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3921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纲要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纲要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纲要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纲要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纲要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纲要复习.docx

《纲要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纲要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纲要复习.docx

纲要复习

第二讲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知识要点

1.资本帝国主义侵华方式(或手段):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P20)

3.旅顺大屠杀:

1894年11月,日本屠杀中国居民2万人;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1900年,俄国在东北制造。

(P20)

4.1849年,,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半岛。

(P21)

5.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条约:

1858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1860年,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等,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沙俄共占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P21)

6.日本占领中国台湾:

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割去,1945年抗日战争后归还。

(P21)

•7。

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德国:

强租胶州湾,山东为势力范围;

沙俄:

强租旅顺口、大连湾,长城以北为势力范围;

英国:

强租山东威海卫和香港新界,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法国:

强租广州湾,广东\广西\云南为历史范围;

日本:

福建为势力范围。

(P21)

8.租界:

1845年,英国在上海建立租界,成为”国中之国”和外国侵略中国的据点。

(P21)

9.《马关条约》,对日赔款2亿两白银;《辛丑条约》,对外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合计近10亿两.近代史上中国对外赔款数额最大一次。

(P22)

10.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

(P22)

11.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到1908年,掌握中国海关大权40余年。

(P24)

12.<南京条约>开放五口: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P25)

13.<马关条约>:

首次允许外国人在华办工厂(P27

14.外国在华银行:

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枢纽;

英国丽如银行,又称英国东方银行,1845年外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银行;英国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P27)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美国花旗银行。

(P28)

15.外国在中国办的较早的外文期刊:

<中国丛报>和<北华捷报>(后改名<字林西报>)。

(P29)

16.广学会:

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

(P29-30)

17.三元里人民抗英:

1841年5月,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P31)

18.台湾军民抗日:

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后,台湾总兵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吴汤兴\徐骧率领台湾义军,吴彭年\杨泗洪率领黑旗军共同抗日。

(P31)

19.1884年,刘铭传在台湾击退法军进攻;1885年3月,老将冯子材率军抗法,取得镇南关大捷。

(P32)

20.反抗外来侵略牺牲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期间牺牲的: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满族);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牺牲的:

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时牺牲的:

邓世昌\林永升。

(P32)

21.边疆危机:

19世纪70-80年代出现,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四国挑起。

(P33)

22.中日甲午战争后,三国干涉还辽:

俄\法德。

(P33)

23.1898-1899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P33

24.帝国主义列强没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P34)

25.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1)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错误;

(2)认识不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因而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3)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存在着迷信\落后的倾向。

(P35)

26.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原因:

(1)社会制度腐败——最根本的原因;

(2)经济技术落后。

(P35)

27.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P38)

28.林则徐: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P38)

29.<海国图志>:

1843年魏源编写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中国近代学习西方新风.(P38)

30.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思想家:

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严复。

(P38)

31.<盛世危言>:

郑观应著作,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P39)

32.严复:

1895年,严复写<救亡决论>提出”救亡”口号;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

(P39)

讲解: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

1.社会制度腐败

2.经济技术落后

3.军事力量落后:

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

社会问题分析方法

(二):

联想类推法

租界;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

第三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知识要点

1.近代中国人士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活动包括: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的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P41、L3-5)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起义组织形式:

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准备起义;(P42、L6)

2)金田起义:

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正式爆发;(P42、L7-8)

3)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建立;(P42、L9-10)

4)军事全盛期:

太平军进行北伐、西征、天京破围战,1856年达到军事全盛时期(P42、L17-20)

5)太平天国颁布文献:

①《天朝田亩制度》: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起义特色的纲领行文件;(P42、L23-24)

太平天国提出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P43、L5-6)但它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P43、L13)

②《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由洪仁玕提出拟订而成,提出了“准富者请人雇工”,因而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但该方案未能付诸实施;(P43)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努力;(P45)

6)天京事变:

1856年9月发生的太平天国内讧事件;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败亡;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P44、L10-13)

