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中班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3850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docx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子》中班科学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docx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感知光与影子的关系。

2、体验影子游戏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难点:

感知光与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

动画课件、手电筒、玩具狗、幻灯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猜谜激趣

师:

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阳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开口。

咱们小朋友仔细想一想这是什么呀?

谁最先告诉老师。

幼:

影子。

师:

对,是影子。

中班小朋友特别特别地棒,来每人一朵小红花。

2、师:

那么影子是什么形成的呢?

二、动画演示,探索新知

1、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

师:

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幼:

没有影子。

(2)教师用玩具狗挡住光线。

师:

现在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幼:

有。

师:

刚才没有影子,现在有了,为什么呢?

幼:

开始没有小狗,现在有小狗了。

师:

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

那么有了小狗就有影子吗?

(3)教师关掉幻灯机。

师:

现在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为什么?

幼1:

没有。

幼2:

没有小狗了。

教师总结:

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

2、看动画——深层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

演示课件:

小猫咪咪是怎么挡住光线宝宝,!

星星。

教案网!

在它身后形成影子的。

师:

那么咪咪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让我们来看一看。

幼儿看动画,教师形象表述。

师:

太阳公公发出许多光线宝宝,照到咪咪身上,咪咪的身体挡住了光线,光线“闯”不过去,在咪咪身后就有了黑黑的影子。

三、游戏

1、看一看

教师打开幻灯机,请几名幼儿在幻灯机前看影子。

幼儿自由动作(或伸手、或弯腰、或跳舞、或踢腿……)

师:

哈哈,影子多有趣呀,谁来说一说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幼1:

有光就有影子。

师:

有光就有影子吗?

幼2:

身子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幼3:

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做一做

师:

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看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

一只小鸟飞来了,飞呀飞。

一只小羊走来了,咩咩咩。

一只大灰狼走来了,啊呜啊呜,我要吃了你们。

呯,猎人来了,大灰狼吓跑了,小羊跑了,小鸟也飞走了。

(来时边说边做手影)

发给幼儿手电筒,让幼儿自由分组合作做手影,互相猜一猜像什么。

看谁做得更像。

四、总结

出示课件:

咦,咪咪还在哭呀,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咪咪好不好?

幼:

好。

咪咪身子挡住了太阳光,光透不过去,你身子后面就有了影子。

师:

咪咪明白了,它说中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谢谢你们帮助了我。

我要走了,咱们再见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幼儿园中班的科学课,我主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知道光与影子的关系,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谜语引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意识。

从图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影子的形成原因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采用小实验和动画的演示,形象直观,化难为易,层层深入,便于幼儿理解,有效地突出了重点,成功地突破了难点。

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

本次活动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了多种游戏。

如:

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彩色鲜活的图画直观教学。

巩固知识时通过的影子游戏,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去寻求答案,孩子乐此不疲。

当然,本次活动还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如教师的语言不够丰富,教学环节衔接不大自然,这与教师自身素质有一定关系。

今后我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活动目标:

1:

初步知道影子的形成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这一科学原理。

2:

尝试从不同的方向照射物体,获取光源、物体和影子之间关系的经验。

3:

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4: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影子带来的乐趣。

5:

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难点:

获得影子形成是有物体遮住光的科学原理。

理解光源与物体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

投影仪、小手电筒每人一个、玩具娃娃、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游戏(手影游戏)。

1:

教师在投影仪下用手做各种手影,幼儿猜测这是什么。

师:

咦,老师的这双手好神奇啊,快看看老师的手变了什么东西啊?

(小鸟)

师:

小鸟在干什么啊?

(它在飞)

师:

快看又变什么了?

(小狗在叫啊)

二:

操作活动

1:

请幼儿拿起手电筒打开,让光照在桌上,观察有无影子(无)。

再将玩具放在桌上让光照到玩具上,观察有无影子(影子出现了)。

移动手电筒,观察影子的变化。

关掉手电筒,影子消失。

2:

讨论为什么会有影子?

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教师一次小结:

因为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把光挡住就形成影子。

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

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

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

幼儿二次操作观察透明与不透明物体影子的区别。

教师二次小结:

因为光照射在物体上物体将光挡住光无法透过就形成影子,透明的'物体无法将光完全挡住,所以影子就比较模糊。

三:

找影子

1:

我们人有影子吗?

