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手工教案40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3250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美术手工教案4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小班美术手工教案4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小班美术手工教案4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小班美术手工教案4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小班美术手工教案4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美术手工教案40篇.docx

《小班美术手工教案4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美术手工教案40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班美术手工教案40篇.docx

小班美术手工教案40篇

  这是小班美术手工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供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简单的手工技巧。

  2.训练幼儿粘贴的技能。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对手工的兴趣。

  材料:

旧挂历纸、电光纸、皱纹纸、果冻盒、毛线

  方法:

用旧挂历纸卷成筒,作娃娃身体。

  娃娃帽子有三种制作方法:

  1、用果冻盒制作

  2、用旧挂历纸制作

  3、用电光纸折叠

  将半圆形粘成圆锥体

  按实线剪开,依虚线折好

  教学反思

  1.本堂课是幼儿对手工的初步尝试。

  2.本堂课结合实际,让幼儿容易理解并学会,与教师配合良好,互动较好。

  3.本堂课中个别幼儿动手能力较弱,但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动手的乐趣。

  2、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水果若干种,及时贴、剪刀。

  活动情况记录:

  教师逐一出示各种水果,请幼儿说出名称,巩固幼儿对水果的认知。

  教师提出问题:

怎样让水果的样子变得更加可爱。

  请小朋友用老师准备的材料把水果变成可爱的水果娃娃。

要求:

五官的位置应该怎样安排。

  活动目标:

  1.能在老师提供的树型上摆上一片片的树叶。

  2.幼儿有做手工的兴趣,能保持作品的整洁。

  3.愿意参加活动,初步感受与同伴、老师进行集体活动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用废图画纸剪成"小树叶",上面分别贴有幼儿和老师的照片。

  2.用彩色纸做的树一棵。

  活动过程:

  一.激发学习的兴趣,感知摆画方法。

  1、老师在幼儿面前的地面上出示"树"。

  2、通过自然的交谈使幼儿知道这是一棵"小#班树"。

  3、在音乐声中引导幼儿快乐地欢迎这棵树的到来。

  4.摆上自己的那片树叶,边摆边自言自语地说:

"小#班的树,我是你的朋友,你喜欢我吗?

"

  二.幼儿操作活动。

  1.自然地引导幼儿边在"树"上摆上自己的树叶边说:

"小#班的树,我是你的朋友,你喜欢我吗?

"

  2.老师边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边提醒幼儿将树叶摆满大树。

  3.幼儿、老师在音乐声中围着大树快乐地唱歌、跳舞。

  【活动目标和准备】

  引导幼儿在撕纸、涂色、折叠、粘贴等操作活动中学习将物体按规律排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准备三角形和方形的白纸若干,蜡光纸、油画棒、襁糊、绳子、抹布等。

  【活动过程】

  1.提出任务和要求:

让教室变成彩旗的世界,但彩旗必须按规律排列。

  

(1)幼儿用三角形和方形的白纸进行简单的桌面排列,理解什么叫规律。

  

(2)引导幼儿想出其他的排列规律,如按颜色排列等。

  2.制作彩旗,布置教室:

  

(1)指导幼儿确定彩旗的颜色和形状,确定排列顺序。

  

(2)鼓励幼儿大胆采用撕、折、涂色等办法制作所需彩旗,教师以发现的眼光关注孩子的表现。

  (3)幼儿自主选择布置方式,或将彩旗粘贴在绳上用于悬挂,或将彩旗粘贴于墙上等;重点引导幼儿按规律粘贴。

  3.教师帮助幼儿悬挂粘有彩旗的绳后,大家在欣赏漂亮环境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按规律排列的意义。

  【区域设置和日常活动组织】

  在区角中,继续提供材料便于幼儿进行排列活动。

可逐步增加难度。

  【与家长沟通计划】

  请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幼儿到商场参观、欣赏彩带。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们对手工活动并不是很感兴趣的。

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较弱,但尽管如此,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会为小班幼儿安排一些手工课,但常会有个别幼儿没办法坚持完成作品,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有时候完成不了就会产生了依赖性,希望别人来帮助他完成,有时候还会选择放弃。

