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报批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3809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9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报批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报批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报批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报批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报批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报批稿.docx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报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报批稿.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报批稿.docx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报批稿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报批稿)

1 总  则

1.0.1 为统一铁路路基设计技术标准,使路基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60km/h及以下客货共线标准轨距新建及改建Ⅰ、Ⅱ级铁路的路基工程设计。

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20km/h的路基工程设计应符合有关规定。

1.0.3 铁路列车竖向活载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标准活载。

轨道和列车荷载用换算土柱来代替,换算土柱高度及分布宽度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1.0.4路基工程应通过地质调绘和足够的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等基础的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查明填料性质和分布,在取得可靠的地质资料基础上开展设计。

1.0.5 路基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其地基处理、路堤填筑、边坡支挡防护以及排水设施等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使之能抵抗各种自然因素作用的影响。

1.0.6 路基工程设计应避免高填、深挖和长路堑,并尽量绕避不良地质条件的地段。

在进行路基与桥、隧工程比选工作中,应从技术条件、施工条件、可能造成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建设投资与运营养护费用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工程类型。

1.0.7 Ⅰ级铁路桥梁较密集地段,两台尾之间路基长度小于150m且能满足设桥的技术条件时,应以桥代路型式通过。

1.0.8路基工程的地基应满足承载力和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

其地基处理措施必须根据铁路等级、地质资料、路堤高度、填料、建设工期等通过检算确定。

1.0.9 路基填料应作为工程材料进行勘察设计。

路基土石方调配必须保证符合路基各部位的填料标准,并节约用地。

设计时应合理规划,对移挖作填、集中取(弃)土、填料改良等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1.0.10路基支挡结构应根据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本规范附录A等进行设计。

必要时应考虑支挡结构受到的列车动力影响以及大气降水、地下水等自然因素对支挡结构长期稳定性的影响。

1.0.11路基工程设计应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

路基边坡应积极采用绿色防护,尽量减少对天然植被和山体的破坏,防止诱发地质灾害。

1.0.12 路基工程应有完整、系统、通畅的排水设施,并与桥、涵、站场排水和农田水利灌溉系统衔接。

侧沟、天沟、排水沟宜采用混凝土构件予以加固。

1.0.13路基工程设计应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路基工程质量。

1.0.14既有路基病害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整治,不留后患的原则,采取合理的防治方案和有效的工程措施。

1.0.15 Ⅰ级铁路及采用大型养路机械的Ⅱ级铁路不应设养路机械作业平台;对不采用大型养路机械的Ⅱ级铁路,区间路基每隔500m左右设置养路机械作业平台一处,单线铁路可在一侧或两侧交错设置,双线铁路两侧均应设置。

1.0.16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120km/h的区间路基两侧应设置贯通的防护栅栏。

防护栅栏的位置应设在路堤坡脚外或路堑堑顶外的用地界内,防护栅栏的高度不小于1.8m。

1.0.17 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等各种光、电缆沟槽应从路堤坡脚外或路堑侧沟平台上通过,必须从路肩或路堤边坡上通过时,应进行结构设计,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路基的完整和稳定。

在路基上设置其它杆架、管线等设备时,应进行结构设计,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路基的完整和稳定。

1.0.18 路基工程使用的混凝土、石料及其砌筑用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及适用范围,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1.0.19 区间路基用地设计应按本规范附录C的有关规定执行。

1.0.20 铁路路基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路基  subgrade

经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直接支承轨道结构的土工结构物。

2.0.2 路堤  embankment

在原地面上用土、石填筑的路基。

2.0.3 路堑  cutting

自原地面向下开挖的路基。

2.0.4 基床  subgradebed

路基上部承受轨道、列车动力作用,并受水文、气候变化影响而具有一定厚度的土工结构。

基床有表层与底层之分。

2.0.5 路肩高程  formationlevel

路肩外缘的高程。

2.0.6 压实系数  compactingfactor

填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击实试验得出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2.0.7 地基系数(K30)  subgradereactioncoefficient

