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9中山陵前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3249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9中山陵前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9中山陵前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9中山陵前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9中山陵前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9中山陵前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9中山陵前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9中山陵前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9中山陵前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9中山陵前教学设计.doc

堂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内容

9.中山陵前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领导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革命历程及伟大历史功绩。

了解革命先辈为探索祖国的独立、追求真理、不畏强暴,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

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爱戴革命先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3.通过看图片、影像,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演历史剧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第1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中山陵图片,孙中山人物图片及相关孙中山的文字介绍。

2.清政府没落及西方列强欺凌中国的影像资料。

3.黄兴、喻培伦、秋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以及朱德等图片。

4.学生收集有关于孙中山的图片、文字以及反清革命志士的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新课

1.出示南京市中山陵图片。

师问: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谁来介绍介绍?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

是的,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我们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

每年都有上百万人前往中山陵,拜谒孙中山先生。

相机出示孙中山像、名字来历与籍贯。

2.展示课前小调查。

师:

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纪念馆,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学校、公园、街道等,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哪些吗?

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展示。

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当地(或其他地方)用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学校、公园、街道等。

3.过渡:

孙中山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为什么直到今天仍有那么多人怀念、崇敬孙中山呢?

这节课我们就在中山陵前追溯历史,走近孙中山先生。

板书:

中山陵前

堂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内容

(二)师生互动,了解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孙中山先生生活在清王朝末年,那时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

1.了解清王朝末年历史背景。

(1)采用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师讲解:

在第8课《鸦片的背后》中,我们知道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逐步变成洋人统治的工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之灾。

(2)引导学生对话:

看了影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你觉得当时的社会怎样?

(3)过渡:

那么,中国人民是如何走出这“沉重的灾难”,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的呢?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顺应时代要求,创立革命组织,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的主张,走上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

2.探究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1)阅读小故事:

《老百姓不是蚂蚁》

①师: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少年孙中山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呢?

自由读一读课文中的小故事《老百姓不是蚂蚁》。

②师引导学生谈感受:

读了这段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你有什么想说的?

③教师总结:

老师也同意你们的观点,孙中山小的时候就受到太平天国历史(特别是反清英雄洪秀全)的影响,在广州、香港读书时接触了新的思想,认识到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和中国的落后贫弱,更加立志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2)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出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比一比看谁做得好:

学生说说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完成后可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

孙中山上书遭拒→创立中国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

(3)学习同盟会纲领。

教师出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学生读一读,向学生讲“鞑虏”意思,使学生自己能用通俗的话解释同盟会的纲领。

(三)多向交流,明白孙中山“壮志不改”

1.过渡:

孙中山确定了革命目标后,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坚定不移地与清王朝决战到底。

2.读文本:

“伦敦蒙难”。

堂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内容

(1)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触?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

爱国热情

(3)启发学生:

孙中山虽然流亡在外,处境艰难,但与清王朝决战到底的信念却丝毫没有改变,他积极宣传革命,革命风暴一次又一次掀起,他直接或间接号召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呢?

3.开展小小故事会:

讲一讲反清革命志士的故事。

(1)投影一组图片:

黄兴、喻培伦、秋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以及朱德等图片,认一认这些图片的名称。

(2)学生对照书本,并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编讲“黄花岗起义”、“秋瑾英勇就义”及“朱德与辛亥革命”等故事。

(3)小组推荐一位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展示。

4.模拟现场----孙中山答记者问。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

国难当头,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推翻帝制的道路,仁人志士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五)课外探究活动

通过上网或其他途径搜集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相关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开展孙中山研究小组。

第2课时

一、课前准备

1.学生编演历史短剧《武昌起义》。

2.教师准备中国地图,搜集共和新气象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孙中山有了哪些印象?

(或者你已经知道了孙中山哪些方面的事情?

堂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孙中山确立了革命的目标后,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坚定不移地与清王朝决战到底。

他积极宣传革命,革命风暴再次高涨。

(二)体验感悟,了解武昌起义

1.编演历史短剧《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是怎样爆发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演一演,重温历史。

情景表演:

请某一组学生编演历史短剧《武昌起义》。

(出示课件《武昌起义》大背景)。

2.师生互动:

知识抢答。

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抢答:

(1)武昌起义后,当时全国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2)清政府宣布退位是在哪一年?

(3)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还是推翻了封建制度?

(4)武昌起义又被称作什么?

(5)孙中山把清帝拉下马是在哪一年?

(6)哪一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过渡:

腐朽的清政府推翻后,中国何去何从是摆在孙中山及革命派面前的首要任务。

为此,他又开始了探索建国治国之路。

相机板书:

推翻帝制

(三)对比学习,了解共和制

中华民国成立后,经受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一些中国人,一时还无法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误认为中华民国不过是个新的王朝,孙中山不过是个新的皇帝。

真的是这样吗?

