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英雄故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1694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18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英雄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个英雄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个英雄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个英雄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个英雄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英雄故事.docx

《个英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英雄故事.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英雄故事.docx

个英雄故事

183个英雄故事6

古代篇6

1黄帝:

华夏祖先6

2大禹:

治水英雄6

3周武王:

讨伐商纣7

4孙武:

孙武教阵7

5吴起:

伏尸除奸8

6蔺相如:

完璧归赵8

7廉颇:

负荆请罪9

8曹刿:

一鼓作气9

9唐睢:

不辱使命10

10弦高:

牛贩子救国10

11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11

12毛遂:

毛遂自荐11

13荆轲刺秦王12

14西门豹沉巫12

15晏婴使楚13

16谢安13

17陈胜吴广:

王侯有种?

14

18少年大志:

项羽14

19汉朝的建立者:

刘邦15

20韩信:

甘受胯下之侮15

21出使西域:

张骞15

22卫青16

23苏武:

北海牧羊16

24霍去病:

公而忘家17

25周亚夫:

亚夫军细柳17

26终军:

终军请缨18

27李广:

李广射虎18

28陶渊明19

29英雄少年:

曹操19

30大智若愚:

刘备20

31诸葛亮20

32忠勇威武:

关羽21

33吕布:

辕门射戟21

34孙权:

生子当如仲谋22

35周瑜22

36魏武:

魏武捉刀22

37一代名医:

华佗23

38班超:

投笔从戎23

39马援:

马革裹尸24

40祖逖:

闻鸡起舞24

41周处:

斩蛟除害25

42替父从军:

花木兰25

43麦铁仗:

强盗将军26

44李密:

牛角挂书26

45黄巢:

冲天大将军27

46 颜真卿刚强不屈27

47郭子仪:

单骑退回纥28

48南霁云:

南八男儿28

49薛仁贵:

三箭定天山29

50张巡:

嚼齿杀贼30

51李靖:

出将入相30

52方腊:

誓师漆园31

53洪皓:

使金名臣31

54岳飞:

痛饮黄龙32

55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

韩世忠32

56宗泽:

三呼“渡河”33

57杨家将:

世代忠良33

58文天祥:

碧血丹心33

59陆游34

60努尔哈赤:

建立后金34

61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35

62 袁崇焕:

大战宁远35

63左光斗:

“铁石心肠”36

64葛贤:

痛打税监36

65李时珍:

采药救民37

66 戚继光:

驱逐倭寇37

67海瑞:

刚正不阿38

68杨继盛:

冒死劾严嵩38

69于谦:

两袖清风39

70郑和:

七下西洋39

71女英雄王聪儿40

72郑成功收复台湾40

73夏完淳怒斥洪承畴41

近代篇41

74林则徐:

虎门销烟41

75陈化成42

76关天培42

77左宗棠43

78丁汝昌43

79徐骧:

誓死抗日43

80谭嗣同44

81康有为:

公车上书44

82邓世昌45

83林觉民45

84喻培伦45

85秋瑾:

鉴湖女侠46

86独立团勇夺两桥叶挺46

87林详谦:

头可断,工不能复47

88顾正红47

89孙文48

抗日篇48

90温三郁断指小英雄48

91王二小49

92朱自清49

93南洋抗日:

郁达夫50

94陈翰章50

95王铭章51

96马本斋51

97林盛谋52

98左权:

抗战中中共牺牲的最高将领52

99南京保卫战最后殉国将领:

朱赤少将53

100王儒贤:

双枪老太婆53

101戴安澜54

102冯治安54

103关玉衡55

104冯占海55

105赵尚志:

抗日英雄56

106 杨靖宇:

东北抗日领袖56

107赵一曼:

威震哈东的抗日女英雄56

108罗登贤:

创建东北抗日武装57

109抗联将军周保中57

110党的女儿:

冷云58

111吉鸿昌58

112张自忠59

113赵登禹59

114佟麟阁60

115马占山60

116张学良:

