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正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484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97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降水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基坑降水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基坑降水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基坑降水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基坑降水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降水正文.docx

《基坑降水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降水正文.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降水正文.docx

基坑降水正文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拟建场地位于上海市普陀区金沙江路丹巴路口,场地东至长风八号东地块,南至长风社区中心,西至丹巴路,北至金沙江路。

基坑北侧临近地铁13号线。

基坑面积16150m2,地下车库基坑深度为5.70~6.05m。

整个基坑根据施工顺序分为A1、A2、B三个分区。

工程基坑平面布置见下图:

图1:

基坑平面布置图

本次降水设计主要针对地下车库基坑。

基坑拟分为三区先后开挖,A1、A2区可同步施工,待A1、A2区底板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B区第一层土方开挖,A1、A2区全部地下结构完成后,开始进行B区第二层基坑土方开挖。

1.1围护及地基加固概况

本工程基坑围护及止水形式主要采用钻孔灌注桩+搅拌桩止水的围护结构,其中钻孔灌注桩直径为∅650mm~900mm,桩长约11.3m~14.4m;三轴搅拌桩采用∅850@1200,桩长15m~17m。

水泥掺量20%~23%。

同时,根据每侧基坑不同的周边环境及变形控制要求采用不同的形式,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北侧围护

由于基坑北侧邻近运营中的13号线,变形控制要求高,对围护体系的受力性能及止水性能要求高,故本侧基坑围护主要采用∅850mm~900mm钻孔灌注桩+坑外∅850@1200三轴搅拌桩+坑内∅800@600旋喷桩以及桩间压密注浆的围护形式,确保围护体系的受力及止水性能。

2)东侧、西侧及南侧围护

基坑东侧、西侧及南侧周边环境条件较简单,采用∅650mm~750mm钻孔灌注桩+坑外∅850@1200三轴搅拌桩,如下图所示:

图1.1-2:

东侧、西侧及南侧基坑围护形式

3)基坑分隔围护

本基坑共分成A1、A2、B区三个基坑分别施工,其中A1及A2区先行开挖,B区待A区完成结构施工后再进行开挖。

各分区间围护及止水采用∅650mm~750mm钻孔灌注桩+∅850@1200三轴搅拌桩+∅700@1000两轴搅拌桩,如下图所示:

图1.1-3:

基坑分隔墙围护形式

本工程平整后的场地地面标高为-0.9m,坑底标高为-6.6m~-6.95m。

本基坑根据开挖深度,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

其中圈梁及钢筋混凝土支撑强度等级为C40,中心标高为-1.9。

基坑围护形式及支撑平面布置见下图:

图1.1-4:

基坑围护及混凝土支撑平面布置图

地铁保护区地基加固设计:

北侧临近地铁13号线采用钻孔桩内止水旋喷+三轴搅拌桩加固,加固深度自第一道支撑底至基底以下4m。

基坑电梯井、集水坑采用高压旋喷桩及两轴搅拌桩加固。

基坑地基加固平面布置见下图:

图1.1-5:

基坑地基加固平面布置图

基坑围护及开挖深度详见下表。

 

表1.1-1:

基坑工程性质表

工程部位

地面标高

(m)

开挖深度

(m)

开挖面标高

(m)

围护方式

围护止水底标高(m)

A1区

-0.9

5.70~5.95

-6.60~-6.85

钻孔灌注桩+三轴搅拌桩

-15.9~-17.9

A2区

5.70~6.05

-6.60~-6.95

B区

5.70

-6.60m

基坑围护结构典型剖面见下图:

图1.1-6:

基坑围护典型剖面图

1.2周边环境

长风8号西地块公租房地下车库周围相邻建筑和环境条件如下:

(1)东侧:

东侧基坑开挖面与红线最小距离为2.3m,红线外东北侧有一2层建筑物,与基坑开挖面最小距离约19.70m,东南角有一5层建筑物,与基坑开挖面最小距离约19.50m,其中5层建筑作为现场办公楼使用,两建筑物均按天然地基考虑。

(2)南侧:

