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发火字400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3122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科发火字400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科发火字400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科发火字400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国科发火字400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国科发火字400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科发火字400号.docx

《国科发火字400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科发火字400号.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科发火字400号.docx

国科发火字400号

 

国科发火字〔2004〕400号

 

关于印发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

建设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新技术

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会议

领导讲话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委、局),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今年8月,我部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了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会议。

现将«马颂德副部长在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科技部党组成员石定环同志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报告印发给你们,请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

附件:

1.马颂德副部长在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科技部党组成员石定环同志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报告

 

二OO四年十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

高新区创业中心会议讲话通知

抄送:

各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科学技术部办公厅2004年10月29日印发

附件1:

马颂德副部长在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

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新技术创业

服务中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8月13日·长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科技部组织的这次“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会议”。

多年以来,大家为发展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们的高新区和创业服务中心做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努力。

尽管大家所付出的努力有时不能被完全理解,甚至被误解,但大家始终坚定不移地高举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大旗,迎难而上,奋力拼博。

我代表科技部,向工作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岗位上的广大科技人员、企业家和管理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长期支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国务院各部门、各地党政机关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是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以来第一次关于创新创业环境方面的会议,也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自1999年以来的第一次工作会议。

我们各地科技厅(局)、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机构和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领导300余人齐聚一堂,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使我们的会议成为国家高新区和创业中心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本次会议得到了财政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吉林省和长春市政府对会议高度重视,长春高新区管委会为会议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昨天上午,石定环秘书长代表科技部对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尤其是对“二次创业”最核心的关于提高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做了重要报告,火炬中心巫英坚同志做了关于创业中心的工作报告,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研究和落实。

报告中提到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纲要”等文件,我们还要根据大家的意见,经过进一步地讨论和推敲后再行发布。

我想借此机会再讲几点意见,请同志们参考。

一、要充分肯定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以来在集聚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成绩

1.国家高新区内规模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占据了全国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一半左右。

截止2003年,全国超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的数目在国家高新区内已超过2千家,区外3千家;两者利润的增加值和出口创汇数额也大致相当,区内出口创汇比区外甚至还要高一些。

区内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无论工业增加值,还是实现利润都占到了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0%左右。

53个国家级高新区所占的国土面积很小,但在这样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却容纳了全国近一半的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这充分体现了高新区强大的集聚能力。

2.高新区内企业的研发投入也占到了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的一半左右。

2003年,国家高新区内企业研发投入为500亿,占到全国R&D投入的1/3,而全国企业界R&D的投入占整个R&D的投入的2/3,所以说国家高新区内企业的R&D投入就占了全国企业界R&D投入的一半。

国家高新区R&D投入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是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

我特别要强调一点:

国家高新区研发人员人均R&D经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

瑞士洛桑研究所对全世界竞争的企业进行排队,中国工业界的研究开发投入总量已经在全世界排到第9名了,但是研发人员人均R&D经费在50个国家里面只排到第41位。

总量在前面,但科研人员人均经费非常低,说明研究开发活动存在重复、分散问题,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

但是在我们高新区,人均研究开发经费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高出6倍。

3.在创新环境方面,全国科技型创业中心中有近一半设立在国家高新区。

从2000年到2003年,创业中心在孵企业增加了近4倍。

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有一半左右建在高新区。

创业中心最近这些年发展得非常快,也侧面反映出了我们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成绩和辐射带动能力。

过去我们在建立国家工业基础方面,基本上采用的是依靠自然资源和资产投入的模式,例如我们没有石化工业,国家花几十个亿引进设备建厂就形成了一个产业,而且全都是国有企业。

我们的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还走这条路,显然是不行的。

我们一定要发展创业中心,大力培育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将会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

所以,创业中心非常重要。

我们大胆预测,十年、二十年以后,创业中心作为国家创新基础设施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此外,高新区人均主要经济指标都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

高新区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是全国人均GDP的10倍。

高新区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进一步发展国家高新区是毋庸置疑的。

4.人才建设方面,高新区已经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地。

高新区从业人员已有400多万人,大专以上人员占37.3%,比全国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

