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模拟题7.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444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模拟题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模拟题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模拟题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模拟题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模拟题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模拟题7.docx

《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模拟题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模拟题7.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模拟题7.docx

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模拟题7

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模拟题7

一、单项选择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5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

1.下列细菌中对干燥条件抵抗力最强的是

A.肺炎链球菌

B.脑膜炎奈瑟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淋病奈瑟菌

E.霍乱弧菌

答案:

C

结核分枝杆菌对干燥抵抗力强,在干痰中存活6~8个月,若黏附于尘埃上,保持传染性8~10d。

2.关于质粒的特征,不正确的是

A.是细菌染色体外携带遗传信息的双链环状DNA

B.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C.质粒可在细菌间转移

D.质粒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E.能够自我复制

答案:

B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质粒并非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可自行丢失或经紫外线等理化因素处理后消除。

3.热原质的特征不包括

A.革兰阴性菌产生

B.是菌体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

C.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D.高压蒸汽灭菌可以破坏

E.蒸馏法是去除热原质最好的方法

答案:

D

热原质大多数为革兰阴性菌合成的菌体脂多糖,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故称为热原质。

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121℃,20min不被破坏。

蒸馏法去除热原质效果最好。

4.不能形成芽胞的细菌是

A.炭疽杆菌

B.肉毒杆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破伤风杆菌

E.产气荚膜梭菌

答案:

C

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结核分枝杆菌不能形成芽胞。

5.培养细菌进行药敏试验时,细菌的生长时期最好为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生长期

答案:

B

对数期细菌的大小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对抗生素等外界环境的作用也较为敏感,是研究细菌性状的最好时期。

6.芽胞的特点不包括

A.可直接引起疾病

B.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活性

C.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存活形式

D.在细菌内部形成

E.可用于鉴别细菌

答案:

A

芽胞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存活方式,能保存细菌全部生命活性。

芽胞如遇适宜的环境条件,又可形成新的繁殖体。

芽胞的大小、形状和在菌体中的位置随种而异,可用以鉴别细菌。

不可直接引起疾病,需形成繁殖体才能致病。

7.关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特点的,不正确的是

A.能通过除菌滤器

B.没有细胞核

C.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

D.是微生物中最小的

E.生长增殖不依赖活细胞

答案:

E

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必须在活的易感细胞内生长繁殖,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8.细菌的组成结构包括

A.核仁

B.内质网

C.成形的细胞核

D.核蛋白体

E.高尔基体

答案:

D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成形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

细胞质中有核蛋白体。

9.L型细菌的致病特点是

A.引起急性化脓性感染

B.引起慢性和反复发作性感染

C.引起隐性感染

D.引起全身感染

E.引起潜伏感染

答案:

B

L型以引起慢性和反复发作性感染为其特点。

10.细菌L型与相应的正常细菌不同的生长繁殖条件是

A.营养物质

B.温度

C.pH

D.渗透压

E.二氧化碳浓度

答案:

D

细菌L型的细胞壁缺陷,只能在渗透压与胞质接近的高渗透压环境中存活,在低渗透压环境中易裂解死亡,所以L型需要高渗透压培养基培养。

11.DNA溶液经热变性后,黏度

A.一般不变

B.升高

C.降低

D.先升高后降低

E.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

E

DNA是线性高分子,双螺旋结构,黏度极大,DNA溶液经热变性后。

双螺旋结构松散。

变成单链,黏度降低。

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黏度升高。

12.以R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的过程称为

A.复制

B.转录

C.反转录

D.翻译

E.调控

答案:

C

反转录是RNA指导下的DNA合成过程,即以RNA为模板,4种dNTP为原料,合成与RNA互补的.DNA单链,再以DNA链为模板合成互补的另一条DNA链而成为双链DNA。

13.质粒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的泳动率大小的排列顺序是

A.线性>超螺旋>切口环状

B.线性>切口环状>超螺旋

C.切口环状>超螺旋>线性

D.超螺旋>线性>切口环状

E.切口环状>线性>超螺旋

答案:

D

质粒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的泳动率大小的排列顺序通常是:

共价闭环超螺旋DNA>直线DNA>开环的双链环状DNA。

14.对与白喉病人密切接触,而未进行人工自动免疫者,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应采用