南侧基坑开挖面与红线最小距离为2.2m,红线外为规划用地,目前为空地。

(3)西侧:

西侧基坑开挖面与红线最小距离为2.5m,红线外为丹巴路,道路宽约14m。

(4)北侧:

北侧基坑开挖面与红线最小距离为2.9m,红线外为金沙江路,道路宽约24m,道路下方有轨道交通13号线区间隧道穿过,隧道直径6.2m,隧道底埋深约15.10~17.0m,基坑开挖面与隧道外侧最小距离约10.8m。

1.3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1.3.1工程地质

工程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上,地貌类型属滨海平原,场地地势平坦,在本次勘探深度内均为第四系土层。

根据收集的资料及本次勘察成果,场地浅部为淤泥质土和粉质黏土,呈流塑~软塑状态;其下为稍密和中密的砂质粉土层;再其下为软可塑状粉质黏土和中密粉砂混杂或交互;再下为密实的砂土层。

工程场地的地基土根据成因及性质划分为12个工程地质单元体,其分布情况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表1.3-1:

土层物理特性表

土层

/

层号

土层名称

层厚

m

层顶

标高

m

渗透

系数

颜色

压缩性

土层描述

杂填土

1.10

~4.50

2.63

4.50

~3.79

4.11

杂色

表层混有大量碎砖、碎石等建筑垃圾,随着深度的增加,以粘性土为主,土质松散不均

②1

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

夹粘质粉土

0.60

~2.80

1.43

3.28

~0.40

1.66

3.77e-06

褐黄

灰黄

中等

含氧化铁斑点,局部夹粉性土较集中。

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此层由上至下有变软的趋势,无摇振反应

②3

灰色砂质粉土

6.00

~9.90

7.88

0.77

~-0.71

0.23

2.5e-04

灰色

中等

含云母,夹粘性土,局部较集中。

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无光泽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3.80

~9.90

6.63

-6.50

~-9.49

-7.77

1.90e-07

灰色

高等

含云母,局部夹少量粉性土及粉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

⑤1

灰色粉质粘土

8.00

~15.30

11.50

-11.79

~-16.40

-14.39

灰色

高等

中等

含云母,夹粉性土团块,局部含粉性土较集中。

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

⑤3

灰色粉质粘土

4.90

~12.60

8.62

-22.29

~-26.70

-25.26

灰色

高等

中等

含云母,夹薄层粉砂,局部较集中。

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

暗绿色粉质粘土

1.00

~4.60

2.62

-25.50

~-29.10

-26.81

暗绿色

中等

含云母,含氧化铁斑点,局部夹粉性土,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

灰绿-灰黄色砂质粉土

0.80

~9.30

5.30

-27.99

~-37.50

-31.69

灰绿

灰黄

中等

含云母,局部为粉砂,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无光泽,该层顶部局部夹粘性土较集中

⑧1

灰色粉质粘土

12.10

~18.20

15.11

-33.90

~-38.42

-36.85

灰色

高等

中等

含少量有机质,局部为粘土,夹薄层粉砂。

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

⑧2

灰色粉质粘土夹薄层粉砂

6.40

~11.30

9.32

-50.52

~-55.00

-52.13

灰色

中等

含云母、石英等,呈“千层饼”状,具交错层理,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

⑨1

灰色粉细砂

15.80

~18.20

17.30

-60.49

~-62.69

-61.45

灰色

中等

低等

含云母、长石、石英等,局部砂土颗粒较粗,夹粘性土团块

⑨2

灰色细砂

未钻穿

-77.69

~-79.13

-78.45

灰色

中等

低等

含云母、长石、石英等,局部为中粗砂或粉砂,夹粘性土团快

基坑典型断面及地质剖面见下图:

图1.3-1:

基坑典型断面与地质剖面图

1.3.2水文条件

工程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和承压水,分别描述如下:

1)潜水:

潜水含水层主要为赋存于浅部地层中的填土、黏性土、粉性土和黏性土层的砂土夹层中,本次勘察期间实测钻探孔稳定地下水位埋深在0.62~1.36m之间。

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迳流补给,以蒸发的方式排泄。

2)承压水:

主要含水层为⑦层和

层,据区域资料及有关规范,承压水位呈周期性变化,水位埋深约3.0~11.0m。

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长期浸水环境下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1.3.3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本场地旧建筑物基础尚未完全拆除,场地东部原为上海煤气公司的煤气储气柜,故场地内存在废弃管线,施工前需进行必要的清障工作。

本场地的第②3层灰色砂质粉土在3.5m~12.0m深度范围内分布较为集中,为降水施工主要针对土层,施工时应予以注意,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安全开挖。

1.4编制依据

1)依据文件

(1)《长风生态商务区8号西地块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长风生态商务区8号西地块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围护结构设计图纸》

(3)《上海市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沪建交〔2006〕105号)

(4)《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技术标准(深基坑工程降水施工规程)》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降水目的

根据本工程基坑区域地下水特征、基坑开挖及基础底板结构施工要求,本降水设计目的为:

(1)疏干开挖范围内土体中的地下水,方便挖掘机和工人在坑内施工作业;

(2)尽量减少由于降水对周边建(构)筑物,尤其是临近地铁车站、区间隧道、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的不利影响;

(3)降低坑内土体含水量,提高坑内土体强度;

(4)降低地下水的水位,确保施工时基坑底板的稳定性。

3降水方案设计

3.1降水工程特点

根据本工程围护结构特征和拟建场地的水文地质特征,本基坑工程的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坑降水的成功与否,这使得降水设计的可靠性十分重要,本降水工程的特点及难点分析:

1)基坑开挖深度5.70~6.05m,局部深坑最大落深3.25m;基坑普遍开挖底面基本位于第

3砂质粉土层中,土层渗透系数及含水量均较大。

2)基坑周边紧临已建成的13号线区间隧道,最近处仅距离10.8m,周边环境变形控制要求高。

3)基坑拟采用分区分块开挖施工,地下工程施工延续时间较长,整个基坑降水时应考虑分区分块单独施工降水。

3.2降水设计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及本基坑的围护及地质特点,采用以下措施解决本基坑降水工程中的难点:

1)对于浅部地层中的潜水层,由于围护结构已经完全隔断主要含水层

3砂质粉土层,因此,对于开挖范围内的浅部潜水,采用疏干井进行处理,并尽可能增加预抽水时间。

2)对于坑底的⑦层和

层承压含水层,根据计算确定是否需要降承压水层。

3)按公司规定,由于本工程基坑坑底位于较厚的砂质粉土层中,为I类疏干降水。

为彻底疏干砂质粉土层,确保坑底安全,设置独立的观测井,观测水位,确保水位降至坑底以下1m。

其中,对于坑内地下水位观测,设置独立的深井进行观测。

对于坑外的地下水位,采用8m深的PVC水位管进行地下水位监测,针对已发现的渗水点及时采取封堵措施,防止对坑内的补给。

必要时在坑外渗水点处施工降水井降低坑外水位。

3.3降水分析及设计

1)基坑抗突涌稳定性验算

本工程基坑埋深约6.3m,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第12.3.3条,在评价承压水引发基坑突涌的可能性时,应对承压含水层和隔水顶板土层的土性、埋藏深度、厚度、透水性及基坑开挖后坑底以下地基土抗承压水头的稳定性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基坑底板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的土压力应大于安全系数下承压水的顶托力。即:

Σh·γs≥Fs·γw·H,

图3.3-1:

基坑底板抗突涌验算示意图

其中:

h—基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距离(m);

γs—基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的土的重度(kN/m3),取18kN/m3;

H—承压水头高度至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

γw—水的重度(kN/m3),取10kN/m3;

Fs—安全系数,一般为1.0~1.2,本工程取1.10

⑦层为砂质粉土层,从不利角度考虑,按⑦层水头埋深为地表下3.0m,⑦层顶埋深按32.0m计算,计算安全系数下承压水顶托力为:

Fs·γw·H=1.1×10×29=319KPa;

基坑开挖面以下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覆土的自重压力为:

Σh·γs=25.7×18=462KPa;

即:

Σh·γs≥Fs·γw·H,因此⑦层承压水不突涌。

同理,层顶埋深超过60m的⑨层土亦不会突涌。

2)疏干降水设置

(1)疏干井形式选择

根据以上基坑抗突涌稳定计算,本工程基坑开挖过程中无承压水突涌影响。降水设计主要针对上层滞水,需及时疏干以保证基坑的干开挖条件。

本工程地下车库开挖深度在6.00米左右,且整个地下室为整体地下车库,土方开挖量巨大,地库建筑覆盖范围广。

在以疏干为主要目的的降水方式选择上,根据基坑平面形式、土层性质及结构特点,拟在地下车库位置采用轻型井点,在1#楼~4#楼房区位置采用深井结合轻型井点的方式进行降水施工。

图3.3-2:

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揭示,本工程基坑底部处于

3砂质粉土层为含水层,为确保基坑开挖安全和基坑开挖质量,保证基础施工期间的工程质量和安全,在基坑开挖前至少15天开始井点降水。

地下水位降深应基本保持在基坑地槽面下0.5~1.0米处,以能保证基坑开挖及地下室结构顺利施工为宜,水位下降过大会影响地基持力层土体结构的变化从而降低了地基持力层承载能力,所以应定期测量井内水位的高低,通过控制抽水量调节地下水水位。

(2)基坑涌水量及轻型井点数量验算

轻型井点及管井井底均位于

3层灰色砂质粉土,井底没有到达含水层下面的不透水层,因此按照无压非完整井进行基坑涌水量计算。

以A1坑为例,由于基坑面积较大,轻型井点间距较均匀,根据轻型井点降水公式模型取一个标准分块进行计算,如下图:

基坑涌水量计算如下:

Q=1.366K(2H0-S)S/(lgR-lgx0)

其中,K:

渗透系数(m/d);

H0:

抽水影响深度(m);

S:

水位降低值

R:

抽水影响半径(m)

x0:

基坑的假想半径

根据勘察报告,K=2.5e-04cm/s,即0.216m/d;

S=6m;

H0=1.85×(S+1)=12.95m

R=1.95×S(H0×K)1/2=19.56m

x0=(A/π)1/2=(660/3.14)1/2=14.49m

Q=1.366K(2H0-S)S/(lgR-lgx0)=271m3/d

井点数量和井距确定:

单根井管出水量计算公式:

q=68πdlK1/3=7.68m3/d

井点管根数N计算:

N=1.1Q/q=39根。

井点管布置满足降水要求。

(3)疏干井布设

轻型井基坑开挖15天前设置进行预降水,基坑内的井点管随着土方开挖进行分批拔除。

在土方开挖完毕的基坑内设置排水明沟及集水井,排水明沟在基坑内每30米(或根椐基坑深浅高低、土质情况)布置一条,集水井每50米设置一个。

排水明沟设置为300×300,集水井设置为800×800×1000,并设置抽水泵进行明水排除。

深井成井施工结束后,在真空疏干管井内及时下入抽水装置、铺设排水管道、电缆线等,电缆与管道系统在设置时应注意避免在抽水过程中被挖土机、吊车等碾压、碰撞损坏。

抽水与排水系统安装完毕,即可开始试抽水。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采用真空抽水以确保预降水的效果,一般3~6口真空疏干深井配置一台真空泵,每台真空泵配置深井的数量可根据管路系统内的真空度调整。

3)降水设计工作量

根据以上分析计算,本基坑降水施工主要针对浅层潜水进行疏干处理,采用轻型井点与深井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工作量如下:

表3.3-1:

疏干降水井数量统计表

降水井类型

井号

井数(口/套)

井深(m)

真空深井

S1-S20

20

12

轻型井点

Q1-Q27

27

7

4降水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4.1轻型井点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4.1.1成井工艺流程

图4.1-1:

轻型井点施工流程图

4.1.2成井设备选型

本基坑采用的轻型井点降水设备为JSJ-60型射流真空泵机组,为目前市场上通用的井点降水设备。

机组主要技术参数:

1)最大抽吸深度:

7.0m;

2)最大抬升高度:

8.0m;

3)最大真空度:

0.1Mpa。

4)适用真空度:

0.04~0.08Mpa;

5)最大排水量:

30m3/h;

6)离心泵电机场机功率7.5kw。

图4.1-2:

轻型井点真空泵机组

4.1.3成井施工技术要求

1)降水重难点

(1)轻型井点主要用在地面以下7米范围之内,对浅层土降水效果较为明显,由于本基坑面积较大,见效时间约在十天左右。

(2)轻型井点降水的有效半径为7~8米,每组长度不宜超过50米。

井点间距1.5米,采用Ф75的总管。

(3)基坑底部第②3层土中水量较多,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补给速度较快,针对这种土层轻型井点进行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井管标高,滤水管必须进入②3层不小于1m,以保证降水质量。

2)成井施工流程

(1)成孔

在井点安装前应预挖深约1.5m的沟槽以方便成孔,保证降水效果。

井点降水成孔施工采用水冲法,该方法是用高压水冲刷土体,用冲管扰动土体助冲,将土层冲成圆孔后埋设井点管,成孔孔井不小于300mm,井点管间距1.5m。

冲孔深度应比设计井点管埋设大于0.5m,以确保滤管四周及底部的滤水层。

(2)安装井点管

冲孔成功后,应立即放入井点管,井点管采用直径Φ48的钢管,长为6米,管下端配有长为1.0m过滤管。

井点管应居孔中心,严禁将井点管强行压入孔中,井管垂直度允许误差为1%。

(3)填滤料、封口

井点管放置后,在管壁周围填滤料,滤料采用粗砂,灌砂高度3m,确保水流畅通,填滤料时注意填滤速度,避免中部架空,同时滤料投入量不少于计算量的95%,约0.6方左右。

当填砾至孔口下1m左右时,改换用粘土逐层填入捣实封口,以防泄漏,实现真空降水。

(4)管路连接

连接软管为钢丝管,内径Φ48,长约0.7m左右,连接井管与集水总管。

集水总管直径Φ75,每根6m,互相间用钢丝管连接,在管壁每1~2m设一个连接井管的接头,并与抽水泵连接,安装过程中各连接点必须密封,基坑开挖前真空度必须大于0.06MPa,基坑开挖后真空度必须大于0.04MPa。

3)成井施工要点

(1)井点施工结束,立即组织洗井,做到出水正常。

(2)降水系统各部件应连接严密,不得漏水、漏电、漏气,并仔细检查泵组工作状态,防止反转。

(3)降水系统安装完毕,应及时组织抽水,全面检查机组的工作水压力、真空数、电流、电压,井点的出水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排除。

(4)在试抽水过程中,应定时观察抽水流量,工作水压力、真空度以及观测孔的水位等,并做好记录,根据水位下降的趋势,分析其降水效果。

(5)保证抽水设备的正常运行,降水期间不得停泵。

(6)注意将抽出的水排至降水区以外,以防产生回渗。

4)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滤管淤积:

Ø预防措施:

滤管应设在渗流性较大的土层中;冲井点孔时,井点孔的直径不宜小于30厘米,井身要直、圆,上下保持一致;井点孔深度应大于井点深度0.5米,严禁将井点管硬插人土中;砂滤料应符合规定要求,滤料应过筛,清除夹杂其中的泥块、杂草等垃圾;井点孔冲孔深度达到规定位置后,应将孔内泥水稀释;待井点管放入孔内后,应立即灌填砂滤料;回填砂滤料时,绕井点管四周均匀填入,使滤层厚度均等,填砂滤料的数量应满是规定要求;井点下沉结束后应及时检查井点渗水性能;当砂滤料在井点管周围灌入井孔时,应有泥浆水从井点管口冒出,或是将清水注入井点管内,水能很快下渗,则可认为这根井点管属于良好。

如果水不下渗,则应立即处理。

一套井点埋设后应及时试抽洗井。

Ø治理方法:

井点孔直径太小、井深不够时,应重新扩大孔径和加大孔深;对于井点管硬插人土中的,应拔出井点管,经重新冲孔加深,达到规定深度要求后再沉放下去;灌砂量不足的,应及时查清原因,采取措施提高其渗水性能。