爱国将领、千古功臣61

117杨虎城61

为了新中国篇62

118方志敏:

狱中钢铁汉62

119刘少奇:

一身是胆62

120董存瑞:

舍身炸碉堡63

121陈然:

狱中办报63

122刘胡兰:

“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64

123江姐64

124瞿秋白65

125夏明翰65

126狼牙山五壮士66

127聂耳66

128毛泽东:

与书结缘66

129周恩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67

130邓小平:

总设计师67

131朱德:

艰苦朴素、勤奋好学68

132彭德怀:

心中装着人民疾苦68

133两把菜刀闹革命:

贺龙69

134高风亮节:

陈毅69

135进步作家:

鲁迅70

136郭沫若70

137“浙南刘胡兰”:

郑明德71

138刘志丹:

血战秦川作奇功71

139农运大王彭湃71

140恽代英72

141赵世炎:

21岁当少共领袖72

142徐向前:

越是硬仗越向前73

143杨开慧73

144李硕勋74

145王稼祥 遵义一票见胆识74

146粟 裕 解放军第一大将75

147任弼时 他就是党的骆驼75

148聂荣臻两弹一星的元勋76

149罗荣桓 难得的政治元帅76

150向警予77

151江上青77

152徐特立 一生刚烈写传奇78

153吴运铎 中国保尔炸不倒78

154陈为人:

我不死,我还要工作79

155聂耳79

156陈赓身经百战惊世界79

157张琴秋 红军惟一女师长80

158李公朴80

159闻一多81

160柳直荀81

161红军的华佗:

傅连暲82

162红色管家熊瑾玎82

163冼星海83

164邓中夏浩气永驻雨花台83

165刘伯承 智计过人一军神84

166陈潭秋 伤痕是他的勋章84

167何叔衡 穷秀才可当大局85

168董必武 长征路上一长者85

抗美援朝篇86

169罗盛教86

170李家发86

171许家朋87

172杨连第87

173杨根思87

174伍先华88

175杨育才88

176胡修道88

177邱少云89

178黄继光89

新中国建设篇90

179焦裕禄:

党的好干部90

180吕祥壁90

181王进喜 石油工人一声吼91

182张秉贵91

183罗健夫92

184蒋筑英92

185彭加木93

186陶绍文93

187刘美泉:

冲进火海关闸门93

188张祥:

跳入江中救儿童94

189时传祥94

190张志新95

191王杰95

192欧阳海96

193雷锋96

194邓稼先:

两弹是他的勋章97

195张华97

196赖宁98

197苏宁:

舍身救战友98

198孔繁森98

199李向群:

新时期抗洪英雄99

200邵云环99

201许杏虎100

202朱颖100

203王伟:

“海空卫士”101

外国篇101

204白求恩: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01

205柯棣华:

印度名医战太行102

206斯巴达克:

奴隶英雄102

207贞德:

“圣女”103

208拿破仑:

法兰西的第一皇帝103

209马克思:

伟大的导师104

210恩格斯:

马克思真正的朋友104

211列宁:

革命导师104

183个英雄故事

古代篇

1黄帝:

华夏祖先

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曾经产生过不少部落首领。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四千多年前的黄帝了。