A.白喉类毒素

B.白百破三联疫苗

C.白喉抗毒素

D.白喉外毒素

E.白喉内毒素

答案:

C

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而未进行人工自动免疫者,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可肌内注射白喉抗毒素1000~15000U。

注射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

15.基因工程载体不具有的特性是

A.载体用来携带目的基因或核酸序列进入受体细胞

B.载体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

C.载体不能在受体细胞中自主复制

D.载体中通常带有某些特定的药物抗性基因

E.载体中通常有一个由数个单一酶切位点组成的多克隆位点

答案:

C

基因工程的载体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繁殖,有较高的自主复制能力。

16.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温度

B.酸碱度

C.电解质

D.大气压

E.抗原、抗体的比例

答案:

D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反应物自身因素(如抗原、抗体),二是环境条件(如电解质、pH、温度等)。

17.有利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是

A.温度在20~37℃时升高

B.溶液中没有电解质

C.反应体系的渗透压

D.pH为8~9

E.抗原与抗体的比例为1:

3

答案:

A

抗原抗体反应最适温度为37℃,一般在15~40℃进行,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抗原抗体反应速度越快。

18.协同凝集反应,IgG与sPA的结合部位是

A.VH

B.VL

C.Fab

D.Fc

E.绞链区

答案:

D

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成分中的A蛋白(SPA)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血清中的IgG类抗体的Fc段非特异结合,IgG的Fc段与SPA结合后,两个Fab段暴露在葡萄球菌表面,仍保持其正常的抗体活性和特异性。

当其与相应抗原相遇时,即可出现凝集现象。

19.抗原抗体沉淀反应出现前带现象是因为

A.抗原过量

B.抗体过量

C.抗原抗体均过量

D.温度不合适

E.有共同抗原的存在

答案:

B

抗原抗体反应时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不出现可见反应,沉淀反应抗体过量时不出现可见反应称为前带现象,抗原过量时不出现可见反应称为后带现象。

20.军团菌培养常用培养基是

A.伊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

B.活性炭酵母琼脂培养基

C.巧克力血琼脂培养基

D.罗氏改良培养基

E.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

答案:

B

军团菌在含有L—半胱氨酸和铁离子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用活性炭酵母琼脂(BCYE)培养基培养。

21.细菌形态学检查时最常用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是

A.芽胞染色法

B.抗酸染色法

C.革兰染色法

D.荚膜染色法

E.鞭毛染色法

答案:

C

细菌形态学检查最常用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方法是革兰染色法,通过革兰染色法可将所有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大类,可初步识别细菌,缩小范围,有助于进一步鉴别细菌。

22.关于细菌人工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物理性状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3类

B.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可分为S型、R型、M型3型

C.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出现浑浊、沉淀和菌膜3种现象

D.挑取一个菌落接种到另一培养基中培养称为纯培养

E.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3%琼脂,即为半固体培养基

答案:

E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3%~0.5%琼脂,即为半固体培养基。

23.细菌L型的特点不包括

A.自然情况或人工诱导均能形成细菌L型

B.细菌L型需采用高渗培养基培养

C.细菌L型呈高度多形性

D.细菌变为L型后丧失致病力

E.革兰染色多为阴性

答案:

D

细菌L型致病特点是引起慢性和反复发作性感染。

24.标本采集和送检原则不正确的是

A.标本采集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杂菌的污染

B.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

C.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

D.脑膜炎奈瑟菌要冷藏

E.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标本

答案:

D

脑膜炎奈瑟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不耐寒冷干燥,标本采集后应保暖保湿,立即送检,不能冷藏。

25.ELISA试验时,邻苯二胺(OPD,}常用作辣根过氧化物酶的供氢体,其反应产物的颜色为

A.深橘黄色

B.蓝色

C.红色

D.紫色

E.绿色

答案:

A

26.实验动物处理不正确的是

A.动物死亡后应立即解剖

B.动物死亡后应立即丢弃

C.动物死亡后如有必要可称量尸体重量后解剖

D.动物到期未死应麻醉后解剖

E.动物解剖前要先观察尸体外部和接种部位的变化

答案:

B

动物死亡后应立即解剖,以防尸体腐败变质,影响检验结果。

27.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应采集的患者标本是

A.血液

B.鼻咽分泌物

C.脑脊液

D.黏膜渗出液

E.粪便

答案:

B

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侵入呼吸道。

病毒分离与鉴定采取发病初期(发病3d)病人鼻咽分泌物。

28.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气溶胶传播

B.输血传播

C.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

D.性接触传播

E.母婴传播

答案:

A

HIV,人免疫缺陷病毒,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或没有消毒好的注射器传播)。

29.流感病毒根据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

A.6型

B.8型

C.3型

D.9型

E.5型

答案:

C

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3型。

30.埃博拉病毒名称的由来是根据

A.引起疾病的特点

B.发现者的姓名

C.病毒最初流行的地名

D.第一例病人姓名

E.病毒的生长特性

答案:

C

埃博拉病毒是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该病首先发现于扎伊尔北部的埃博拉河流域,故名埃博拉病毒。

31.在抗原抗体凝集反应中,抗原过量时

A.敏感性上升

B.敏感性下降

C.不发生反应

D.出现前带现象

E.出现后带现象

答案:

D

凝集反应通常固定颗粒型抗原,稀释被检的抗体,抗原过量时不出现可见反应,称为前带现象。

32.我国流行性出血热不同型别的疫苗共有

A.6种

B.2种

C.3种

D.1种

E.5种

答案:

C

我国研制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有3种。

野鼠型、家鼠型以及两型混合型疫苗。

33.细胞培养液中的碳酸氢钠维持细胞培养液中pH的正常是通过

A.产生氢离子

B.产生碳酸根离子

C.产生CO2

D.产生阴、阳离子

E.作为平衡盐

答案:

C

碳酸氢钠可产生CO2,使pH升高,从而维持细胞培养液中pH的正常。

34.HBV侵入机体后进入血液循环,主要在

A.白细胞中进行繁殖

B.神经细胞中进行繁殖

C.血小板中进行繁殖

D.上皮细胞中进行繁殖

E.树突状细胞中进行繁殖

答案:

A

35.实验室检测立克次体时,最常用的人体标本是

A.尿液

B.粪便

C.血液

D.脑脊液

E.痰液

答案:

C

实验室检测立克次体,主要采集病人的血液以供病原体的分离。

36.疯牛病能够传染给人的途径是

A.粪一口途径

B.呼吸道传播

C.食物链

D.接触传播

E.动物血液传播

答案:

C

疯牛病是由朊粒所引起的牛海绵状脑病,人因食用了患病牛制成的各种食物而感染。

37.立克次体病发病3周内产生的主要抗体是

A.IgA

B.IgD

C.IgG

D.IgM

E.IgE

答案:

D

立克次体病发病3周内的抗体主要是IgM,晚期恢复期则为IgG,只是在复发型斑疹伤寒(Brill病)于疾病早期出现IgG抗体。

38.目前用于预防接种的乙型肝炎疫苗主要是

A.灭活病毒乙肝疫苗

B.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C.传代细胞乙肝疫苗

D.Vero细胞乙肝疫苗

E.Hela细胞乙肝疫苗

答案:

B

目前用于预防接种的乙型肝炎疫苗主要是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重组)。

39.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

A.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C.乙肝病毒E抗原

D.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E.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答案:

E

目前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其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乙肝病毒外衣壳蛋白),这种表面抗原不含有病毒遗传物质,不具备感染性和致病性,但保留了免疫原性,即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能力。

40.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属于

A.丝状病毒科

B.黄病毒科

C.小RNA病毒科

D.腺病毒科

E.布尼亚病毒科

答案:

E

汉坦病毒是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分类上属布尼亚病毒科。

41.流感病毒的成分中变异性强的是

A.核蛋白

B.血凝素

C.M1蛋白

D.RNA多聚酶

E.M2蛋白

答案:

B

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甲型流感病毒包膜上镶嵌有两种刺突:

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二者的抗原性可持续不断地发生变异,两者可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发生,血凝素变异得更快。

42.艾滋病腹泻中常见的是

A.葡萄球菌感染

B.空肠弯曲菌感染

C.隐孢子虫感染

D.福氏志贺菌感染

E.轮状病毒感染

答案:

C

隐孢子虫是一种重要的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机会性致病原虫,是艾滋病腹泻常见的病原体。

