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和情绪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821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感和情绪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情感和情绪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情感和情绪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情感和情绪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情感和情绪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情感和情绪教案.docx

《情感和情绪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感和情绪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情感和情绪教案.docx

情感和情绪教案

▲第五章情绪和情感

教案

目的要求:

通过对情绪与情感系统的讲述,使学生较好的认识情绪、情感的功能、表现及类别,以便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于观察患者与控制自我。

主要内容: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功能

二、认知在情绪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三、情绪的机体变化

四、情绪的类别

教学重点: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功能

二、情绪的类别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五章情绪与情感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但认识了客观事物,而且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对这些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例如,人们欣赏一幅画,除了感知它的内容,还可能产生愉快的心情和美的感受;听了一个朋友不幸的遭遇,可能引起你的愤怒或悲伤;遇到危险可能使你震惊或恐惧。

愉快、愤怒、悲伤、恐惧、美感等就是各种形式的情绪和情感。

●图:

反败为胜后的狂喜

图:

神情沮丧

情绪和情感不同于感知、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和情感则是人对所反映的对象的态度。

这类态度总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一些事物让人喜欢;一些事物使人悲伤;一些行为令人赞赏;一些想法使人羞愧。

离开了“体验”,就谈不上情绪和情感。

所以说,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以该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一般来说,凡是能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的事物,会引起愉快、喜欢、热爱等肯定性质的情绪和情感;凡是与人的需要相抵触或违背人的意愿的事物,则引起厌恶、愤怒、悲哀等否定性质的情绪和情感;而与人的需要无关的事物,往往只引起微弱的体验或不引起人的情绪和情感。

▲因此,概括地说,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图:

(218)奥运最可爱的人

▲在心理学中,情绪和情感是两个紧密相联需有区别的概念。

情绪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

例如,由于危险情境引起的恐惧等。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短暂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

如狂喜时手舞足蹈,愤怒时咬牙切齿等。

●而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体验。

例如,责任感、自豪感、耻辱感、美感、求知欲等都是情感,它是人类所特有的。

情感与情绪相比,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

▲当然,上述对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仅是相对的。

因为人类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由此而产生的复杂的、丰富的体验是难以用情绪或情感来界定,实际上也没有必要。

因此,西方心理学著作中常常把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affection)。

情绪是感情外在表现形式,情感则是感情的内容。

情感的表达会伴随情绪反应。

▲二、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情绪和情感作为基本的心理过程之一,它对人的生存和心理活动有着重要的功能。

对这些功能的理解,有助于人们认识情绪和情感的本质。

(一)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这可以从进化的角度来理解。

有机体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延续种族,有着许多适应的方式。

例如,鱼类的流线形体态适宜于游泳;鸟类敏锐的视觉适宜于在飞行的条件下捕食;哺乳类狐科动物的嗅觉灵敏,是觅食、求偶的重要手段。

随着动物的进化,由于神经系统的发展,感情的功能也成为了重要的适应生存的手段。

例如,人类祖先在捕猎、搏斗和防御时,发生的愤怒反应和愤怒表情,有助于战胜猎物或敌手;在认识和探索环境中,兴趣和好奇驱使他们趋向新异事物;恐惧情绪提醒他们回避危险。

到了人类。

婴儿的情绪反应是第一个有效的心理适应工具。

新生儿最初的情绪反应是自发的,带有反射的性质,这些反应表示他们机体内部的某些适宜或不适宜状态。

例如,婴儿在身体不适时哭闹,饱足时微笑。

婴儿的哭声,是呼唤母亲接近和照顾他们的最有效信号。

当母亲接近时,婴儿立刻报以微笑和全身活跃反应,这些情绪性反应激起年轻母亲对小宝宝的抚爱,这正是婴儿健康生长所必需的。

(二)动机作用

●图(219):

夺冠不忘慰亡母

图(220):

指上绘国旗

情绪是激发行为动机。

这一论断是现代情绪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所谓动机就是驱使人们行动的原因。

动机可以引发并维持个体有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行为。

需要得到满足是行为的内驱力,是行为动机的主要来源。

●事实上,伴随着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行为效率,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

