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docx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第一单元
【单元导读】
从先秦到六朝,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孕育,中国古典诗歌登上了一座空前的高峰。
虽然初唐诗歌的开端仍然弥漫着六朝的靡丽,但当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的题材,唱出永恒的宇宙人生主题时,在陈子昂、“初唐四杰”等诸多士人的努力下,“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创作倾向也终见强劲。
盛唐诗歌的帷幕开启,扑面而来的是山水田园诗的清音远韵,是边塞诗的奇丽雄健;是李白的逸兴遄飞,是杜甫的沉郁顿挫。
兴象玲珑的优美华章与风骨遒劲的壮丽交响,融会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诗史盛况。
让我们由此认识唐朝的诗,也由此认识诗的唐朝。
【学习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诵读中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审美愉悦。
2.了解李白、杜甫诗歌的写作特点,并进一步了解盛唐诗歌的整体风格。
3.理解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初步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并能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4.以评点的方式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提高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学习计划】
课题
课时
《李白诗二首》
《杜甫诗三首》
《春江花月夜》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李白诗二首
梳理·积累
一、读一读,注意字的音、形、义。
1.初读全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不足贵(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千斤散尽还复来( )
2.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
⑦但愿长醉不复醒(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 )
二、看一看,了解相关文化知识与创作背景。
1.解题:
《将进酒》是乐府古题名,属于《鼓吹曲》中的《桡歌》,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这里是李白按照旧题写作的新词,属于古体诗。
将,请、愿之意。
2.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了,这时候他已经出蜀五年,漫游了长江中下游,遍干诸侯,向各地的达官贵人,投递自己的文学作品,申诉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却未遇知己,一直没有获得他人的引见,因此到这个时候,他就有了“南徙莫从,北游失路”的慨叹,还是无所依靠,不能找到政治上的出路。
于是在这一年的夏天,他决定不再在地方上找出路了,而是直奔当时的京都,长安而来。
这是李白第一次入长安,到了长安之后,他“历抵卿相”,到各个王公贵族府上投递自己的作品,却有志难伸,徘徊魏阙之下,望其门而不得入,心中苦闷。
在苦闷之中,他又和长安的市井少年厮混到一起了,他说自己是“误与五陵豪”交往,险些遭人毒手,因此大失所望,败兴而归。
因他无颜再回安陆,乃泛黄河而下,到汴州、宋州、洛阳等地。
汴州就是现在的开封,宋州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还有洛阳。
到开元二十二年的时候他又出游襄阳,拜访了当时享有盛名的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韩朝宗,在书中说自己“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希望韩朝宗举荐自己,但也没有结果。
到开元二十三年时他又应自己的朋友的邀请,北游太原及雁门,第二年又返回河南,与他的朋友元丹丘、岑勋等人在嵩山南麓颖阳山置酒高会,其名作《将进酒》即此时所作。
阅读·感知
结合注释,诵读品味诗句内容,请同学们思考:
《将进酒》由起兴开篇,入题接着写举杯劝酒和自己的劝酒辞,随着内容的变化,作者的情感大起大落,作者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其感情的基调是什么?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明确:
鉴赏·探究
再读诗歌,品味诗情,与同学一起探讨如下问题:
(一)自古以来,酒徒多多,圣贤历历,作者为何偏要举出“陈王”?
明确:
(二)台湾学者散文家颜昆阳《想醉》中有一句话:
“非醉不可的理由尽管很多,但眼泪与笑声便可以说明一切,因此人们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
有情。
”那么请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到底包含哪些呢?
明确:
(三)诗人是如何来表现他的情感的呢?
明确:
质疑·交流
学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呢?
请写下来与同桌一起交流。
【附】问题回答参考:
结合注释,诵读品味诗句内容,请同学们思考:
《将进酒》由起兴开篇,入题接着写举杯劝酒和自己的劝酒辞,随着内容的变化,作者的情感大起大落,作者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其感情的基调是什么?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明确:
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是悲→欢→愤→狂。
其感情的基调是愤激。
再读诗歌,品味诗情,与同学一起探讨如下问题:
(一)自古以来,酒徒多多,圣贤历历,作者为何偏要举出“陈王”?
