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3360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论文.docx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论文.docx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论文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论屮国传统文化的礼仪

系别:

人文系

专业班级:

0901文秘

学生姓名:

洪家玲

指导教师:

吴克强

-0—年四月十日

(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二)、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记录表

 

毕业设计

(论文)

答辩评审表

毕业设计

(论文)

评语.成绩及总成绩

 

 

(六).毕业设计(论文)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班级

0901文秘

学生姓名

洪家玲

学号

092913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

毕业设计(论文)起讫时间

2011年4月10日——6月10日

一、毕业设计(论文)目的和任务

1、培养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木技能,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自己初步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

培养自己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在毕业论文中完成自己基木能力的培养,如调查研究及检索与阅读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网络和计算机以及论文撰写、答辩的能力。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格式应规范,并制成电子文档。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中的综述部分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毕业设计(论文)全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其中引用他人的内容不得超过总字数的三分之一。

三、课题的意义

人类社会己经进入以工业化、教育普及化和科学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主导世界的现实,决定了无论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现在处于

怎样的状态,走向现代化,这是它的必然趋势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争论。

这一历史现象鲜明地揭示我们:

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

如何走向现代化?

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必须弄懂搞清问题。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程序方法

1、选题。

2、搜集、整理资料。

3、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4、编写论文提纲、完成一稿。

5、送指导教师修改,完稿。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安排

1、2011年4月25日前完成选题、任务书签定、完成开题报告。

2、2011年4月26日一6月1日完成论文写作。

3、2011年6月2H—3日上交论文。

4、2011年6月4日一10日进行论文答辩。

六、主要参考资料:

[1]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C]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

三联书店,1985:

5-50

[4]黑格尔:

《历史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5]《论语学而》【M】.湖北:

崇文书局,2007年

[6]杨伯峻:

《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7]杨伯峻:

《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8]恩格斯.反杜林论[C]京:

人民出版社,1972

[9]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一一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M].北京:

商务卬书

馆,2004

下达任务时间:

2010年4月5指导教师(签字):

接受任务时间:

2010年4月10接受任务学生(签字):

洪家玲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班级0901文秘

学生姓名洪家玲指导老师

吴克强

毕业设计(论文)题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

学号

092913

叙述题目的实际意义,时间的安排及与七大道德目标

一、实际意义

1、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人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

2、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黑格尔:

《历史哲学》,

[3]《论语学而》【M】.湖北:

崇文书局,2007年,等等

指导老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4)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记录表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纪录表

专业班级

0901文

学生姓名

洪家玲

指导教师

吴克强

设计(论文)题目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

指导时间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论文)题目

指导时间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论文)题目

指导时间

(5)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审表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审表

系别0901

文秘

学生姓名洪家玲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

1•答辩前答辩小组成员对学生的设计(论文)撰写质量有一评定。

毕业设计(论文)规范、符合要求15分;

2.毕业设计(论文)讲解自述清晰、明了、重点突出15分;

3.回答问题的正确情况20分,创新加分,有重要错误减分,共计50分。

答辩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后,答辩教师应给出评语,

(1)有独立见解,表述简练回答正确,

(2)基本正确,(3)内容无原则性错误,(4)回答不正确等。

注:

1.答辩教师提出问题4个以上;2.所有答辩小组成员都要签字。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自述情况

答辩教师提问1-

答辩教师提问2.

答辩教师提问3.

答辩小组成员签字: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6)毕业设讣(论文)评语.成绩及总成绩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成绩及总成绩)

班级

0901文秘

学生姓名洪家玲学号092913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及成绩的评定可参考以下采分点:

1.学生设计(论文)反映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功(15)分

2.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10)分

3.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术水平、难度和工作量(5)分

4.毕业设计(论文)格式、条理性,语言书写,图表水平(10)分

5.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的表现(10)分

注: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占总成绩的50%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学生答辩成绩:

总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

洪家玲

【摘要】:

通过自己在生活的中了解到一些风俗,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听了一些老师的讲座及书籍对中国的传统文通文化乂了一些认识和感想。

【关键词】:

文化概述、服饰、习俗、文化、礼仪、与外往来、继承和发展等等

-JLZ.—1—

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

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

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是多大的反差啊!