(三)组织作用

情绪和情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且包含着组织功能和破坏功能。

一般来说,正情绪起协调的、组织的作用;而负情绪起破坏的、瓦解的或阻断的作用。

有人以婴儿为被试,进行了各种情绪对问题解决的实验研究。

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正情绪和负情绪之间,它们对认知操作的影响有明显差别。

在实验室引发的快乐和痛苦、兴趣和惧怕、愤怒与无怒等各种不同情绪的条件下,带有快乐、兴趣和无怒的被试,比痛苦、惧怕和愤怒的被试更快地完成认知操作。

实验中观察到体验着负情绪的被试在解决问题操作中,步骤混乱,动作笨拙,尝试-错误过程缓慢,这些现象,是他们完成操作任务花费较长时间的原因。

此外,情绪的组织作用或干扰作用,还表现在具体情绪的不同强度水平上。

●ppt5

除兴趣情绪经常处于中等水平外,愉快或痛苦,以及其他情绪,都有不同强度水平的表现形式。

●研究结果表明,愉快情绪强度差异同操作效果之间呈“U”字相关。

过低或过高的愉快强度下操作效果不如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

然而顺痛苦情绪状态下,它的强度差异同操作效果之间呈直线相关。

即痛苦强度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这些结果说明,情绪执行着监视认知活动的职能,不同性质和不同强度水平的情绪,起着不同程度的组织或瓦解认知过程的作用。

●图(205):

胜利的挥手

(四)信号作用▲●

●图(207):

金牌的喜悦

情绪和语言一样,都是人际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

言语交际是以语声或文字的形式来表达思想,而情绪则是通过外部表情来传递信息的。

人类的表情丰富多彩,其表达的含义也千差万别,肯定的、否定的、热诚的、冷漠的、卑谦的、傲慢的、友好的、敌视的、……,凡此种种,生活在社会环境的人都有深刻的体验。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就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言,表情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人们最真实的感受和最内在的需要与渴求。

它不仅有助于对语言的理解,同时还能传递有时是语言所不能直接表达的细微信息或流露出说话者不肯在言谈中直接透露的实情。

从种族进化和个体发展两方面来说,感情的传递比言语交际开始得早。

不同类别的猿猴种属有不同的感情传递形式。

例如,在低等猴中只能观察到怒、怕模式,而在高等猿中却有明显的爱、恨、妒忌、厌恶等情绪行为。

但是,它们都没有分音阶、有语法规则的有声语言。

即使在高度社会化的人类中,新生婴儿同成人之间建立的最初的社会联结,也是通过感情传递,而不是言语交流实现的。

▲三、情绪、情感与认知

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情绪和情感对人的认知有驱动和组织作用(如上所述)。

另一方面,在情绪和情感的产生过程中,认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现代情绪心理学理论认为,情绪和情感的产生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环境刺激、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其中认知过程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例如,在野外看到一只老虎,会引起人们极大的恐惧;而在动物园里看到老虎,不但不会产生恐惧,反而使人感到惊奇或产生兴趣。

上述情绪反应的差别,正是源于认知不同。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于1962年设计了一个实验,以证明环境因素、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因素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实验设计简介:

给两组被试均注射肾上腺素(一种在常态下释放到血液中,对情绪状态有广泛影响的激素),该实验的目的是使被试处于一种典型的生理唤醒状态。

但在实验前两组被试均被告知:

“实验目的是为了测定一种新的维生素化合物对视敏度的效果”。

注射药物后,分别给予两组被试不同的指示语。

告知甲组:

药物作用会使你两手发抖、心率加速和脸上发热。

这是肾上腺素注射后的正常反应。

告知乙组:

药物作用是温和的、无害的、不会有副作用。

然后人为地安排两个实验环境:

一个是“欣快”坏境;一个是“忿怒”环境。

前者:

布置一个整洁的环境,并安排一个人歌唱、欢跃、玩耍,越来越快乐;后者:

布置一个杂乱的环境,并安排一个人发怒、咒骂、撕碎调查表、跺脚等,越来越忿怒。

把两组被试对半分开,使各组都有一半人进入“欣快”环境,另有一半人进入“忿怒”环境。

被试进入“欣快”环境中,那个事先布置的“欣快”状态的人不断地“表演”他的“欣快”行为,并一再地邀请被试同他一起玩耍,欢跳。

进入“忿怒”环境的人,主试要求他填写一张调查表,调查表上所要回答的题目本身就会激起被试的极大忿怒。

同时让事先已安排在实验室的那个人参与到被试当中,并一面填写调查表一面不断地咒骂、斥责,并不断表演他的忿怒行为。

对实验结果,可做如下设想:

(一)如果某种情绪状态仅仅由于生理唤醒所引起的,两组被试的行为反应应当相同;

(二)如果环境因素对情绪有强大的影响,两组被试者就应当共同反应出和实验室的同伴的“欣快”或“忿怒”的行为。

(三)如果情绪是由于生理唤醒和环境因素混合作用的结果,两组被试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就应当没有什么差异。

但实际实验结果是:

甲组被试由于被告知生理唤醒状态是药物的正常反应,他们在实验室里安静地等待并镇静地进行工作,毫不理会实验室同伴的古怪行为;乙组被试则追随实验室同伴的行为变得欣快或忿怒。

以上结果表明,无论内部唤醒状态和环境因素,都不能单独地决定人的情绪;对环境事件与生理唤醒结合起来的解释,也不能成为支配情绪的主要原因。

甲组被试由于对生理唤醒有另外的解释而未被这种激活状态和环境因素所影响;乙组被试由于对激活的生理状态没有得到解释,他的情绪就被这种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所左右。

这个实验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

尽管人的情绪产生与生理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也受外界环境的极大影响,但人的认知过程是影响其情绪发生的主要原因,它可以对情绪进行控制或调节。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对于师长的批评,如果一个学生认为是对他的鞭策,便会欣然接受;如果他认为老师是恶意的、挑剔的,便会引起愤怒或痛苦。

由此人们可以得到启示:

改变自己或别人对某些事物、事件、现象的态度、看法、观念等,是调节不良情绪的一种有效手段。

▲第二节情绪、情感与机体变化

情绪和情感活动会引起一系列的机体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机体的外部表现,即表情动作;二是机体的内部变化。

▲一、表情动作

●图(225):

仰天长啸

图(121):

目瞪口呆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在情绪发生时,人体的各部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例如,气愤时横眉竖目,狂喜时手舞足蹈,悲伤时唉声叹气等。

机体的这些变化,都属于表情动作,它是和机体和生理变化和体验紧密联系着的。

(一)三种主要的表情动作

表情动作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三种。

●图(212-216):

孔令辉球迷的表情系列-痛苦万分、不敢睁眼、激情高呼、加油鼓劲、惋惜万分

▲面部表情是人类表达情绪的最主要的一种表情。

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面部表情。

●例如,惊奇时嘴巴张开,眼睛睁大;愤怒时横眉竖目,咬牙切齿,鼻孔张大;轻篾时鼻子高耸,嘴角微撇,二目斜视等。

●图(221):

无奈的结局

图(223):

倒立庆贺

图(204):

熊倪咬金牌

图:

黯然神伤

▲身段表情是情绪在身体的姿态和动作方面的表现。

▲▲▲▲▲▲心理学家常把这种表达方式叫做“肢体语言(bodylanguage)”。

●例如,悔恨时顿足捶胸;狂喜时捧腹大笑;虔诚时肃立低头;恐惧时手足发抖等。

人类的“肢体语言”十分丰富,即使是不经意的手势、坐姿,也可把人们内在的情绪感受形之于外。

▲言语表情是情绪在言语的音调、节奏、速度等方面的表现。

它与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一起,成为辅助言语交际的工具。

例如,叱咤表示愤怒,呻吟表示痛苦,尖锐叫声表示惧怕,笑声表示快乐。

即使是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声音说出,也会带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例如,“什么”一词,可以通过不同语调表示讨厌、生气、愤怒、诧异、鄙视、好奇、慌张等不同情感。

又如,“别说了”这句话,强硬而快速的语调体现恼怒的情感,带有命令的意思;而低沉、缓慢的语调则体现畏惧的情感,表示哀求。

(二)表情的先天性和社会性(略)