通过试验测得的直径30cm荷载板下沉1.25mm时对应的荷载强度p(MPa)与其下沉量1.25mm的比值。

2.0.8 相对密度relativedensity

填料最大孔隙比与填筑压实后实测孔隙比之差和最大孔隙比与最小孔隙比之差的比值。

2.0.9孔隙率porosity

土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2.0.10土工合成材料  geosynthetics

应用于岩土工程的合成材料产品的总称。

2.0.11 最优含水率  optimummoisturecontent

击实试验所得的干密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上峰值点对应的含水率。

2.0.12边坡稳定系数  stabilityfactorofslope

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土体沿某一滑动面的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之比值。

2.0.13 路基工后沉降settlementofsubgradeafteracceptance

路基竣工铺轨开始后产生的沉降量。

2.0.14改良土improved soil

通过在土中掺入砂、砾石、碎石或石灰、水泥、粉煤灰等物理或化学材料以提高其工程特性的混合料。

2.0.15比贯入阻力(Ps)specificpenetrationresistance

静力触探圆锥探头贯入土层时所受的总贯入阻力与探头平面投影面积的比值。

2.0.16过渡段transition

路堤与桥台、路堤与路堑、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衔接时,需作特殊处理的地段。

 

3 路肩高程

3.0.1 当路肩高程受洪水位或潮水位控制时,应计算其设计水位,设计洪水频率或重现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洪水频率标准为1/100。

当观测洪水(含调查洪水)频率小于设计洪水频率时,应按观测洪水频率设计;当观测洪水频率小于1/300时,应按1/300频率设计。

2 在淤积严重或有特殊要求的水库地段,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洪水频率标准。

3改建既有线与增建第二线的洪水频率,应根据多年运营和水害情况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

4滨海路堤的设计潮水位,采用重现期为100年一遇的高潮位。

当滨海路堤兼做水运码头时,还应按水运码头设计要求确定设计最低潮位。

3.0.2 滨河、河滩路堤的路肩高程应高出设计水位加壅水高(包括河道卡口或建筑物造成的壅水,河湾水面超高)加波浪侵袭高或斜水流局部冲高,加河床淤积影响高度,再加0.5m。

其中波浪侵袭高与斜水流局部冲高应取二者中之大值。

3.0.3 水库路基的路肩高程,应高出设计水位加波浪侵袭高加壅水高(包括水库回水及边岸壅水),再加0.5m。

当按规定洪水频率计算的设计水位低于水库正常高水位时,应采用水库正常高水位作为设计水位。

3.0.4 滨海路堤,当顶部未设防浪胸墙时,其路肩高程应高出设计高潮水位加波浪侵袭高(波浪爬高)加不小于0.5m的安全高度;当设有防浪胸墙时,路肩高程应高出设计高潮水位以上不小于0.5m。

3.0.5 地下水水位或地面积水水位较高地段的路基,其路肩高程应高出最高地下水水位或最高地面积水水位加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再加0.5m。

3.0.6 季节冻土地区路基的路肩高程应高出冻前地下水水位或冻前地面积水水位加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加有害冻胀深度,再加0.5m。

3.0.7 盐渍土路基的路肩高程应高出最高地下水水位或最高地面积水水位加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加蒸发强烈影响深度,再加0.5m。

当盐渍土路基存在季节性冻害时,应按本规范第3.0.6条和本条的规定分别计算路肩高程,取二者中之大值。

3.0.8当路基采取降低水位、设置毛细水隔断层等措施时,路肩高程可不受本规范第3.0.5条、3.0.6条、3.0.7条规定的限制。

 

4路基面形状和宽度

4.1 路基面形状

4.1.1 路基面形状应设计为三角形路拱,由路基中心线向两侧设4%的人字排水坡。

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应保持三角形。

4.1.2在单线铁路(或双线铁路并行等高地段)中,硬质岩石路堑及基床表层为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的路基,其路肩高程应高于土质路堤的路肩高程,高出尺寸Δh按公式(4.1.2)计算。