同时受外来的文化的影响,开始有摒弃中国文化的现象了。

山此可见正确的认识和继承传统文化是极其重要的。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

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J事实上:

一种文化也孕育着一种文明。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东方文明,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铸就的辉煌。

当我们掀开那悠久的历史,深入那灿烂的文化,研读那深邃的思想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古代强国,领略到的是堪称世界奇葩的灿烂文化,惊叹的是凝聚着民族智慧的伟大发明。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了文学,饮食,习俗,服饰等许多方面,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内容丰富而庞杂。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儿千年发展,既有糟粕,乂有精华:

它曾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束缚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乂是中国儿千年来人际关系的纽带,保持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绵延。

”所以,这些儿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内容,亳无疑问值得现代的人们去学习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了文学,饮食,习俗,服饰等许多方面,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内容丰富而庞杂。

二、中国传统服饰

旗袍,本是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

与中原地区的流行宽衫大袍、褒衣博带的袍服不同,以满族为代表的游牧民族的旗袍,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于骑射或其他激烈活动。

经过一系列的发展。

到了30年代后期岀现的改良旗袍乂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

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迥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三、中国传统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儿千年文

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等。

四、中国传统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U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在这五千年之中也形成了与之相应的风俗。

例如: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乂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乂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乂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其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乂称端阳、重午、重五。

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有喝雄黃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白•草、驱“五毒”等。

七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乂称少女节或七夕。

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

或说:

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乂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乂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

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一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五、传统的礼仪

在整个中国古代,礼作为中国社会规范体系的核心,它所起的作用是保证这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调节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中国文化认为“礼”既是社会制度,乂是人们行为的道徳规范和标准。

孔子说: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礼记•曲礼上》规定: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乂说:

“道徳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于此“礼”是规定多层人际关系、多种行为的规范,为中国社会提供礼仪文明,号称“礼仪之邦”O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礼治型的社会,以礼治国是历代统治者釆取的基本方略。

从这个意义上说,以礼为核心的社会规范体系,保证了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传承和保留了中国灿烂文化的命脉,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奇迹。

如此,才有今日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

所以,历史地看,礼在中国古代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

在费孝通先生看来,中国基层社会是乡土性的社会,或者是所谓“礼俗社会”O在这种社会里面,人们安土重迁,生活富于地方性。

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人们彼此熟悉,因此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3]。

在这样一个社会里,“规矩不是法律,而是“习'出来的礼俗”[3]。

根据费氏的定义,“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3]。

仅就规范这一点来说,礼与法律无异。

二者的区别在于,法律要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积累的经验”[3],通过教和学而代代相传。

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今天我们仍然面临提高国民的文明程度的任务,在这一方面,礼学有深厚的资源。

六、中国古代的对外往来

中国古代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社会基础,发达的交通、进步的工具是其客观条件,而政府的政策则是其主观条件。

先秦时期,中国的对外交往较少。

秦汉至元朝,中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积极与外交往,互通有无,中外友好,往来频繁;中国先进技术广泛外传,对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明清时期,开始遭到外来侵略,西方先进科技开始传人中国,中国逐步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1.秦汉时期:

中国国力強盛,与亚洲各国人民特别是朝鲜和日本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朝开始了积极的对外交往;并通过丝绸之路突破了东亚范围,开始走向世界,远及欧洲和非洲。

2.隋唐时期: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陆路、海路)发达,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唐朝和亚洲、欧洲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同中国通商往来的发展到七十多个国家。

X时的中国成为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

的枢纽。

唐朝对外交往的形式多样,有使节往来(如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如新罗和日本留学生)、技术交流(如唐朝向天竺学习熬制砂糖技术)、宗教往来(如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艺术交流等多种形式。

3.宋元时期:

中外交往频繁,宋朝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对外贸易逐渐以海路贸易为主,港口增多,与非洲、欧洲直接通商,出现了以马可•波罗为代表的欧洲人在中国居住十儿年的现象。

4.明清时期:

①明朝前期,中国是亚洲一个强大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和亚洲各国保持着友好往来。

如郑和下西洋。

②明中期以后,一方面山于中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另一方面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西方殖民者开始东来,我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

明清政府一方面和外来侵略者进行坚决斗争,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等;另一方面开始实行闭关政策,对外关系转入低谷。

③中国也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

欧洲传教士来华,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七、传统文化当前的发展现况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外交流,这无疑对我国国民视野开阔和思维开放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但在此同时,国外文化及文化产品也随之进入我国,最引人注L1的当属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和近年来韩流的席卷。

自打美国电影进入我国境内后,一系列大片已在中国人心中打上深深烙印,而国产电影则受强烈冲击。

早期的《侏罗纪公园》等到来冲破了国人的传统视野,近儿年的《金刚》《冰河世纪》等更在我国创造良好成绩。

日本动漫的侵入在中国占据巨大市场,《樱桃小丸子》《一休》等的播映儿乎占了中国市场绝大部分。

韩国网络游戏占中国市场的75%[2],而近年来的“韩流”更是令国人应接不暇。

从这些现象看,这些市场份额说明了外来文化的进入程度较高,但明显也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尤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旦占有市场将有无可估量的财富,而更应反思的是背后隐藏的文化侵略。

不难发现,易接受外来文化的群体主要为年轻人,尤其是儿童,在他们还没很深的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前向其灌输外来文化及思想既是一件易事,也足以影响年轻一代一生对其文化的态度。

那最受人关注的80后性格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习惯了西式人格,即以内在自我为核心,是在内在自我的基地上生长出人际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而中国人是以人际自我为核心铸造自己的人格[3]。

因此,文化侵略已成为文化强国的必要手段,文化霸权主义已成为其政策,一旦将文化侵略之路铺好,无论从现在还是从长远看,都将成为其经济增长点,而且更能传播其文化,泯灭本族文化,阻碍本土思想的发展,对一个民族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尤其对我国传统文化将造成巨大冲击。

当外来文化进入我国时,纵然体现了我国自古而有的包容精神,但同时这种过度的包容带来的结果是漠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绵长,文化底蕴深厚,其本身就是一无法佔量的宝藏,若想充分利用它,在其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须首先做好传承工作。

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标有英、日、韩等语的商品,大量电视剧或电影都山外国传来,年轻人每天打招呼用的是简单的英语单词,穿的是韩版服饰,欣赏的是美国大片和韩剧,打的是韩国网络游戏,儿童每天看的是日本动画片,他们是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

国外的浸染方式,使得他们不再熟悉中国历史,不知“四书五经”指什么,记得过圣诞节却不知传统节日的山来,在他们心中中国的神话对其而言已是一个遥远的时代。

另一方面,广大的厂商和媒体为获经济利益,不惜加大传播外来文化力度,不注意保护本民族文化。

我们在外来文化的侵袭受严重影响,其至无意之中淡忘了中国传统文化,忽视了在这块肥沃土地上播种。

因此,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八、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传统文化的侵犯。

我们要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的对待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国家和政府也应该注意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载体,要发挥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应实现其“神”与其“形”的现代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腐朽、落后、愚昧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

因此,我们既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乂要保护其物质载体,还要重构其价值体系。

相信如果我们真正的做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与时俱进。

中国传统文化肯定会在扬弃了落后和腐朽,在吸收了中国新文化、新思想,在融合了世界先进文化后,将在中国、在全世界显出勃勃生机。

在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会以新的方式与世界文化、现代文明并存,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礼义仁智信”的做人原则,教化为本、以徳为先的政治策略,饱含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风俗民情,孕育中国悠久历史的名山大川,将成为中国先进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蕴藏着丰富价值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在人类新一轮道德价值规范的重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

到那时中国不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会实现全面发展的。

国际地位也会日益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向小康迈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C]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

三联书店,1985:

5-50

4]黑格尔:

《历史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5]《论语学而》【M】•湖北:

崇文书局,2007年

6]杨伯峻:

《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7]杨伯峻:

《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8]恩格斯•反杜林论[C]京:

人民出版社,1972

9]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一一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