传说黄帝出生于寿丘(在今天的山东曲阜东北)。

他本来姓公孙,因为他的父亲是有熊部落的首领,所以又称有熊氏。

黄帝一生下来,就聪明异常。

他从小就很懂事,长大后被众人推选为部落首领。

那时候没有继承首领位置的说法,黄帝完全凭着自己的才干和胆识赢得了族人的信任和爱戴。

黄帝当了首领后,就带着他的部落,从原来居住的姬水向东移动,进入中原地区。

当黄帝进入中原地区的时候,有个叫九黎族的部落早就从南方搬到那里定居了。

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他脾气暴躁,但是本领十分高强。

那时候,和黄帝同时进入中原的,还有一个炎帝族。

炎帝族到了黄河中游地区,很快就跟九黎族发生了冲突。

两个部落打了起来,炎帝不是蚩尤的对手,被打得大败而逃。

炎帝逃到涿鹿,向黄帝求救。

黄帝就和炎帝联合起来,跟九黎族在涿鹿地区展开了一场恶战。

黄、炎两族人多势众,最后把对手打败了。

蚩尤战败后,炎帝想当中原各部落的盟主,可是中原各部落却归向黄帝。

为了争当盟主,黄帝和炎帝的联盟破裂了。

他们在阪泉打了三仗,黄帝得胜了。

从此,黄帝就成了中原部落的首领。

黄帝有很多子孙。

他的子孙常常被中原各部落推举为首领。

所以,后世的中原居民就尊奉黄帝为祖先了。

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还自称为“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

2大禹:

治水英雄

黄帝后来传位给了尧,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没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

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人们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面对这种情况,尧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

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

派谁去治水呢?

首领们都推荐鲧(gun)。

鲧用了九年的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

因为他只是用水来土掩的办法来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了堤坝,水灾反面更凶了。

舜接替了尧当部落首领以后,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的办法来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里。

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铁锹,带头挖土、挑土,累得把小腿上的毛都磨光了。

当时,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大哭,禹从门外经过,听到哭声也没有进去探望。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了大海里,地面上又可以种庄稼了。

人们生活从此安定下来了。

那时,黄河中游还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

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

奔腾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

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

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后代的人都称颂勤劳智慧的大禹,把“大禹治水”传颂为不可磨灭的英雄业绩。

3周武王:

讨伐商纣

商朝末年,商纣王的统治越来越残暴,老百姓到处怨声载道。

在西北的渭水流域一带,有个叫周的诸侯国开始一天天强大起来。

到周武王执政时期,他让姜尚,也就是“姜太公钓鱼”中的姜太公负责军事,让他弟弟周公旦主持政务,整顿内政,操练人马,作好讨伐商纣的准备。

过了两年,商纣王更加荒淫残暴,弄得众叛亲离,周武王见机,决定出兵伐纣。

一路上,他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很快就到了离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

周武王在牧野当众誓师,宣布纣王的罪恶。

周武王誓师完毕,就命大军摆开阵势,准备跟纣王的军队决战。

纣王听到消息,非常惊慌。

他把奴隶武装起来,拼凑了七十万人,强迫他们前去应战。

这支军队人数虽然多,但大都是受压迫的奴隶,谁也不肯给纣王卖命。

周武王派姜尚带领一百多名士兵,到阵前挑战,命大军跟随在后冲杀过来。

姜尚的队伍刚到阵前,纣王的队伍不但不战,反而掉转枪头,跟周军一起,杀向朝歌。

纣王正在军中督战,看到这种情况,吓得连忙逃回城内。

他知道大势已去,就穿了他的缀满宝玉的衣服,在鹿台放火自焚了。

第二天,周武王就在朝歌正式宣告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4孙武:

孙武教阵

孙武,是春秋时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

他将自己的兵法著作呈献给吴王阖庐,希望得到重用。

阖庐就将宫中的美女挑了一百八十人,让孙武组织她们操练阵法。

当孙武讲解完毕,让宫女按他要求的来做,可是宫女们却哄笑着不动。

于是孙武又将要领讲了一遍,可宫女仍然是嘻笑不动。

孙武脸一变,严肃地说:

“第一次是我讲得不清楚,是我的过错;可是这一次,我已讲得很清楚了,是你们不按我的话来做,这就是你们的过错了。

”说罢,拖出两个队长,要斩首示众,这两个队长是吴王最喜爱的宫女。

吴王一看,大惊失色,连忙让人阻拦。

孙武说:

“我已经是你的将军了,将军在军队中办事,是可以不接受君王的命令的。

”最后还是把那两个宫女杀了。

接着又选了两个队长继续操练。

这样一来,宫女们再也不敢马虎了,一切动作都做得非常标准。

于是孙武对吴王说:

“队伍已经操练整齐,大王可以下令了,就是让他们去赴汤蹈火也毫无问题。

后来,孙武成了吴国的大将,吴国凭着孙武的军事才能,西破强楚,北震齐晋,阖庐成了一代霸主。

5吴起:

伏尸除奸

吴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孙武齐名,历史上把他们两人并称为“孙吴”。

吴起是战国初期卫国人。

最初,他在鲁国做将军。

后来,又到魏国,多次打败来犯的别国军队。

因为吴起有才有识,魏国大臣王错对他非常妒忌,就在魏武侯面前诬陷他。

于是魏武侯派人召他。

吴起害怕被杀,就逃到楚国去了。

吴起到了楚国,楚悼王听说吴起很有才干,马上任命他为相国。

吴起辅佐楚悼王实行变法。

他严明法纪,裁减冗员,取消了有些王族的爵禄,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养兵,还强迫旧贵族到边远的地区开荒。

吴起的变法,使楚国的力量迅速强大。

但这些变法也得罪了国内的旧贵族,他们对吴起痛恨极了。

不久,楚悼王病死了。

反对改革的人就乘机发动叛乱。

他们手拿弓箭,围攻吴起。

吴起知道自己无法逃避。

他决心以自己的生命来削弱楚国的旧贵族势力。

于是跑到楚悼王的尸体旁,伏在上面,高声喊到:

“群臣叛乱,反对大王!

这时,那些王族大臣拿着弓箭,不断地向吴起射来。

他们射死了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按照楚国的法令,凡是把兵器加到国王的尸体上的,都要严厉惩办,诛灭三族。

楚悼王安葬后,他的儿子楚肃王继了位。

新的国君立刻下令将那些射中吴王尸体的人处死。

有七十多家参与这次叛乱的贵族遭到了灭族之灾。

楚国的旧贵族势力也受到了一次严重的打击。

吴起虽然不幸蒙难,但他制订的变法措施进一步使人民受益、国家强盛起来。

可以说吴起是一位智勇双全造福万民的大英雄。

6蔺相如:

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王派人到赵国传话说,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美玉“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是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也拿不到城;要是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

于是赵惠文王派蔺相如去完成这项重大的任务,既不丢和氏璧也不得罪秦王。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秦国,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

拿到璧以后秦王很高兴,和大臣、美人共同赏玩,蔺相如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

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

他灵机一动,高声对秦王说:

“壁上有个小斑点,请让我来指点给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

说:

“大王派使者到赵国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

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

来。

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

如今璧在我手里。

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

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

无奈,秦王只得让步,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后举行换璧的仪式。

这样,蔺相如略施小计,为自己赢得了五天的时间来处理这件事。

蔺相如知道秦王无诚意换取和氏璧,就在这五天中派人又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后来,秦王虽然很生气,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得放蔺相如回国了。

蔺相如以自己的大智大勇,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在古代历史上留下光彩的一笔。

7廉颇:

负荆请罪

廉颇是赵国的一员大将。

公元前283年,他率军进攻齐国,大破齐军,被惠文王授以最高的官职——上卿。

蔺相如,原是太监头目缪贤的门客。

秦王向赵王索要稀世之宝和氏壁,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立争,使和氏璧归赵。

赵王为此而封他为上大夫。

公元前279年,蔺相如又在渑池之会上为惠文王挽回了面子,也被拜为上卿,位于廉颇之上。

廉颇认为自己出生入死,才好不容易做到上卿,蔺相如不过是动了动三寸不烂之舌就赢得这么高的地位,太不公平了。

他为此很不服气,还扬言,见到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

蔺相如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尽力不与廉颇见面。

碰到上朝的时候,就装病不去,以免和他争位次高下。

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马上调转车子躲避。

蔺相如的门下以为他怕廉颇,蔺相如说:

“对于秦王这样的人我都敢在朝廷之上公开呵斥他,我还会怕廉将军吗?

