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综述.docx
《永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综述.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综述
永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永嘉是浙江省革命老区县,革命历史悠久,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永嘉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在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永嘉的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还较为粗浅,红色文化品牌建设也才刚刚起步。
如今,我县正处在“赶超发展,再创辉煌”的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为凝心聚力谋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势在必行。
一、永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永嘉是浙南革命的源头。
1921年,在党的创建初期,谢文锦、胡公冕等永嘉籍革命先驱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点燃了浙南革命的火种;1924年12月,浙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在永嘉创建。
1930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成立,其下辖3个团(师),最盛时达6000余人,军部设在五尺村。
红十三军以永嘉、温岭、永康为活动中心,进行了大小战斗百余次,足迹遍及浙江南部20余县,但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指导,红十三军斗争最终遭到失败。
1935年11月,红十三军余部加入红军挺进师。
红十三军战斗过的地方,大部分成为以后我党扩大组织和进行武装斗争的中心区域,尤其是为后来粟裕、刘英率领红军挺进师入浙,开展南方游击斗争,创建浙南游击根据地,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永嘉是括苍地区中共组织和游击队活动的中心区域,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无数永嘉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
这些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展的革命运动为永嘉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据统计,我县现有县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4家(省级2家,市级4家),另外,还有很多红色教育基地由于各种原因未参与评级,如,被称为红军村的大若岩镇黄山村、正江山游击茅棚等。
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物质类
1、纪念馆系列:
主要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永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和吴超征烈士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位于永嘉县岩头镇五尺村,始建于1986年,包括军部驻地胡氏四房宗祠、红十三军纪念碑和红十三军纪念馆,张爱萍将军题写馆名和碑名。
馆中陈列着红十三军的历史资料和红军用过的土炮、刀枪等实物及展览图片(红十三军历时四年的战斗图片)。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国家极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2010年10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永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永嘉县城区(上塘)屿山公园,聂荣臻元帅题写馆名,1994年落成对外开放,馆内六个展厅分别展示了党的创建和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革命时期的永嘉革命斗争历史概况。
永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军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吴超征烈士纪念馆,展陈内容有抗日英雄吴超征生平事迹及由其指挥的“南天门”、“八道楼子”、“长城古北口”等抗击日寇侵华战役资料,同时,馆藏有1933年5月国民政府授予的“为国捐躯”匾额及蒋介石、李宗仁、张治中、蔡廷锴等政府要员和高级将领的题词或挽联资料。
1990年,吴超征被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烈士,纪念馆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陵园、纪念碑系列:
共6处,即永嘉县烈士陵园、谢文锦烈士纪念碑、金贯珍烈士纪念碑、李得钊烈士纪念碑、徐岙革命烈士陵园和屿北武装起义纪念亭,均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永嘉县烈士陵园,位于永嘉县沙头镇龙头山,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馆中陈列着70多位革命烈士的遗像和史料,其中包括1930年参加红十三军,曾任中共西楠溪中心区委书记的谢用卿烈士。
谢文锦烈士纪念碑,位于永嘉县岩坦镇潘坑村。
谢文锦,1920年8月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曾被指派前往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者大学学习,是我国第一批赴苏俄留学的革命知识分子。
1923年冬回国,担任中共中央秘书兼共产国际代表、苏联军事政治顾问鲍罗廷的翻译。
1924年8月,谢文锦奉中共中央之命回到家乡,于12月创建浙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为红十三军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金贯真,红十三军政委,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党员的模范”,周恩来赞扬他是“浙江的金龙”。
李得钊,曾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是军委书记周恩来的得力助手,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廿四垅地区25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战士的遗髂安葬在徐岙革命烈士陵园,而屿北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十三军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
3、遗址、旧址、故居系列:
主要有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吴超征故居、丽水街东宗祠等。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在五尺胡氏四房宗祠,内有军长胡公冕的卧室、政治部主任陈文杰的卧室,有他们使用过的大铁锅、红樱枪、木床、粽衣、斗笠、办公桌等。
吴超征故居位于桥下镇瓯渠村,除还原保留了当年的室内陈设外,后廊挂有张治中将军题词的“为国牺牲”和蔡廷锴将军题词的“浩气长存”及“精忠为国”等匾额。
丽水街东宗祠是杀害红十三军革命人士“东宗惨案”的遗址。
茗岙村陈氏宗祠是西楠溪84村庄农民大暴动集合地旧址,该旧址虽然还不是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近年在政府的重视下,已打造成为一个重要的红色文化基地。
(二)非物质类
红十三军的战斗足迹遍及浙江南部20余县,进行了百余次大大下下的战役,留下了许多或文字或口头相传的红军轶事,如“借雾退兵”、“夜袭水警队”、“诱敌观音坑”等。
二、永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资源特点
永嘉作为红十三军的诞生地和浙南游击队的重要根据地,其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品牌突出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是温州及浙南红色文化的核心。