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对人和动物的表情做过细致的描述。

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表情在发生上有共同的根源。

例如,人在愤怒时咬牙切齿、鼻孔张大的表情,就是人类祖先在准备搏斗时的适应性动作的遗迹。

人类祖先的这些具有适应性的动作通过世代遗传而保存下来,就成为了现代人类许多基本情绪的普遍表情动作。

一九七一年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用八种基本表情动作的照片,让欧美和亚洲八个国家的被试做情绪归类测验,即让被试按照片上人物的面部表情,分别把照片归为兴趣-激动、愉快-欢乐、惊奇-吃惊、烦恼-痛苦、厌恶-轻蔑、生气-狂怒、羞愧-羞耻、害怕-恐惧等八类中,结果显示,归类的一致性很高。

这表明,人类的基本情绪,如喜、怒、悲、惧等表现是全人类共同具有的。

表情的跨文化性就是表情先天性的体现。

但是,人类的表情并非都是遗传的。

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人类的表情体现了明显的社会性。

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表情的复杂化。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所处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初生时的基本情绪不断分化、复合,形成了与人类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无限丰富的情绪和表情。

例如,害羞,这是个体在与周围人、与环境的相处过程中,对自己作不太肯定的评价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害羞情绪常常伴随着特殊的表情:

垂眼、脸红、说话不流畅。

又如,爱,这是对他人肯定情感,被他人所吸引和想接近他人,它是喜欢这一基本情绪分化而来的。

而与此相应的表情却非常复杂,往往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二、表情的随意性。

动物进化到人类,才产生了人类特有的意识,意识的出现使人类控制自己的表情成为可能。

个体为了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逐渐学会了根据需要来控制自己的表情,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适应当时的情境或社会的准则。

例如,儿童要学会在受轻伤时不哭;在受到威胁时表现出镇静;在别人遭到不幸时表示同情。

凡此种种,不一而是,这种修饰表情的能力,能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

它是情绪的生物适应性在人类身上的延伸。

第三、文化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表情类型。

尽管人类的基本情绪具有跨文化性,但是,由于文化、风俗和教育的差异,不同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其情绪的表现出存在一些差别。

例如,点头在中国、法国等许多国家表示“对!

”,而在保加利亚则表示“不对!

”。

与朋友见面时,中国人以握手表示亲热,而在很多国家以拥抱、亲吻表示之。

又如,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儒家文化的影响,在所谓官宦家庭、书香门第中,强调不苟言笑,喜怒不形于色。

人们的情绪表现反映了封建礼教的深刻影响。

▲二、机体的内部变化

在情绪发生时,除了机体的外部表现外,还伴随着一系列有关的内部生理变化。

现择其主要分述如下:

(一)循环系统的活动变化

循环系统对于应付紧急情境,反应十分灵敏。

情绪发生时,循环系统的反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心率的变化和血管的扩张与收缩反应。

例如,人在恐惧或愤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循环系统的活动变化是判断强烈情绪的有效指标。

(二)呼吸系统的活动变化

一般表现为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变化。

如对愤怒的反应,呼吸可加深加快;对突然发生的惊恐,呼吸可减弱、减慢甚至临时中断;狂欢或突如其来的悲痛,会使呼吸发生痉挛现象。

呼吸系统在情绪状态时的变化,可通过呼吸描记器以曲线形式记录下来。

1.高兴每分钟17次;

2.消极悲伤每分钟9次;

3.积极地动脑筋每分钟20次;

4.恐惧每分钟64次;

5.愤怒每分钟40次;

呼吸的另一变化是呼气与吸气的比率。

在一般正性情绪下,呼与吸之比〈1,表明呼气时间短,吸气时间长,而在多数负性情绪下,呼吸比率〉1,表明呼气长,吸气短。

例如,笑的呼吸率为0.3-0.9;而痛苦和发怒可高达1.5,惊奇和恐惧可达2.5。

(三)皮肤电反应

在情绪发生时,由于皮肤引起血管的舒张和收缩以及汗腺分泌的变化,而引起皮肤导电率的变化。

一般来说,情绪状态会提高皮肤的导电率水平以及改变导电率反应的形状和频率。

但是它并不能反映各种情绪之间的差异。

因此,在多指标互相参照的情况下,皮肤电反应仅可作为情绪的一定强度变化的有效指标。

(四)内外分泌腺的反应

图:

泪不由己

图:

水泪交融

在情绪发生时,人体内的两种分泌腺体(汗腺、●泪腺、唾液腺、消化腺等外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和性腺等内分泌腺)的分泌会发生变化。

例如,悲痛或过分高兴时会流泪;焦急或恐惧时会冒汗;紧张时唾液等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受到抑制,会使人口干、食欲减退等。

又如,在激烈、紧张的情绪状态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导致血糖、血压、消化及其他腺体的变化,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在焦急不安的情绪状态下,抗利尿激素分泌抑制,引起排尿次数增加等。

情绪发生时的生理变化,个体是无法控制的。

测谎器(liedetector)就是根据情绪状态下个人不能自控其生理变化的原理设计出来的。

▲▲

▲第三节情绪和情感的分化与类别

▲一、情绪的分化

情绪无限纷繁的各种表现形式,是从婴儿先天预成的基本情绪逐渐发展起来的。

对婴儿时期情绪的发生和分化的历程加以观察、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情绪的多样化类别。

●图2-5-2

在1930-1936年间,加拿大心理学家布兹斯(K.M.B.Bridges)提出了关于情绪分化的较完整的理论,她认为婴儿的原始情绪可视为“一般性的激动”。

这是一种未分化的反应,它包括一些不协调的内脏和肌肉反应,为一些强烈刺激所引起。

婴儿发育从初生到三个月之间,情绪逐渐分化和发展为痛苦和快乐。

这两种基本的正性和负性的情绪反应,在一岁之内又进一步分化,痛苦分化为愤怒、厌恶和惧怕;快乐分化为兴高采烈和亲爱(见教材图5-2)。

图5-2婴儿情绪发展模式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于1947-1948年根据对五百多名出生1—10天的婴儿观察,提出不能认为新生儿的情绪是不分化的“一般性激动”,而是分化得非常清楚的两种情绪反应:

愉快,代表生理需要的满足;不愉快,代表生理需要未满足。

婴儿出生后三个月内,可以有欲求、喜悦、厌恶、忿怒、惊骇和烦闷六种情绪反应相继发生,但它们不是分化得很清楚。

他还认为婴儿生长到两岁,●大约有对人的亲爱、尊敬、同情,对事物的好奇、羡慕,关于评价的惭愧、失望,否定性质的厌恶、恨怒,以及恐惧等20多种情绪反应。

●图(777)

爱滋病孤儿

儿童情绪的分化和发展,是从他们的基本天然需要是否获得满足逐渐发展成为带有社会内容的情绪表现形式的。

这是与儿童生活的社会范围的日益扩大和成人的教育直接联系着的。

前苏联心理学家雅科布松把儿童年龄发展中情绪的变化概括为:

情绪的冲动性和境遇性逐渐减少,稳定性逐渐增加,情绪生活逐渐社会化等几个特点。

▲二、情绪和情感的类别

情绪和情感复杂多样,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成不同类别。

(一)从情绪的发生和发展上分

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荀子的“六情说”把情绪分为喜、怒、哀、乐、爱、恶六类,基本上概括了情绪的基本形式。

近代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爱、憎、喜、悲、称赞、企望是基本的情绪,其他情绪是由这些基本情绪派生的。

一般认为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是最基本的原始情绪。

近年对情绪发展的研究以面部表情区分出十种基本情绪,它们是兴趣、快乐、痛苦、惊奇、愤怒、厌恶、惧怕、悲伤、害羞和自罪感,前八种在一岁内均已出现,后两种在一岁半左右亦能发生。

现择其部分分述之:

1.快乐

图:

师徒相拥

图:

萨翁也疯狂

快乐是主要的正情绪。

从根本上说,它的产生是源于需要的满足,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因素均可激起个体快乐的情绪体验。

例如,疲劳之后洗个热水浴所产生的舒适感;谈笑中的诙谐和幽默引起的欢快;身体康复所带来的高兴;企盼已久的目的突然达到引起的狂喜●等,都是快乐的情绪体验,只是其快乐程度有所差别。

