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947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9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

201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分)(2014•烟台)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发射航天飞机

B.

水力发电

C.

太阳能供热

D.

风力发电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此题是关于化学中有关能量来源的判断问题,解题时必须熟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问题.解答时首先从选项中判断出属于化学变化的选项.

解答:

解: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A选项发射航天飞机,就是靠燃料的燃烧释放的能量推动火箭不断地向上运行,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正确;

B、C、D三项只是单纯的能量间转化,并无新物质的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故BCD错误.

故选:

A.

点评:

解答此题实质归结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上,关键是看能量转变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通过本题学会处理问题的变通.

 

2.(1分)(2014•烟台)饮食健康是人民群众普遍的生活需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碘元素摄入量不足易患骨质疏松症

 

B.

维生素C缺乏会引起夜盲症

 

C.

酱油中添加铁元素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

 

D.

奶茶中添加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加香醇

考点:

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碘元素摄入量不足易患甲状腺肿大进行解答;

B、根据维生素A缺乏会引起夜盲症进行解答;

C、根据人体缺铁会造成贫血进行解答;

D、根据塑化剂对人有害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碘元素摄入量不足易患甲状腺肿大,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故A错误;

B、维生素A缺乏会引起夜盲症,故B错误;

C、人体缺铁会造成贫血,所以酱油中添加铁元素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故C正确;

D、塑化剂对人有害,所以不能在奶茶中添加塑化剂,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1分)(2014•烟台)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CO2验满

B.

收集O2

C.

滴加液体

D.

测溶液pH

考点: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液体药品的取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解答;

B.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解答;

C.根据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D.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解答.

解答:

解:

A.验满二氧化碳时燃烧的木条不能伸入瓶内,故A错误;

B.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故应用图示装置收集氧气时应从短进长出,故B正确;

C.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故C错误;

D.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把食指直接浸入溶液内,会把溶液污染.故D错误.

答案: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1分)(2014•烟台)2014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是最理想的氢能来源

 

B.

利用海水的潮汐变化可以获得电能

 

C.

电解水时,能量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太阳为其提供能量

考点: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A、据制取氢气的最好方法回答即可;

B、海水的潮汐变化可以获得电能;

C、电解水时,能量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D、太阳为水的三态变化提供能量.

解答:

解:

A、制取氢气的最好方法是利用太阳光照射,使水分解.故A说法正确;

B、海水的潮汐变化可以获得电能.故说法B正确;

C、电解水时,能量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故C说法错误;

D、太阳为水的三态变化提供能量,同时也实现了水的天然循环,故D说法正确.

因为该题选择错误的,故选:

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人人都要树立节能环保的理念,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5.(1分)(2014•烟台)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时仅发生扩散吸热的过程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溶液可以有颜色;B、根据溶液的均一性考虑;C、根据饱和溶液的特点考虑;D、根据物质溶于水的两个过程考虑.

解答:

解:

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故B正确;

C、饱和溶液只是对于某一溶质来说的,可以溶解其它溶质,故C错误;

D、根据物质溶于水时有两个过程:

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过程和与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知道饱和溶液的定义,物质溶于水的过程.

 

6.(1分)(2014•烟台)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B.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

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空气属于混合物,空气中的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

氧化性和助燃性,因此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

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的用途是:

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全球变暖,因此我们应提倡低碳经济.

解答:

解:

A、氮气的用途是:

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故A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

氧化性和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因此不能做燃料,故B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的用途是:

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氦气密度比较小,因此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査的是空气中各个成分的作用,如果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过多,就会造成相应的危害.有关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且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本题中还有一点要注意要用化学符号表示,不能用名称.

 

7.(1分)(2014•烟台)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A.

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

B.

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关系:

 

C.

部分元素原子序数关系:

D.

空气中部分成分的体积分数关系: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本题把物质的pH、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部分元素的原子序数以及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放在数轴上进行对比,结合数轴的变化规律及位置关系判断是否符合物质的性质特点,不相符即错误.

解答:

解:

A、食醋、雨水显酸性,pH值都小于7,且食醋的酸性更强;食盐水为中性,pH值=7;肥皂水显碱性,pH值大于7,与数轴关系一致,故A正确;

B、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氧、硅、铝、铁,与数轴关系一致,故B正确;

C、镁、铝、硅、磷的原子序数依次为12、13、14、15,与数轴关系一致,故C正确;

D、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

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

0.03%.氢气不是空气成分,故D错误.

因为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用数轴法表示化学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8.(1分)(2014•烟台)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

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

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

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

B、依据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以及离子符号的书写要求分析判断;

C、依据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

D、依据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A错误;

B、由于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而④中质子数比电子数多2是镁离子,其符号应该是Mg2+,故B错误;

C、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7,故性质不会相似,故C错误;

D、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化学反应中易失掉这个电子而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所以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9.(1分)(2014•烟台)“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关于农作物和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H4)2SO4属于复合肥料

 

B.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只有氮、磷和钾三种

 

C.

