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5号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3134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01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5号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201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5号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201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5号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201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5号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201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5号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01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5号解析.docx

《0201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5号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01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5号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01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5号解析.docx

0201高三语文清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5号解析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

中国这如诗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且将它地挥洒出来。

这便是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地起来,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

A.趣味痛痛快快遛

B.滋味淋漓尽致踱

C.意味兴致勃勃逛

D.韵味尽情尽兴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3.依次填入下面两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有记者问怎样看待小说家与评论家的关系,莫言笑笑说:

“我想,小说家就是一些这样那样的母鸡,。

(2)某些棋手对于胜负耿耿于怀,。

相反,命悬一线的局面更加激起了他们的强大斗志。

①这些母鸡下出来的蛋就是小说②小说就是这些母鸡下出来的蛋

③即使处在极度劣势之中亦不轻言放弃④因而处在极度劣势之中亦不轻言放弃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4.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

(《千里之外》)

B.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

(《花恋蝶》)

C.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笑傲江湖》)

D.春风修剪着长发/彩蝶送来了发卡。

(《春姑娘的相思》)

5.下图表示的是人从婴儿期到青年期人际交往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总结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B.人与同伴的交往随年龄增长而快速增加。

C.人与教师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多。

D.人与父母、同伴、教师的交往会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

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

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

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

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

孔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

”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

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

“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

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

北宋文人,名巩,工诗。

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

②眊眊:

昏乱,糊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忝其父祖耳忝:

羞辱,有愧于

B.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穷:

困窘。

C.余苦其多,畏其敏畏:

担忧。

D.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衰:

减退。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但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有否定之意,因而“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

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情酣畅。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4分)

②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

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4分)

9.请简要概括作者为什么畏服王定国?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

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

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5分)

⑵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⑵?

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⑶,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诸葛亮《出师表》)

⑷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郦道元《三峡》)

⑸,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⑹,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⑺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⑻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远离村人

刘亮程

⑴我每天的事:

早晨起来望一眼麦垛。

总共五大垛,一溜排开。

整个白天可以不管它们。

到了下午,天黑之前,再朝四野里望一望,看有无可疑的东西朝这边移动。

⑵这片大野隐藏着许多东西。

一个人,五垛麦子,也是其中的隐匿者,谁也不愿让谁发现。

即使是树,也都蹲着长,躯干一曲再曲,枝桠匐着地伸展。

我从没在荒野上看见一棵像杨树一样高扬着头、招摇而长的植物。

有一种东西压着万物的头,也压抑着我。

⑶有几个下午我注意到西边的荒野中有一个黑影在不断地变大。

我看不清那是什么东西,它孤独地蹲在那里,让我几个晚上没睡好觉。

若有个东西在你身旁越变越小最后消失了,你或许一点不会在意。

有个东西在你身边突然大起来,变得巨大无比,你便会感到惊慌和恐惧。

⑷早晨天刚亮我便爬起来,看见那个黑影又长大了一些。

再看麦垛,似乎一夜间矮了许多。

我有点担心,扛着锨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穿过麦地走了一阵,才看清楚,是一棵树。

