人提供关于宗教、政治和其他公众活动的信息。
这种口头的信息传达包含了广告的成分,也可算作是口头广告。
大约2000年前,古罗马的庞贝城还出现了大量的户外广告,这些广告有些为城邦公民竞选之用,主要刻画在城市大街的墙壁上,如“请投马斯洛斯一票,他是人民的朋友”就是其中一则广告词。
庞贝古城是一座商业经济非常发达的城市,商品琳琅满目,街道房屋等的经济广告到处可见。
另外有些墙壁广告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人们提供寻物启事或斗兽表演的信息等。
伴随着口头广告、文字广告和实物广告的出现,商标字号作为新的广告样式也初露头角,在已经发现的很多金器、陶器或灯具上都留有图文标记。
这些标记本来是作为政府征税或者商人与工匠之间交易的证据,与此同时它也起到区别产品商标的作用,并成为后来品牌广告的雏形。
中世纪的欧洲广告活动也很频繁,如当时欧洲各国曾出现以传报新闻为业的传报员,他们也承揽广告业务,替人们宣传商品。
早在1141年法国的贝里州就曾出现过得到国王路易七世特许的口头叫卖组织,通过在酒店等场所吹笛子,招徕消费者,从而对光顾的客人进行推销宣传,成为合法的带有垄断性的广告组织。
中国古代的广告的发展历程同西方古代的广告颇有类似之处,也经过了口头广告、文字广告、实物广告和标记广告等多种样式。
中国古代社会的广告包括叫卖、吟唱、音响、陈列、标记、招牌、幌子、对联、诗歌、彩楼等诸多广告表现形式,其中又以吟唱、音响、招牌、幌子广告发展较为成熟。
《诗经》的《周颂·有瞽》一章里已有“萧管备举”的诗句,据汉代郑玄注说:
“萧,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吹也。
”唐代孔颖达疏解说:
“其时卖饧之人,吹萧以自表也。
”可知在西周时期,卖糖食的小贩即以吹萧管之声招揽生意。
这是一则音响广告的典型例子。
战国法家代表作《韩非子·难一》中有一则关于“自相矛盾”的故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之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这一则妇孺皆知的寓言故事,生动反映了当时小商品生产者利用口头叫卖推销自己产品的场景。
除了上述口头广告形式,悬挂式广告也成为古代中国广告的常态形式。
在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描写了北宋都城东京繁华的街市景象,其间悬挂式广告普遍出现。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描写了60多家酒店,以酒旗、招旗、酒望等形式的悬挂广告大行其道,其中最为著名的广告就是景阳岗的“三碗不过岗”。
在悬挂式广告中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广告形式——招幌,在宋代之前,多出现在酒楼和茶馆里;到了宋代,因其形式易于制作、便于传播,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当铺、药铺、客栈等都以此作为标识,同现在商铺广告牌有异曲同工之处。
“广告产业”这一概念的出现,既是广告活动发展的实践结果,也是广告研究必须提出的理论范畴。
广告何以成为产业呢?
什么才是广告产业呢?
对这些问题,学者和广告人已有研究。
对产业较流行的定义是“生产同类产品(或服务)及可替代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群在同一市场上互相关系的集合。
”丁汉青认为“广告产业就是生产或提供调研、策划、创意、制作、媒体购买、发布等一系列与广告活动相关的产品或服务,并在同一市场上发生关系的组织的集合。
主要有广告代理公司、广告传媒和广告下游公司组成。
”现代广告的出现发生在美国内战后不久。
随着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及信息革命在全球范围的爆发,最终加速和促进广告的产业化进程,使广告成为独立的现代信息服务业。
二、广告消费的基本特点
现代社会,广告的功能和价值已得到企业和公众的认可,广告已然成为树立企业形象、传播产品信息、促进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
在完成广告制作并正式播出后,一则广告能否切实提升广告商品或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达到预期的广告目的,成为广告主必须关心的问题。