此外,近三年来留学人员创业园吸引了近万名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

5.国家高新区在专业服务机构方面的工作有了新进展。

高新区内的金融、法律、进出口、风险投资等专业服务机构,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仅以北京为例,高新区内的科技中介机构就有5000家。

当然,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诚信”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我们高新区要进一步在这个方面下大工夫,成为有“诚信”的各类专业机构成长最好的土壤。

6.国家高新区现在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唱主角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后最重大的成果之一就是发展各种所有制的企业。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民营企业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2003年,国家高新区民营企业有24726家,占高新区全部企业数的75.25%,占全国民营企业的21%,高新区已经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创业基地。

此外,高新区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外资企业,不同的所有制的企业都把高新区作为发展的重要阵地。

以上就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要充分肯定“二次创业”以来,高新区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成绩。

我这里所用的数据是火炬中心统计处统计出来的。

火炬中心统计处作了非常好的工作,许多统计数字已经得到了包括中央领导在内的高度重视。

但我觉得还有许多数字有待做得更细,同时也希望各地方政府、高新区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精确的统计数据是我们各级政府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基础。

二、要充分认识提升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成绩可以用一些宏观的数据来说明,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要充分认识提升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中国靠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的投入和资本的投入,这种增长方式还有空间。

很多人说我们手机相当多,有三亿部手机,成为全世界第一手机大国。

但大家想想,三亿部手机占全国人口的20%,而北欧许多发达国家手机保有量占90%,甚至更高。

我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还大得很。

所以我们一直支持扩大国家级高新区,甚至增加国家级高新区。

过去一些年,各种层次的开发区办了很多,并由于很多深层次的原因,损害了“开发区”的声誉。

但我们的国家级开发区,包括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所取得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支持扩大高新区,大家要做好研究,做好准备,要符合建设部的要求,符合发展规划,符合国土资源部的要求,不能乱占耕地。

高新区新增的面积应主要用于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企业用地和少量配套用地,重点建设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火炬创新创业园。

我们也希望各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修编的时候,要在国家高新区周围留有较大的发展和生活配套空间。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依靠资源和资本投入的增长模式的边际效益在减少,依靠优惠政策的发展模式的边际效益也在减少,增长的极限已现端倪。

加上中国进入WTO以后,竞争力的提高必须在世界范围内较量,这一点大家都非常清楚。

区域经济的发展呼唤高新区成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龙头和核心。

但是龙头和核心不是自封的,如果高新区集中了当地研究开发的半壁江山,那就是核心。

如果做不到,就是另外一回事。

在重重压力下,在边际效益减少的情况下,我们的各界政府、各方面的人要充分估计到提高高新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讲了很多次,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形势下,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发展都要通过发展高科技,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否则将无法摆脱人口,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才外流的困境。

而且,能不能发展高技术也成为了考验世界各国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管理甚至社会进步的试金石。

我们搞科技产业化的人要看到自己的历史责任,务必要做好地方政府的工作。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紧迫性,更要充分认识到,高新区肩负着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结构性调整以及提高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大历史责任。

这个历史责任相当巨大,我们要切实把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

要把不断提升高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作为高新区的立区之基、强区之本。

这就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

三、加强对创新链薄弱环节的战略研究

第三个方面,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思考如何加强战略研究、深入研究创新链的薄弱环节。

我们“二次创业”以来做了许多工作,还有哪些是薄弱环节?

在座的各位大多数来自政府部门,或者是政府部门的派出机构或事业单位,对于这些薄弱环节,政府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这是本次讨论中,我们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想讲一点,就是要全面认识技术创新。

关于技术、技术创新,我这里要引用美国哈佛管理学院写的关于创新(innovation)的书(InnovationDialogue)中对技术创新的定义:

技术创新是指把人才、资金、原材料、信息、知识转化成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中的创新。

创新存在于这个全过程中。

这是一个很大的观念更新,我们要让全社会逐渐认识到,把劳动、资金、信息、知识、材料转化成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整个过程所需要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创新,或者整个过程的创新,都叫做技术创新。

这是国际公认的一个提法。

也就是说,我们平常说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等可统称为技术创新。

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讨论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是整个创新链,这个体系中任何一点的变化,就可能会引起别的地方跟着变。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来想一想有哪些地方还可以创新,还有创新的空间?