除了人以外还有什么也有影子?

影子会不会动?

2:

带领幼儿到操场上寻找答案。

3:

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帮助幼儿总结纠正。

延伸活动:

踩影子

幼儿两两一组互踩对方的影子,两方幼儿都要注意尽量别让对方踩到自己的影子但要想办法踩到对方的影子。

教学反思

影子是幼儿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却又是最易让幼儿忽视的,因为幼儿的观察是无意识的,我们应该将幼儿无意识的观察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结合起来,走出教室,融入自然,关注幼儿生活,才能引起幼儿的极大学习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会吃“土”的瓶子娃娃

设计思路

动物需要空气.植物需要空气,但人们更离不开空气,空气到处存在,但孩子们感知不到,为此,我特设计本节活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空气的存在,从而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2.幼儿通过亲自实验,感知空气占有空间的现象。

活动准备

眼药瓶若干、彩色的沙土。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

2.想一想“瓶子娃娃”能吃“土”吗?

3.试一试

①幼儿手拿一个“眼药瓶娃娃”用力捏瓶子,会看到什么现象?

②将手松开,你又会发现什么?

4.做一做:

会吃土的“瓶子娃娃”

①瓶向下,对着彩沙用力捏瓶子,手松开,沙子自动跑到瓶子口,再一捏.沙子就出来了。

②当瓶子口中进沙子时,手松开,瓶口再向上。

③这样反复几次,慢慢地瓶子中就装满了彩色的沙子。

④当塑料瓶恢复原状时,瓶内空气稀薄、压力小,所以沙子被吸起来了。

5.说一说

①手不捏“瓶子娃娃”,瓶子充满了空气,幼儿感知不到。

②手捏紧瓶子娃娃,把瓶子中的空气赶走了。

③这样一捏一松反复多次,“瓶子娃娃”就吃饱了。

活动延伸

当“瓶子娃娃”吃饱彩色沙土以后,孩子们可以进行彩色画粘贴或喷画,揭开一点,喷一点,注意不要全部揭开。

本节活动知识点:

空气占有空间。

总结:

空气到处存在,但空间一词比较抽象,教师用空气和彩沙的对话实验的原理体现出来。

如:

手不捏瓶子,空气就充满了瓶子,当彩色沙子进入瓶子中,彩色的沙子就把空气挤走了,这样就把“空间”这个词形象化地解释出来,幼儿也便于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色彩谣

一、活动目标:

1、在玩色中感受颜色的变化现象,学编诗歌――色彩谣。

2、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3、学习词:

绿、橙、紫。

二、活动准备:

1、幻灯机一部,画有红、黄、蓝三色花的明胶片一套,装有红、黄、蓝三色的滴瓶小试管三根。

2、每张桌上放两份装有红、黄、蓝三色水的滴瓶,每个幼儿三个小玻璃瓶、三根棉签、两张纸。

三、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1、出示有三色花的明胶片,让幼儿观察并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提问:

你看到了哪几种颜色?

(学习词:

红、黄、蓝)

2、以变魔术的形式叠合或分开两种颜色的明胶片,让幼儿感知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好奇。

(二)、试一试

1、让幼儿人人都来做“魔术师”,利用桌上的材料,把两种或三种颜色自由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如将红、黄两种颜色水分别滴人空瓶,轻轻摇动,就会变成橙色;将蓝、黄两种颜色水分别滴人空瓶,轻轻摇动,就会变成绿色;将红、蓝两种颜色水分别滴人空瓶,轻轻摇动,就会变成紫色;将红、黄、蓝三种颜色水分别滴人空瓶,轻轻摇动,就会变成黑色。

(三)、画一画

1、你变出了哪些颜色?

这些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

(学习词:

橙、绿、紫、黑)

2、你能用变出来的颜色画什么呢?

(让幼儿用棉签分别蘸变出的橙色、绿色、紫色和黑色自由画面)。

(四)、编一编

1、讨论:

’刚才,你们在玩色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现象?

你们变出了哪些颜色?

这些颜色是怎样变来的?

你们用变出来的颜色画了什么?

