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知识概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950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知识概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医学微生物知识概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医学微生物知识概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医学微生物知识概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医学微生物知识概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知识概括.docx

《医学微生物知识概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知识概括.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微生物知识概括.docx

医学微生物知识概括

】细菌(bacterium):

是属原核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测量单位微米(μm)

基本形态三种: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基本结构

一般结构:

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G+菌壁特有成分

磷壁酸,占菌

体干重50%

壁磷壁酸

膜磷壁酸

】G-菌壁特有成分

外膜:

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等。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菌体半透明

表面积大

带电现象

半透性

内部渗透压高

】分解代谢产物和生化反应

】细菌对糖、蛋白质的分解能力的不同,因而代谢产物各异,利用生物化学方法鉴别不同细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糖发酵试验

大肠埃希菌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伤寒沙门菌不分解乳糖。

吲哚试验

大肠杆菌有色氨酸酶,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

甲基红试验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

VP试验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产气杆菌以枸橼酸盐为碳源、以铵盐为氮源→分解铵盐产氨(碱性)→指示剂淡绿变深蓝为阳性

尿素酶试验

变形杆菌有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培养基变碱→酚红指示剂显红色

硫化氢试验

变形杆菌、沙门菌分解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遇铅或铁离子生成黑色的硫化物

】IMViC试验:

I:

吲哚试验

M:

甲基红试验

Vi:

VP试验

C:

枸橼酸盐利用实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如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

热原质

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内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大多数是G-菌的脂多糖。

热原质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不能破坏(121℃,20min),250℃高温干烤才能破坏。

】毒素和侵袭性酶

内毒素

G-菌的脂多糖

外毒素

G+菌和少数G-菌产生的蛋白质

侵袭性酶

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侵袭和扩散,如卵磷脂酶(产气荚膜梭菌)、透明质酸酶(链球菌)。

】色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色素(脂溶性)

铜绿假单胞菌——-绿色色素(水溶性)

可用于细菌鉴别

】抗生素:

多粘菌素、杆菌肽。

】细菌素:

只能杀伤有亲缘关系的细菌,如大肠菌

素。

无治疗意义,有助于细菌分型。

】维生素:

某些肠道菌合成,如B族维生素、VK。

】培养基(culturemedium):

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基础培养基

增菌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厌氧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现象

混浊:

大多数细菌

沉淀:

链状生长的细菌

菌膜:

专性需氧菌,如结核杆菌、

】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情况

有鞭毛细菌:

扩散生长,周围浑浊

无鞭毛细菌:

沿穿刺线生长,周围透明

】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在医学中的应用

1.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2.细菌学的研究

3.生物制品的制备

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细菌的分类

属、种、型、株。

】消毒灭菌常用术语

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的方法。

消毒(disinfection):

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

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antisepsis):

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

生长繁殖的方法。

清洁(cleaning):

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

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无菌(asepsis)和无菌操作:

无菌是无活菌的

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

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热力灭菌法

1.干热灭菌法

焚烧;烧灼;干烤;红外线

2.湿热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煮沸

法;流动蒸汽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

法(fractionalsterilization);高压蒸

汽灭菌法(autoclaving)

】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

(二)辐射杀菌法

1.紫外线

2.电离辐射

3.微波(microwave)

(三)滤过除菌法

1.滤菌器(filter) 液体除菌

2.空气除菌采用生物洁净技术

(四)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高效消毒剂

(high-leveldisinfectants)

1.含氯消毒剂;2.过氧化物消毒剂;

3.醛类消毒剂;4.环氧乙烷

(二)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leveldisinfectants)

1.含碘消毒剂;2.醇类消毒剂

(三)低效消毒剂

(low-leveldisinfectants)

1.季铵盐类;2.氯已定;3.高锰酸钾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一、微生物的种类

二、微生物的物理状态

三、微生物的数量

四、消毒剂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五、温度

六、酸碱度

七、有机物

】噬菌体

分布广:

有菌就有噬菌体

宿主特异性:

流行病调查;分型

参与细菌变异:

转导,溶原性转换

形态与结构

噬菌体有三种基本形态,即蝌蚪形、微球形和细杆形。

大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

结构:

由头部和尾部组成;

化学组成:

蛋白质与核酸;

核酸类型:

为DNA或RNA,大多数DNA噬菌体的DNA为线状双链;

噬菌体具有抗原性;

抵抗力:

比一般细菌繁殖体强。

噬菌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1.毒性噬菌体

2.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

前噬菌体:

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

溶原性细菌: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溶原性:

温和噬菌体具有的这种产生成熟子代

噬菌体颗粒和裂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

温和噬菌体有三种存在状态:

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宿主菌细胞质内类似质粒形式的噬菌体核酸;前噬菌体。

】细菌的dsDNA

复制快、无组蛋白,无内含子,为连续基因

单倍体:

突变后更易表现

】质粒

复制能力

转移能力

整合能力

相容性

丢失或消除

F质粒-转移;Vi质粒-毒力

R质粒-耐药;Col质粒-细菌素

转位因子:

IS(insertionsequence):

750~1550bp

两端重复序列,与插入有关

中心序列有转位酶基因

Tn(transposon):

2000~25000bp

两端为IS

中心序列有与转位无关基因

如:

毒素基因、耐药基因等

整合子(integron,In):

定位于细菌染色体、质粒或转座子上

基本结构:

两端为保守末端,中间为可变区,含一个或多个基因盒

整合子含有3个功能元件:

重组位点;整合酶基因;启动子

通过转座子或接合性质粒,使多种耐药基因在细菌中进行水平传播

】转导(transduction)

噬菌体媒介

将供菌DNA转给受菌

分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接合(conjugation)

通过性菌毛将供菌DNA转给受体菌,受体菌获得供体菌性状

】R质粒

耐药传递因子:

编码性菌毛

r决定因子:

耐药

】F质粒(fertilityfactor,致育因子

接触:

细胞质沟通

转移:

F质粒进入F-菌,1分钟完成

复制:

F-菌转为F+菌

】彷徨试验:

随机的、非定向的突变是在接触噬

菌体之前就已发生,噬菌体对突变

仅起筛选而不是诱导作用。

】1.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agents)

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antibiotics)和化学合成的药物。

2.抗生素(antibioticagents):

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它特异病原微生物的产物。

抗生素分子量小,低浓度就能发挥其生物活性,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两类。

】抗菌药物的种类

(一)按抗菌药物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

1.β-内酰胺类(β-lactam)

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

β-内酰胺抗生素分子侧链的组成形式多样,形成了抗菌谱不同、临床药理学特性各异的多种不同β-内酰胺抗生素。

包括:

青霉素(penicillin)类:

青霉素G、甲氧西林等。

?

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类:

头孢唑啉等。

?

头霉素:

如头孢西丁。

?

单环β-内酰胺类:

如氨曲南。

?

碳青霉素烯类:

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合用称泰能。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如舒巴坦棒酸使酶失活。

2.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

红霉素、螺旋霉素等。

3.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

链霉素、庆大霉素

4.四环素类(tetracycline)

四环素、强力霉素等。

5.氯霉素类(chloramphenic)

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

6.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

磺胺类:

磺胺嘧啶(SD)、复方新诺明

(SMZco)等。

喹诺酮(fluroqinolone)类:

包括氟哌

酸、环丙沙星等。

7.其他

抗结核药物:

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

吡嗪酰胺等。

多肽类抗生素:

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

杆菌肽、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等。

(二)按生物来源分类

1.细菌产生的抗生素如多粘菌素和杆菌肽。

2.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现在多用其半合成产物。

3.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放线菌是生产抗生素的主要来源。

其中链霉菌和小单孢菌产生的抗生素最多。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红霉素、两性霉素B等。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