战略研究就是要研究创新链的薄弱环节。

在这里,仅把我觉得比较迫切需要讲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资金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我最近看了一个中国风险基金年度报告,报告称在风险基金所资助的这些项目中,曾经得到“863”计划或“攻关”计划支持的只占10%。

我看到这个数字很吃惊。

这是什么原因?

“863”计划本身的目标是研发5-10年以后有市场前景的共性技术,是风险基金看不上这些项目,还是因为我们研发团队的观念问题,不愿意用风险基金这样一种形式。

我想两方面原因都有。

对第一方面的原因,我们要改进863工作,使它更贴近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第二个问题也是存在的,我在各地考察时碰到过很多自相矛盾的情况,一方面是风险基金抱怨资本投不下去,找不到好企业;另一方面是好的技术成果没有资金,原因是研发人员或企业主不愿意让风险基金占股份,都希望能得到政府资金的投入。

没有风险基金投入,创新链就是断裂的。

不仅仅国内外风险资本投入高新区的比例偏小,高新区上市企业占国内上市企业的比例也仅仅只有5%。

当然也有人说,高新区内民营企业比较多,中国前一段时间上市企业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是政府的力量把国有企业弄上去的,听上去有一定道理。

但如果企业真有实力和雄心,就应该有能力到境外上市。

我们这样的企业有多少?

现在缺少的是服务,还是人才呢?

还是缺少其它的?

整个创新链上的薄弱环节在哪里?

回顾改革开放初期,政策上的边际效应很大,但是以后那种政策上一个突破,就可以带来大发展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或者说没有了。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

第二,高新区的研究开发投入已经占到全国的1/3,但是申请的专利数,2002年占全国的5.7%,2003年占全国的6.2%。

我们一直强调专利战略,可我们的专利却这么少。

当然这里原因很复杂,有些地方不愿意申请专利,一方面怕时间太长,专利的登记需要一定的成本;另一方面,大家觉得我们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

我们的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和创业中心应该帮助企业申请专利,提供这样的服务。

同时,我们对这方面的统计工作还要加强。

第三,自主创新的源头包含很多内容,并不仅仅是我们把R&D放到一个企业,让他开发一个产品。

虽然这很重要,但只是一个方面。

希望我们大家好好想一想其它内容。

劳动、原材料、自然资源转化成产品和服务,这里有没有创新的可能?

如何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率?

为什么我们省以下的县市一级、甚至村一级政府也办开发区,因为有土地,但是这样的开发区没有能力实现集聚效应。

为什么有些高新区要和行政区合并?

我理解这一点,主要还是土地资源的瓶颈以及高新区与周边行政区利益分配的问题,我知道解决利益共享的问题是很困难的。

但我们不赞成这种合并,因为合并就不能保持一个轻型的创新服务结构。

所以,我这里特别要强调如何在保持轻型的创新服务结构的同时,进行利益共享的制度安排,实现技术创新跨区域的发展。

比如,高新区可以把生产等一些环节外包到区外去,保持区内高附加值的知识创造和各种创新活动,这样区内区外就容易协调发展了。

我知道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利益共享,大家都有积极性。

第四,我们要大力培养为企业服务的战略咨询机构,研究后来者居上的战略。

当一个产业被一些实力很强的企业垄断,新来者在什么情况下能进得去?

这对我们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要,对发达国家也是一样。

我们要需要根据高新区自己的特点提供战略咨询服务。

我们的软件园为什么都是小企业,都长不大,是不是我们的科研人员不具有这种能力?

