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健脾系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4685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健脾系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儿健脾系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儿健脾系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儿健脾系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儿健脾系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儿健脾系列.docx

《小儿健脾系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健脾系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儿健脾系列.docx

小儿健脾系列

小儿健脾胃(转)1

偶然看到这些文字,深觉有益,便转了过来。

特别鸣谢新浪“绮在深秋的博客"

 分类:

小儿护理

中医认为脾为小儿之本,很多疾病源于脾胃,如腹泻、便秘、咳嗽、湿疹、感冒、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良等等,因此养胃健脾成为父母们的重要任务。

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资料供参考(尽量不断添加):

腹泻:

原因: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

进食不洁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可能会腹泻,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抑郁、情绪起伏不定,亦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产生腹痛和腹泻症状。

另一方面,若受了凉,特别是小腹受凉,亦会导致腹泻.腹泻的另一个原因,是身体对某类食物过敏,以致影响消化吸收,例如许多宝宝因缺乏乳糖酵素,无法消化乳类制品的乳糖,便会腹泻。

一、细菌感染性腹泻: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天数次至十余次,大便多有泡沫、黏液并呈黄绿色,还伴有发热、腹胀和呕吐。

如果是细菌性痢疾,大便次数频繁,但量不多,呈黏液脓血便,臭味较重,严重者可有高热、抽搐等。

重症腹泻的患儿,还可出现尿少、口渴、精神萎靡等脱水症状。

1、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多在夏季发病,起病比较缓慢,开始轻,逐渐加重。

出现呕吐、低热及脱水症状,大便有腥臭味,可有较多粘粹,亦可有便血情况。

 

2、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腹泻多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所致。

主要特点为不同程度的发烧、腹泻和呕吐,大便开始呈黄绿色,3—4天后变成有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便。

次数极多,每天可达10—20次,小儿脱水情况严重。

 

3、霉菌引起的腹泻多并发于其他感染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病儿.大便每天3—4次,为黄色稀水便,有的像豆腐渣状,有的呈绿色,泡沫多,带有粘液.

治疗方法:

不要将两种或三种抗生素一起使用,更不要频繁地更换用药。

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痢特灵、氨基苄青霉素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选用青霉素或红霉素;霉菌感染应选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二、病毒感染性腹泻:

轻者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之腹泻,一天内大便3—6次,不超过10次,大便黄绿色,水分较多,或呈蛋花汤样,没有失水表现,精神尚好,偶尔有恶心、呕吐,粪便显微镜检查仅有少许白细胞和脂肪滴。

一般5天左右可以痊愈。

较重的腹泻,每天可达10次以上,大便呈水样,量多,故不久可以引起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减低、口干、眼眶及前囟凹陷、哭时无泪或少泪、精神委糜、面色苍白等,同时有酸中毒的表现,如口唇樱红、呼吸深快、嗜睡等。

如得到及时治疗,一般在1周左右可以痊愈。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特效的西药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丰富的经验。

若大便清稀,色淡不臭,常用霍香10克,苏叶10克,半夏10克,陈皮5克,茯苓10克;若为发热,舌质红,咽红,小便短赤者可用葛根10克,黄岑10克,黄连3克,泽泻10克,广木香3克。

中草药铁苋菜、地锦草、律草也有较好效果。

三、非感染性腹泻:

多由喂养不当致使胃肠功能紊乱,如过早、过多地添加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这类患儿往往有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气味酸臭,同时伴有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

如果是由长期滥用抗生素引起的继发性腹泻,大便则呈豆腐渣样。

有时患儿患感冒、肺炎、中耳炎后,也常会伴有腹泻。

1、寒泻 因为过食生冷,感受风寒引起症状:

症见腹泻清稀,含有泡沫,臭气不大,肠鸣腹疼,或兼见恶寒发热,舌苔白腻。

主要是由于肚腹受寒,寒凝气滞,气机不畅所发。

治疗上当以疏风散寒,理气止泻为法。

用药可以选服藿香正气胶囊,每次2粒,一日2次。

外用“小儿敷脐止泻散”贴脐,一日换一次。

2、热泻 病儿肠胃积热,外受暑湿引起腹泻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酸臭,小便黄。

可选用“葛根芩连微丸"每次1g,每日服3次。

3、水泻 病儿贪食生冷食物,引起水泻不止,每天大便次数多,肠鸣腹胀,大便如稀水或不成形,泄后肠鸣腹胀减轻。

病儿病情很容易加重,发生脱水。

一般应到医院请医生治疗。

4、伤食泻主要由于过食或添加辅食不当引起腹胀腹痛,便前哭闹,大便酸臭,或见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或如臭鸡蛋味,肚腹胀气,口臭气促,食欲不振,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治疗应以消食化积为法,常用的中成药有保和丸、至保锭。

伤食泻当积滞被消导后,腹泻自然会止.

5、脾虚泻:

宝宝大多是腹泻治疗不及时或喂养不当,腹泻迁延不愈而造成。

大便稀溏,可见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多在吃下食物后就泄,时轻时重,面色萎黄,体重不增加或增加缓慢,精神不振,严重者有便后脱肛,手脚发凉等症状。

可用启脾丸、醒脾养儿颗粒.

6、寒湿、脾虚:

大便稀薄或蛋花汤样,或有泡沫,或夹有不消化食物,呈黄色或黄绿色,无粘液及脓血;大便常规检查无红、白细胞及脓细胞,或偶有数个白细胞;无发热、腹痛及呕吐,无脱水及酸中毒;接受过抗生素及其它治疗,疗效不佳;中医辨证为寒湿泻或脾虚泻。

7、湿热泄:

症见泻下水分较多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粘液,时有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疲劳不爱动,有时可出现发热,口渴,小便黄少,舌苔黄腻。

本证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走大肠而发。

治法应为清热利湿,常用的中成药有加味香连丸。

8、脾肾阳虚泻:

症状有久泻不止,粪质清稀或为不消化食物,有的脱肛,小婴儿可见睡时露睛,舌淡苔白。

治法以补脾温肾为主。

中成药可选用附子理中丸。

治疗方法:

根据体质病症不同,辩证施治,不可随意用药,用错药物反而加重病情。

很多家长按西医方法注重添加钙剂和其他各种微量元素,长期添加不见有效,反伤脾胃,造成恶性循环,小儿脾胃多虚弱,应以健脾强胃为主要目标,其意义远大于添加各类微量元素和其他营养,脾胃强健,营养从各种食小儿健脾胃(转)2

脾虚易感

“脾虚易感症”通俗地说,就是小儿食欲不振,经常感冒,甚至一个月要反复感冒几次。

在中医的古典医籍和现代教科书中均无此病名,但近年来临床上却很常见。

据北京中医医院儿科统计,在冬春季节占门诊的80%以上。

提起小儿易感,许多家长都深有体会。

这种孩子经常生病,反复患呼吸道感染,家长为之经常跑医院,耽误工作。

孩子也很痛苦,身体瘦弱,往往伴有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症。

一般来讲凡是2岁以上的儿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以上,下呼吸道感染3次以上;3—5岁小儿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以上,下呼吸道感染2次以上;6~12岁小儿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以上,下呼吸道感染1次以上,即可称为易感儿,又叫复感儿。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炎、咽炎、扁桃体炎。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等。

为什么小儿易感呢?

除了有其生长发育不完善,许多脏器功能未臻成熟外。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娇嫩就是指肺脾肾三脏的不足,中医所讲的肺脾肾不是单纯指生理解剖上的脏器,它包括了呼吸、消化、免疫、生长发育等多个系统的功能。

为什么脾与小儿易感的关系密切呢?

