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进展概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3151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进展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章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进展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章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进展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一章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进展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一章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进展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进展概况.docx

《第一章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进展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进展概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进展概况.docx

第一章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进展概况

第一章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进展概况

一、种质资源概况

牡丹是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Moutan.DC.)的落叶灌木,在我国栽培的牡丹可划分为中原、西北、江南和西南等四大品种群,其中西北牡丹品种群,即紫斑牡丹品种群是我国第二大品种群,具有花色鲜艳、籽实饱满、抗寒、耐瘠薄和抗病虫害的特点。

紫斑牡丹野生种在甘肃散布普遍,庆阳合水林业总场的太白林场瓦川沟发觉国内最大的天然野生紫斑群落,同时在康县、文县、成县、迭部、舟曲、临洮和麦积区等都有野生紫斑牡丹散布。

据考证,天水市秦州区的牡丹乡,曾经是野生牡丹散布的集中区域。

由此可见,野生紫斑牡丹在甘肃省中南部及陇东地域的9个市(州)都有散布,野生种质资源较为丰硕。

紫斑牡丹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因此又称油用牡丹。

其植株寿命长,种子品质好,α-亚麻酸含量高(可达49%),是优良的油用牡丹类型。

尽管紫斑牡丹野生种散布在甘肃、陕西、河南和湖北等地,但栽培品种要紧集中在甘肃境内的渭河、洮河和大夏河流域古丝绸之路通过的广大地域,栽培散布以甘肃、青海、陕西、宁夏等省(自治区)为主,因此又被称为甘肃牡丹或西北牡丹。

二、产业进展现状

最近几年来,甘肃牡丹生产及科研取得了较大进展,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品种数量不断增多,新品种培育、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方面取得了冲破性的进展。

但甘肃牡丹产业进展目前要紧以观赏为主。

据统计,国内引种栽植近130多万株,成活保留的约为110多万株;向国外20多个国家出口55万株,国内外对甘肃牡丹年需求量在100~200万株之间,市场潜力庞大,进展前景看好。

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是随着花卉业的进展而慢慢兴起,目前已初具规模,具有代表性的有甘肃中川牡丹产业、榆中县和平绿化公司、甘肃先农科创农业进展、甘肃武阳奥凯牡丹园艺开发等企业。

已有七项油用牡丹产品深加工发明专利获国家专利局审批发证,并开发出“牡丹食用油”、“牡丹保健胶囊”、“牡丹保健茶”、“牡丹花露酒”和牡丹系列化妆品等相关产品上市。

目前全省紫斑牡丹种植面积达公顷,其中:

野生面积公顷,人工栽培面积公顷。

牡丹籽产量16万千克,丹皮(中药名)产量万千克,有牡丹籽油加工企业1个,企业年加工能力12万千克,现实际加工量仅为万千克。

三、加速油用牡丹产业进展的必要性

一是增加农人收入,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需要。

油用牡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每亩纯收入在甘肃为4000元以上,是常规的农作物3-4倍。

因此,进展油用牡丹产业,对提高农人收入,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意义重大。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需要。

油用牡丹具有单位面积生产本钱低、出油率高、营养丰硕、质量好等诸多优势,在我省进展油用牡丹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加模式的重要手腕,对推动我省会乡一体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提高生活消费水平,保障粮油平安的需要。

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已达60%,超过了国际平安预警线。

因此,增强油用牡丹食用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粮油平安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漂亮甘肃的需要。

紫斑牡丹是一种连年生小灌木,根系发达,耐高寒、干旱、贫瘠,对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用重大。

同时有利于树立我省牡丹文化品牌,丰硕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实现漂亮甘肃。

五是爱惜宝贵紫斑牡丹种质资源的需要。

我省是野生紫斑牡丹的分布中心与发源地,其种质资源具有珍稀性、唯一性和重要性。

因此,成立甘肃紫斑牡丹繁育生产基地和品种资源库,是爱惜油用牡丹资源的重要途径。

四、存在的要紧问题

1、油用牡丹新品种选育滞后,性状不稳固。

甘肃省关于紫斑牡丹油用新品种培育的研究尽管起步早,但进展不足,且牡丹品种性状不稳固,规模化栽植不易掌控。

2、种苗欠缺是制约油用牡丹产业化进展的瓶颈。

甘肃省专为油用牡丹进展的种苗基地寥寥无几,新品种选育工作尚属空白,且种质资源总量较小,难以迅速支撑大规模油用牡丹基地建设需要。

种苗欠缺已经成为油用牡丹产业化进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3、加工龙头企业少,带动示范作用不强。