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杆菌肽、环丝氨酸作用于细胞壁

多粘菌素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酮康唑作用于细胞膜渗透性

氯霉素、四环素类、红霉素、林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作用于

细胞蛋白合成。

磺胺药、甲氧苄胺嘧啶、利福平、喹诺酮类作用于核酸合成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抑制胞浆外交叉联接过程(青霉素、头孢菌素)

抑制胞浆膜阶段粘肽合成(万古霉素、杆菌肽)

抑制胞浆内粘肽前体的形成(磷霉素、环丝氨酸)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抑制肽聚糖合成所需的转肽酶反应,阻止肽聚糖链的交叉连结,使细菌无法形成坚韧的细胞壁。

】β-内酰胺抗生素可与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protein,PBP)共价结合。

该蛋白质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当PBPs与青霉素结合后,导致了肽聚糖合成受阻。

可以抑制转肽酶活性,使细菌的细胞壁形成受阻。

】细菌一旦失去细胞壁的保护作用,在相对低渗环境中会变形、裂解而死亡。

】细菌耐药性(drugresistance)

亦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某抗菌药物(抗生素或消毒剂)的相对抵抗性。

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耐药性的程度

用某药物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

临床上有效药物治疗剂量在血清中浓度大于最小抑菌浓度称为敏感,反之称为耐药。

】固有耐药性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天然不敏感。

固有耐药性细菌称为天然耐药性细菌,其耐药基因来自亲代,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性,存在于其染色体上,具有种属特异性。

如肠道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固有耐药性始终如一并可预测

】获得耐药性指细菌DNA的改变导致其获得耐药性表型。

耐药性细菌的耐药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或获得新基因,作用方式为接合、转导或转化。

可发生于染色体DNA、质粒、转座子等结构基因,也可发生于某些调节基因。

】获得耐药性大多由质粒介导,但亦可由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如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影响获得耐药性发生率有三个因素:

药物使用的剂量、细菌耐药的自发突变率和耐药基因的转移状况

】获得耐药性基因突变类型

(1)染色体突变:

所有的细菌群体都会发生自发的随机突变,频率很低,其中有些突变赋予细菌耐药性。

(2)可传递的耐药性(突变基因水平转移方式:

接合、转导、转化)

】接合:

细胞间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

质如质粒或染色质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

体菌。

】转导:

以噬菌体及其含有的质粒DNA为媒介,

介导供体菌耐药基因转移给受体菌内。

金葡菌、链球菌获得耐药。

】转化:

少数细菌可从周围环境中摄入裸DNA,

并掺入到细菌染色体中。

】耐药基因转移能依靠质粒、转座子和整合子等可移动的遗传元件介导下,进行传播。

①R质粒的转移:

细菌中广泛存耐药质粒,质粒介导的耐药性传播在临床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多数细菌的质粒具有传递和遗传交换能力,细菌质粒能在细胞中自我复制,并随细菌分裂稳定地传递给后代,能在不同细菌间转移。

②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性:

转座子(transposon,Tn)又名跳跃基因,是比质粒更小的DNA片段,可在染色体中跳跃,实现菌间基因转移或交换,使结构基因的产物大量增加,使宿主细胞失去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③整合子(integron)与多重耐药:

整合子是移动性DNA序列,可捕获外源基因并使之转变为功能性基因的表达单位。

整合子在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和扩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一类整合子可携带不同的耐药基因盒,同一个耐药基因又可出现在不同的整合子上,介导多重耐药

】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包括:

?

钝化酶的产生

?

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

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

?

主动外排机制

?

细菌自身代谢状态改变等

】重要的钝化酶有以下几种:

①?