这是因为脾为后天之本,主管小儿的饮食消化吸收,脾虚则出现消瘦厌食,食欲差等症状,导致小儿体质弱,对疾病的免疫力差,很容易生病。

另外,脾与肺是中医学上的子母关系,母病及子,子病累母,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因此,中医就有补脾土生肺金的治疗方法.

除了以上的内在因素外,本病与家庭社会因素也有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家长又片面强调给小儿高营养的滋补食品,导致小儿饮食不节,营养过剩,使小儿尚未发育成熟的脾胃负担过重,消化吸收的功能失调,不思饮食,营养不良,抵抗病邪的能力下降。

稍感风寒或其它外在因素的影响,即可引起感冒的发作。

脾虚易感的小儿通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较正常儿童差。

并会出现自汗盗汗,夜啼,厌食,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不凋(或干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手心热,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

舌质淡,苔薄或有剥脱苔,脉细无力。

化验检查可有贫血,免疫球蛋白低下,微量元素缺乏。

对于脾虚易感儿,中医多主张积极治疗其本,即健脾补气固本,以减少或杜绝呼吸道再感染的发生。

常用的方法有健脾益气、扶正固表、益气养阴。

由于脾虚易感儿常表现为一组综合症状,因此治疗也要采取综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最重要的是家长们要学一些科学育儿知识,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营养,合理膳食,荤素搭配,粗细兼吃,纠正患儿的偏食,厌食习惯,以增强体质。

2.注意锻炼身体.如游泳、滑冰、球类、跑步等运动,可酌情安排。

3.避免接触感染。

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去,室内不要吸烟,保持空气流通.可用温盐水漱口。

4.可采用食疗方法,增强脾胃功能。

如:

山药胡萝卜粥:

山药去皮切片,放胡萝卜,与白米同煮,早晚服食;还可以根据情况加莲子、大枣、薏苡仁、黄芪等。

5。

按摩及耳针疗法:

(1)按摩腹部,揉中脘,补脾土(拇指指末节指腹螺纹面),按揉足三里穴。

(2)耳穴选肺、脾、皮质下穴,按摩出现热胀感而止,每穴60下,10天为一疗程。

或选上述穴位贴耳豆,保留15~20天。

我的经验:

1/小儿腹泻是常有的事情,也没有特效药,主要是肠胃尚未健全,尤其6个月内的腹泻不用太担心,多数情况用调理的方法而不是药物治疗,少让宝宝受罪,也避免治疗不当造成的迁延性腹泻,80%的宝宝严重腹泻是错误用药造成的,各位家长求医时一定要注意为什么用药.6个月以后的宝宝患秋季腹泻的可能性增加,感冒、发热、腹泻症状同时出现要特别注意。

2/腹泻处理先化验大便,确定是否有病菌或病毒感染,如果医生提出用消炎药,切记必须做大便培养后用相应抗生素。

这个帖子里很多宝宝都首先被使用消炎药,以至造成严重腹泻的后果,父母要特别小心。

要知道致病菌是永远存在的,但只要身体健康,益生菌活跃,致病菌就难以在体内起作用,所以首先想到的是让人体健康而不是盲目杀菌,不能动辄用抗生素。

3/宝宝肠胃不健,肠内湿气、腐食聚集,或剖腹产婴儿,肠道内益生菌失调,稀少,就会便秘、腹泻、消化不良。

首先服用益生菌,妈咪爱、金双岐、合生元都可以,尤其后两者效果更好.益生菌除了肠胃出问题时服用,以后也应当定期适量服用,保证肠道菌群稳定。

4/3个月以前仅喝胡萝卜水。

3个月以后的宝宝,用食疗的方法可以健脾胃、止腹泻、防脱水。

主要以大米为基础,一般情况放胡萝卜、山药.有湿疹、湿热泻下等湿气不化的现象放薏米,消化不良可以放山楂干,久病、虚弱的宝宝可以放黄芪,这些东西煮粥,当水喝,加辅食后可以吃里面的东西。