甘肃省现仅有甘肃中川牡丹产业一家加工企业,实际加工量还不到其加工能力的1/10,产业链延伸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对传统产业改造、新型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不够。

4、产业宣传力度不够,熟悉不足。

尽管牡丹籽油营养价值高,产业进展潜力大,可是社会宣传不够,且市场对油用牡丹产品及功能缺少了解,熟悉不足,人民群众对新资源食物同意度低。

五、前期资金投入不足,阻碍了产业进展。

进展油用牡丹产业前期投入大,国家尚无扶持油用牡丹产业进展的投资政策,而我省又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域,投入能力明显不足,阻碍了油用牡丹产业加速进展。

五、产业进展好坏势分析

一、进展油用牡丹的优势

(1)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

甘肃是野生紫斑牡丹的原产地和优势区之一,种质资源丰硕,目前选育出了500多个紫斑牡丹新品种(品系),并建成了野生牡丹种类最为齐全的资源圃,是我国紫斑牡丹的栽培中心。

(2)具有领先的科研水平。

甘肃率先利用特有的紫斑牡丹资源优势,最先引进野生牡丹原种及国内外名优品种,大力培育新品种,牡丹种质资源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为我国北方油用牡丹的研发中心。

(3)具有适宜的土地资源。

甘肃现有耕地万公顷,其中15~25度的坡耕地万公顷,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万公顷;宜林地270万公顷。

为进展油用牡丹奠定了良好的土地资源基础。

(4)具有良好的政策机缘。

目前甘肃进展最大的机缘是政策叠加,为我省进展油用牡丹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缘。

各级领导超级重视,地址踊跃性很高,这也将为产业进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5)具有普遍的群众基础。

我省紫斑牡丹栽培区专门是临夏、天水、兰州、定西等地自古就有培育、种植牡丹的传统风俗,形成了甘肃特有的牡丹文化,群众基础超级好。

(6)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

甘肃省气候夏无盛暑,夏日牡丹生长无枯萎叶,无休眠现象,加上日夜温差大,光照充沛,光合作用好,植物营养积存丰硕,尤其紫斑牡丹的种籽出油率高(20-26%),α-亚麻酸含量高(42-49%),这是其他牡丹产区无法比拟的。

二、产业进展劣势

(1)地址经济掉队,自我进展能力弱。

甘肃省是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经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为全国最低。

因此,靠地址财政扶持油用牡丹产业进展显然不现实。

只有依托国家的投资优惠政策,才能带动产业进展。

(2)贫困面广、民间投资有限。

甘肃省油用牡丹栽植区多数地处我省老少边穷地域,是国家扶贫的重点区域。

由于经济掉队、贫困面广,栽植本钱高,自我投入能力低,加上社会融资有限,产业进展动力不足,限制了油用牡丹的产业进展。

(3)市场体系尚未建成,产业前期启动难。

我省油用牡丹产业才方才起步,尚未形成完整的运行体系。

不管从种苗建设、基地进展到加工企业,产业链规模小,效益不明显,对产业前期启动和健康进展有较大阻碍。

(4)产业区位劣势明显。

我省油用牡丹基地建设区域大多地处高山峡谷和黄土丘陵沟壑区,建设地址分散,交通运输本钱高,市场竞争力弱,效益低,这在必然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进展。

(5)收入水平低,高端食用油消费能力弱。

牡丹籽油由于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市场价位很高,属于高级木本粮油。

甘肃省目前整体收入水平偏低,致使对高端食用油的消费能力不足,制约油用牡丹产业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

第二章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切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牢牢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漂亮甘肃的奋斗目标,遵循现代林业进展理念,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政策扶持,加速良种繁育,扩大种植规模,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形成资源稳固、效益显著的油用牡丹产、供、销的产业格局,实现农人增收、大地增绿的中国梦。

二、计划原那么

(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那么;

(2)坚持科技先导的原那么;

(3)坚持种苗优先的原那么;(4)坚持市场为导向的原那么;

(5)坚持龙头企业带动的原那么。

三、计划目标

一、整体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在全省形成基础设施完善的油用牡丹种苗繁育基地、种植基地和产品深加工基地,实现良各类苗繁育基地专业化和标准化,种植基地规模化和集约化,龙头企业大型化和效益化,产业区农人收入取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取得改善,使油用牡丹产业成为甘肃新的经济增加点,带动全省经济快速进展,为全省早日步入小康社会做出奉献。