明确:
作者想到“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
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陈王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
曹植因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作者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二)台湾学者散文家颜昆阳《想醉》中有一句话:
“非醉不可的理由尽管很多,但眼泪与笑声便可以说明一切,因此人们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
有情。
”那么请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到底包含哪些呢?
明确:
诗人无力改变不公平的现实,于是把冲天的愤激之情化作豪放的行乐之举。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等诗句,看似劝酒,其实是李白在借酒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李白无意“成仙”,是社会逼着他忍受寂寞;他从来不想远离社会,只是社会常常把他抛弃。
李白的洒脱中满含着无奈和怨恨,他只有凭着一副傲骨化哀伤为洒脱,化忧愤为豪放。
(三)诗人是如何来表现他的情感的呢?
明确:
诗人借助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1.起兴开头。
由感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指向感慨自身怀才不遇。
2.排比、夸张的手法直抒胸臆,感情充沛。
梳理·积累
一、读一读,注意字的音、形、义。
1.初读全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越人语天姥()天台一万八千丈( )
送我至剡溪()渌水荡漾清猿啼( )
熊咆龙吟殷岩泉( )水澹澹兮生烟( )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虎鼓瑟兮鸾回车()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
2.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烟涛微茫信难求( ) 云霞明灭或可睹( )
天姥连天向天横( ) 势拔五岳掩赤城( )
我欲因之梦吴越( ) 渌水荡漾清猿啼( )( )
迷花倚石忽已瞑( ) 栗深林兮惊层巅( )( )
水澹澹兮生烟( ) 失向来之烟霞( )
恍惊起而长嗟(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
二、看一看,了解相关文化知识与创作背景。
1.解题: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不拘一格。
此外,还有“歌”“行”等。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
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2.背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只得到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东鲁的友人,所以这首诗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阅读·感知
结合注释,诵读品味诗句内容,请同学们思考:
1.这是一首记梦诗,作者围绕“梦”是如何展开诗歌内容的?
明确:
2.诗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3.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自己这种情感的呢?
明确:
鉴赏·探究
再读诗歌,品味诗情,与同学一起探讨如下问题: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作者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除了瀛洲外,诗的第一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
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
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
3.作者在现实世界遭遇的这种痛苦直接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不好吗?
为什么要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这种痛苦呢?
明确:
质疑·交流
学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呢?
请写下来与同桌一起交流。
【附】问题回答参考:
结合注释,诵读品味诗句内容,请同学们思考:
1.这是一首记梦诗,作者围绕“梦”是如何展开诗歌内容的?
明确:
入梦→梦游→梦中仙境→梦醒→出梦→留别
2.诗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
诗歌主要流露出的是诗人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
3.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自己这种情感的呢?
明确:
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A.丰富的想象。
B.大胆的夸张。
再读诗歌,品味诗情,与同学一起探讨如下问题: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作者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除了瀛洲外,诗的第一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
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
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3.作者在现实世界遭遇的这种痛苦直接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不好吗?
为什么要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这种痛苦呢?
明确:
这种浪漫主义的手法造成的反差更大,痛苦之情更深。
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
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学案设计构想】
关于李白的诗歌,学生很爱读也很爱学,这种兴趣无疑成为我们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李白诗歌的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学生读李白的诗歌往往形成一种李白乐观、豪放、蔑视权贵的印象,却对李白为现实不容的深层痛苦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一种李白诗歌学习的误区,我的导学案设计就重在引导学生从深层去挖掘李白痛苦的心灵和孤傲的品格。
因此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品读诗歌——把握情感——探究情感表达的方式——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通过学习,希望学生在感受李白洒脱与旷达的同时,深层挖掘李白思想的愁苦与内心的不平。
能理解到这一层,相信学生的学习就会有一种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