让我们来听一则故事再说吧。

1.话题讨论,感受总统风范。

(1)听故事、谈想法。

①教师讲小故事——《今天我总算见到了民主了》。

②师问:

故事中“老人所见到的民主是什么?

”请谈谈你的想法。

(2)学生朗读-----《孙中山不接受“万岁”口号》

①分组讨论:

你同意孙中山为自己不接受“万岁”口号所说的理由观点吗?

为什么?

你还有其他看法吗?

堂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内容

②提高认识:

从以上“老人所见到的民主”和孙中山不接受“万岁”口号的内容中,你觉得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总统?

总统和皇帝有什么不一样呢?

填一填下表:

·比较名称

皇帝

总统

百姓拜见

称呼

在职与离职

(3)体会共和制。

①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宣言中就申明要施行新的建国宗旨,要“扫尽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还颁布了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③教师启导学生思考归纳,孙中山治国与清政府治国有何本质不同?

你认为共和制好?

还是封建君主专制好?

④根据学生回答师出示:

“共和制与封建制的最大区别在于,国家的权利不属于皇帝个人,而属于全体国民”。

讨论一下,你同意孙中山的观点吗?

为什么?

2.找一找,哪些是共和新气象。

请分组说一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了共和制,做了哪些事情?

(1)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搜集的共和新气象的图片、文字资料。

(2)选取典型事件到台前讲一讲。

A.废除“女人缠足”。

B.“男人头上的辫子”。

……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①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带来了近代文明新风。

对照书上内容,说说现在生活中有哪些是当时的新风气?

例如握手、理发、男女同校等等。

②你觉得这些新风气比起以前的旧俗,哪一种好?

为什么?

(四)小结本课内容

学习了本课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说一说。

是啊,武昌起义的胜利敲响了帝制的丧钟,孙中山总统实行共和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风气。

堂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内容

(五)课外活动

找一找: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带来了近代哪些文明新风。

第3课时

一、课前准备

1.音像资料:

关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短片;关于介绍孙中山逝世的音像资料剪辑短片。

2.辛亥革命形势图,图片:

《北洋军阀在汉口一带烧毁民房》、《官肥民瘦》、《外国列强瓜分中国图》、《外国在中国的租界》、《军阀混战,百姓举家逃亡》。

3.学生准备辩论会:

以“辛亥革命成功与否”为辩论主题。

二、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启发回忆上一课时所讲内容,让学生说说孙中山在迈向共和之路上,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二)感悟交流:

革命尚未成功

过渡:

在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共和制度下,人们的生活应该逐渐改善,然而并非如此。

请看《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1.默读朱自清所写的《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教师总结过渡:

生命本不应该有价格的,然而竟有了价格,中国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少年儿童也在苦难中被受煎熬。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呢?

2.学习背景史料-----“巡抚变都督”。

结合辛亥革命形势图,分析革命党人当时面临的复杂、严峻的现实。

讲述武昌起义以后,各地出现的清政府旧官僚乘机见风使舵,投机钻营。

使学生明白,在革命队伍中出现了封建旧势力,使革命队伍变得不够纯洁,也为以后的革命埋下了隐患。

3.投影、图示并讲解-----“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1)播放音像资料: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使学生了解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大致过程,以及袁世凯的可耻下场。

(2)启导学生思考、讨论:

如果你是孙中山,面对当时现实情况,你是怎么想的?

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呢?

为什么要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堂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内容

4.师生互动-----“社会境况大扫描”。

过渡:

孙中山退位后的社会情况怎样呢?

请同学们来看这样几组画面。

(1)出示图片:

第一组:

《北洋军阀在汉口一带烧毁民房》、漫画《官肥民瘦》等。

第二组:

《外国列强瓜分中国图》、《外国在中国的租界》等;

第三组:

《军阀混战,百姓举家逃亡》

(2)小组探讨:

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请你描述一下孙中山退位时的社会情况。

5.小小辩论会:

“辛亥革命成功与否”。

根据学生自己观点,分好正反两方,两方各围绕主题表达收集、整理的资料。

辩论结束,教师总结:

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虽然出现过军阀专制,但新的经济因素、新的社会力量、新的思想在成长,社会在总体上呈现向上发展的趋势。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

6.情景升华-----“深切缅怀孙中山”。

(1)课件展示:

在悲怆激扬的音乐中播放关于介绍孙中山逝世的音像资料剪辑短片。

(2)体会感言:

仔细思考孙中山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谈谈自己的想法。

(3)激励升华:

你认为孙中山一生的付出值得吗?

学完了本课,你心目中的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歌谣总结

以歌谣总结:

一代伟人孙中山,同盟会是他创建,制定纲领高远瞻,三民主义思想传,武昌起义令鬼颤,辛亥革命创民国,民主共和人民心,推翻帝制功永远。

(四)主题延伸

又是一个清明节,我们来到了南京中山陵拜谒这位可亲可敬可爱的伟人。

请你结合第9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