式中

——土质路堤直线地段的标准道床厚度(m);

——土质路堤直线地段的标准路基面宽度(表4.2.3中的值,m);

——硬质岩石路堑、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路基直线地段的标准道床厚度(m);

——硬质岩石路堑、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路基直线地段的标准路基面宽度(m)。

4.1.3在双线铁路中,并行不等高或局部单线地段的路肩高程应高于双线铁路并行等高地段土质路堤的路肩高程,高出尺寸Δh按公式(4.1.3)计算。

式中hsh——并行等高直线地段土质路堤的标准道床厚度(m);

Bsh——并行等高直线地段土质路堤的标准路基面宽度(表4.2.3中的值,m);

D——并行等高直线地段土质路堤的线间距(m);

hd——并行不等高或局部单线直线地段的标准道床厚度(m);Bd——并行不等高或局部单线直线地段的标准路基面宽度(m);1.435——标准轨距(m);g——钢轨的头部宽度(mm):

75kg/m轨为75mm,60kg/m轨为73mm,50kg/m轨为70mm。

4.1.4 不同填料的基床表层衔接时,应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渐变段。

渐变段应在路肩设计高程较高的段落内逐渐顺坡至路肩设计高程较低处,渐变段的基床表层应采用相邻填料中较好的填料填筑。

双线铁路中并行等高段与局部单线地段连接时,应在局部单线地段内逐渐顺坡至并行等高段地段,其顺坡长度不应小于10m。

4.2 路基面宽度

4.2.1 区间路基面宽度应根据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远期采用的轨道类型、正线数目、线间距、曲线加宽、路基面两侧沉降加宽、路肩宽度、养路形式、接触网立柱的设置位置等,通过计算确定,必要时还应考虑光、电缆槽及声屏障基础的设置。

4.2.2路肩宽度:

路堤不应小于0.8m,路堑不应小于0.6m。

4.2.3直线地段的标准路基面宽度,应按表4.2.3采用。

表4.2.3直线地段标准路基面宽度

项目

单位

Ⅰ级铁路

Ⅱ级铁路

特重型

重型

 

次重型

次重型

中型

轻型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V

km/h

160

120≤V<160

160

120<V<160

120

120

80≤V≤120

80≤V≤100

80

双线线间距

m

4.2

4.0

4.2

4.0

4.0

4.0

4.0

4.0

4.0

道床顶面宽度

m

3.5

3.5

3.4

3.4

3.4

3.3

3.3

3.0

2.9

基床表层类型

土质

道床厚度

m

0.5

0.5

0.5

0.5

0.5

0.45

0.45

0.40

0.35

单线

路堤

m

7.9

7.9

7.8

7.8

7.8

7.5

7.5

7.0

6.3

路堑

m

7.5

7.5

7.4

7.4

7.4

7.1

7.1

6.6

5.9

双线

路堤

m

12.3

12.1

12.2

12

12

11.7

11.7

11.2

10.5

路堑

m

11.9

11.7

11.8

11.6

11.6

11.3

11.3

10.8

10.1

硬质岩石

道床厚度

m

0.35

0.35

0.35

0.35

0.35

0.3

0.3

0.3

0.25

单线路堑

m

6.9

6.9

6.8

6.8

6.8

6.5

6.5

6.2

5.7

双线路堑

m

11.3

11.1

11.2

11

11

10.7

10.7

10.4

9.9

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

道床厚度

m

0.3

0.3

0.3

0.3

单线

路堤

m

7.1

7.1

7

7

路堑

m

6.7

6.7

6.6

6.6

双线

路堤

m

11.5

11.3

11.4

11.2

路堑

m

11.1

10.9

11.0

10.8

注:

1特重型、重型轨道的路基面宽度为无缝线路轨道、Ⅲ型混凝土枕的标准值。

对重型轨道,当采用Ⅱ型混凝土枕时,路基面宽度应减小0.1m;当采用有缝线路轨道标准时,路基面宽度应减小0.3m。

2次重型轨道的路基面宽度为无缝线路轨道、Ⅱ型混凝土枕的标准值。

当采用有缝线路轨道时,路基面宽度应减小0.2m。

3中型、轻型轨道的路基面宽度为有缝线路轨道、Ⅱ型混凝土枕的标准值。

4采用大型养路机械的电气化铁路,当接触网的立柱须设在路肩上时,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应满足以下标准:

单线铁路不小于7.7m;双线铁路160km/h不小于11.9m(其它不小于11.7m)。

表中宽度不满足该标准时应采用该标准。

4.2.4区间单、双线曲线地段的路基面宽度,应在曲线外侧按表4.2.4的数值加宽,加宽值在缓和曲线范围内线性递减。

表4.2.4 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

铁路等级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曲线半径R(m)

路基面外侧加宽值(m)

Ⅰ级铁路

160km/h

1600≤R≤2000

0.4

2000<R<3000

0.3

3000≤R<10000

0.2

R≥10000

0.1

140km/h

1200≤R≤1400

0.4

1400<R<2000

0.3

2000≤R≤6000

0.2

R>6000

0.1

Ⅰ、Ⅱ级铁路

120km/h

800≤R<1200

0.4

1200≤R<1600

0.3

1600≤R<5000

0.2

R≥5000

0.1

Ⅱ级铁路

100km/h

600≤R<800

0.4

800≤R≤1200

0.3

1200<R<4000

0.2

R≥4000

0.1

80km/h

500≤R≤600

0.3

600<R≤1800

0.2

R>1800

0.1

注:

无缝线路R<800m、有缝线路R<600m的曲线外侧路基面应在表4.2.4加宽基础上增加0.1m。

5 填料

5.1一般规定

5.1.1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通过地质调绘和足够的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填料性质和分布。

5.1.2长、高路堤地段,当填料来源特别困难或土质需改良时应与设桥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确定。

5.1.3填料设计的内容应包括:

填料的来源选择、分布、运距、土石特性、填料名称、填料分组、改良措施、生态恢复、施工工艺、无侧限抗压强度、压实标准及检测要求。

5.2普通填料

5.2.1 路基普通填料按颗粒粒径大小分为三大类别:

巨粒土、粗粒土和细粒土。

5.2.2巨粒土、粗粒土填料应根据颗粒组成、颗粒形状、细粒含量、颗粒级配、抗风化能力等,按表5.2.2分为A、B、C、D组。

表5.2.2巨粒土、粗粒土填料分组

一级定名

二级定名

填料

分组

类别

名称

说明

细粒含量

颗粒级配

名称

巨粒土

碎石类土

块石类

块石土

硬块石土

粒径大于20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不易分化,尖棱状为主)

硬块石

A

软块石土

粒径大于20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易风化,尖棱状为主)

Rc>15MPa的不易风化软块石

A

Rc≤15MPa的不易风化软块石

B

易风化的软块石

C

风化的软块石

D

漂石土

粒径大于20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5%

良好

级配好的漂石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漂石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漂石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漂石

B

15%-30%

土质漂石

B

>30%

土质漂石

C

碎石类

卵石土

粒径大于6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5%

良好

级配好的卵石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卵石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卵石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卵石

B

15%-30%

土质卵石

B

>30%

土质卵石

C

碎石土

粒径大于6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尖棱状为主)

<5%

良好

级配好的碎石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碎石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碎石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碎石

B

15%-30%

土质碎石

B

>30%

土质碎石

C

粗粒土

砾石类

粗砾土

粗圆砾土

粒径大于2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5%

良好

级配好的粗圆砾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粗圆砾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粗圆砾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粗圆砾

B

15%-30%

土质粗圆砾

B

>30%

土质粗圆砾

C

粗角砾土

粒径大于2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尖棱状为主)