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D.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A.根据所含植物营养元素(氮磷钾)的不同,化肥可分为氮肥、钾肥、磷肥、复合肥等,依据此便可判断此选项;

B.根据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分析;

C.根据磷肥对作物的作用进行;

D.利用铵态氮肥的化学性质来判断.

解答:

解:

A.根据所含植物营养元素(氮磷钾)的不同,化肥可分为氮肥、钾肥、磷肥、复合肥等,(NH4)2SO4属于氮肥.故A错误;

B.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主要有氮、磷和钾三种.故B错误;

C.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故C正确;

D.熟石灰是碱,铵态氮肥遇到碱时会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的是磷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注意,要从辩证的角度看待化肥,合理的使用化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可能导致土壤板结,变碱等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10.(1分)(2014•烟台)实验室许多药品需要密封保存.下列药品需密封保存的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

 

A.

浓盐酸﹣﹣防止挥发

B.

NaOH溶液﹣﹣防止与CO2反应

 

C.

浓硫酸﹣﹣防止吸水

D.

生石灰﹣﹣防止与氧气反应

考点: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易与二氧化碳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生石灰易吸水.

解答:

解: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需要密封保存,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需要密封保存,故C正确;

D、生石灰易与水反应,不与氧气反应,故D错误.

因为该题选择错误的,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密封保存的原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一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

11.(2分)(2014•烟台)同学们做完实验后的玻璃试管中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  )

 

A.

内壁有CaCO3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

B.

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

 

C.

内壁有铜粉的试管用稀硫酸清洗

D.

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A、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分析;

B、根据碘能溶于酒精形成溶液分析;

C、根据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分析;

D、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分析.

解答:

解:

A、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因此内壁有CaCO3的试管可用稀盐酸清洗,故A可行;

B、碘能溶于酒精形成溶液,因此内壁有碘的试管可用酒精清洗,故B可行;

C、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因此内壁有铜粉的试管不能用稀硫酸清洗,故C不可行;

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以用洗洁精清洗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故D可行;

故选:

C.

点评:

此题考查洗涤玻璃仪器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洗涤方法,要么用溶解法、要么用物质反应法等,实际操作需学生灵活掌握.

 

12.(2分)(2014•烟台)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

B

硫酸铵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加氯化钡溶液

C

羊毛面料和腈纶面料

抽丝点燃闻气味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加无色酚酞试液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硬水与软水;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根据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硫酸铵、硝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羊毛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取样品,滴加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铵,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点燃后,有烧焦羽毛气味产生的是羊毛面料,没有此气味的是腈纶面料,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

D.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3.(2分)(2014•烟台)小明在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抽中的题目是: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他的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

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

 

B.

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3.0g

 

C.

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

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配置溶液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溶液配制需要的仪器来分析;

B.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称量药品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C.根据所需水的体积来选择;

D.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

解:

A.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其中的玻璃仪器是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故A正确;

B.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0g×6%=3.0g,应在左右两盘上放上相同大小的纸,不可直接放到托盘上,故B错误;

C.需要水的质量为:

50g﹣3.0g=47g,则水的体积为47mL,选择50mL的量筒来量取,故C正确;

D.若烧杯内壁附着有水,则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D错误.

故选:

A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2014•烟台)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B.

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

1

 

D.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A、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物质的类型;

B、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C、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

D、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表示单质;故A错误;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图示中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了一个易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氢分子,所以,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故C错误;

D、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

B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种类,煤的利用,属于基础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

 

15.(2分)(2014•烟台)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A

CO2(HCl)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Cl溶液(Na2CO3)

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C

CuSO4溶液(H2SO4)

加过量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铁粉(锌粉)

加过量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

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

B、Na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

C、CuO能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过量的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

D、锌粉能与过量Fe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

故选:

CD.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2分)(2014•烟台)2014年4月,兰州市局部自来水中苯(C6H6)含量严重超标,引发市民恐慌,苯的沸点为80.1℃,熔点为5.5℃,难溶于水,有剧毒,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苯属于有机物

 

B.

苯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的

 

C.

常温下可通过滤纸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

 

D.

可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C.根据苯的物理性质来分析;

D.根据苯的物理性质来分析.

解答:

解:

A.由苯的化学式C6H6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

B.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B错误;

C.因为苯的熔点较低,虽然苯难溶于水,但在常温下苯已经融化,所以可以不用过滤的方法来除去水中的苯,故C错误;

D.因为苯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可用加热蒸发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故D正确.

故选:

AD.

点评:

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较小.要善于提取题干中的解题信息.

 

17.(2分)(2014•烟台)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混合,能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Na2CO3,KCl,Ca(OH)2

B.

FeCl3,HCl,MgSO4

 

C.

H2SO4,NH4Cl,KNO3

D.

AgNO3,HCl,HNO3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

解:

A、Na2CO3和Ca(OH)2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FeCl3的水溶液黄色,故B错误;

C、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C正确;

D、AgNO3、H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