1930年5月,红十三军在永嘉正式成立后,他们打平阳、袭瓯渠、战缙云、攻李茅、取枫林,进行了大小战斗百余次,足迹遍及浙江南部20余县,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近年来,随着各地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包括平阳、文成、苍南及丽水缙云、金华永康、台州温岭等地都陆续对红十三军在当地的战斗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永嘉作为红十三军的诞生地、所有战斗的中心地及军部五尺村作为当年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浙南地区的最早传播地,其红色文化的核心资源优势明显。
(二)资源独特
集中表现在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绿色生态、民族风情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吸引力和开发潜力的综合红色文化旅游景区。
如,位于岩坦镇的屿北村是目前浙江省古村落整体景观保存最完整的村落之一,19处古宅堂名均源自“四书五经”和历史典故;以保护寨墙、寨河为主体,层层递进的村落防卫系统更是南方古村落所独有;屿北古村所蕴含的耕读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亦是楠溪江流域的典型。
2006年以来,屿北先后获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称号。
同时,屿北又是以红色文化见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屿北是红十三军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瓯北县委在这里领导了“屿北武装起义”和对国民党顽固派的五次“清剿”。
如今,矗立在村里的“屿北武装起义纪念亭”(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王芳题写亭名)记录了这一段红色的历史。
著名的丽水街风景区也是这种完美结合的范例之一。
丽水街又名丽水长廊,作为楠溪江的景点之一,以其古朴之美而取胜,而景区里的东宗祠是闻名的浙南“东宗惨案”的发生地,这里流传着许多红十三军的故事。
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替代性,非常独特。
(三)潜力巨大
楠溪江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名闻遐迩,是国家AAAA级景区,每年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300多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其中,来参观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和永嘉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游客就达到了12万,来屿北古村参观考察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然而,部分红色文化基地因为地理偏僻、硬软件设施落后等原因参观人数较少,社会效益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但只要做好开发和宣传引导,就可将楠溪江庞大的客流资源与这些红色文化旅游很好地结合起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永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现状
近年来,永嘉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在红色文化精神挖掘、资源开发、品牌打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和井冈山、嘉兴等周边红色文化品牌成熟地区相比依然存在诸多差距。
(一)核心品牌影响力初显,后续力度欠佳
自从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红色旅游以来,永嘉围绕红十三军这一核心红色文化资源采取各种形式逐年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如,二年累计投入600多万元修缮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硬件设施、举行红十三军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寻访红十三军的足迹”大型新闻行动和“重走红军路”青年行动、拍摄电视纪录片《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出版《血染的丰碑——红十三军斗争纪实》等书籍。
经过多年努力,永嘉有关红十三军的红色学术研究、资源保护开发、红色旅游推广等工作在浙南地区都处在前列,部分研究成果全国领先,取得广泛地社会影响。
但在日常的品牌建设中,其推广方式依然较为单一陈旧,推广范围较窄,更多还是停留在本县范围内,精神挖掘还较为浅显,创意新颖、参与性强、影响力大的品牌建设手段依然较为欠缺。
(二)整体推广力度不均,配套开发薄弱
政府对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及“红十三军”品牌投入和推广力度较大,但对其他红色资源配套开发明显不足,如,红十三军遗洞、红军村、红十三军整训基地等社会知名度较弱甚至鲜为人知;有些红色基地基础设施薄弱,管理缺失,没能得到较好的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如,溪下黄皮寺、西源中共括苍山中心县委第一期青训班纪念室等;有些建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砖石或土木结构的革命旧址或旧居,因年代久远疏于管理,房屋破败,急需修缮,典型的如吴超征故居等;还有一些红色资源虽已列为保护对象,但由于资金短缺或政策处理不到位等原因,原房主依然居住在里面,日常生活都对这些红色资源造成较大破坏。
(三)红色文化精神挖掘,深度广度有限
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入研究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精心创作了一批富含红十三军精神的书籍和电视纪录片等文艺精品,改进创新红色旅游宣讲和展陈方式,不断丰富讲解内容,改善重点景区条件,每年组织开展较大规模的“重走红军路”品牌活动,让市民亲身体验当年红军将士的艰辛和气概,为永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但总体来说,由于研究本地红色文化的人才数量较少且水平有限,我县对红十三军等红色文化精神挖掘的深度依然较为浅显。
研究成果的展示多以出版书籍为主,缺乏现代化的推广方式;展陈的方式还比较单一,以单向的静态展示、参观为主,缺乏双向互动的体验形态;受众体验革命先烈精神的载体还显单薄,基本上是清明扫墓、党员宣誓等,缺少红色精神触及心灵的感悟方式。
4、关于永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几点构想
(一)“三结合”,推出红色文化品牌主线
将楠溪江的山水资源、古村落资源、市场资源和红色资源等有效整合,推出以红十三军为主体的红色文化品牌路线,增强核心文化品牌影响力,助推永嘉红色旅游。
1、红红结合。
以红十三军为核心,将永嘉境内的红色资源进行整合串联,如,永嘉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二展厅主要介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的斗争历程、永嘉烈士陵园展有红十三军革命烈士遗像和史料、屿北武装起义纪念亭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十三军活动的中心区域,整合这些红色资源,形成以红十三军为主打品牌,设计先烈凭吊缅怀之旅,让游客多角度感受革命烈士们奋勇拼搏、虽死犹荣、浩气长存的红色革命精神;红十三军当年的战斗足迹遍及浙江南部20余县,保留下来的红色资源分布较广,因此,可对接周边其他县(市、区)的红色资源,共同构建跨区域的红色旅游参观专线,如,瓯海的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灵佑殿、平阳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等,将红十三军旧址纪念馆与这些地区的红色资源实现友情连接,设计浙南革命足迹之旅,让游客系统感受革命烈士在温州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前赴后继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