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教57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3461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中医教57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中医教57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中医教57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中医教57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中医教57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中医教57号.docx

《广中医教57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中医教57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中医教57号.docx

广中医教57号

 

广中医教〔2007〕57号

 

关于印发《广州中医药大学品牌与特色专业

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质量意见,根据《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广中医教〔2007〕31号)要求,学校决定启动我校品牌与特色专业的培育与建设工作,制订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现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专业建设工作,全面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

广州中医药大学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专业内涵建设是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专业建设质量,以充分发挥我校的学科专业优势,逐步打造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度的品牌特色专业,以特色出名牌,以特色促强校,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精神,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广中医教〔2007〕31号),学校决定启动我校品牌与特色专业的培育与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技能”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全面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建设目标

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的原则,根据《广东省高等学校新增专业建设基本要求》,将新办专业建设成为合格专业;加强学校传统优势专业建设,“十一五”期间,着力建设6~8个校级品牌与特色专业,打造4~6个深受社会欢迎、水平较高、示范性较强、在省内外具有明显优势、显著特色的品牌与特色专业,争创2~3个国家级品牌与特色专业,并带动学校整体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内容和要求

1.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加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有效机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

课程内容要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减少陈旧内容。

有较高外语要求的,要加强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大力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

3.加强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

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和团队合作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推进教学工作老中青相结合的传、帮、带工作,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4.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建立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

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通过建设能够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6.通过改革和建设,培养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并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发挥推广和示范作用,促进学校专业建设。

四、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立项标准

品牌与特色专业是指我校具有较强的学科基础或优势,在行业内具有相当影响,经过一定时期建设,能够达到广东省名牌专业建设标准的专业。

1.对人才需求进行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和论证,对本专业有科学准确的定位,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方向;

2.有较强的学科支撑,有良好的学术环境;

3.具有较长的专业开办历史(至少培养三届本科毕业生)。

重视本科教学,具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和教学管理力量、较完备的教学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在同类专业领域内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明显的办学优势,毕业生社会声誉好;

4.有高水平的专业建设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专业建设队伍。

改革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案科学可行,管理有保障,成效可测量,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

有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政策和措施。

对本专业建设有明晰的构想,能够组织专业建设队伍有效地开展工作;

5.专业建设能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在与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合作方面有良好机制和途径,合作密切;

6.能够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五、品牌与特色专业遴选程序

1.学院申报

各学院根据学校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立项标准向学校申报。

申报材料要突出优势、凝练特色,数据与相关信息准确翔实。

(1)《广州中医药大学品牌与特色专业申报书》一式五份;

(2)相关书面材料1份(包括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办学条件情况、教师队伍情况、教学、科研、教学改革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情况等)。

2.学校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的评审工作将组织有关专家按照“公平公正,注重特色,择优资助”的原则进行。

通过审查申报材料、实地考察、集体讨论等方式进行筛选,确定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初步名单,报主管校长审批。

六、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管理

1.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周期为3年。

2.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点实行专业负责人负责制。

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负责人应具有教授职称。

各学院要加强对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领导和支持。

3.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点要制定年度建设计划,年末要进行建设情况总结。

专业建设计划要有明确的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思路和可量化的考核指标。

七、配套措施

1.经费资助。

学校对批准立项的专业划拨专项专业建设经费,按照建设周期分年度拨付,实行专款专用。

经费主要用于专业建设调研、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

2.学校对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点在招生计划安排、人才引进、师资培训和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

八、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点检查及验收

1.中期检查。

学校在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中期对专业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不合格的建设点停拨经费,进行整改;半年后对整改情况进行再次检查,检查仍不合格的建设点取消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资格,该专业3年内不得再申报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负责人3年内不得申报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

2.验收的主要程序

(1)建设期满,建设点向学校提出验收申请,并对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向教务处提交自评总结报告。

(2)学校组织专家依据《广东省高等学校省名牌专业评估方案》申报验收的专业进行评审。

(3)通过验收的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点,经学校审批后,由学校授予“广州中医药大学品牌与特色专业”称号,并给予建设单位和主要建设者一定的奖励。

(4)未通过验收的建设点可在一年后再次提出验收申请,通过验收后可以获得相应称号,仍未通过验收的取消建设点资格,两年内不得再次申报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点。

3.学校从校级品牌与特色专业中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品牌与特色专业。

4.本办法颁布之前已获得省级立项建设的名牌专业建设点自然纳入校级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管理。

九、本方案自2007年9月起实施,并随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精神进行调整。

本方案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

1.《广州中医药大学品牌与特色专业申报书》

2.相关表格(附表1-11)

 

主题词:

教育教学方案通知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办公室2007年12月11日印发

附件1

 

广州中医药大学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

申报书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负责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广州中医药大学制

2007年9月

 

填写说明

 

1.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所在学院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3.申报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一、专业、专业负责人和专业科研水平基本情况

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修业年限

所在院系

专业设置时间*

首次招生时间**

首届毕业生时间

已有毕业生届数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

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

本校相近专业

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

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现任职务(包括社会兼职)

 

从事专业

联系电话

单位

住宅

手机

电子信箱

获省级及省级以上奖励情况

时间

获奖项目及奖励等级

授奖单位

专业科研水平

是否博士点

是否硕士点

是否国家重点学科

是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教学)基地

重点扶持学科

是否省(部)级重点学科

重点实验室

二、建设目标、思路、方案及成果预测

 

(可另附页)

三、基础与改革

3.1教学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等内容)

 

(可另附页)

3.2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制度、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内容)

 

 

 

 

(可另附页)

四、专业水平与特色

4.1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

 

4.2社会贡献

 

4.3其它特色

 

四、建设保障

4.1学校的支持保障措施

 

(可另附页)

4.2经费预算表

支出科目

(含配套经费)

金额

(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1.