(一)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广告向消费者传播商品和品牌信息,以形成对商品特别是品牌的认知和形象。
以新颖独特的方式给消费者以一定的震撼和吸引的注意力。
美国保洁公司刚进入中国,首先面对的是中国人民对其产品的认可问题,为此他们实行了地推式的广告形式与行销手法,让众多保洁公司的业务人员,走进农村,挨家串户推销“汰渍”洗衣粉与洗发剂,吸引了中国从城市到农村的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并由其产品的成功试用,实现了对中国内陆广大农村市场的围剿,成功地推广了P&G的产品。
消费者总会对有着与众不同之处的产品产生深刻印象,也总会选择具有特点的产品。
因此,如果产品通过广告定位获得了竞争产品的不同之处,那么它们同样也可以在消费者心目中获得与众不同的地位,产品被消费者选择的机会也会比同类产品多得多。
如宝洁的广告已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消费者:
飘柔的个性在于“飘逸柔顺”,海飞丝强调去头屑——“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潘婷则突出“拥有健康,当然亮泽”。
用不同创意定位把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一网打尽,使宝洁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同质化市场上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商品和劳务的销售。
还需要一个独特的广告创意,广告创意作为现代广告的核心,是向消费者诉求的主要动力。
一个卓越的广告创意,是打动消费者、战胜竞争对手的重要环节。
所以广告创意要达到引起消费者注意、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促进购买行为发生的广告目的,就要坚持从消费者心理出发、有针对性的把握影响消费者心理的诸多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正确的创意诉求。
广告界有一句名言说得好:
“科学的广告术是遵循心理学法则的。
”一个成功的广告战略一定来自于一个绝妙动人的创意,一定是以消费者的心理为基础的。
(二)实现情感诉求。
广告以情感诉说方式打动消费者的心理,引起情绪与情感方面的共鸣,在好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产生商品或品牌信赖感。
从送礼就送“脑白金”、“黑芝麻糊”等广告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广告商对产品的推广更多的是采用情感路线来实现。
幼儿、长辈、亲情、家庭都成了情感诉求的对象。
以下“孔府家酒”的广告,通过爷爷和孙女的对话,把孔府家酒的特点进行了充分展示,整篇文案洋溢着对民族文化的自豪之情,对家乡亲人的依恋之情,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感因素,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
女孩:
爷爷,您回台湾带这么多东西呀?
爷爷:
对,好园园,快别动,快别动,这箱子可是爷爷的宝贝!
女孩(撒娇):
我是您的宝贝,我要看看箱子里是什么宝贝!
要看嘛!
要看嘛!
爷爷:
好!
好!
乖园园,看吧!
(音乐起)
女孩:
孔府……
爷爷:
孔府家酒。
女孩:
全是孔府家酒啊!
爷爷:
对,你知道孔府吗?
女孩:
知道,在孔夫子的家乡曲阜。
爷爷:
园园真聪明。
女孩:
我们幼儿园老师说,孔子是大教育家,妈妈说孔子是大圣人。
爷爷:
对呀,中国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谁不知道孔夫子啊,这酒出在孔子的家乡,名气这么大,酒味这么香,在台湾的爷爷、伯伯、叔叔们谁都想尝一口,爷爷也想时不时地喝上两盅,所以带这么多,还不够呢!
女孩:
妈妈说,您年纪大要少喝白酒。
爷爷:
对,对,这酒度数低,喝几杯醉不了,就是醉了,也是醉在家乡的清水里,也是醉在民族的自豪中啊!
旁白:
飘洒中华芳香,深藏民族自豪!