应该长期用各种配方增减进行食疗有益身体健康,不要总考虑吃药。

5/6个月以后的宝宝腹泻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再考虑吃中药,醒脾养儿颗粒(健兴)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健脾、养血、安神,对于脾虚、贫血、夜啼、哭闹的宝宝效果不错,身体虚弱的宝宝可以吃参苓白术散。

6/很多母乳喂养的宝宝腹泻因为母乳不耐受而腹泻,没有特好的办法,但对身体影响不大,只要精神好、身体发育正常就可以,比乱治疗安全多了。

中医有母子同喝土茯苓汤的药方,但有减奶的危险,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喝。

母乳喂养的母婴补充叶酸也可以防治腹泻。

品中吸收足以。

小儿健脾胃(转)3

调理肠胃的几件宝:

大米:

大米用来做食疗基础,性温和,可以和胃气、补脾虚、和五脏。

薏米:

薏米仁可以健脾胃,性味甘、微寒,可以利水渗湿,祛风湿,清热排脓,健脾止泻,对湿气不化的症状(湿热腹泻、湿疹等)有效。

性微寒,故不宜久食。

胡萝卜:

营养丰富,性味甘辛,微温,无毒,入肺、脾经,小儿常喝可以润肺止咳,健脾止泻.

山药:

有健脾、除湿、益肺固肾,益精补气之功效。

温和滋补。

白胡椒:

辛、大热、无毒。

能助火,散寒、健胃、温中。

外用,买白胡椒粒自己碾碎最好.逢小儿着凉马上贴,可以防止因寒引起的感冒、腹泻,对应风寒腹泻、感冒、消化不良、痢疾等症。

叶酸:

叶酸帮助身体神经系统发育,临床上对腹泻治疗也有疗效。

益生菌:

人体内的肠道菌群,可以帮助消化和杀死有害菌,防止伤食、细菌等影响导致的腹泻,但剖腹产的宝宝和生病、使用抗生素的宝宝都造成菌群失调,而且婴儿体内益生菌的生存环境尚不健全,所以要经常补充益生菌,市面上主要的益生菌有妈咪爱、金双岐、合生元、培菲康等,注意的是金双岐、培菲康保存需要冷藏。

腹泻用药的注意事项:

抗生素:

多数婴儿腹泻不是细菌感染,即使白血球高,也不代表细菌感染,所以一定要做细菌培养后才用相应的抗生素,不能上来就用或用广谱抗生素,不得已使用后一定要补充益生菌;

思密达:

陶土一样的东西,能迅速固肠止泻,保护肠道粘膜,但对娇嫩的肠胃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而且很多情况是吃的时候止泻,一旦停药,继续腹泻,还可能出现恶心、便秘、消化不良等情况.所以只是在严重腹泻,细菌、病毒感染,便血丝等情况下用。

中药:

腹泻时不要随便使用中成药,一方面不对症使用中药会造成病情加重(现在很多医生并不知道中药如何对症用),一方面过小的孩子服用中药,反而造成肠胃和其他器官的负担,并不一定能见效。

建议6个月以后再根据情况服用中药。

另外,小儿身体在发育中,各种情况都可能引致大便情况变化,所以家长不要追求十全十美或快速治疗,反而有可能造成更严重后果。

关于贫血:

患缺铁性贫血的小儿会出现易倦怠、乏力、烦躁不安,厌食,腹胀、腹泻、营养不良和易感冒.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很不利,如果化验检查血色素低于11g/分升,就属于贫血,应积极治疗纠正贫血。

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运化功能较弱,多食则伤胃,过饥则伤脾,水谷精微无从运化气血津液不能化生,而形成贫血。