当然不是,这说明我们的创新链出了问题。

当前,兼并和战略联盟成为国际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创新的巨大动力,成为开放式创新的重要内容。

我们的创业中心已经有1万多个毕业企业了,统计显示,创业中心孵化企业仅有24%的成果实现了技术转让或者技术合作,大部分还是自立门户,小富即安。

而国外中小企业的兼并活动非常频繁,是中小企业投资的一个重要退出机制。

兼并实际就是一种转让和合作。

硅谷有很多十几个人的软件公司,公司完全从事技术开发,软件开发有了一定的成果,就有一个知名的IT业大公司买下这些软件公司,开办软件公司的人就获得很大的利润。

我们的软件园,包括其它创业中心,一定要把上游的企业、中介机构、孵化的企业构成一个网络,创造兼并和战略联盟的环境。

第五,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每投入一元钱,就能增加2-3元的GDP的增长。

但是这些年逐渐下降,边际效应递减了,降到了接近世界最低的水平。

我们高新区应该比其他地方高得多,但是没有这方面的数字,这方面应该做一些调研工作。

第六,我还要讲一讲现代服务业。

假如说我们在其它地方创新的空间减少的话,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创新空间最大的地方,因为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实在太大。

10年以前,法国的“家乐福”曾经找过我,想到中国投资,我认为没有可能,因为我原来以为他们只是把法国的产品全部拿到中国来开一个超级市场,中国老百姓讲究“货比三家”,超市把散装的货物一包装,肯定价格要贵。

可实际不是这样,现在它卖的80%-90%的产品是中国的,“家乐福”实际是一种现代服务的理念和结构,它的整个物流系统和零售市场的管理就完全是一种创新。

现在“家乐福”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

物流既不是生产这一方,也不是销售这一方来搞,而是第三方服务机构来搞,提高效率。

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只占总物流的7%左右。

高新区是多少,我们还没有这个数字。

我在苏州高新区看到一个佳能的数字复印机的生产线,靠的就是第三方物流。

物流公司准时地每天把它所需要的零件开到厂门口,效率极高。

但中国缺乏整个“诚信”体制,而且我们的服务业往往都是政府派生出来的,水平不高,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步履会很艰难。

不过,我希望五年、十年后,我们可以有数据好好来分析我们的现代服务业,高新区应该带个好头,反映它的先进性。

第七,人才问题。

瑞士洛桑研究所世界竞争力排队时,就能不能在市场上找到合格的工程师的问题对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印度,正面回答的比例很高,而中国在世界五十个国家排队里面排到第48。

中国现在每年毕业大学生300万,为什么企业仍然认为找不到合格的工程师?

现在的高新区和创业中心跟我们的大学建立的联系,往往是大学到高新区办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技术创新中心,这当然非常重要。

但是高新区能不能和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也做一些深层次的联合?

如大连做得就很好,在高新区办了一个软件学院,常州的技术专科学校也办到了高新区内,去年全国的大学生一次就业率一般都在70%-80%,但常州的技术专科学校达到99%以上。

第八,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

这既是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能力的检验,也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最薄弱,最需要建立和完善创新链的方面。

科技部一直在提倡国内企业“走出去”,并开始做了一些工作,如在国外办了一些海外科技园,有俄罗斯的、英国的、美国的、新加坡的等等,但响应不热烈,企业去得很少。

许多企业认为我们国内还没有搞好,怎么又跑到海外去。

我并不是强调大家都去国外,大家不挣钱,去了有什么用?

但去得数字很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还是很少的。

而且,大家不要认为“国际竞争力”就一定是某个技术创新产品的竞争力。

产品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围绕一个产业的相关专业服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比如说我们与俄罗斯在讨论中俄科技园时,就谈到了一些中国科技园在那边的一些问题,包括税收方面的问题,我问了好几个从事法律工作人,都不太清楚,反映出我们懂俄罗斯法律的人很少,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

此外,从重量级的各类博览会里面还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来。

比如说,我们现在提倡软件外包,国际上有几个有重量级影响的国际外包博览会,一个在纽约,一个在伦敦,一个在拉斯维加斯,几乎都没有中国的身影,而印度在这些博览会里却如鱼得水。