一棵枯死的老树突然长出许多枝条和叶子。

我围着树转了一圈。

许多叶子是昨晚上才长出来的,我能感觉到它的枝枝叶叶还在长,而且会长得更加蓬蓬勃勃。

我想这棵老树的某一条根,一定扎到了土地深处的一个旺水层。

⑸能让一棵树长得粗壮兴旺的地方,也一定会让一个人活得像模像样。

往回走时,我暗暗记住了这个地方。

那时,我刚刚开始模糊地意识到,我已经放任自己像植物一样去随意生长。

我的胳膊太细,腿也不粗,胆子也不大,需要长的东西很多。

多少年来我似乎忘记了生长。

⑹随着剩下的活儿一点一点地干完,莫名的空虚感开始笼罩着草棚。

活儿干完了,镰刀和铁锨扔到一边。

孤单成了一件事情。

寂寞和恐惧成了一件大事情。

⑺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而它们——成群的、连片的、成堆的对着我。

我的群落在几十里外的太平渠村里。

此时此刻,我的村民帮不了我,朋友和亲人帮不了我。

⑻我的寂寞和恐惧是从村里带来的。

每个人最后都是独自面对剩下的寂寞和恐惧,无论在人群中还是在荒野上。

那是他一个人的。

⑼就像一粒虫、一棵草在它浩荡的群落中孤单地面对自己的那份欢乐和痛苦。

其他的虫、草不知道。

⑽一棵树枯死了,提前进入了比生更漫长的无花无叶的枯木期。

其他的树还活着,枝繁叶茂。

阳光照在绿叶上,也照在一棵枯树上。

我们看不见一棵枯树在阳光中生长着什么。

它埋在地深处的根在向什么地方延伸。

死亡以后的事情,我们不知道。

⑾一个人死了,我们把它搁过去——埋掉。

我们在坟墓旁边往下活。

活着活着,就会觉得不对劲。

这条路是谁留下的,那件事谁做过了,这句话谁说过,那个女人谁爱过„„

⑿我在村人中生活了几十年,什么事都经过了,再呆下去,也不会有啥新鲜事。

剩下的几十年,我想在花草中度过,在虫鸟水土中度过。

我不知道这样行不行,或许村里人会把我喊回去,让我娶个女人生养孩子。

让我翻地,种下一年的麦子。

他们不会让我闲下来,他们必做的事情,也必然是我的事情。

他们不会知道,在我心中,这些事情早就结束了。

⒀如果我还有什么剩下要做的事情,那就是一棵草的事情,一粒虫的事情,一片云的事情。

⒁我在野地上还有十几天时间,也可能更长。

我正好远离村人,做点自己的事情。

12.文中两次出现了“一粒虫”“一棵草”,请分别谈谈这组意象在两处的含义。

(4分)

13.请赏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

(6分)

14.请概述本文的情感脉络。

(4分)

15.有人称刘亮程的散文体现了“发现的哲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请探究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18分)

禅与文学浅说

罗登廉

⑴禅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作为中国文明发展史的一部分,曾给多少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

然而进入新社会,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对禅的了解却是茫然的,但禅机却悄无声息地融入古往今来的文人的字里行间。

不管是古典诗文中所描述的那种禅境,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渗入的那种禅意,都提高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意识。

⑵西方国家的作家对《圣经》有不同的论释,创作了以《圣经》为题材或借《圣经》之意境的文学作品。

他们认为《圣经》是上帝智慧的结晶,文学与它联姻,会产生高于艺术本身的艺术。

虽然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对古代文人的牵制历史,但禅的出现其实是对儒家和道家的颠覆,使好多作家认识到,禅对文学这门艺术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

⑶基督教虽然与佛教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作为人的信仰,具有同样强大的精神力量。

没有信仰就不懂得敬畏,无论信奉哪一种信仰都凸显了一个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深刻的思想内涵。

⑷传说2500年前的佛陀曾在菩提树下顿悟,真正悟到了人间的情势,坚定了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决心。

那么佛陀到底悟到了什么呢?

我们只能用心灵去体会。

当我们内心充满适意与宁静、善良与诚朴时,我们便悟在其中。

这也是一个作家写好文章的先决条件,当然,这里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修养。

古人说:

“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

”看来,参禅是需要天分的,搞文学创作亦是如此。

尽管有些人学问渊博,写出的文章却不堪卒读,这是因为他没有那种境界、气派与胸襟。

有人出语成章,妙笔生花,这是因为他有禅的境界,有文字的般若。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不可强求的,刻意追求往往适得其反。

如果说,我们在写某部作品时,一定要把它写成惊世骇俗的上品,可往往会事与愿违,质量平平。

有时候作家随意写出来的作品,也许会流传百世。

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并没有想过它会成为经典著作,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阴”,可遇而不可求也。

这也是缘分,似乎有一种宿命的味道。

相对来说,禅并不是作家想介入就能介入的,它是心灵进入某种超常境界时的自然流露,是借助文学语言完成一种精神皈依的话语方式。

⑸我们再将历史追溯到唐代,那时到处是一片祥和欢乐的气象。

禅在那里生存发展,枝繁叶茂。

在那树阴的底下,生活着那个时代的善男信女。

唐诗作为一种特殊生存环境下的产物,融合了当时的国家情结、家园情结及友谊情结,在种种文明的透视之下,用一种清淡、空旷、辽远的禅的话语方式,抒发了人们对生存的感悟。

在浮躁的现实生活中,今人追逐得更多的是名和利,于是人们在患得患失的矛盾之中渴望精神上的飞翔,而文学正是那双赖以飞翔的翅膀。

⑹我想,文学与禅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那便是因为“悟性”这两个字——到生活中去悟,到大自然中去悟。

(有删改)

16.文中提到佛陀顿悟一事有什么作用?

