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3964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docx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度单位》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docx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第三册数学

整理与复习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

“厘米和米”的有关知识;

2.复习线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并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巩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并能实际运用;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4.掌握线段的特点;并会用刻度尺按给定长度画线段。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并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2.巩固1厘米和1米长的概念。

会运用1米=100厘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尺、米尺。

【设计理念】

整理,是指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对比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复习,是指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的是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扩大数学知识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水平。

《整理和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课的一种基本类型课,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挂钩,将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一个个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更充实的知识网,对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发展,形成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都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

因此在教学《整理与复习》时,我设计了《整理与复习》教学的3个环节:

首先让学生自己回忆并整理所学的知识点;其次通过老师列提纲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引领学生回顾与整理知识点;最后通过知识的应用,逐步帮助学生搭建知识体系,最后形成知识体系。

最终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结构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有关长度单位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打开你们的书看一看。

(设计目的:

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思考,尝试自己整理学过的知识点。

生反馈:

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师: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板书课题:

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

二.知识梳理

1.出示幻灯片—:

Ø测量物体长度时常用的单位是什么?

你能用具体的说一说测量什么物体时用米单位,什么时候用厘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师:

请看大屏幕,轻声地把问题读一读。

师请一学生读题。

师: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

测量物体长度时常用的单位是厘米和米。

师:

谁能像这样再说一遍。

(引起学生的注意)

师:

你能具体的说一说吗?

生: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

师小结:

说的真好!

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遇到测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遇到测量比较短物体时要用“厘米”做单位。

2.大屏幕出示作业纸的习题

师:

请在作业纸上,完成作业的第一个练习。

填上合适的单位。

粉笔长7()。

书宽15()。

小明的床长1( )90( )。

爸爸身高178()。

反馈:

师:

小明的床长是1(米)90(厘米 ),说说是怎样想的?

爸爸身高是178(厘米)。

你又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

同学们完成的非常好,全对同学的请在自我评价栏目下给自己加1颗星。

继续努力。

3.完成第二个习题。

对的打“√”,错的打“×”。

一间教室高大约40厘米。

()

小强身高大约130厘米。

()

一张课桌高60米。

()

教室门高12米。

()

4.同样反馈后做自我评价。

全对的加1颗星。

对于得到2颗星的给予表扬。

5.大屏幕出示知识整理的第二个问题:

Ø1米=()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分别有多长?

师:

1米=()厘米

生:

1米=100厘米

师:

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吗?

生用手势比划。

(教师注意纠正错误的比划)

师:

1厘米到底有多长?

在哪里能找到?

生:

三角板、厘米尺…

师:

在厘米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几表示的是1厘米?

师:

还可以从刻度几到刻度几?

生:

(略)

师小结:

厘米尺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师:

1米怎样比划呢?

生伸直手臂表示。

(师同样纠正错误的比划)

师:

1米到底有多长呢?

在哪里能找到?

生:

老师用的长尺是1米。

师:

你能根据1米和1厘米的长度标准,来判断老师有多高吗?

生:

(略)

师:

你是怎样判断的?

(提问目的:

因为学生虽然知道了1米和1厘米的长度,要正确的判断出老师的高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不能高估学生的能力,要帮助学生借助合适的参照物加以判断。

师:

想知道老师到底有多高吗?

(目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公布身高结果。

(满足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6.请拿出作业纸完成习题三。

大屏幕出示习题3:

算一算:

600厘米=()米

176厘米=()米()厘米

35厘米+7厘米=()厘米

1米-10厘米=()厘米

35厘米+80厘米=()米()厘米

师:

请根据米和厘米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

反馈习题答案。

要求在自我评价栏进行评价。

全对再加1颗星。

7.出示第三个知识整理。

Ø怎样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师:

老师这里有一个回形针,它有多长,怎么量?

生:

把尺的刻度0对准回形针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

还可以怎么量?

生:

从刻度1或其它数字开始量。

电脑演示测量铅笔的长度。

8.电脑出示第四个知识整理。

Ø线段有什么特点?

怎样画一条比2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师:

请看大屏幕,提问:

这是什么?

生:

线段。

师:

它有什么特点?

生:

线段是直的。

师:

数学书的封面有几条线段?

生:

4条。

师:

怎样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9.画一画:

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师:

你是怎样画的?

生:

从尺的0刻度起,要画几厘米就画到几。

3.知识总结

师:

今天我们对长度单位进行了整理与复习,关于长度单位我们共整理了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生:

4个

师:

请对你的同桌说说关于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要记住哪4个方面的知识点?

大屏幕整体出现4个知识整理点。

4.知识应用

完成作业纸上的第4题(2小题)。

请学生分析题意,并说说解题思路。

 

请学生分析题意,并说说解题思路。

5.全课总结

自我评价反馈。

颁发智慧星。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其实比新授课更难把握,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味的练习,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倦。

那么老师怎样才能上好《整理与复习》呢?

这就需要老师上课时能再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知识点层层梳理清楚,从而搭建知识结构。

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以自我评价为主线,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快乐。

如何让学生“乐学”,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心问题。

在《整理与复习》教学中,因为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学生已对知识有了零散的存储,这时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都能积极思考,并顺利完成练习。

这时我及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孩子们很快地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随着教学的进展,学生通过几次自我评价后获得的小星星越来越多,这样极大地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享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愉快而轻松地复习了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做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学习中。

二、以梳理知识为主流,丝丝入扣。

作为一堂复习课,自我评价仅仅是课堂中的串连形式,复习的内容才是课的实质。

这节课,为了更好地巩固长度单位,并根据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四个有关《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知识点的提纲,通过老师问题的层层深入,把有关知识有机地、有序地分布在了每一个环节中,顺利得完成了教学任务,让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一个总的整理。

同时也为今后学生自主整理与复习知识点打下了伏笔。

课堂效果较好。

☆☆☆☆☆☆☆

做一做:

自主评价:

(一)填上合适的单位。

1.粉笔长7()。

2.书宽15()。

3.小明的床长1( )90( )。

4.爸爸身高178()。

(二)对的打“√”,错的打“×”。

1.一间教室高大约40厘米。

()

2.小强身高大约130厘米。

()

3.一张课桌高60米。

()

4.教室门高12米。

()

(三)算一算

600厘米=()米

176厘米=()米()厘米

35厘米+7厘米=()厘米

1米-10厘米=()厘米

35厘米+80厘米=()米()厘米

 

(四)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米60厘米60米6厘米

()<()<()<()

(六)解决问题:

小华用一根5米长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的部分是2米。

水深多少米?

 

(七)思考:

琪琪家离学校有100米,有一次,他从家出发去学校,走了30米后又返回家拿一本书,然后再去学校,他一共走了多少米?

1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