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归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480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归纳.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归纳.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归纳.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知识归纳

一、课本目录

(一)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一.走近细胞

1.从生物圈到细胞

2.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1.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物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4.细胞中的无机物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四.细胞物质输入与输出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力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五.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

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2.酶的特性、作用和本质

3.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4.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5.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六.细胞的生命历程

1.细胞的增值

2.细胞的分化

3.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

 

(二)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基因在染色体上

3.伴性遗传

三.基因的本质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DNA分子的结构

3.DNA的复制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四.基因的表达

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3.遗传密码的破译

五.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染色体变异

3.人类遗传病

六.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2.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与生物进化

隔离与物种形成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三)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细胞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通过激素的调节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4.免疫调节

三.植物激素的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3.其他植物激素

四.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群落的结构

4.群落的演替

五.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六.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

 

(四)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一.传统发酵技术:

果酒、果醋、腐乳、泡菜

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四.酶的研究与应用

五.DNA和蛋白质技术

六.植物的有效成分提取(芳香油、胡萝卜素)

(五)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科技专题

一.基因工程

二.细胞工程

三.胚胎工程

四.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

五.生态工程

二、核心概念

必修一

第一章

1.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2.组织:

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结构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

3.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4.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5.个体:

由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6.种群: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7.群落: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8.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9.生物圈:

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10.原核细胞:

指没有核膜且不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11.真核细胞:

指含有被核膜包围的细胞核的细胞。

第二章

1.蛋白质:

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据估计,生物界的蛋白质种类多大1010~1012种,它们参与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各种结构,执行多种多样的功能。

2.核酸:

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3.糖类:

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广布自然界。

4.脂质:

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产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是一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物。

5.单糖:

不能再被水解的糖,只能被氧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6.二糖:

可水解为两分子单糖的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如,蔗糖,红糖,白糖,冰糖(蔗糖可分为白糖、砂糖与片糖)。

7.多糖:

可水解为两分子单糖的糖,如淀粉,纤维素,糖原,核糖。

8.多聚体: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9.自由水:

在细胞内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占95.5%。

10.结合水:

在细胞内与其他物质结合的水,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依靠氢键与蛋白质极性基结合成水胶体)。

第三章

1.细胞膜:

细胞的边界,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50%,蛋白质40%,期中磷脂最丰富。

2.生物膜系统:

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功能:

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生物膜为酶附着的支架

使细胞内部区域化

第四章

1.原生质层: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成为原生质层。

2.渗透作用:

指水分子或其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3.质壁分离: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4.选择透过性:

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而且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

可以说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5.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是一轻油般的流体,具流动性。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种,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部分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

6.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扩散的方式。

7.自由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如水,二氧化碳,甘油,乙醇。

8.协助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资借助载体蛋白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9.主动运输:

物质分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10.胞吞:

细胞需要摄取大分子时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上,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第五章

1.细胞代谢: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

2.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成为活化能。

3.细胞呼吸: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4.有氧呼吸:

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5.无氧呼吸:

6.光合作用:

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7.异养生物:

人、动物、真菌以及大多数细菌,细胞中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它们属于异养生物。

8.自养生物:

绿色植物以光为能源、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糖类,糖类中储存这由光能转换来的能量,少数种类的细菌,细胞内无叶绿素,但能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称化能合成作用。

9.有丝分裂:

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依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10.无丝分裂:

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

11.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2.细胞全能性:

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13.细胞衰老:

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14.细胞凋亡: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15.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值细胞。

 

必修2

第一章

1.性状:

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等特征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3.显性性状:

杂种子一代呈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

4.隐形性状:

杂种子一代,未呈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5.性状分离: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6.杂交:

7.自交:

8.测交:

杂种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9.表现型:

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促成。

11.等位基因: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12.减数分裂: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依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13.联会:

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开始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

14.四分体: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15受精作用:

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16.伴性遗传:

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练习。

第四章

1.转录:

RNA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这一过程称转录。

2.翻译: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第五章

1.基因突变: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一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重组: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包括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替)

3.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

4.二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5.多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6.单倍体:

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

7.单基因遗传病:

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8.多基因遗传病:

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9.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

10.人类遗传病:

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11.产前诊断:

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测、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第六章

1.杂交育种:

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3.基因工程(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4.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5.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6.突变:

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7.物种: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8.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9.地理隔离:

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10.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必修3

第一章

1.体液: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织液(细胞间隙液):

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内环境: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

4.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

5.稳态: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6.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指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性应答。

7.兴奋:

指动物体或人体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冲动: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9.突触小体: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

10.突出: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11.激素调节:

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2.反馈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其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3.非特异性免疫: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14.抗体

15.抗原: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抗原。

.

16.体液免疫:

17.细胞免疫:

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

18.自身免疫病: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多读,“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如类分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三章

1.植物激素: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植物激素。

2.极性运输:

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这就是只能单方向运输。

3.非极性运输: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运输。

4.植物生长调节剂: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第四章

1.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数就是种群密度。

2.出生率:

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迁入率: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4.年龄结构:

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5.性别比例:

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6.种群的空间特种: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7.数学模型:

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8.K值(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下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9.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10.丰富度: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11.捕食:

一种生物以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12.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13.寄生:

一种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14.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15.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代替的过程。

16.初生演替:

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

17.次生演替:

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第五章

1.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产者:

3.消费者:

4.分解者:

5.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6.食物网: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种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9.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种的光、声、湿度、温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物理信息。

10.化学信息: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种,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生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

11.行为信息:

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可以体现为信息。

1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13.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第六章

1.就地保护:

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

2.易地保护:

把对象从原地迁出,在易地进行专门保护。

(动物园、植物园、濒危动物植物繁育中心)

3.可持续发展: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需要,追求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选修3

1.基因文库:

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种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称为基因文库。

2.基因组文库:

含有一种生物所有的基因,这种文库称为基因组文库。

3.DNA文库:

只含一种生物一部分基因,这种基因文库叫部分基因文库,如cDNA文库。

4.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利用DNA的热变性原理,在体外复制制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5.感受态细胞:

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

6.蛋白质工程:

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7.细胞工程:

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8.植物组织培养:

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植株。

9.植物体细胞杂交:

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交细胞,并把杂交细胞培养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10.动物细胞培养;从动物机体中取出来相关的组织,将让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值。

11.接触抑制: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i,细胞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增殖。

12.原代培养:

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称原代培养。

13.动物核移植:

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

14.克隆动物:

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

15.动物细胞杂交:

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杂交细胞。

16.胚胎移植:

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