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绿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2838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箱式绿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箱式绿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箱式绿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箱式绿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箱式绿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箱式绿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docx

《箱式绿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箱式绿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箱式绿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docx

箱式绿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

Q

上海嘉洁生态型混凝土草坪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JJ001-2008

箱式绿化混凝土生态挡墙

施工技术标准

 

2008-08-08发布2008-08-08实施

上海嘉洁生态型混凝土草坪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箱式绿化混凝土生态挡墙结构是上海嘉洁生态型混凝土草坪有限公司和国内家多家水利科研单位合作研究成功的新型生态型防护工程材料,具有在基本保持混凝土构件材料原有防护功能的条件下,保护或修复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功能,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治水思路。

本产品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为适应目前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设需要,本规范以国家水利部、交通部、建设部颁布的最新规范为标准,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在第一版施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补充,经水利部多家科研单位、设计单位的专家反复讨论后形成了本技术标准。

本技术标准共分章,施工技术章节对箱式绿化生态挡墙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重点说明,常规的施工工艺请参见相关施工技术规范。

本技术标准正文部分的黑体字标明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为使本技术能更好地满足应用需要,并尽快形成规程、规范,尚需不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日臻完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提出宝贵建议。

本标准提出和起草单位:

上海嘉洁生态型混凝土草坪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

严飞杨卫平

1.总则

(1)为规范箱式绿化混凝土生态挡墙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技术,明确箱式绿化混凝土挡墙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不留隐患,特制定本标准。

(2)本工程必须根据批准

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

(3)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注意施工安全,做好施工环境工作。

(4)必须执行质量检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材料试验工作。

施工中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质量、安全教育,确保工程质量,并坚持文明施工。

(5)工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验收,并认真做好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等工作。

(6)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下列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施工准备

(1)施工单位开工前,应对合同或设计文件进行深入,并应结合施工具体条件编制施工设计。

(2)生态挡墙工程基线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平面位置允许误差±30mm~±50mm,高程允许误差±30mm。

(3)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应及时组织材料进场,并应事先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

施工前须检查砌块情况,保证用于砌筑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4)野外工程的施工交通较差,砌块往往需要二次以上运输、装卸,应注意保护砌块。

(5)由于本挡墙属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的技术,因此施工前应结合本工程特点等情况,在本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

(6)应重视本工程施工期的度汛、导流,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编制相应的度汛、导流方案,确保汛期施工的安全。

3.单元工程

3.1挡墙砌筑要求

(1)基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

当设计无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扩大部分的高度。

(2)安装砌体时,第一层必须用M10号砂浆找平。

(3)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同时砌筑可以保证整体性,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因此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安装。

当不能同时安装时,应按规定留槎、接槎。

(4)基础应双面拉准线。

第一匹按所放的基础边线砌筑,以上各匹按准线安装。

(5)每安装3~4层砌块为一个分层高度,每个分层高度应找平一次;每天安装完后,应在当天安装的砌体上铺一层灰浆,表面应粗糙。

夏天施工时,对刚安装完的砌体,应用草袋覆盖养护5~7d,避免风吹、日晒、雨淋,砌体全部安装完成后,要及时在基础两边均匀分层回填土,分层夯实。

(6)本生态挡墙施工每天安装高度宜控制在1.2m。

(7)应校核最后一层顶部安装的压顶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2墙后回填

3.2.1墙后清基

(1)墙后填土前,需对墙后填土面进行清理,淤泥、腐殖土、泥炭等不合格土及草皮、树根、建筑垃圾等杂物必须清除。

如在耕植土或松土上填方,应在基底压实后再进行。

(2)淤泥土、杂质土、冻土块、膨胀士、分散性粘土等特殊土料,一般不用于墙后回填,若必须采用时,应有技术论证,并需制定专门的施工工艺。

3.2.2压实度控制

(1)砂砾料压实时,洒水量宜为填筑方量的20%~40%;中细砂压实的洒水量,宜按最优含水量控制;

(2)墙后填土应该分层碾压。

若使用粘性土料,碾压前的含水量应该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内;若使用无粘性土料,应该使用干料或接近饱和状态碾压。

(3)填土的最大干密度用标准击实试验获得,填土要求的最低压实度按照设计文件规定执行。

压实土的干密度在现场用灌砂法或环刀法测试,每一层的压实度达到标准后才能进行下一层施工。

(4)为了配合砌块厚度,每一层压实后的厚度为15cm。

若采用重型压实机械,也可以采用每一层压实后的厚度为30cm的标准。

3.2.3填土碾压

(1)地面起伏不平时,应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得顺坡辅填;堤防横断面上的地面坡度陡于1:

5时,应将地面坡度削至缓于1:

5。

(2)分段作业面的最小长度不应小于100m;人工施工时段长可适当减短。

(3)作业面应分层统一铺土、统一碾压,并配备人员或平土机具参与整平作业,严禁出现界沟。

(4)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宜均衡上升,若段与段之间不可避免出现高差时,应以斜坡面相接。

(5)已铺土料表面在压实前被晒干时,应洒水湿润。

(6)若发现局部“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准铺填新土。

(7)在软土地基上挡墙回填,或墙身高度大于4m以上回填时,应严格控制施工速度,必要时应设置沉降和位移观测点,根据观测资料分析结果,指导安全施工。

(8)应按设计要求将土料铺至规定部位,严禁将砂(砾)料或其他透水料与粘性土料混杂,土料中的杂质应予清除;