孔府——家酒
(三)进行说服和指导。
广告在传播商品信息、引起情感共鸣的时候,逐渐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并说服消费者改变原来的态度,促使消费者逐渐喜欢商品并购买商品。
这在广告中更多的是采用对比的手法来实现,如不同产品间,相同的人使用产品的前后不同,新产品与老旧产品的不同等的对比。
渲染消费或购买商品之后的美妙效果,给消费者明显的示范作用,指导人们的消费与购买行为。
(四)创造流行与时尚。
广告善于利用流行趋势或潜流行方向,从而为产品的推出创造适当的氛围,引导和改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形成流行时尚。
广告常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或不完全相同但极其相近的方式,向消费者多次重复同样的内容和诉求,利用大众流行的社会心理机制创造轰动效应,激发更多的消费者参与购买。
这种方法在当年的“红牛”“脑白金”“三株”的产品广告中十分普遍。
如“三棵树,健康漆、深呼吸”,推崇健康生态的生活,引出时尚的健康概念。
(五)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
广告对消费者的引导力是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创造品牌,从而实现品牌认知,达到品牌认可,升华品牌情感,完成品牌购买。
广告的品牌认知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了解、记忆和识别。
它是消费者购买品牌的基础,它是基于消费者一般不会在对某一品牌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购买该品牌的现象而产生的。
像耐克、阿迪达斯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它就是广泛的采用明星效应,并以明星带动民众对品牌的认知,从而实现推广。
乔丹与耐克的结缘,造就了耐克在中国市场运动鞋类市场的霸主地位。
广告的品牌情感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评价与情感倾向,它反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喜欢、偏爱、追崇和信赖。
国外一些著名品牌之所以品牌资产价值较高又比较保值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消费者对其品牌(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爱和追崇。
品牌情感的拓展主要是靠累积与效仿。
人们对品牌情感的累积很好理解,产品用得舒服,价格合适、合情,就能得到认可。
效仿效应对品牌情感来说是另一种延伸,这最突出的实例就是阿曼尼、LV在中国商人与高级白领间的推崇。
在这些商品推广中商人就是利用人们的攀比心理和名牌的品质、气质特性,以极小的广告代价获得极大的市场。
广告的引导力,也从消费者产生品牌意向开始,品牌意向是消费者消费某一品牌商品的直接原因。
它受到消费者需要的影响,而将需要转化为品牌意向的关键是消费者需要与品牌的联想。
广告品牌传播就是让消费者产生对品牌的这种联想,并产生拥有该品牌的意愿,而广告的引导作用在这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生活中,广告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人们在没有广告的情况下购买物品,也正因为广告的推广使人们能更好地选择产品,使用产品。
但广告也并非没有缺点,法律的不健全,使广告在实际生活中,在某些产品的推广上也出现了误导消费者,虚假广告的情况,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我国会展消费历史溯源
我国会展发展史分为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分别对应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即新中国成立前期、改革开放前期及改革开放后期。
(一)萌芽阶段。
中国会展业的萌芽阶段从古代集市的产生开始,一直持续到l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中国古代的集市普遍具有商业性,以市、集和庙会为主要代表形式。
市最初是指人们交换货物的场所。
到西周时期,市发展成为官府控制的市场。
到宋朝时官府对市的控制逐渐减弱,市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性被逐渐突破,而市的商业色彩日益强烈。
集出现于公元前11世纪,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和经济交流的扩大而发展起来的。
与市相比,集大都在固定的地点定期举行,旨在促进生产和交易活动。
而庙会则源于宗教活动的开展,其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产品交换以外,还包括宗教仪式和文化娱乐等活动。
事实上,受到历代封建王朝重农轻商的禁锢,中国的会展活动直到l9世纪仍然发展非常缓慢。
到了l9世纪末,中国开始尝试着参加各种世界博览会,自此中国近代意义上的会展业才开始真正出现并逐渐成长。
1851年,中国商人徐荣村等人首先带着国内的丝绸、茶叶等民族产品参加英国的万国博览会并多次获得大奖。
随后在1873年,中国首次派代表参加维也纳的世界博览会。
此后,中国又先后参加了20多次世界博览会,其中包括:
l876年美国费城的世界博览会、l878年和l900年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l885年美国新奥尔良的世界博览会及l903年日本大阪的世界博览会等。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自1926年到l951年期间一直没有参加世界博览会,其会展业在这一阶段进入了“休眠期”。
在参加世界博览会的同时,中国在20世纪初期开始尝试着自己举办各种博览会,其中以南洋劝业会和西湖博览会最具代表性。
南洋劝业会于l910年在南京召开,是中国晚清的第一次全国博览会。
这次规模盛大的博览会为时半年,参观者达30万人以上,除了当时国内22个行政省全部参展以外,还吸引了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多国前来参展。
l929年的西湖博览会以纪念北伐胜利的名义而举行,其主旨为提倡国货、奖励实业和振兴文化。
虽然这次展会规模较大,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经济、科技与文化的限制,其水平与当时国外的博览会还有很大的差距。
总体上讲,萌芽阶段,特别是l9世纪末的种种尝试对推动中国会展业的起步和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起步阶段。
1951年3月,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德国的“莱比锡春季博览会”,这标志着中国会展业起步阶段的开始。
据统计,自1951年至l985年中国共举办了427个出国展。
在1953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接待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来华展览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业展览会。
从l953年到l978年中国共接待了112个来华展。
由于多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中国的会展业在其起步阶段发展缓慢,只是在出国参展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进展。
这一阶段会展活动的主要宗旨被确定为:
配合新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冲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政治孤立和封锁,以及宣传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而1982年中国参加美国诺克斯维尔世界博览会是中国会展业由最初的展示介绍为主,逐步发展到促进商务、贸易为主,并开始加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快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的深入,中国的会展活动逐渐由以政治为主导的起步阶段过渡到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迅速发展阶段。