我想到,强秦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今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啊!

廉颇知道后,深感惭愧,便解衣露臂,背负荆条,由门客陪着,到蔺相如家中,表示愿受鞭打以谢罪。

“我这个不明事理的粗野人,不知道您宽厚到如此地步呀!

两位将相终于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朋友。

“负荆请罪”这则故事,既表现了蔺相如先公后私、顾全大局的高尚风格,也表现出廉颇坦率爽直的性格和勇于改进的精神。

后来,人们用这典故来说明,个人英雄主义对国家对个人都没有好处,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对敌。

8曹刿:

一鼓作气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进攻鲁国。

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决一死战。

齐国进攻鲁国,也激起鲁国人民的愤慨。

有个鲁国人叫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要求参加抗齐的战争,鲁庄公见他智勇双全,深谋远虑,就同意他一同参加战斗。

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摆开阵势。

齐军仗着人多,一开始就擂响了战鼓,发动进攻。

鲁庄公也准备下令反击,曹刿连忙阻止,说:

“且慢,还不到时候呢!

当齐军擂响第二通战鼓的时候,曹刿还是叫鲁庄公按兵不动。

鲁军将士看到齐军张牙舞爪的样子,气得摩拳擦掌,但是没有主帅的命令,只好憋着气等待。

齐军主帅看鲁军毫无动静,又下令打第三通鼓。

齐军兵士以为鲁军胆怯怕战,耀武扬威地杀过来。

曹刿这才对鲁庄公说:

“现在可以下令反攻了。

鲁军阵地上响起了进军鼓,兵士士气高涨,像猛虎下山般扑了过去。

齐军兵士没防到这一着,招架不住鲁军的凌厉攻势,败下阵来。

曹刿说:

“打仗这件事,全凭士气。

对方擂第一通鼓的时候,士气最足;第二通鼓,气就松了一些,到第三通鼓,气已经泄了。

对方泄气的时候,我们的兵士却鼓足士气,哪有打不赢的道理?

”鲁庄公这才恍然大悟,称赞曹刿想得周到。

在曹刿指挥下,鲁国击退了齐军,局势才稳定了下来。

9唐睢:

不辱使命

战国时候,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以后,又打起了安陵小国的主意。

于是,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

我们大王愿以500里的地方换安陵50里的国土。

安陵王不愿交换,秦王很不高兴。

于是安陵王就派唐睢出使秦国。

秦王一见唐睢就傲慢地说:

“我用500里的地方换安陵一点小地方,可安陵君却不答应我,这不是看不起我吗?

唐睢沉着地回答:

“安陵君尽忠祖先,从先人那里接来的土地,自然要守住它,就算是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别说区区500里了。

秦王大怒,以天子发怒时可以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来威胁唐睢。

唐睢不但没有被怕倒,反而列举了历史上的普通老百姓在发怒时的壮举也可以惊天动地威力无穷来对抗秦王,并拔出宝剑站了起来,威胁要刺杀秦王。

秦王没有想到唐睢如此厉害,顿时吓得变了脸色,向唐睢道谦,态度十分客气。

并且连声说:

“您坐下,何必弄到如此地步,我明白了,那韩国、魏国都灭亡了,而安陵小国却只凭50里的国土存在至今,那完全是有您这样智勇双全的人啊!