(6分)

17.本文作者认为作家怎样才能写出好作品?

(6分)

18.作者认为禅有怎样的价值?

(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孙家洲教授发布的与弟子断绝师生关系的公开信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孙教授今年新招收的硕士生郝相赫接连发出微信,对学界前辈阎先生、韩先生屡屡攻击,无端嘲讽,且用词刻薄,经多次劝说,郝某依然我行我素,无奈之下孙教授只好宣布与学生断绝师生关系。

接着,郝某对孙教授的公开信进行反驳,他认为微信和微博是不同的,微博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微信却只有加着的好友可以看。

他对学界前辈的不尊重都发布在自己的微信圈,属于内部空间、私人空间。

在私人空间里说话自然随便一些,这些是可以理解的。

况且,自己也有言论自由。

对于师生之间的这场风波,你怎么看待?

趣、趣味;“韵味”,含蓄的意味或情趣风味。

根据语境,侧重于主观体验,故应选“滋味”。

“痛痛快快”,舒畅,尽兴,爽快;“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尽情尽兴”,情感、兴趣得到尽量满足。

由“挥洒”可知,语境强调的是尽兴、舒畅、透彻,故应选“淋漓尽致”。

“遛”,慢慢走,散步;“踱”慢步行走;“逛”散步,闲游;“晃”侧重摇动摆动。

可以说,四个词都有慢步走的意思,根据语境,该语段文学意味浓厚,意境优美,再联系后面的“悠闲”,故应选“踱”。

2.A。

【解析】B重复累赘,“妇孺”指妇女和儿童,同后面的“孩童”重复;C杂糅,“也照样脱不开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D.暗换主语,最后一分句加上“《食品安全法》”

3.C。

【解析】

(1)从句式对称的角度应选②;

(2)上下文没有因果关系,③更符合语境。

4.A。

解析:

A.比喻;其他为比拟。

5.C.人与教师的交往在小学以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多,之后则维持比率基本不变。

6.C.畏,敬服。

7.B.“幽忧愤叹之作”是王定国诗歌的一部分作品,苏轼并无否定;“废卷而叹”的原因是“自恨期人之浅也”。

8.把文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见译文。

9.⑴因作者定罪,却无埋怨之意;⑵诗作言简义丰,语言平易和善,有治世之音;⑶敬服他的文思敏捷,佩服他诗作的精巧;⑷不因为困厄衰老而改变他的气度。

【参考译文】

太史公(司马迁)评论《诗经》,他认为“《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

”凭我看来,这只是了解《风》、《雅》中周衰之际的作品罢了,怎么察看《诗经》的主流呢?

从前先王的恩泽衰微,然后《风》中周衰之际的作品在情理之中而发生,虽然恩泽衰微但没有竭尽,因此,还因道德礼仪而终止,认为贤在没有终止的地方罢了。

在情理之中而发生,因忠孝而终止,他的诗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

古今诗人非常多了,杜甫可以称第一,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现在定国因为我的缘故而获罪,贬谪到海上三年,一个儿子死在他贬谪的地方,一个儿子死在家中,定国也生病差点死了。

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可是定国回到江西,把他在岭外所作的几百首诗寄给我,这些诗都是言简义丰,语言平易和善,有治世之音,那些语言和德高望重的长者没什么不同。

幽愁怨愤、寄寓感叹的作品,大概也有一些,他只担心死在岭外,而来不及报答天子的恩德,而有愧于父亲和祖先罢了。

孔子说:

“不埋怨天,不怪罪别人。

”定国况且不埋怨我,怎么肯埋怨上天呢!

我然后放下诗卷而感叹,自恨看待别人太肤浅了。

我又考虑到先前定国到彭城来拜访我,住了十天,来回往返中写了几百首诗,我苦恼他的诗作多,但又敬服他的文思敏捷,佩服他诗作的精巧啊。

有一天,定国和颜长道游览泗水,登临桓山,他们吹着竹笛,饮着美酒,乘着月色而回来。

我也在黄楼上摆上酒宴来等待他们,我说:

“李白死了,世间三百年没有如此快乐了。

现在,我年老了不再作诗,又因为生病而戒酒,闭门不出,门外几步远就是大江,过了一个月也没到大江边了,糊里糊涂地,真是一个老农夫了。

可是定国的诗更加精巧,饮酒毫不衰减,所到之处安闲自在,览尽山水的胜景,不因为困厄衰老而改变他的气度。

从今以后,我敬服定国的原因,不只有他的诗作啊!