最近20年来,会展业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给举办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
作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会展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科技交流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0,自此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进程大幅度加快。
在此历史背景下,中国政府于2004年1月颁布了《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并在规定中强调“国家鼓励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组织会议展览和专业交流方面的专有技术,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促进我国会展业的发展”。
而2005年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为中国会展业制定了规划蓝图。
这是几十年来,中国领导人首次明确提出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目标。
因此,2005年被公认为中国会展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国外会展巨头开始以合作办展及合资兴建会展场馆和设施等多种形式进军前景广阔的中国会展市场。
例如,2005年8月德国科隆国际展览公司签署双方长期在中国联合主办“中国国际五金展”(CIHS)的协议。
同年lo月,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与广州光亚展览贸易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广州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展览公司——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美国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与珠海政府签订了高达10亿美元的工程协议,要将珠海的一个废弃的采石场改建成现代化的会展中心。
为了进一步吸引国外厂商来华参展,中国开始从2005年起逐渐实行“展位收费并轨”。
所谓“展位收费并轨”,是指对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展商实行统一收费。
“展位收费并轨”的实施必将对引进国外资金,以及先进的技术经验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国会展业走向国际化。
随着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中国会展业将有可能在今后的20年内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
四、会展消费的基本特点
“在最短的时间,在最小的空间里,用最少的成本作出最大的生意”。
这可能就是会展消费最重要的阐释。
成功的会展策划必须建立在周密的系统的科学策划基础上,运用整和策略,方能全局一盘棋,胜算了然于胸。
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做到“三点四关键”。
(一)寻找“三点”。
根据消费热点,采取找切入点、找结合点、找支撑点,即“由点到面”、“由面到点”的系统步骤,对当时的消费热点涉及的相关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地理、人力等系统资源进行整合的思维过程。
运用“三点”策略对展会项目的系统资源进行分析、整理、判断,是展会策划创新的有效方法。
1、找切入点。
就是采用“重点法”,对当前的消费热点进行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会展方面的SWOT分析,把握消费热点的战略、生态、融资、管理、营销的策划,寻找决策点,以解决展会立项的基础要素问题,即展会名称、主题内容、规模、时间、地点、组织机构等。
2、找结合点。
就是根据切入点应用“组合法”或“背景转换法”,寻找消费热点对应的会展决策基础和决策基因,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排除劣势,找出最佳优势结合点,以确定展会的价值经济取向、利益空间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点与面的结合,最终确定展会项目的市场定位、价格定位、目标客户定位、推广手段、营销方式和项目预期收益等。
把消费热点展会打造成为高品质、高特色、高占有率、高信誉度、高附加值的品牌展会,是策划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找结合点就是围绕创立高“质量”展会品牌这一目标,对影响展会“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创新的过程,也是品牌展会全面“质量”的策划过程。
3、找支撑点。
建立品牌会展支撑体系。
就是根据以上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应用“分解法”对消费热点展会推广的支撑系统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它包括消费热点展会推广过程中,创新、激励、保障、宣传、组织和融资机制系统的分析,是展会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
在现代会展市场营销中,展会的推广过程就是创立品牌、发展品牌的过程。
展会“质量”的竞争集中在品牌的竞争上。
展会推广必须借助品牌运作。
在这个长期艰苦运作过程中,除了组织者要明确树立展会品牌的全面营销质量观念,还应千方百计集思广益建立为展会推广而配套的支撑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创新机制系统、激励机制系统、保障机制系统、宣传机制系统、组织机制系统、融资机制系统。
在实际策划过程中,通常以消费热点的要素为切入点,以消费热点的资源为结合点,以消费热点的功能为支撑点,通过“三点”的整合来确定展会项目的战略定位、生态方向、融资渠道、管理方式和营销手段。
在整合过程中,“三点”可以互为转换,互为渗透。
如以消费热点——旅游合作为主题的展会形式,其结合点可能是展览、交易、论坛;而在营销策划时,展览、交易、论坛就成为切入点和整个展会的支撑点。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情况下,策划运行品牌展会,必须以权变思维,灵活运用“三点”策略,以达到整合一个完整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展会系统,以实现展会功能最大化,从而达到展会举办的目的。
(二)把握“四关键”
1、充分体现“高度”。
这里所说的“高度”专指消费热点所符合的政策。
组织一个展会,组织者首先看到是它的市场潜力,了解分析未来几年的消费趋势。
但你所看见的“市场”,能不能开发,怎么能让它开发,就要靠“政策”来衡量和把握。
这个时候,就需要组织者充分查阅相关国家文件规定,把国家对该展会涉及到的产业发展态度和意见该引用的引用,该转述的转述,该进一步理解的进一步理解。
通过“引用”、“转述”、“理解”等方式,让展会策划方案合法化、合理化、合情化。
因为合法,说明国家允许,有关部门就没有理由阻拦;因为合理,说明展会应该组织,应该搞;因为合情,符合当地发展状况,对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有利,说明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提供支持。
这是把握消费热点的关键,是品牌展会之路的开始
2、解决“市场”问题。
通过展会策划方案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参展商参加这个展会有何收益,有什么样的回报?