另外,如果能进食充足,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很弱,也会出现贫血。

所以,中医对于小儿缺铁性贫血主张用健脾益气养血的方法来治疗.中成药可选用醒脾养儿、小儿健脾丸、启脾九、健脾消食丸等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也可采用食疗的方法.因为中医所用的许多具有补益功效的药物,本身就是食物,即所谓的“药食同源”.可以用薏苡仁、山药、大枣、花生、莲子、黑芝麻、赤小豆、龙眼肉、蜂蜜等制成营养食谱,用糯米或大米,薏米,大枣,莲子、山药,煮烂粥服食.可以辅助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

人们日常生活中在给小儿增加辅食时,应注意增加含铁量高且易吸收的食物例如动物的肝脏、瘦肉、鱼肉、鸡蛋黄等等。

另外再加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橙子西红柿、猕猴桃等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利用。

还要提倡用铁制炊具如铁锅、铁铲来烹调食物可以增加铁的吸收。

另外,幼儿时期许多疾病,如消化不良、长期腹泻、肠道寄生虫病、结核病等,都会引起贫血的发生。

因此,及时地治疗这些疾患,也是预防小儿贫血的积极措施。

小儿健脾胃(转)4食谱

健脾胃食疗食谱:

1、红枣小米粥:

取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水火炒成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熬成粥食用.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宝贝。

2、莲子山药粥:

取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

将莲子去皮及芯,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

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的宝贝。

3、沙参麦冬扁豆粥:

取沙参10克,麦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

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适用于手足心热,便干,食欲减退的脾虚的宝贝。

妈咪在给脾虚宝贝准备杂粮食物时可采取多种方法,如在大米中加小米或豆类煮粥;做面食时,在面粉中加些黄豆粉或玉米粉,将玉米粉做成玉米糊,玉米饼等容易使宝贝接受的美食。

下面介绍几种小儿健脾去湿食疗方:

去湿的食物有:

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

薏米.扁豆.冬瓜等.

1。

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

功效:

补脾。

利水.消肿,其作用为补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伤正气。

 功效:

滋阴养胃,健脾利水.

  2。

苋实煲老鸭  3.炒扁豆淮山粥

  做法:

苋实1百~120克,老鸭一只,宰净,苋实放鸭腹内加水文火煮2小时,加少许盐服食。

功效:

健脾养胃.

做法:

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儿减半.

  4.萝卜莲子猪舌汤

  功效:

清润滋补,宽中下气,可除春寒去湿困。

  材料:

萝卜750克。

莲子50克.苋实25克.蜜枣3个.猪舌5百克.猪骨750克. 一起煲汤.

  5。

鹌鹑汤

  功效:

健脾开胃。

  做法:

鹌鹑一只.党参15克.淮山30克煲汤。

另外,还有土茯苓赤小豆鲫鱼汤。

绵茵陈煲鲫鱼.赤小豆煲鲤鱼。

猪肚粥。

冬瓜煲老鸭子等,均有一定的健脾去湿功效,家长们可根据需要给小儿服用。

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它的功能是“运化水谷”,即消化食物并吸收其中的养分供身体利用,此外,中医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即脾胃功能强的宝贝身体抵抗力强,不易生病.

脾虚宝贝的特点:

1、特别容易感冒;2、面色萎黃,眼袋青暗,鼻梁有“青筋";3、身体瘦小;4、食欲减退,睡眼不安;5、常有腹泻。

调理宝贝脾胃食疗方法:

合理调整饮食。

饮食应以清淡,富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为主;不要吃过于油腻的烧、烤、油煎食品;烹调采用汤、粥、羹、糕等形式,以利于脾胃消化和吸收;要注意让宝贝食有节制,防止进食过饱,伤及脾胃;要给宝贝多吃些五谷杂粮。

有健脾作用的杂粮:

小米:

有健脾和胃作用,适合脾胃虚热有反胃的宝贝,小米粥上的一层米油营养极为丰富,对恢复胃肠功能很有帮助。

玉米:

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功能。

多吃玉米可提高宝贝胃肠功能及助智力开发。

苡米:

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作用。

其含蛋白质远比米、面高,而且易消化。

黄豆:

有健脾益气作用,如豆腐,豆浆等对脾胃虚弱的宝贝颇有益。

赤豆:

有健脾补血作用,特别适合脾虚兼有贫血的宝贝

小儿健脾胃(转)5咳嗽的治疗

许多疾病都可能有咳嗽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肺炎、咽喉炎等,咳嗽对西医来讲仅仅是一个症状,治疗上主要采用消炎、止咳。

而中医认为,咳嗽虽然是肺脏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但自古就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指出咳嗽不仅为肺脏疾病的表现,其他器官有病累及肺时,也可发出咳嗽。

咳嗽发生的原因,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

外感咳嗽多因风、寒、热、燥等外邪侵袭所致,其特征是:

发病急,病程短,常常并发感冒;内伤咳嗽则有脾虚、肺虚、肾虚之别。

其特征是病情缓,病程长,反复发作.   小儿咳嗽比大人反应严重,多数会咳嗽不止,父母看到孩子有点咳嗽就会去找医生、吃药、挂水。

用药的结果是孩子的胃口差了,食欲不好,营养就跟不上,孩子的抵抗力就差,这样一来孩子更容易感冒、咳嗽,所以这类孩子就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孩子往往长得瘦小、面色焦黄,甚至会引发哮喘.所以当孩子有咳嗽症状时,父母要先观察其咳嗽,看有无并发症以及全身症状,再决定是否立刻就医.

 一、需要赶紧就医的咳嗽1。

孩子突然咳得很严重,并且呼吸困难,可能有异物堵住了气管。

容易误吞的东西有花生、铅笔套、药丸、纽扣、硬币等,这类情形非常危险,应及时去医院。

 2.发高烧、咳嗽、喘鸣并伴有呼吸困难,需立即送医院紧急处理。

 3。

婴儿很容易患毛细支气管炎,这是肺炎的一种。

患儿脸色不好,常发紫,或者呼吸增快、招肩呼吸,加上吸气时胸壁下部凹陷,也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二、父母可以先观察,不急送医院的咳嗽 1。

虽有咳嗽、发烧,但精神好,大多是感冒或扁桃体炎. 2。

感冒、发烧和咳嗽后又一直咳嗽。

 3.咳嗽、痰多,但不发热,精神好。

 4。

只发生在清晨的咳嗽. 5。

紧张时或运动后的轻微咳嗽。

以上5种咳嗽父母不必过于担心,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缓解症状,治疗咳嗽.

      因为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不同类型的咳嗽在用药上是完全不同的,食疗的方法也就不同.在这里教家长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观察孩子的舌苔。

如果舌苔是白的,则是风寒咳嗽,说明孩子寒重,咳嗽的痰也较稀、白黏,并兼有鼻塞流涕,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红,则是风热咳嗽,说明孩子内热较大,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这时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

内伤咳嗽多为久咳、反复发作的咳嗽,这时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吃一些调理脾胃、补肾、补肺气的食物,具体方法如下:

 一、风寒咳嗽 1、生姜+红糖+大蒜孩子患了风寒感冒,喝温热的生姜红糖水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果孩子同时还伴有咳嗽,可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2~3瓣大蒜一起煮,要用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孩子才肯喝。

2、蒸大蒜水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

当碗里的蒜水温热时喂给孩子喝,大蒜可以不吃。

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

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孩子也愿意喝。

3、烤橘子将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烤到橘皮发黑,并从橘子里冒出热气即可.待橘子稍凉一会,剥去橘皮,让孩子吃温热的橘瓣。