2.

3.

4.

5.

6.

7.

8.

合计

 

五、学院推荐意见

 

(盖章)主任签字:

年月日

 

六、学校审核意见

 

(盖章)学校领导签字:

年月日

 

附表1-1教师队伍基本情况(按教研室填)

教研室

序号

姓名

年龄

学历

职称

职务

具有何种高

资历

(批准文号)

重点培养

(批准文号)

受表彰称号、批准单位及时间

(批准文号)

 

注:

1.本表为正式在编教师表,不含返聘教师。

2.学历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等层次填报。

3.高资历教师指两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含学科组成员)、国家教指委委员(含学科组成员)、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附表1-2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

1.本专业在编教师总数人。

其中:

教授人,占;

副教授人,占;

讲师人,占;

助教人,占;

2.高资历教师:

两院院士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人,特聘教授人,博士生导师人。

3.45岁以下教师人,其中,博士人,占45岁以下教师比例;

硕士人,占45岁以下教师比例。

4.为本科生主讲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师数为,其中正副教授人,所占比例为。

5.省、部级重点培养教师数;“千百十”之“千”数;校级重点培养教师数。

6.省、部级先进教师数;厅局级及校级先进教师数。

其中:

国家级名师、省级教学名师。

7.国家级教学团队。

8.使用英语授课课程门数课程名称;

使用双语授课课程门数,课程名称。

注:

1.博士、硕士指已获得学位者,不含课程进修班和在读博士生、硕士生。

附表2实验装备与教学

1.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设备情况

·实验设备总值,实验室数;

·实验室名称

·拥有本学科专业高新仪器设备值,总数(台件),

高新仪器设备占仪器设备总值的比例。

2.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应开实验数,实际开出数,开出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

3.实验室开放数;开放实验室名称

4.开放时间及其他说明:

 

5.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附表3实习场所与资源库建设

1.实习场所

·校外实习基地数,名称

其中,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为

;学校挂牌的为

·满足教学情况

 

2.教学资源库建设:

网络课程建设情况:

 

附表4-1教学管理

制订(修订)时间

特点

名称

制订(修订)时间

先进性

 

名称

制订(修订)时间

说明

附表4-2课程建设

1.精品课程建设

·国家级精品课程门数:

,名称:

·省级精品课程门数,名称

·校级精品课程门数,名称

附表4-3、教材建设

1.

主编姓名

教材名称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时间

 

副主编姓名

教材名称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时间

 

2.选用教材情况

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国优

教材

 

省(部)

优教材

 

面向21

世纪教材

 

近3年新

教材

 

外语

原版

教材

 

附表5-1教学研究论文

序号

论文名称

作者

发表刊物名称

发表时间

 

公开发表论文共篇,人均篇;核心刊物篇(在发表刊物名称右上角用“*”注明。

附表5-2教学研究课题

序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课题来源

立项时间

完成时间

 

其中:

国家级项、省(部)级项、校级。

附表6-1承担科研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主持人

项目

来源

项目经费(万元)

立项

时间

 

共获科研项目数,经费总数万元;

其中国家级项、省(部)级项、厅(局)级项、横向课题项、校级项。

附表6-2科研论文

序号

论文题目

作者

发表刊物

发表时间

 

共发表科研论文篇,人均篇。

附表7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

1.教学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者

获奖年度

等级

在获奖名单中的排名位置

国家级

省(部)

校级

 

2.科研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者

获奖

年度

等级

在获奖名单中的排名位置

国家

省(部)

厅(局)

 

 

注:

1.教学成果奖总数,其中国家级项,省(部)级一等奖项、二等奖项,校级项;

2.、科研成果奖总数,其中国家级项、省(部)级项、厅(局)级项。

附表8出版专著、编著、译著

序号

著作名称

著者姓名

(排名)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实际字数

 

共出版专著本,实际字数共万字,折合论文篇;共出版编著本,实际字数共万字,折合论文篇;共出版译著本,实际字数共万字,折合论文篇。

合计折合论文总数篇。

附表9人才培养质量

1.思想品德总体情况

 

2.外语水平

·统考类型,近两届通过率分别为、,

平均为%。

3.毕业论文(设计)情况

 

本专业近4年学士学位获得率:

 

本专业近4年学生考研录取率:

 

附表10学生创新能力

1.公开发表有创新的论文(作品)

·总数,三、四年级学生数。

作品(论文)名称

学生姓名

发表刊物

发表时间

 

2.创业实践与创新能力情况

 

3.教学和科技竞赛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获奖学生姓名

级别

获奖时间

 

附表11专业吸引力及综合评价

1.专业吸引力(近两届录取分数,只填报广东考生数据)

年,招生计划为人,高考分数线为分,本专业录取平均分为分,高于分数线分;

年,招生计划为人,高考分数线为分,本专业录取平均分为分,高于分数线分;

两年录取分数平均高于分数线分。

2.两年生源质量在学校各专业中排序分别占:

、,平均为。

3.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年内)

年,毕业生数,已就业人数为,一次就业率为%;

年,毕业生数,已就业人数为,一次就业率为%;

两年平均就业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