”唐睢大智大勇,沉着冷静,不畏强暴,维护了本国的利益,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10弦高:

牛贩子救国

郑文公时,秦郑结为盟国,秦派杞子等三位将领,率领一部分秦军帮助郑国防守晋国。

文公死后,郑穆公即位。

秦将杞子认为有机可乘,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

“郑国让我们掌管都城北门的钥匙,要是发兵来偷袭,我们就可以得到郑国了。

秦穆公接到密报,和大臣蹇叔商议。

蹇叔反对。

认为秦郑相距太远,兴师动众,千里跋涉,不能成功。

秦穆公不听,派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领三百兵车,前去偷袭郑国。

秦军到达滑国,恰好郑国有个名叫弦高的商人,赶了一群牛去贩卖。

他在路上碰到秦军,看到他们全副武装,驾着兵车向郑国方向前进。

心想,这些秦军明摆着是去攻打郑国的,郑国却还蒙在鼓里,一点不知情。

他又惊慌,又着急,想了又想,心生一计。

于是,他一面派人日夜不停地赶回郑国报告,一面拿了四张熟牛皮,再加上十二头肥牛,假装郑国使臣,前去慰劳秦军。

弦高赶到秦军那里,对孟明视说:

“我们国君听说你带领军队,将要到我国来,所以特地派我前来,送上这点东西,表示慰劳。

我们国家很穷,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请将军不要见怪。

”孟明视听了这番话,以为郑国已知道了秦军的行动,有了准备,只好改变主意说:

“我们并不是到贵国去的,而是攻打滑国的。

弦高走后,孟明视就下令去攻打滑国,灭了滑国然后就开拔回国了。

郑穆公接到弦高送来的情报,急忙命人去查看北门秦军的动静,发现秦军已做好了打仗的准备,于是就派人下逐客令把秦军给赶跑了。

弦高身份卑贱,不过是个牛贩子,但是他心中牢记国家的利益和安危,用智谋做出了英雄的功绩。

11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正在发奋图强。

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

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

“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

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古部落名)。

我们要不发奋图强,随时会被人家灭

了。

要发奋图强,就得好好来一番改革。

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短衣窄袖,脚上穿皮靴,灵活得多。

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一改,你们看怎么样?

”这个英明的决策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但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十分顽固。

他听到赵武灵王要改服装,就干脆装病不上朝。

后来经过赵武灵王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反复讲穿胡服,学骑射的好处,终于使得叔叔公子成转变了思想。

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没有话说,只好跟着改了。

赵武灵王看到条件成熟,就正式下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

过了没有多少日子,赵国人不分贫富贵贱,都穿起胡服来了。

赵武灵王接着又号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

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

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临近的中山,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几个部落。

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还扩大了好多土地。

12毛遂:

毛遂自荐

秦国大军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虽然竭力抵抗,但是因为在长平遭到惨败后,力量不足。

赵孝成王便委派平原君上楚国去跟楚王谈判联合抗秦的事。

平原君打算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国。

他手下有三千个门客,可是真要找文武双全的人才,却并不容易。

挑来挑去,只挑中十九个人,其余都看不中了。

他正在着急的时候,有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了起来,自我推荐说:

“我能不能来凑个数

呢?

”平原君有点惊异,说:

“您叫什么名字?

到我门下来有多少日子了?

那个门客说:

“我叫毛遂,到这儿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摇摇头,说:

“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儿很快

就冒出来了。

可是您来到这儿三年,我没有听说您有什么才能啊。

毛遂说:

“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这把锥子。

要是您早点把它放在袋里,它早就

戳出来了,难道光露出个尖儿就算了吗?

旁边十九个门客认为毛遂在说大话,都带着轻蔑的眼光笑他。

可平原君倒赏识毛遂的胆量和口才,就决定让毛遂凑上二十人的数,当天辞别赵王,上楚国去了。

平原君跟楚考烈王在朝堂上谈判合纵抗秦的事。

毛遂和其他十九个门客都在台阶下等

着。

从早晨谈起,一直谈到中午,平原君为了说服楚王,嘴皮都快磨破了,可是楚王说什

么也不同意出兵抗秦。

关键时刻还是毛遂主动上前,运用他雄辩的口才和机智的应对,攻破了楚王的心理防线,达成了出兵抗秦的协议。

13荆轲刺秦王

秦王嬴政,也就是秦始皇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攻城略地,向四方各国扩展势力。

燕国丢了好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