如何让幼儿能克服困难,养成能坚持把一件手工作品来完成的习惯,就需要老师在选材上考虑到多数幼儿的接受能力。

这样既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充满自信;又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学会了制作各种玩具、体验创造的乐趣。

从而使幼儿的能力得到提高,已达到我们全面教育的教育目标。

  活动中,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集中,成功主要体现在:

  1、活动的内容取决于幼儿生活,活动中的彩旗、绳子等废旧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幼儿在美工区域中经常接触的、非常熟悉的、感兴趣的。

  2、此次的手工活动前期,正值圣诞节,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庆祝节日的经验,班上围绕圣诞节积极讨论布置环境,所以手工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说他们都体验到了不同成功的体验。

  不足之处:

  教师在引导幼儿粘彩旗时,应该提出要求,明确“要一面接一面”,选择颜色时也要一深一浅,正因为如此,三分之一的幼儿在进行粘贴时拉开了距离,且有的重叠在一起。

教师应该强化语言的提示,比如:

相邻彩旗的颜色搭配要不一样菜显示出美观等。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很多小朋友一开始围着我说“我不会,我不会”,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胆子大起来,大胆尝试各种方法。

小朋友在互相比较中,激发了制作的兴趣,从而激励了他们将作品完成,没有半途而废的现象。

  我觉得对于小班幼儿,动手能力还比较差,安排一些让幼儿容易完成的手工作品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首先要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才能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活动目标:

  1、练习用剪刀剪纸条,制作面条。

  2、养成安全使用剪刀的习惯,体验剪纸活动的乐趣。

  3、初步培养幼儿色彩搭配的能力和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厨师帽1顶,做好的纸面条1碗,一次性碟子每个幼儿1个,剪刀每个幼儿1把,画有直线格的纸若干,彩纸装饰材料若干,奖励用的小星星粘贴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学会用剪刀剪纸条。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扮演面馆师傅。

"小面馆开业啦!

我的面条细又长,我的面条香又香。

这么好的面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学学啦!

"教师出示纸做的碗面,请幼儿猜猜这碗面条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欣赏面条师:

妞妞他们也做了许多面条,我们来看一看。

请幼儿观看图片《长长的面条》,引导幼儿欣赏图中的作品,说说每碗面条所用的材料,最喜欢哪一碗。

  三、制作面条师:

你们也可以做个最棒的小面师!

来,我们一起做纸面条吧!

  教师以面馆师傅的身份边念儿歌,边示范剪刀的使用方法。

"小剪刀,嘴巴尖。

身后长了两个全,五指兄弟来帮忙,兄弟碰碰头,张嘴咬一口,兄弟碰碰头,张嘴咬一口……"(教师带幼儿边念儿歌中"张嘴咬一口"这一句,边练习剪纸的动作)教师给幼儿一些彩色纸,指导幼儿练习剪纸。

请幼儿左手拿纸,把纸放在剪刀的嘴巴里,右手拿剪刀沿着画好的直线剪,剪下一根纸条放在纸碟里,再剪另一根。

  幼儿操作时提醒他们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剪到手,也不要让剪刀碰到身体。

指导他们正确地使用剪刀,鼓励他们将纸条剪直、剪长、剪光滑。

  根据情况,教幼儿用彩纸剪出配菜。

如:

豆子、青菜、胡萝卜、鸡蛋等,并将剪好的面条和配菜装盘。

  四、作品展示请幼儿将剪好的面条端到"小面馆"的桌子上,比一比谁剪的面条又细又长。

  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做的什么面,会是什么味道的,鼓励幼儿试着给自己的面起名字。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目标达到了,幼儿参与的兴趣很高,也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给幼儿配的材料有点少。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始老师教幼儿一起学唱儿歌,第二遍老师唱儿歌第一句,后一句让幼儿唱出本班幼儿的名字,幼儿反应能力还可以。

  2、幼儿看见剪纸操作材料积极性很高,在加上背景是椅上的几位布娃娃客人,吸引了幼儿剪面条的兴趣。

  3、在活动中剪面条剪得慢的幼儿,老师指导幼儿,让他们互相帮助完成,孩子们招待客人的能力很强。

  这节活动课孩子们兴趣很高,孩子们自由互相评比,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我会从实践过程中去改进,更完善。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将圆片片以不同颜色间隔开来连续的粘贴在纸上,并学习简单的添画。

  2、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教具:

范例一幅(毛毛虫)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范例,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毛毛虫"。

提问:

  这是什么?