对于渗水性能很差的井点,应及时分析其原因,采取措施提高其渗水性能。

(2)水质浑浊:

Ø预防措施:

井点滤网应注意保护,在下井点管以前,必须严格检查滤网,发现破损或包扎不严密应及时修补;井点滤管和砂滤料应根据土质条件选用;为满足滤层厚度要求,应根据地质资料、现场条件选用合适的成孔机具和制定相应的施工工艺来成孔;灌砂量应根据冲孔孔径大小和深度,确定实际灌砂量应不小于计算量的95%;若冲孔期间发现弯孔或坍孔、淤塞,应填土后在旁边重新成孔。

(3)真空度过低:

Ø预防措施:

井点施工时,各根井点滤管的顶端高程应按规定保持一致;井点距离开挖面不得过近,一般距离基坑(槽)上口宽度不应小于1米;集水总管应搁置平稳;管路系统安装应严密,并经检查合格;真空泵的传动装置在开泵前应做适当调整,使转速满足规定要求。

Ø治理方法:

集水总管因地表沉降过大而发生变形时,应及时调整总管的高程;集水总管连接处漏气,应拧紧螺栓或拆下重新安装;总管阀门漏气,应调整或更换;井管断裂或连接部位丝牙脱离(滑牙),经处理无效,则应将该井管与集水总管脱离,如该井管位量处于降水的关键地点,应重新补打井点。

(4)气水分离失控

Ø预防措施:

气水分离箱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保养,防止箱内的水进入真空泵;气水分离箱的水位器上下两端应安装有旋塞,必要时能关闭,以防止外面空气进入箱体内;气水分离箱的上下两只筒体应密闭,防止漏气;离心水泵与气水分离箱之间的阀门应可靠,防止漏气;离心水泵的出水量应控制适度,使能保持连续出水。

Ø治理方法:

听到排气缸体内发出撞击声后,应立即将气缸下面的放水旋塞开启,使气缸内的积水排出,排净积水后,将放水旋塞关闭;若撞击声仍连续不断,气缸下面的旋塞不断有水排出,则停泵检查真空泵活塞与气缸末端留有的间隙状况等,待处理后不再有撞击声时,才可按规定操作顺序,重新开泵使用。

(5)升温过高:

Ø预防措施:

干式真空泵抽水机组开动前,必须对冷却水箱内灌满清水;冷却水泵、水箱及管路经保养后都完好,方可正式使用;真空泵运转期间,要经常检查缸套温度状况,以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Ø治理方法:

发现真空泵活塞缸体温度升高很大时,若冷却水箱内无水,应立即加满清水,若因冷却水管堵塞或气水分离箱内泥砂等淤积使热交换失败,则用外面的冷却水来降温。

(6)井点出水量小,地下水位降深比预计浅得多:

Ø预防措施:

详见“滤管淤塞”的预防措施;滤清器、井点管及总管等管路在使用前应清除积存在内部的残存泥砂及垃圾等淤积物;塑料连接短管必须确保从井点管流向集水总管的过水断面积;需要开足的阀门必须开足,并加以确认。

Ø治理方法:

滤清器被泥砂等积满淤塞,应关闭总闸阀迅速清除;对降水重要地段滤管淤塞的井点应拔出,洗清井点滤管后重新下沉井点,或在临近位置补打井点。

 

4.2深井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4.2.1深井构造与设计要求

由于本工程疏干井属于I类疏干井,疏干井施工质量应按降压井标准进行控制,需满足以下要求:

1)管井构造

(1)井壁管:

井壁管均采用焊接钢管,井壁厚应不小于6mm。

井壁管直径均为φ273mm,成孔直径不小于φ650mm。

(2)过滤器(滤水管):

滤水管的直径与井壁管的直径应相同,滤管孔隙率不小于20%,滤管外应设置垫筋,外包加筋铁丝网或双层钢丝垫网和30~40目尼龙网,尼龙网搭接长度约为尼龙网单幅宽度的2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