二、具体目标

近期目标:

做好野生种质资源爱惜和优质种苗繁育工作,优先进展兰州中川、临洮、漳县、康乐、和政等油用牡丹进展基础较好的地址,抓好各地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慢慢推开。

到2021年,全省建设良各类苗繁育基地4276公顷(合万亩),建成后年出产优质苗木亿株,建设种植示范性基地8088公顷(合万亩),大体实现全省油用牡丹种苗的优质化和自给自足,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产业进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远期目标:

大力进展种植基地建设,使产品初加工形成规模,深加工展望前景广漠。

到2020年,种植基地总规模达到万公顷(合万亩),建设产品初加工企业5处,为产品深加工制造条件,完善市场体系,形成油用牡丹产、供、销良性进展的产业格局。

四、计划期限

项目计划期共8年,即2021年~2020年。

2021年-2021年为近期,属预备示范期,共3年。

2016-2020年为远期,属产业进展期,共5年。

第三章建设范围与产业布局

一、适宜区划分与建设范围

油用牡丹是长日照植物,喜干燥凉爽气候,生擅长微酸性的丛林腐殖土壤,在年降雨量450mm以上生长良好,结籽率高;在300~450mm降雨量区域能够成活生长,但结籽率低。

由此可见,为实现油用牡丹的产业效益,最适宜在甘肃中南部及东部广大的区域进展。

由于甘肃省地域狭长,气候类型多样,不同较大,为了使油用牡丹基地建设实现最正确经济效益,依照紫斑牡丹生物学特性和散布特点,选取年均降雨量作为要紧约束因子,进行适宜区划分。

另外,在我省浇灌农业进展良好的河西地域选取部份县(区)开展实验性栽培,为扩大种植区域积存体会。

依照适宜区划分和甘肃各地的实际情形,确信的建设范围共涉及13个市(州)的68个县(市、区)。

详见下表:

表3-1适宜区划分和建设范围一览表

市(州)

最佳适宜区

适宜区

实验区

陇南市

武都区、文县、成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

天水市

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武山县

秦安县、甘谷县

平凉市

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

静宁县

庆阳市

西峰区、正宁县、合水县、宁县

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

临夏州

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和政县

永靖县、东乡县、积石山县

定西市

临洮县、渭源县、漳县、岷县

陇西县、通渭县、安定区

甘南州

迭部县、舟曲县

卓尼县

白银市

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景泰县、会宁县

兰州市

兰州新区、榆中县、永登县、红古区

武威市

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

金昌市

永昌县

张掖市

甘州区、高台县、临泽县、民乐县、山丹县

酒泉市

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

二、产业布局

种植基地:

重点在已经具有必然进展基础和规模的兰州、定西、临夏、白银等市州进行种植基地布局,同时慢慢扩展到平凉、庆阳等市。

在天水、陇南等市应结合现有经济林果进展计划,统筹安排基地建设。

在浇灌农业发达的河西地域选取部份县区开展实验性种植。

良各类苗繁育基地:

优先开展野生种源爱惜,加速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加大种质资源监管力度,保障种植基地建设。

在各市(州)均建设至少1处大中型良各类苗繁育基地,解决区域种苗供给的需求。

加工企业:

在兰州建设以油用牡丹科研及加工为中心的产业进展中心区1处,产业进展中心区包括了油用牡丹的科学研究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在庆阳、陇南、定西、张掖各建设1个小型油用牡丹产业加工企业。

基础设施:

加大最正确适宜区和适宜区种植基地的机耕道建设,使种植基地道路通畅,耕种便利;在适宜区种植基地配套水利设施,建设渠系,保障油用牡丹的丰收高产。

第四章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种植基地建设

种植基地的建设是油用牡丹产业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一、种植基地建设

全省计划新建油用牡丹种植总面积69565公顷(合万亩),涉及13个市(州)的68个县(区)。

其中最正确适宜区计划面积36917公顷(合万亩),涉及7个市(州)的32个县(区);适宜区计划面积24229公顷(合万亩),涉及8个市(州)的22县(区);实验区计划面积8420公顷(合万亩),涉及4个市的14县(区)。

详见下表:

表4-1种植基地建设任务表

单位:

公顷

适宜区划分

市州

县区

任务量

比例

(%)