2、请你把变颜色和画画的过程编成一首儿歌。

红、黄两种颜色水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

你们用变出的橙色画了什么?

红、蓝两种颜色水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

你们用变出的紫色画了什么?

(启发幼儿编出诗句“红蓝两个手拉手,变出紫色画茄子。

”)红、黄、蓝三种颜色水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

你们用变出的黑色画了什么?

(启发幼儿编出诗句“红黄蓝色手拉手,变出黑色画珠子。

”)

(五)、念一念

1、请幼儿朗诵自编的儿歌。

2、鼓励幼儿为自编的儿歌取名字。

3、教幼儿学念儿歌,可以集体、分组或请个别幼儿学习朗诵。

四、活动延伸:

将活动材料放在科学角里,让幼儿探索用其他颜色的颜料变出更多的颜色。

附:

色彩谣(幼儿自编的儿歌)

红黄两个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橙子。

黄蓝两个手拉手,变出绿色画竹子。

红蓝两个手拉手,变出紫色画茄子。

红黄蓝色手拉手,变出黑色画珠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奇妙的连接大师:

螺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连接大师:

螺丝

活动一:

拧一拧

活动目标

1.认识螺丝,知道螺丝由螺杆和螺帽组成;

2.了解螺丝螺旋上升的特性;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及观察分析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口径的饮料瓶、灯泡、螺口;

2.不同自径的螺丝;

3.钢笔、圆珠笔。

活动过程

1.投放材料,幼儿自由操作。

(教师可做适当的指导)

2.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好玩儿吗?

3.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

“这些材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能拧在一块儿。

都能扣紧……)

4.为什么能拧到一块儿?

瓶口上有一道一道的;瓶盖上也有一道道的;灯泡上有圈一圈的纹,转着转着就上去了;这个圈套在螺丝上,一拧就拧上去了;教师向幼儿讲解螺丝的构造一由螺杆和螺帽组成。

5.幼儿讨论,总结答案。

生活中有许多的物品都是利用螺丝的原理设计的,这些物品接口的地方像盘山公路一样,是旋转上升的。

活动二:

奇妙的螺丝

活动目标

1.知道螺杆和螺帽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连接、固定物体;

2.了解螺丝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准备

1.不同直径的螺丝;

2.绳子,方便胶,透明胶,细铁丝等;

3.需用螺丝连接的玩具。

活动过程

1.“你能把玩具连接在一起吗?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

2.幼儿相互交换玩具材料。

体验各种连接效果。

3.探究比较哪一种材料使用起来最方便,结实?

幼儿分组操作,比赛验证。

(用螺丝连接材料,是最方便、结实的。

4.教师提供匹配和不匹配的螺丝若干。

幼儿操作发现:

(帽太大了,拧不紧;帽小了,拧不上去。

有的却能拧上去。

5.引导幼儿分析比较,为什么有的螺丝能拧上去?

6.幼儿讨论,得出结论,螺丝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很方便的连接,固定物体。

7.幼儿相互合作用螺丝连接材料,制作玩具。

8.教师小结。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油和水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油和水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勇于创新的意识。

2.使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现象及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3.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凉白开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粮食(玉米、大米、芝麻、花生、黄豆)分装在盘子里,筷子、画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猜一猜:

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2.试一试:

想办法辨别杯子里是什么?

3.说一说:

杯子里是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

油和水倒进一个杯子中,会发生什么事情?

2.幼儿实验、观察。

(1)把“水和油倒人一个杯中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用筷子搅一搅,再次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三)实验并记录各种粮食放在水、油中的沉浮现象

2.幼儿实验、观察(当粮食是单个时,芝麻会浮在油面上,花生、大米停在油、水中间,黄豆、玉米会沉入水底。

当粮食相互粘连到一定程度时,会一起沉入水底。

提示:

教师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己设计的记录方式记录下来。

3.交流实验结果。

(1)同伴间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3)活动小结。

设计意图:

在幼儿眼里,与我们形影相随的影子里隐藏着许多“小秘密”,而这些“小秘密”又蕴含着许多的科学知识。

科学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们为之感兴趣的东西。

幼儿天生就有主动探索的精神。

为了更好的激发和提升这种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我精心设计了本次活动。

好奇、爱玩儿是幼儿的天性,我通过“神秘的玩具筒”打开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幼儿在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操作中,渐渐获得对影子的了解,努力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

活动目标:

1、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变化有关,在探索实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索的过程,并乐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1、手电筒

2、玩具筒、各种物体卡片

3、一盆花、参照物

4、任务卡、太阳卡片、胶棒

活动过程:

1、用大型led灯导入,引出影子的话题。

2、观察玩具筒,看看玩具筒里有什么?