专业观众到会又有什么样的收获和价值?
整个策划方案可以说要围绕这个核心来组织,并通过方案巧妙地解疑释惑。
展会组织者要在策划方案中表明如下几个关键点解决方案:
对展会的宣传力度、影响力度、号召力度;展会的专业化程度。
比如保证专业观众与会的组织手段、途径、方式,历届展会专业观众统计信息、购销信息等;展会的权威性。
比如组织者的地位与影响、该展会在业界的口碑与影响、与会专业人士以及领导、专家的分量等。
提高展会关注度,展会组织者应重点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去解答:
参展企业的数量与分量,比如有多少家世界500强企业、有多少家大型跨国公司、有多少家国内业界龙头企业等与会;展品的先进性,如有什么样的世界先进技术水平产品、国内先进技术产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展品亮相;展会组织者如何保证以优质服务协助专业人士采购到他们所需的物美价廉的产品等;业内专业高峰会议组织情况,比如有哪些有权威领导、专家发布权威报告等。
3、注意法律问题。
现在会展市场不太规范,而且多数承办展会的机构属民营个体企业。
这些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各种展会宣传资料和宣传活动推介中,虚夸展会规模、影响,虚报展会数字,虚列来头大的中央、省、市政府部门和机构等为展会支持单位,向参展商、与会观众等虚假承诺其他服务项目等,这些都是不良事件的由头和导火索,十分容易引发双方纷争,激化矛盾。
如果展会组织者对此类问题处理不当、不及时,就极有可能被诉诸法律。
所以将消费热点具体表现在展会上时,必须把法律允许摆在每个策划环节,这样才能将辛苦策划的展会规范化,持续性的做起来。
4、创新消费问题。
现在各地的展会一个接一个,都在挖掘消费热点。
如果说一个城市有两个以上的同题材展会要举办,那么你这个展会要独领风骚,展会组织者就必须重点考虑你这个展会的“出新”之处和“权威”程度。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出彩”,将创新作为展会的不断竞争力。
会展经济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载体。
远离消费热点的展会,必然会脱离经济发展的趋势,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度必然不高,缺乏市场,难走品牌之路;而贴近消费热点的展会,必然会迎合消费者的需求,适应市场,对展会的品牌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浪潮中,在人们不断需求的承载下,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顺应会展经济,把握消费热点,筹划品牌会展。
第二节影响广告、会展消费的因素
一、影响广告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消费者的购买类型
现实中的消费者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消费者在购买动机及行为方面有着很大差别。
受购买动机、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年龄个性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
①价格型购买行为。
具有这种购买行为模式的客户对商品价格比较敏感。
其中,有些总喜欢购买廉价商品,甚至在没有购买意向的情况下,见到廉价商品也会采取购买行动。
还有些价格型的人特别信任高级商品,认为这类商品用料上乘,质量可靠,即所谓“一分钱,一分货”,所以常乐于购买高价商品,认为这样可以使自己的需求达到更好的满足。
②理智型购买行为。
有些客户习惯于在反复考虑、认真分析、多方选择的基础上采取购买行为。
他们购买商品时比较慎重,不轻易受广告宣传、商品外观以及其他购买行为的影响,而是对商品质量、性能、价格和服务等认真比较。
接待这类客户要实事求是,详细地介绍商品,努力促成交易。
③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