7)洪秀全天京事变后封王:

①提拔有才干的青年军事将领:

陈玉成、李秀成;

②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P44)

8)天京陷落:

1864年7月,天京被曾国藩湘军攻破,标志着太平天国起义失败;(P44、L20-21)

9)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⑤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P44-45)

10)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原因:

①农民阶级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这些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②缺乏革命理论指导:

以宗教——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群众,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③未能正确对待儒学;④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P45-46)

11)太平天国的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P46)

3.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中期即中日战争):

1)兴起:

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P46)

2)主要代表人物:

①中央:

奕訢;②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P46)

3)指导思想:

最先由思想家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后被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P47)

4)洋务事业(活动):

①兴办近代企业:

军用工业:

A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B金陵机器局:

1865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C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当时国内最大造船厂;D天津机器局:

1867年崇厚建立;E湖北枪炮厂:

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P47)

民用工业:

官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四家企业都由李鸿章筹办或控制;(P47)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四支舰队。

其中李鸿章管辖的北洋水师为清政府海军主力;(P47-48)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P48)

5)洋务运动目的(口号):

自强、求富;(P48)

6)洋务运动历史作用:

①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促进作用;②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开始了中国近代教育,给中国带来了新知识,开阔了人们眼界;③冲击了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P48)

7)洋务运动失败标志: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P48)

8)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①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P49)

9)洋务运动教训或结论:

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P49)

4.戊戌变法:

1)变法经济基础:

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公车上书:

1895年康有为领导发起;

4)宣传变法思想著作: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

《变法通议》;谭嗣同:

《仁学》;

严复翻译赫胥黎《天演论》

5)成立学会:

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6)设立学堂:

康有为主持广州万木草堂;

梁启超主持长沙时务学堂;

7)办报纸:

梁启超在上海的《时务报》、严复在天津

的《国闻报》、湖南《湘报》(P50)

8)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

①论战焦点:

A要不要变法;B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c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P51)

②论战实质:

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P52)

9)戊戌变法即百日维新:

1898年6月-9月,光绪皇帝颁布谕旨,宣布变法;

10)变法失败: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标志着变法失败;(P53)

11)变法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运动;(P53)

12)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P53)

13)戊戌变法遗留成果:

保留下来的京师大学堂,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P54)

14)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A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推动了中华民族觉醒;B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冲击了封建制度;C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人们思想解放;D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提出了许多新主张;(P54)

14).戊戌运动失败原因:

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惧怕人民群众;(P54-55)

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反对;(P54)

15)维新运动的教训:

①维新运动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良道路行不通;③必须用革命手段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P56)

第四讲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

知识要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破产,表明清政府无法照旧统治下去:

1901年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P58)

3)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骨干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展壮大,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P59)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兴中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建第一个革命团体,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P59)

2)1895年广州起义:

孙中山领导,很快失败;(P59-60)

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

①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②邹容—《革命军》,提出建立“中华共和国”;③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4)成立革命团体:

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

5)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主持日常工作。

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政党,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P60)

3.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

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民权主义:

指创立民国,也就是政治革命;

3)民生主义:

指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P61)

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P62)

4.革命派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论战:

1)论战时间:

1905-1907年,革命派以《民报》、改良派以《新民丛报》为阵地,展开思想论战;

2)论战内容:

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焦点;(P62)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社会革命;(P63)

4.武昌起义:

1)黄花岗起义:

即1911年4月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

2)保路运动:

1911年清政府铁路国有政策,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保路风潮,其中四川最激烈,川督赵尔丰制造成都血案;(P64)

3)湖北新军武昌起义:

在革命组织共进会、文学社领导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4)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即溥仪)退位,清王朝与封建帝制在中国灭亡。

(P65)

清王朝:

1644-1912年

5.中华民国成立:

1)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以中华民国为国号和纪元;

2)南京临时政府性质:

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P65)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P66)

4)辛亥革命性质: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P67)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统治,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P67)

5)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P68)