通过玩具筒里藏着的秘密,激发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3、幼儿探索用手电筒让影子出现。

幼儿回想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影子。

得出结论――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4、教师更换卡片,让幼儿猜想影子会不会变?

幼儿尝试探索更换物体卡片,感受影子的变化。

探索得知:

物体不同,影子也是不一样的。

5、观看ppt中的两个影子,让幼儿思考这两个影子有什么不一样?

让幼儿猜想,这两个方向不同的影子是几盆花的影子?

6、教师引导操作。

让幼儿指出,影子在哪?

光源在哪?

光源在这边,影子就在他的另一边。

教师与幼儿一起探索发现,一盆花也会有变化不同的影子。

初步感受光源变了,影子的方向也改变了。

7、让幼儿自由探索,亲身体验。

光源的位置变了,影子也跟着变来变去。

8、发放记录卡,边操作边记录。

加强幼儿对影子变化的认识。

9、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ppt,总结记录卡。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到活动室,仔细观察哪里还有会变化的影子?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影子各种变化的好奇心。

2.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3.知道影子变化与光和物体的关系。

活动准备:

手电筒、小巧的玩具、记录纸等若干。

电视机(纸箱制作)。

活动过程:

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通过演影子戏引入课题,提出问题:

你看到的图象是物体的什么?

物体的影子为什么会映到屏幕上?

引起幼儿对探索光源与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光源与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小朋友都知道当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物体就会产生影子,可是你能控制影子的位置吗?

教师演示将手电筒放到物体的左边、右边,让幼儿看影子位置的变化,并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位词进行表述。

小朋友们,你们能控制影子的位置吗?

游戏:

听话的影子

如果我想让影子到上边、下边、左边、右边等地方,手电筒应该放到什么地方呢?

幼儿用实验验证,并教幼儿用记录表进行记录。

幼儿两人一组,一个操作一个记录,培养幼儿合作工作的能力。

教师展示记录结果,和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

光源的位置变了,影子的位置就变了。

提出设想,引起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教师在暗中操作),老师能让物体的影子变魔术,想不想看一下,教师让影子变大变小,变成不同的形状,小朋友们,你们能当影子魔术师吗?

来让你的影子也来变一下。

幼儿操作,使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物体的位置、姿势变化了,影子也会发生变化。

3找影子,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影子,并请幼儿将物体的影子在地上画出来,过一段时间看一下,影子还在那里吗?

为什么?

小结及反思:

活动设计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利用已有的经验,让孩子不断在探索中学习,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通过操作知道影子可以变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此活动必须在晴朗的天气里进行。

2、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部分。

师:

小朋友最喜欢玩勺子了,几天没玩了,想不想玩?

我们一起来玩一玩镜子吧!

二、幼儿玩镜子。

(各种平面镜,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等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

教师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有选择的、由易到难的与幼儿交流,,最后集体分享探究结果,并进行验证性探究。

教师引导一:

问在座位上玩镜子的幼儿。

1、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2、发现了什么?

小结:

镜子可以找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教师引导二:

有的小朋友在阳光下玩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

1、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2、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

(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3、墙上的光斑会动吗?

4、你是怎样让它动的?

(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

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教师引导三:

有的小朋友在玩“动物追逐战”的游戏,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

1、你们玩的什么游戏?

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

“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

心理有什么感觉?

三、幼儿玩“勺子里的哈哈镜”。

(一)师:

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像来?

(幼儿回答)。

(二)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根据幼儿的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的探究:

1、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

是什么样子?

(原来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3、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

为什么?

简单小结:

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我是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看见了什么?

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

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

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成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

四、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铃铛皮、镜子、杯子等“镜子”投放科学区,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