相反国内深圳高交会、上海、重庆、东北等等,各个地方搞科技博览会的积极性非常高,都要科技部做主办单位或者是主办单位之一。

这些国内展会论起国际化还有很大差距。

当然,这些情况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但是假如高新区要真正担负起历史责任,真正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长远一点的考虑,现在就必须要考虑怎样改变,要负起责任来。

刚才我都是以提问题的形式,让大家看一看有哪些地方创新链是断裂的,哪些地方应该进一步地创新。

希望大家能把思路放开,搞好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和集群。

我们许多高新区的主任也都是地方的领导,希望在座的各位不断的把高新区和创业中心的发展情况反映到地方政府,争取地方各部门的支持。

四、关于政府工作的重点

第一,要因地制宜,引导特色产业群的形成。

这个特色产业群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几个。

在现有经济竞争的情况下,没有这种cluster(集群)的话,是不可能有竞争力的。

日本的佳能在苏州高新区设了个厂,生产彩色打印机。

我原来以为像国外的这种企业在中国就是做做装配,但实际上不是。

那个厂是做装配,但它零部件的90%以上都是在苏州地区配套的,而不是从日本把所有的零部件运来组装一下,它形成的是产业群。

引进“leadingindustry(主导产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非常赞同大家通过招商引资把一些具有领导性的企业引进来。

这样也说明这个地方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提高。

深圳也有很多是这样的。

不过另一方面,我们当然还是希望更多地利用科技的重大成果与当地特色资源相结合形成特色产业群。

在这些地方,政府要有所作为是指什么呢?

有时候要咬咬牙,顶住点压力,把有限的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集中地瞄准特色产业群。

我希望我们各个地方要做工作,政府要联合科研人员甚至国外的咨询机构,好好研究,做出有说服力的战略发展规划。

第二,创业中心应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

创业中心在1999年以后发展非常快,超出我们的想象,一千多万平方米,将近500个孵化器。

我们要搞好创业中心,创业中心的工作要搞好全过程的服务,全过程的服务要为开放式的创新提供条件,要为国际化创造条件,要建立创业中心的运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我们的创业中心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我这里强调一下要注意发展专业孵化器和孵化器的网络化。

我们要通过专业孵化器的建设,搭建测试环境和公共技术平台,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特色产业。

现在也出现了企业自主办孵化器,但企业办的孵化器与被孵化的企业关系太紧密,对企业的控制太紧,要引起注意。

风险投资也是一样,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太大,也会影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这次会议上,西安高新区介绍了网络孵化器的概念,很有创意。

将上游企业、风险投资、法律与物流服务等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建立一种适度紧密的网络联系,既创造了利用社会资源的环境,又不过分控制被孵企业,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创业服务中心可以积极探索的一种发展模式。

要搞好特色服务,如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中外法律服务等,争取把我们的创业中心和高新区建成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先导和示范。

第三,深化跟踪研究,细化统计工作,逐年分析效果。

我知道大家对科技部制定的高新区评价指标多少有意见,我也理解大家有压力。

我们根据评价指标对高新区进行排队主要是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我们还要继续逐年跟踪评价,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各地高新区和创业中心分析和发现优势、成绩和发展的薄弱环节,从而不断促进国家高新区、创业中心持续健康的发展。

希望各高新区,包括我们的创业中心高度重视统计工作,规范统计工作,把刚才说的问题,也包括我们的成绩,量化出来,保证我们评价工作的效果。

总之,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和创业中心的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绩。

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将成为“二次创业”的核心。

大家要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理解提升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意义,全面理解技术创新的内涵,深入分析创新的空间,不断积累创新经验,通过建设好我们的国家高新区和创业中心,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腾飞,为实现我国第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附件2:

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

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秘书长石定环

2004年8月12日·长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会议”,目的有两个:

一是全面总结国家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和全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发展成绩,交流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的经验;二是从战略的高度来明确技术创新在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中的重要作用,确立创业中心在促进技术创新工作中的突出地位。

这次会议对于在当前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国家高新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会议在长春召开,一是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二是因为吉林省特别是长春高新区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次会议得到了吉林省委、省政府和长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会议承办单位长春高新区为会议的成功召开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