快乐是为人们带来享受的重要来源。

这里所说的享受,是指“心理上的享受”,是指快乐情绪所带来的心理上的舒适。

在社会生活中,快乐可以增进人际间的社会性联系,增强人的自信。

同时快乐也可以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保持身心健康。

2.痛苦和悲哀

痛苦是最普遍、最一般的负情绪。

在人的一生中,从新生儿到老年,痛苦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情绪感受。

引起痛苦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

例如,尖锐的噪声、刺眼的亮光、身体的疼痛等均会引起痛苦。

由这些刺激所引起的其他情绪,如烦躁、不安、厌恶、焦虑,也是引起痛苦的刺激。

在现实生活中,引起痛苦的最重要因素是一些社会性事件。

如:

⑴分离。

引起痛苦的第一个最普遍的原因是分离。

分离导致人感情上的苦楚,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和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

例如,婴儿在能辨别母亲和陌生人的第一天起,每当母亲离去就会产生痛苦;与朋友分别、失去亲人也会导致痛苦;有时人生活在群体中,由于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也会产生内心的痛苦。

尤其在感到被人抛弃、被亲人或集体拒绝时,人所感受的痛苦是最沉重的。

⑵失败。

引起痛苦的第二个原因是失败或对失败的预料。

一个人在学习、工作或事业上不成功、或预料会失败,都会感到十分痛苦,例如,高考失利;对前途悲观等。

⑶不公正。

产生痛苦的第三个原因是不公正。

诸如受到歧视、被人误解、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偏见所引起的痛苦,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痛苦一般与悲伤同步发生,悲伤似乎是痛苦的表现形式,它们的体验一致,但在日常用语上却存在差别。

悲伤或悲哀一般与所热爱的事物或人的失去和所盼望的东西的幻灭有关。

如亲人去世。

3.愤怒▲

愤怒是一种常见的负情绪。

愤怒情绪一般是由于遇到与愿望相违背或愿望不能达到,并一再地受到妨碍而逐渐积累起紧张而产生的。

例如,婴儿身体活动受限、行动受到挫折、都可能导致愤怒。

在人际关系交往中,自尊受到严重伤害也常常是愤怒的来源。

如受到侮辱或欺骗、被强迫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都能使人发怒。

此外,情绪本身也能成为发怒的原因,例如,持续的痛苦很容易转化为愤怒。

在临床上,常常见到一些病人喜怒无常,就是由于疾病带来的痛苦所导致的。

愤怒是紧张的积累。

轻微的愤怒虽然可以压抑,但终究会爆发。

而且持久地抑制怒的释放,会带来对身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因此,愤怒得到宣泄是必要的。

但因为愤怒常常导致攻击性行为而伤害他人,因此,如何有效地宣泄愤怒值得重视。

4.惧怕

惧怕是一种最有害的情绪。

强烈的恐惧会威胁人的生命而致死。

但是,当惧怕作为警戒信号,驱使人们回避危险时,则具有适应的价值。

凡能引起危险的威胁都能引起惧怕。

如巨大声响、突然变化、陌生人、动物、陌生环境、疼痛、孤独等,都是危险或受伤害的信号,是引起惧怕的线索。

有时惧怕可由其他情绪转化而来。

例如,学生害怕考试,其实学生害怕的是因考试失败而引起的痛苦。

图(99):

美国影片“最后的分析剧照”

在以上这些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可以派生出多种形式的复合情绪。

如,与本能有关的情绪有:

满足、急切、渴望等;与感知有关的情绪有:

喜爱、欣赏、厌恶等;与认知评价有关的情绪有:

骄傲或自卑、羡慕或妒嫉、羞耻或荣耀、悔恨或矜持、热爱或仇恨、尊敬或轻蔑等。

此外还有情绪本身的无数复合形式,例如焦虑包含惧怕、愤怒、内疚;敌意包括愤怒、厌恶、轻蔑;●抑郁包含痛苦、厌恶、羞愧、自卑等。

所有复合情绪都可以在个体身上形成稳定而恒常的性格特征。

(二)从情绪的维度上分

现代情绪心理学认为情绪具有多维度结构。

早期,实验心理学创始人冯特于一八九六年提出了情绪的三维学说。

他认为情绪有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三个维度,每一种具体情绪都是这三个维度的不同组合。

例如,快乐与悲伤两种情绪的差别主要反映在愉快-不愉快维度上;狂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