甘肃省

合计

69565

100

最佳适宜区

小计

36917

定西市

临洮县、渭源县、漳县、岷县

13240

天水市

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武山县

899

陇南市

武都区、成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

9332

庆阳市

西峰区、正宁县、合水县、宁县

2734

平凉市

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

4736

临夏州

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和政县、广河县

5455

甘南州

迭部县、舟曲县

520

适宜区

小计

24229

兰州市

兰州新区、榆中县、永登县、红古区

6662

白银市

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景泰县、会宁县

4132

定西市

陇西县、通渭县、安定区

5200

天水市

秦安县、甘谷县

1669

庆阳市

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

1667

平凉市

静宁县

667

临夏州

永靖县、东乡县、积石山县

3933

甘南州

卓尼县

300

实验区

小计

8420

武威市

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

1800

金昌市

永昌县

620

张掖市

甘州区、高台县、临泽县、民乐县、山丹县

3500

酒泉市

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

2500

二、有害生物防治

油用牡丹有害生物防治要紧包括病害的防治和虫害的防治。

计划防治总面积69565公顷(合万亩)。

其中最正确适宜区36917公顷合(万亩),适宜区24229公顷(合万亩),实验区8420公顷(合万亩)。

二、良各类苗繁育基地建设

计划在全省新建良各类苗繁育基地4276公顷(合万亩),年出苗量亿株。

优先开展种源地爱惜,及时搜集野生紫斑牡丹种籽,开展良种定向培育,扩大优质种苗育苗面积,为种植基地建设提供保障。

表4-2良各类苗繁育基地任务表

单位:

公顷

区域

统计单位

良种工程

小计

种源地

保护

种子园

采穗圃

砧木园

苗圃

甘肃省

4276

341

877

397

314

2347

最佳适宜区

小计

2343

339

442

245

176

1142

定西市

162

32

 

 

 

130

天水市

330

 

75

75

30

150

陇南市

766

90

150

170

136

220

庆阳市

443

87

60

 

 

295

平凉市

90

 

 

 

 

90

临夏州

393

 

157

 

10

227

甘南州

159

129

 

 

 

30

适宜区

小计

1529

2

310

152

98

967

兰州市

373

 

98

34

 

241

白银市

238

 

42

48

68

80

定西市

180

 

30

30

30

90

天水市

203

 

100

 

 

103

庆阳市

145

 

 

 

 

145

平凉市

 

 

 

 

 

 

临夏州

370

40

40

290

甘南州

20

 2

 

18

实验区

小计

403

 

125

 

40

238

武威市

74

 

30

 

 

44

金昌市

26

 

10

 

 

16

张掖市

147

 

50

 

20

77

酒泉市

156

 

35

 

20

101

三、加工企业建设

产后加工业是整个产业进展的翅膀,是带动产业前进的龙头。

计划在全省建设5处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区域油用牡丹产业进展。

表4-3加工企业建设任务表

项目名称

建设

地点

年生产能力

产品类型

企业类型

油用牡丹综合研发、加工中心

兰州新区

新建油用牡丹综合研发中心一处,大型加工厂一处(年加工能力6万吨),主要覆盖兰州市、白银市全部及平凉市、天水市、定西市、临夏州的部分县(区)。

牡丹油及其他产品

研究、开发及加工

油用牡丹大型加工厂

定西市临洮县

新建油用牡丹大型加工厂一处(年加工能力6万吨),主要覆盖甘南州全部及定西市、临夏州、天水市、陇南市的部分县(区)。

牡丹油及其他产品

加工

油用牡丹加工厂

庆阳市西峰区

新建中型油用牡丹加工厂一处(年加工能力2万吨),主要覆盖庆阳市全部及平凉市、天水市的部分县(区)。

牡丹油及其他产品

加工

油用牡丹加工厂

陇南市武都区

新建中型油用牡丹加工厂一处(年加工能力2万吨),主要覆盖陇南市的部分县(区)。

牡丹油及其他产品

加工

油用牡丹加工厂

张掖市甘州区

新建中型油用牡丹加工厂一处(年加工能力2万吨),主要覆盖河西实验区的部分县(区)。

牡丹油及其他产品

加工

四、基础设施建设

全省油用牡丹基础设施建设要紧为保障种植基地的丰收高产,尤其要重点保障适宜区种植基地的浇灌方法,河西实验区基地建设利用现有的道路和浇灌系统,仅计划田间的配套水利设施。

具体如下表:

表4-4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表

单位:

千米、公顷

适宜区

建设项目

总任务

分年度任务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甘肃省

道路

1527

24

45

358

326

315

205

254

渠系

1443

5

15

287

286

296

286

268

配套水利设施

32649

1481

1624

5887

5748

5986

5987

5936

最佳适宜区

道路

641

22

32

162

155

158

52

60

适宜区

道路

886

2

13

196

171

157

153

194

渠系

1443

5

15

287

286

296

286

268

配套水利设施

24229

741

854

4827

4598

4586

4337

4286

实验区

配套水利设施

8420

740

770

1060

1150

1400

1650

1650

五、支撑体系建设

一、科研项目支撑

本次计划共安排各项科研项目11项,投资3800万元。

表4-5科研项目任务表

单位:

万元

项目名称

投资金额

主攻方向

甘肃省牡丹种质资源库建设

400

搜集油用牡丹种及品种,进行整理和评价,建立甘肃省牡丹资源库。

油用牡丹籽成分分析与评价

150

筛选结实率高的油用牡丹,测定其所含营养成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农药及重金属等残留成分,进行优良油用品种的有效评价。

油用牡丹专用品种筛选和培育

400

利用野生牡丹与栽培牡丹品种杂交或从现有的紫斑牡丹品种中选育结实量高、含油量高的优良品种。

油用牡丹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900

以油用牡丹组培苗为试材,研究探讨在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培养条件、抗褐化物质对油用牡丹继代苗增殖生长、生根及褐化的影响,攻克牡丹组培快繁世界性技术难题,为产业快速形成提供技术保障。

油用牡丹苗木繁育与栽培等实用技术研究

300

苗木繁育主要探索最佳的高效繁殖方法和有关优良品系的繁殖生产条件及其控制技术;栽培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建立油用牡丹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栽培主要研究制定无公害化栽培的系列技术。

油用牡丹标准化示范园建设

400

在油用牡丹最佳适宜区和适宜区,建设油用牡丹标准化示范园,并集成植株修剪、田间管理、无公害化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的研究应用,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油用牡丹抗旱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200

在油用牡丹适宜区,采用反坡梯田、漏斗坑、雨水集流等抗旱栽植技术,提高油用牡丹栽植成活率和结实量,扩大油用牡丹栽植区域。

油用牡丹种植生产实用技术推广

400

集合油用牡丹的各种先进实用技术,在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内进行推广,解决全省油用牡丹种植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油用牡丹种植及加工的技术与标准建设

200

建设规范油用牡丹育种、繁育、栽植、管护、有害生物防治、采摘、精选、运输、储藏和产品初级加工、深加工的流程、质量、卫生等的技术和标准。

油用牡丹的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50

开发油用牡丹规模栽植下的旅游和文化潜力,研究开发油用牡丹旅游开发模式和方法。

油用牡丹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与研究

400

进一步挖掘开发油用牡丹产品种类,研究市场前景广阔的保健、医药、化妆等用品,提高油用牡丹附加值。

2、科技培训

打算每一年举行培训班2-5次,共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及加工产业技术人员、基层技术人员6465人次。

第五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经估算,本计划建设总投资亿元。

一、油用牡丹基地建设:

共投资亿元,占总投资的%。

(1)按适宜区分

最正确适宜区投资亿元,占总投资的%;

适宜区投资亿元,占总投资的%;

实验区投资亿元,占总投资的%。

(2)按建设内容分

良种工程建设投资亿元,占总投资的%;

种植基地建设投资亿元,占总投资的%;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亿元,占总投资的%;

有害生物防治投资亿元,占总投资的%;

人员培训投资亿元,占总投资的%。

二、加工企业建设:

共投资亿元,占总投资的%。

3、科技支撑项目:

共投资亿元,占总投资的%。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亿元。

其中:

国家投资亿元,占总投资的%;地址自筹亿元,占总投资的%。

国家投资要紧用于良种工程建设、种植基地建设、有害生物防治、人员培训和支撑体系建设,不足部份由地址自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工企业建设全数由地址自筹解决。

第六章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油用牡丹进入盛产期后,每亩纯收入4000元左右,是本地农作物纯收入的3-4倍。

项目的实施将拓宽农人增收的路子,加速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到2020年,全省累计进展油用牡丹基地万公顷(万亩),进入盛产期后,年新增牡丹籽产量为15660万千克,每千克按40元计算,年新增产值达亿元。

二、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农人收入,加速甘肃省农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快速进展。

三、生态效益

油用牡丹基地的建设,将提高全省林草植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