10.

(1)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

(2分)乐景写哀(反衬)(3分)

(2)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2分)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含蓄蕴藉。

(4分,手法2分,效果分析2分)

11.答案:

⑴必有我师焉;⑵是亦不可以已乎?

⑶以咨诹善道;⑷不以疾也;⑸沙鸥翔集;⑹树林阴翳;⑺拄杖无时夜叩门;⑻赢得生前身后名。

12.第一次出现的含义是孤独、恐惧(强调“一粒虫”“一棵草”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在它浩荡的群落中孤单地面对自己的那份欢乐和痛苦);第二次出现的含义是放任自己、自由地生长(强调“一粒虫”“一棵草”(植物)随意生长的自由、放任)。

(每点2分)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答题时,应结合着“一粒虫”“一棵草”所在的语句及语段内容,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从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写作目的角度理解作答。

第一处强调“一粒虫”“一棵草”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在它浩荡的群落中孤单地面对自己的那份欢乐和痛苦;第二处强调“一粒虫”“一棵草”(植物)随意生长的自由、放任。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夸张、对比(2分),突出树的茂密、蓬勃(1分);联想想象(1分),猜测树起死回生的原因,引出下文作者像植物一样自我成长的愿望。

(2分)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具体语句,从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作答。

“看见那个黑影又长大了一些。

再看麦垛,似乎一夜间矮了许多”“一棵枯死的老树突然长出许多枝条和叶子”“我想这棵老树的某一条根,一定扎到了土地深处的一个旺水层”由这些语句可知,采用了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和联想想象的手法,将树的茂密、蓬勃、起死回生的原因突出表现出来。

考点: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首先写在野外劳动的生存恐惧,其次是一棵老树起死回生的喜悦,然后活干完后感觉到远离村人的恐惧、孤独,最后写打算远离村人的生活方式放任自己自由生活的豁然了悟。

(每点1分)

【解析】文章思路是指文章的脉络,因为文章的脉络是作者思路的直接体现,而作品结构是文章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

分析文章思路,首先要把握文章结构,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说通俗点,梳理文章思路就是弄明白作者在文章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文章是怎样展开的。

可抓关键语(起首句、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关键词语、提炼整合。

本题可根据作者在情感上的变化进行概括作答。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发现:

刘亮程在野外的劳动中,从草垛、老树、虫、草、云身上得到启示,发现生活中的哲学。

(2分)悲怀:

对包括自身在内的万物的细致体察、悲悯(同情、悲哀)(2分),乐世:

又在这生活中寻找自我成长的乐观积极的力量,体现了摆脱束缚、自由生活的决心。

(2分)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写作特色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内容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发现的哲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这一特色的。

例如第5段“能让一棵树长得粗壮兴旺的地方,也一定会让一个人活得像模像样”作者通过对草垛、老树的感悟与启示,发现了生活的哲学。

以此类推,再结合着具体语句,从悲怀和乐世的哲学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考点: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①紧扣文章谈佛陀的顿悟,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

②拿佛陀顿悟和作家写好文章类比,说明搞文学要有禅意,也需要天分。

③引用经典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6分,每点2分)

【解析】这是一道文中插入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答出插入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结构主要是和上下文的关系,内容只要是和主旨的关系,另外还有通用的作用——增强文章的内涵和可读性。

17.①要有信仰,要懂得敬畏。

②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③要有写作的天分,也要有后天的修养。

④要把写作当成精神的需要,不必刻意追求写惊世骇俗的上品。

(6分,写到3点即可)

【解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围绕题干找到文中的关键语句然后分点作答。

文中关键的语句有:

“没有信仰就不懂得敬畏,无论信奉哪一种信仰都凸显了一个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参禅是需要天分的”“这里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修养”“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不可强求的,刻意追求往往适得其反”。

18.①禅给世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②禅颠覆了儒家思想对古代文人的牵制。

③禅给作家强大的精神力量,渗入作品的禅意提高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意识。

(6分)

【解析】这是一道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的题目,答题时要找到关键的语句分点作答,既然是文章的主旨所以要重点关照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关键的语句:

“曾给多少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提高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意识”“对儒家和道家的颠覆”“对文学这门艺术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