如果是大橘子,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如果是小贡桔,孩子一次可以吃一只。

最好配合大蒜水一起吃,一天2~3次。

橘子性温,有化痰止咳的作用。

吃了烤橘子后痰液的量会明显减少,镇咳作用非常明显,而且孩子都愿意吃。

4、麻油姜末炒鸡蛋  将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打入1个鸡蛋炒匀。

孩子风寒咳嗽及体虚咳嗽时,每晚让孩子在临睡前趁热吃一次,坚持吃上几天,就能收到明显效果.5。

梨+花椒+冰糖  梨一个,洗净,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0颗花椒,2粒冰糖,再把梨对拼好放入碗中,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即可,一只梨可分两次吃完.蒸花椒冰糖梨对治疗风寒咳嗽效果非常明显,但有的孩子不喜欢花椒的味道,家长可自己选择。

 以上是治疗风寒咳嗽的食疗方,家长在运用这些方法治病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性寒凉的食物不能让孩子吃:

绿豆、螃蟹、蚌肉、田螺、蜗牛、柿子、柚子、香蕉、猕猴桃、甘蔗、西瓜、甜瓜、苦瓜、荸荠、慈姑、海带、紫菜、生萝卜、茄子、芦蒿、藕、冬瓜、丝瓜、地瓜等。

 二、风热咳嗽可以食疗 1、梨+冰糖+川贝  把梨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3粒冰糖,5~6粒川贝(川贝要敲碎成末),把梨拼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分两次给宝宝吃。

此方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因为现在的宝宝普遍贪凉,热了就吹空调,一年四季都在吃寒凉的水果,所以现在患风热咳嗽的宝宝明显减少。

 2、煮萝卜水  白萝卜洗净,切4~5薄片,放入小锅内,加大半碗水,放火上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

等水稍凉后再给宝宝喝,此方治疗风热咳嗽、鼻干咽燥、干咳少痰的效果是不错的,2岁以内的宝宝收到的效果更好。

 3、还可以给宝宝吃下列食物:

 ①柿子:

性大寒,能清热、化痰、止咳。

但宝宝一次只能吃一只,吃多了肚子会不舒服. ②西瓜:

性寒,能治一切热症。

宝宝在夏天如患了风热咳嗽,可给他多吃西瓜。

 ③枇杷:

性凉,能润肺化痰止咳。

适宜热性咳嗽吐黄脓痰的宝宝吃。

 ④荸荠:

性寒,荸荠水能化痰、清热。

取2~3只荸荠去皮,切成薄片,放入锅中,加一碗水,在火上烧5分钟即可。

此方对热性咳嗽吐脓痰者效果好。

     宝宝患风热咳嗽时,还可以给他吃冬瓜煨汤、炒丝瓜、炒藕片、炒苦瓜,这同样起到消内热、祛火、止咳的作用。

辛辣、容易上火的食物禁止食用,如羊肉、狗肉、乌骨鸡、鱼、虾、枣、桂圆肉、荔枝、核桃仁、辣椒、樱桃、蚕蛹。

 三、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指长期的、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或是因感冒发烧引起的咳嗽,虽然感冒发烧的症状已消失,但咳嗽却一直好不了。

 反复咳嗽的宝宝由于使用消炎药和止咳药较多,胃口较差、没有食欲,舌苔几乎是白苔。

因此父母首先要调理宝宝的脾胃,提高宝宝的身体素质。

具体食疗法如下:

 1、风寒咳嗽的食疗方都适合内伤咳嗽的宝宝服用。

2、山药粥  把山药去皮,切成小块放入食品粉碎机内,再加半碗水,将山药加工成稀糊状.然后倒入锅中,放火上烧,同时要不停地搅动,烧开即可.宝宝最好在空腹时食用,做好的一碗山药粥可以分2~3次喂宝宝.山.虚汗多、流口水、气虚胆小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山药煎煮的时间不bv宜过久,否则其中所含的淀粉酶就会分解,丧失滋补功效。

3、红枣+白果  此方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食用。

取红枣3粒、白果3粒放入小锅中,加上大半碗水,中火烧10分钟即可。

每晚临睡前给宝宝服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