(9)碾压机械行走方向应平行于堤轴线;

(10)分段、分片碾压,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平行堤轴线方向不应小于0.5mm;垂直堤轴线方向不应小于3m;

(11)压实宜用平碾或气胎碾,但在极软地基上筑加筋堤,开始填筑的二三层宜用推土机或装载机铺土压实,当填筑层厚度大于0.6m后,方可按常规方法碾压;

(12)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应辅以夯具夯实,夯实时应采用连环套打法,夯迹双向套压,夯压夯1/3,行压行1/3;分段、分片夯实时,夯迹搭压宽度应不小于1/3夯径。

3.3加筋土施工

3.3.1材料检验

(1)施工前应对土工合成材料的物理性能(单位面积的质量、厚度、比重)、强度、延伸率等做检验。

土工合成材料以5000m2为一批,每批应抽查5%。

现场验收报告包括加筋材料型号、材料化学名称、面积、到达日期等。

(2)加筋材料应按照设计文件执行,宜(推荐)采用塑料土工格栅。

(3)加筋材料的抗拉强度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延伸率5%的纵向抗拉强度不低于50kN/m;延伸率5%的横向抗拉强度不低于45kN/m。

3.3.2加筋土施工

(1)筋材铺放基面应平整,筋材宜用宽幅规格;筋材应垂直堤轴线方向铺展,长度按设计要求裁制,一般不宜有拼接缝。

(2)如筋材必须拼接时,应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3)编织型筋材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宜小于15cm,以细尼龙线双道缝合,并满足抗拉要求。

(4)土工格栅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宜小于5cm(土工格栅至少搭接一个方格),并以细尼龙绳在连接处绑扎牢固。

(5)土工格栅应拉平绷紧,平铺、最好是向上(从砌块处至远离砌块处呈向上角度)斜铺于下层碾压土上,但向上斜铺的角度也不大于5°;为临时绷直土工格栅,可用钩钎、短木条等固定在下层碾压土上。

并尽量用人工拉紧,以U形钉定位于填筑土面上,填土时不得发生移动。

(6)填土前如发现筋材有破损、裂纹等质量问题,应及时修补或作更换处理。

(7)筋材上可按规定层厚铺土,但施工机械与筋材间的填土厚度不应小于15cm。

3.4挡墙基础地基处理

3.4.1处理方法

当挡墙基础地基承载力不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时,需对地基进行处理。

处理的方式根据挡墙高度,墙后荷载及地基地质情况的不同,可采用抛石挤淤、换填垫层、搅拌桩加固、钢筋砼预制桩等。

具体处理方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由于挡墙基底应力远小于重力式挡墙,因此采用换填垫层法一般即可满足要求。

3.4.2材料要求

根据地质条件,可选择以下换填材料:

(1)粉质粘土:

土料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并应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不宜使用块状粘土,当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不宜大于50mm。

土料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误差不得大于土2%。

粉质粘土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的处理。

(2)灰土:

土料宜用粉质粘土,不宜使用块状粘土,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并应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石灰宜用新鲜的消石灰,其颗粒不得大于5mm。

灰土的含水量,以手紧握土料成团,两指轻捏能碎为宜,灰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配合比2:

8或3:

7灰土,适用于深2m以内,地下水位以上的一般粘性土地基处理。

(3)砂、砂石:

宜选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粒径小于2mm的部分不应超过总重的45%),砂石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含泥量不宜超过3%且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

人工级配的砂、石材料,应级配良好拌合均匀。

砂、砂石适用于处理2.5m以内软弱地基,不宜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

3.4.3施工工艺

(1)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应采取排水或降水措施,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底以下500mm左右,并在3d之内不得受水浸泡。

(2)为防止换填垫层局部或大面积下沉,换填料应分层铺设夯实,取样检验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干土质量密度不合格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每层换填料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检验必须保质保量;回填标高相差较大时,应先夯填低的部位;按规范要求分段碾压,边角部位应用动力夯或人力夯夯实;冬期换填的底槽如受冻,应清除冻层后再换填,暂时停顿或隔夜继续换填的底层上要覆盖保温材料。

(3)严格换填材料质量检验,材料含水量不合格不允许下槽。

机械开挖至接近设计标高时,应预留200~300m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以防形成橡皮土或超挖。

(4)为防止换填地基密实度不够,施工中应严格操作要求和质量管理:

排除积水,清除淤泥,疏干槽底,再进行分层回填夯实;需降水时,应在换填完毕再停止降水;如排除积水有困难,也要将淤泥清除干净,再分层回填砂或砂砾,在最优含水量下进行夯实;基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

5时应做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不小于lm。

3.5植物配置

箱式绿化混凝土安装完成后。

水上部分用喷浆机将绿化混凝土专用肥料,分三次喷入绿化混凝土有效孔径中。

待专用肥料凉干后,在用喷播机将植物种子喷到箱式绿化混凝土墙面上,加盖无纺布,直到植物出苗为止。

水下部分通过特殊工艺,将水生植物固定在绿化混凝土空隙中,直到水生植物定植生根为止。

(1)水下部分根据现场情况可种植水生植物。

(2)水上部分可种植草坪、地被、爬藤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