-内酰胺酶:

特异性水解打开药物分子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使其完全失去抗菌活性,又称灭活酶(inactivatedenzyme),由染色体和质粒介导。

分青霉素型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型水解头孢类和青霉素类。

在G-杆菌中有两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和AmpCβ-内酰胺酶。

②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由质粒介导,其机制是通过羟基磷酸化、氨基乙酰化或羧基腺苷酰化作用,将相应的化学基团结合到药物分子上,使药物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失去抗菌作用。

③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由质粒编码产生该酶,使氯霉素乙酰化而失去抗菌活性

】二药物作用靶位的结构和数量改变

——抗菌药不易与细菌结合

导致与抗生素结合的有效部位发生变异,影响药物的结合,对抗生素不再敏感,这种改变使抗生素失去作用位点和亲和力降低,但细菌的生理功能却正常。

如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导致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极低导致耐药。

】(三)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

——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内

细菌细胞壁的障碍和/或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将严重影响抗生素进入细菌内部到达作用靶位发挥抗菌效能,耐药屏蔽也是耐药的一种机制。

如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biofilm,BF)是细菌为适应环境而形成的,可保护细菌逃逸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

又如细胞膜上微孔缺失时,亚胺培南不能进入胞内而失去抗菌作用。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通透性比其他G-菌差是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固有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主动外排机制——药物被泵出菌体外

已发现数十种细菌外膜上有特殊的药物主动外排系统,药物主动外排使菌体内抗菌药浓度下降,难以发挥抗菌作用导致耐药,主动外排耐药机制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

】(五)其他

1.改变代谢途径细菌可通过改变代谢途径逃避抗菌药物作用,如呈休眠状态的细菌或细菌营养缺陷菌均可出现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耐磺胺药的细菌自身产生PABA或直接利用叶酸转化为二氢叶酸。

2.产生拮抗剂细菌也可以通过增加生产代谢颉颃剂来抑制抗生素,从而获得耐药性。

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增加对氨基苯甲酸产量,从而耐受磺胺类药物的作用(下章是第7章)

】正常菌群(normalflora)

正常菌群的意义

生物拮抗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

】细菌的致病作用

毒力(Virulence)

半数致死量(LD50)

半数感染量(LD50)

】细菌的毒力

(一)侵袭力

1.粘附素(adhensin)

菌毛粘附素;非菌毛粘附素

2.荚膜

3.侵袭性物质

侵袭素(invasin)

侵袭性酶类

血浆凝固酶

透明质酸酶

IgA蛋白酶

4.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biofilm)

(二)毒素

1.外毒素(exotoxin)

主要由G+和少数G-菌合成及分泌

主要特点:

蛋白质

毒性强

绝大多数不耐热

抗原性强,可脱毒为类毒素

分类:

神经毒素(neurotoxin)

细胞毒素(cytotoxin)

肠毒素(enterotoxin)

2.内毒素(endotoxin)

G-菌细胞壁脂多糖(LPS)

组成:

O特异多糖

非特异核心多糖

脂质A

特点:

毒性弱

耐热

不能脱毒为类毒素

致发热反应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

(一)屏障结构

皮肤与黏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二)吞噬细胞

(三)体液因素

补体(complement)、溶菌酶(Lysozyme)、防御素(defensin)

二、特异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

(二)细胞免疫

CTL

CD4+Th1

(三)黏膜免疫

】抗感染免疫的特点

(一)抗胞外菌感染

1.吞噬细胞的作用

2.抗体和补体的调节作用

3.细胞免疫的作用

(二)抗胞内菌感染

1.吞噬细胞作用

2.细胞免疫作用

3.局部黏膜免疫

】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

病人

带菌者传播途径

病畜及带菌动物

内源性感染:

体内正常菌群

】感染的类型

(一)隐性感染

(二)显性感染

(三)带菌状态带菌者

按病情缓急:

1.急性感染

2.慢性感染

按感染部位不同:

1.局部感染

2.全身感染

】医院感染中的微生物特点

1.主要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

2.常具有耐药性

3.常发生种类的变迁

4.适应性强

】病原菌检测

(一)标本采集与运送原则

早期、无菌、尽快送检

(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1.分离培养

2.形态学检查

3.生化试验

4.血清学试验

5.药物敏感试验

(三)病原菌抗原的检测

EIA,IF,Westernblotting

(四)检测病原菌核酸

核酸杂交

PCR

基因芯片(genechips)