<5%

良好

级配好的粗角砾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粗角砾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粗角砾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粗角砾

B

15%-30%

土质粗角砾

B

>30%

土质粗角砾

C

细砾土

细圆砾土

粒径大于2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5%

良好

级配好的细圆砾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细圆砾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细圆砾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细圆砾

B

15%-30%

土质细圆砾

B

>30%

土质细圆砾

C

细角砾土

粒径大于2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尖棱状为主)

<5%

良好

级配好的细角砾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细角砾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细角砾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细角砾

B

15%-30%

土质细角砾

B

>30%

土质细角砾

C

砂类土

砾砂

粒径大于2mm颗粒的质量占总质量的25%-50%

<5%

良好

级配好的砾砂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砾砂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砾砂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砾砂

B

>15%

土质砾砂

B

粗砂

粒径大于0.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5%

良好

级配好的粗砂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粗砂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粗砂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粗砂

B

>15%

土质粗砂

B

中砂

粒径大于0.2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5%

良好

级配好的中砂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中砂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中砂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中砂

B

>15%

土质中砂

B

细砂

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85%

<5%

良好

级配好的细砂

B

不良

级配不好的细砂

C

5%-15%

含土的细砂

C

粉砂

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粉砂

C

注:

1颗粒级配分为:

良好(Cu≥5,并且Cc=1~3),不良(Cu<5,或Cc≠1~3)。

式中:

不均匀系数

;曲率系数

d10、d30、d60分别为颗粒级配曲线上相应于10%、30%、60%含量的粒径。

2硬块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30MPa,软块石的单轴抗压强度Rc≤30Mpa。

3细粒含量指细粒(d≤0.075mm)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

5.2.3细粒土填料应按表5.2.3分为粉土、黏性土和有机土。

粉土、粉质黏土应采用液限含水率ωL进行填料分组:

当ωL<40%时,为C组;当ωL≥40%时,为D组。

黏土为D组,有机土为E组。

表5.2.3细粒土填料分组

一级定名

液限含水率

塑性图

填料

分组

粉土

Ip≤10,且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50%的土

ωL<40%

C

ωL≥40%

D

黏性土

粉质黏土

10<Ip≤17

ωL<40%

C

ωL≥40%

D

黏土

Ip>17

/

D

有机土

有机质含量大于5%

E

注:

液限含水率试验采用圆锥仪法,圆锥仪总质量为76g,入土深度10mm。

5.2.4 填料根据土质类型和渗水性可分为渗水土、非渗水土。

A、B组填料中,细粒土含量小于10%、渗透系数大于10-3cm/s的巨粒土、粗粒土(细砂除外)为渗水土,其余为非渗水土。

5.3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填料

5.3.1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填料的粒径级配应分别符合表5.3.2-1、表5.3.2-2的规定,且0.5mm筛以下的细集料中通过0.075mm筛的颗粒含量应小于等于66%。

表5.3.2-1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范围

方孔筛边长(mm)

0.075

0.1

0.5

1.7

7.1

16

25

45

过筛质量百分率(%)

0~7

0~11

7~32

13~46

41~75

67~91

82~100

100

表5.3.2-2级配砂砾石的粒径级配范围

级配编号

通过筛孔(mm)质量百分率(%)

50

40

30

20

10

5

2

0.5

0.075

1

100

90~100

65~85

45~70

30~55

15~35

10~20

4~10

2

100

90~100

75~95

50~70

30~55

15~35

10~20

4~10

3

100

85~100

60~80

30~50

15~30

10~20

2~8

注:

用圆孔筛时,采用1~3号级配;用方孔筛时,采用2~3号级配。

5.3.2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的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耗率不大于50%;

2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12%;

3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级配砂砾石不大于28%),塑性指数不大于6;

4黏土团及其它杂质含量的百分率小于等于0.5%(级配砂砾石小于等于2%)。

5.3.3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与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