(毛毛虫)

  请小朋友看看这个毛毛虫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

(圆片片)

  那这个毛毛虫漂亮吗?

(漂亮)

  你们想做吗?

(想)

  2、教师进行示范,要求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与此同时,着重讲解操作中的要领。

  3、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发现幼儿对画毛毛虫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他们对色彩比较敏感。

!

来自屈.老师教案.!

通过活动可以看出,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好,做出来的作品很美丽。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小朋友们对粘贴活动有很大的兴趣,也初步具备了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他们的作品非常的美丽。

  不足之处:

  范例稍微小了一点,另外由于教师非常紧张,使得教师的最后的活动评价未能完成的很好。

以后要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多动点脑筋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陶土无危险、触感好、可塑性强,陶土制作有利于幼儿发展小肌肉动作,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陶土教学活动应避免使用复杂、不安全的工具,尽量利用幼儿能掌握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引导幼儿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进行辅助制作,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为了引导幼儿充分感知陶土的特性,进一步激发幼儿塑造作品的兴趣,更好地掌握陶土制作的技能,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擀平压印法。

  先用小圆棒将泥擀平,然后利用塑料积木、笔套、盖子等在泥上按压,形成各种图案。

如用瓶盖、梳子、回形针、钮扣等压印一张脸(如图一),用衣夹压印螃蟹的螯,用各种笔套、火柴盒压印蝴蝶身上的花纹,等等。

  2.平面镂印法。

  先把泥擀平,再用竹签裁切所需图形,或使用盖子、小塑料积木、胶卷盒等当模具压到底,镂印出模具原形。

这一方法比较简单,但由于它能“切割”出各种有趣的形状而深受孩子们喜欢。

特别是让孩子们利用切取的图形进行组合,有利于他们思维的扩展。

当这些分散而不规则的图形经摆弄变成有趣生动的作品时,孩子们最具成就感。

  3.浮雕塑造法。

在压平的泥上用竹签划线成形,制成浮雕,或在擀平的泥上再用泥堆砌成立体造型,或制成各种半立体作品。

这种方法跟纸上绘画不同,它可以随时描绘或增加、去除,十分方便、有趣。

  4.粘土板组合法。

  把擀平的泥用竹签裁切成方形,再把它们组合成各种立体形象。

如用四块粘土板围合成一盒子状,加上屋顶,就变成了房屋。

用三块粘土板围成船身,再用两块粘土板围成船首,就做成了船只。

不断变换组合的方式,可组合成不同的作品,如火车、鸟笼(如图二)、隧道等。

  5.整体捏塑法。

  使用整块泥,先捏出物体的粗略形体,再加工细部,用捏、雕、抓等方法制成一件完整的作品

  (如图三)。

刚开始,孩子会觉得有些困难,但无意间的成功塑造所带来的欢乐将会使幼儿更加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塑造方法。

塑造得像不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6.借助辅助物成型法。

  ①用火柴棒、瓶盖、冰淇淋匙板、小积木等作为辅助材料表现作品的细部,可使本来不宜用粘土制作的物体变得可以制作,使幼儿体验造型活动的快乐,提高造型能力。

如用火柴棒做蜗牛的眼睛,用冰淇淋匙板做兔子耳朵等。

  ②利用小木棍或铁丝做轴材,外裹粘土,制作飞机、鸵鸟(如图四)等。

还可利用乳酸菌饮料瓶等空容器做芯材,外裹粘土制成指偶等。

  ③将粘土与绳子粘连,可做成吉祥物、纪念章,供幼儿佩戴或送给父母、朋友,还可制作风铃、门帘等悬挂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