7.袁世凯窃国,开始北洋军阀统治:

1)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P69)

2)组建国民党与发动“二次革命”:

1912年8月,宋教仁组建国民党,企图以此对抗袁世凯;1913年3月,袁世凯暗杀宋教仁,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结果失败;(P69)

3)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对袁世凯的武装斗争;(P71)

4)1915年袁世凯签订出卖国家主权的“21条”;

5)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帝制;(P70)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发动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护国运动,袁世凯复辟失败(P71)

7)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反对皖系军阀段祺瑞独裁统治;结果失败。

护法运动失败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它表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

(P72)

8.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从根本上说,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

2)从主观方面说,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

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③没有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强有力的领导核心.(P72-74)

9.辛亥革命的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P74)

思考与分析:

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重要的革命成果?

既然取得了这么多的革命成果,为什么还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辛亥革命没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第五周缺勤:

工业工程2班:

2、

轧1班:

姜骏、张瑞波

轧2班:

张栋、严军、潘阳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1949)

1.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30年间,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社会力量发展了起来;工人阶级成为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P79,L1-6)

2.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指:

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P82)

3.1928年6月,国民政府开始的“重订修约”运动,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

(P83,L10-12)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两大任务:

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控制(首要任务);(P85)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基本任务)。

(P79,L1-6)

5.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

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

(P86-87)

6.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外国资本的压迫;2)官僚资本的排挤;3)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4)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P89)

7.1921-1949年三种政治力量与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即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政治代表是北洋政府与国民党统治集团:

军事独裁统治;

2)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

资产阶级共和国;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建立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最终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P91-93)

第六讲中共成立与国民大革命

1.新文化运动:

1)开始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即后来的《新青年》;

2)运动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与北京大学;3)两大旗帜: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4)主要人物:

A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B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C胡适提倡白话;

5)基本口号:

民主和科学;(P97-98)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1918年7月;

B《庶民的胜利》:

1918年11月;

C《Bolshevism的胜利》:

1918年12月;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9年,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介绍和基本正确的解释,标志着李大钊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P102-103)

3.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

1)爆发条件(背景):

A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B新文化运动引起的思想解放,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C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2)直接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3)1919年6月上海工人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4)胜利:

A北洋政府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B中国政府代表拒签巴黎和约;

5)历史特点: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B真正的群众运动;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6)地位: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P103-105)

4.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A五四前新文化运动领袖(先驱者和擎旗人):

李大钊、陈独秀;B五四运动左翼骨干:

毛泽东;C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董必武;(P106-107)

2)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特点:

A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B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C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P107-108)

5.中国共产党成立

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A陈独秀、李汉俊、李达在上海建立(第一个);B李大钊、张国焘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支部;C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在武汉;D毛泽东、何叔衡在长沙;E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F谭平山、谭植棠在广州;(P110)

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活动:

A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发表《再谈问题与主义》,反对胡适实用主义;与张东荪、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与黄凌霜、区声白无政府主义者论战;

B到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上海《劳动界》,北京《劳动音》、《工人月刊》,济南《济南劳动月刊》;

C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P110-112)

3)成立: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P113-114)

6.中共二大:

1922年7月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P115-116)

7.中共领导的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

1)时间:

1922年初-1923年2月;

2)事件:

A香港海员罢工(第一次工运高潮开始);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C开滦五矿工人罢工;D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第一次工运高潮结束);(P116)

8.1921年9月,浙江萧山县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后彭湃在广东海丰县成立农会。

(P117)

9.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与失败:

1)中共三大:

1923年6月,确定与国民党合作;

2)国民党一大:

1924年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确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3)黄埔陆军军官军校成立,国共合作的产物;(P118)

4)北伐战争:

A北伐对象:

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霖;

B目标: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革命运动:

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斗争;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D国民大革命:

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加深刻;

E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P118-120)

5)反革命政变:

A中山舰事件:

1926年蒋介石制造;

B四·一二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

C七·一五政变:

1927年7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