人工主动免疫

(一)疫苗

死疫苗

减毒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

重组载体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核酸疫苗

(二)类毒素

人工被动免疫

抗毒素

血清丙种球蛋白

其他免疫制剂:

IFN-γ,CSF等。

】球菌(coccus):

指个体形状呈球形或椭圆形的一大类细菌。

病原性球菌(pathogeniccoccus):

球菌

中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球菌。

包括四个属

的一些球菌:

①葡萄球菌属:

G+球菌

②链球菌属:

G+球菌

③肠球菌属:

G+球菌

④奈瑟菌属:

G-球菌(脑膜炎、淋病奈

瑟菌)

化脓性球菌(pyogeniccoccus):

引起机

体化脓性炎症的球菌。

.】培养特性

易培养:

普通平板

血平板

产色素:

金黄色

白色

柠檬色

有些菌溶血,产生溶血环:

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于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后,在菌落周围还可见完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

】生化反应

多数菌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

产酸不产气。

致病性球菌分解甘露醇。

触酶阳性(与链球菌区分标准)

】抗原构造

1)葡萄球菌A蛋白:

细胞壁表面蛋白质,完全抗原。

(2)荚膜多糖:

有利于细菌粘附

(3)多糖抗原:

存在于细胞壁,有群特异性

】抵抗力

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

?

对碱性染料(龙胆紫)敏感

?

易产生耐药性,特别对青霉素(MRSA)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致病物质)包括:

①酶;②毒素;③细菌的一些表面结构蛋白。

①酶

凝固酶:

血浆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

使血浆凝固

耐热核酸酶:

水解DNA

纤维蛋白溶酶:

水解纤维素(纤维蛋白

溶酶、葡激酶)

透明质酸酶:

降解结缔组织(扩散因子)

脂酶:

分解脂肪

触酶:

分解H2O2

②毒素

葡萄球菌溶素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杀白细胞素

肠毒素

表皮剥脱毒素

③表面结构或蛋白

如粘附素、荚膜、胞壁肽聚糖和SPA等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

引起机体发热,增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

—引起多器官系统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

(TSS)

】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toxin

引起金黄色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

SSSS)

】肠毒素(enterotoxin)

约1/3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

—引起急性胃肠炎(即食物中毒)

—耐热,抗胃肠液中蛋白酶

—作用机制:

刺激呕吐中枢导致以呕吐为主要

症状的食物中毒

—还具有超抗原(superantigen)作用

】葡萄球菌溶素(staphylolysin

—α溶素

—损伤细胞膜的毒素(细胞毒素

]杀白细胞素(leukocidin

—细胞毒素

—攻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抵抗宿主吞噬细胞,增强细菌侵袭力

】侵袭性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毒素性食物中毒

TSS

SSSS

链球菌属

A群(化脓性)链球菌(S.pyogenes)

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

1)溶血现象分类

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按产生溶血与否及其溶血现象分为3类:

①甲(α)型溶血-条件致病菌;②乙(β)型溶血---致病力强;③丙(γ)型溶血--不溶血无致病性。

埃希菌属(Escherichia)有6个种,只有大肠埃希菌(E.coli)是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一个菌种。

①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

②在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外组织器官后即可成为机会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

③一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能导致人类胃肠炎;

④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卫生学检测指标

G-杆菌。

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有菌毛,无芽胞。

兼性厌氧。

能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

绝大多数菌株发酵乳糖。

IMViC试验结果为“++--”。

有O、H和K三种抗原。

能产生大肠菌素(colicine)

致病物质

1.黏附素(adhesine)

包括定植因子抗原(CFA)、集聚黏附菌毛(AAF)、束形成菌毛(bundleformingpili,Bfp)、紧密粘附素(intimin)、P菌毛、I型菌毛和侵袭质粒抗原(invasionplasmidantigen,Ipa)蛋白等。

2.外毒素

志贺毒素(Stx)、耐热肠毒素(ST)、不耐热肠毒素(LT);还有内毒素、荚膜、载铁蛋白和III型分泌系统(typeIIIsecretionsystems)等。

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

2.胃肠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