43.阿米巴痢疾感染者中,无症状的携带者占

A.90%

B.80%

C.60%

D.40%

E.20%

答案:

A

溶组织内阿米巴又称痢疾阿米巴,引起阿米巴痢疾。

在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者中约有90%以上是无症状的,仅在粪便中查见包囊,为带虫者。

44.关于药敏试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备琼脂平板时,加入抗菌药物的温度是50℃左右

B.MBC指最小杀菌浓度

C.MH琼脂平板琼脂厚度一般为3mm

D.抑菌环直径越大,MIC越大

E.MIC是指最小抑菌浓度

答案:

D

MIC是测定药物对待测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与抑菌环呈负相关,即抑菌环直径越大,MIC越小。

45.引起回归热的螺旋体是

A.钩端螺旋体

B.伯氏疏螺旋体

C.杜通疏螺旋体

D.苍白密螺旋体

E.品他密螺旋体

答案:

C

回归热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引起人类疾病的螺旋体有2种,一为回归热疏螺旋体,以虱为传播媒介,引起流行性回归热。

二是杜通疏螺旋体,以蜱为传播媒介,引起地方性回归热。

46.我国于1985年首次发现莱姆病的地区是

A.内蒙古

B.黑龙江

C.河南

D.广东

E.福建

答案:

B

1985年在我国黑龙江省林区首次发现莱姆病,1988年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出病原体,迄今已有十多个省和自治区证实有莱姆病存在。

4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特性包括

A.在25℃生长时无动力

B.营养要求高

C.革兰阴性小杆菌

D.在含10%小牛血清的组织培养液内25℃生长时可自凝

E.在4℃时不能生长

答案:

C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革兰阴性球杆菌,4~40℃均生长,最适温度为20~28℃。

48.空肠弯曲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

B.虫媒传播

C.母婴垂直传播

D.污染的食物

E.接触传播

答案:

D

空肠弯曲菌是多种动物如牛、羊、狗及禽类的正常寄居菌。

在它们的生殖道或肠道有大量细菌,故可通过分娩或排泄物污染食物和饮水。

亦可经接触感染。

感染的产妇可在分娩时传染给胎儿。

49.普城菌属的特性不包括

A.革兰阴性杆菌

B.无荚膜

C.不运动

D.有周鞭毛

E.无芽胞

答案:

C

普城菌属即普罗威斯登菌属,是革兰阴性杆菌,有周身鞭毛,运动活泼,无芽胞,无荚膜。

50.钩端螺旋体在酸碱度中性的湿土或水中可存活

A.7d

B.10d

C.数周

D.数月

E.1年

答案:

D

钩端螺旋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致病螺旋体为强,在水或湿土中可存活数月。

51.霍乱弧菌噬菌体一生物分型方案中,属于流行株的是

A.噬菌体型为2~8且生物分型b~g

B.噬菌体型为1~7且生物分型a~c

C.噬菌体型为1~6且生物分型a~f

D.噬菌体型为1~9且生物分型a~d

E.噬菌体型为3~7且生物分型a~f

答案:

C

我国在霍乱防治研究中,根据噬菌体一生物分型方案,对分离的O1群E1Tor型霍乱菌株区分为流行株与非流行株。

发现来自霍乱流行期间或散发的霍乱病人的菌株聚集在噬菌体型1~6以及生物分型a~f,这些菌株均能产生霍乱毒素,为流行株。

52.可用来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变形杆菌

C.大肠埃希菌

D.链球菌

E.沙门菌

答案:

B

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具有与变形杆菌某些X株的菌体抗原(O)共同抗原,因而临床上常用以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作为人或动物血清中相关抗体的检查。

这种交叉凝集试验称为外斐反应,作为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

53.公共场所空气中的细菌主要来源于

A.场所内的垃圾

B.场所内的植物

C.场所内的物品

D.场所内的污染水

E.场所内人们的活动

答案:

E

公共场所空气中的细菌主要来自于场所内人们的活动,来自飘扬起来的尘埃及人和动物呼吸道飞沫等。

54.水体中细菌总数检测培养条件不包括

A.营养琼脂培养基

B.(36±1)℃培养箱培养

C.培养时间24h

D.pH7.4~7.6

E.厌氧培养

答案:

E

水体中细菌总数检测所检测的是一群能在营养琼脂上发育的嗜中温的需氧的细菌菌落总数,不需厌氧培养。

55.自来水出厂水必须每天测定1次的指标应除外

A.细菌总数

B.总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总余氯

E.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

答案:

D

出厂水必须每天测定1次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并适当增加游离余氯的测定频率。

56.食品大肠菌群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为

A.3个稀释度15管法

B.1个稀释度5管法

C.4个稀释度9管法

D.3个稀释度9管法

E.3个稀释度5管法

答案:

D

食品大肠菌群国标检测方法: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57.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是指

A.没有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B.未能发现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C.未能发现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D.引起少数个体出现损害的最大剂量

E.引起少数个体出现损害的最低剂量

答案:

B

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是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58.毒物与非毒物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

A.温度

B.时间

C.剂量

D.敏感性

E.接触方式

答案:

C

几乎所有化学物质都有引起机体损伤的潜力,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使二者之间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剂量。

59.属于Ⅰ相反应的代谢反应是

A.硫酸结合反应

B.氧化反应

C.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D.甲基化作用

E.乙酰化作用

答案:

B

生物转化的Ⅰ相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60.影响化学毒物分布的最关键因素是

A.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部位

B.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和对化学毒物的亲和力

C.化学毒物在机体的转运过程

D.外源化学物的性质

E.化学物的剂量

答案:

B

外源化学物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和体液后,随血流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

不同的外源化学物在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分布存在不均一性。

器官或组织的血流量和对外源化学物的亲和力是影响外源化学物分布的最关键的因素。

61.急性毒性试验选用的适宜动物为

A.初成年动物

B.幼龄动物

C.初断乳动物

D.青壮年动物

E.老龄动物

答案:

A

急性实验动物不宜过老或过幼,通常要求选择刚成年动物进行实验,而且须是未曾交配和受孕的动物。

62.可获得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的毒性试验是

A.急性毒性试验

B.亚急性毒性试验

C.致畸试验

D.慢性毒性试验

E.蓄积毒性试验

答案:

D

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通常根据慢性毒性试验结果确定。

63.关于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可以通过生长发育等表型改变进行观察

B.基因突变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C.染色体畸变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D.染色体缺失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E.染色体易位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答案:

B

64.致癌物根据在致癌过程中所表现的作用,可分为

A.遗传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性致癌物

B.可疑致癌物和确证致癌物

C.动物致癌物和人类致癌物

D.启动物、促癌物和催展物

E.可疑致癌物和非致癌物

答案:

D

按照不同化合物在致癌过程中所表现的作用来划分,致癌物可分为:

引发物或启动物、促癌物与催展物。

实际上有些化学物质只具有单一作用,而有些则往往几种作用兼而有之。

65.危险性评价由4部分组成,其中确定危险人群暴露总量的是

A.危害认定

B.危害性特征描述

C.接触评定

D.危险性特征分析

E.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价

答案:

C

66.毒理学实验第4阶段实验包括

A.急性毒性试验

B.蓄积试验

C.致突变试验

D.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E.代谢试验

答案:

D

毒理学实验包括4个阶段,第4阶段包括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67.毒素转成类毒素后,其特点是

A.增强了免疫原性

B.减弱了毒素的病理作用

C.增强了毒性作用

D.增强与抗毒素的结合力

E.减弱了致敏作用

答案:

B

细菌外毒素经0.3%~0.4%的甲醛处理后,转变为类毒素,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

68.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标本运输时应特别注意

A.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B.应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

C.在送检过程中,对标本要进行保温

D.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E.标本要冷藏运送

答案:

C

脑膜炎奈瑟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不耐寒冷干燥,标本采集后应保暖保湿,立即送检。

69.除B细胞和Th细胞外,与抗体产生有关的细胞还有

A.巨噬细胞

B.巨核细胞

C.NK细胞

D.Tc细胞

E.红细胞

答案:

A

抗体是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产物,初次免疫应答时,巨噬细胞有提呈抗原的作用。

70.印度蜱传斑点热的病原体是

A.莫氏立克次体

B.立氏立克次体

C.康氏立克次体

D.贝纳柯克斯体

E.小蛛立克次体

答案:

C

71.琼脂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