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说课生活与哲学doc.docx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说课生活与哲学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说课生活与哲学doc.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说课生活与哲学doc
生活与哲学
【全书基本框架】
1、前言(致同学们)和第一单元:
阐述哲学的一般知识。
(1)什么是哲学?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
阐述马哲的辩证唯物主义。
(1)辩证的唯物论: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2)唯物的辩证法:
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如何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
3、第四单元:
阐述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历史观。
(2)价值观。
(3)人生观。
【全书基本框架图】
【全书基本框架图说明】
1、哲学思考的是人与世界的终极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从何处来)?
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向何处去)?
如何处理人与世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
对这些终极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而其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完整地、科学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统一的。
如唯物论中渗透着辩证法思想,辩证法中渗透着唯物论思想,认识论中又渗透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世界观决定历史观,世界观、历史观又决定着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观又内在地包含着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单元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思想智慧,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单元主要是从学生身边的哲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在以前的高考中,本单元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频繁考查的知识有:
哲学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等。
前瞻2010年高考,考生需要注意:
1、对于古今中外着名唯心主义哲学家的经典论断,能够准确辨别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2、结合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3、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以及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知识网络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美好生活的向导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本义
哲学的任务
哲学的含义
世界观的含义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具体知识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百舸争流的思想
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是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并决定各种哲学的性质和方向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预见未来,指明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其自然科学基础
直接理论来源
与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
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况和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
生活处处有哲学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时代精神的总结和精华代的精神上的。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社会变革的先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
【考点扫描】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Ø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提示】
两句话各有侧重:
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这是最根本性的。
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思考和追问,哲学才会出现。
(2)哲学的本义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提示】
哲学≠智慧:
哲学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学。
(3)哲学的功能(P25)
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哲学的任务
真正的哲学给人智慧、使人聪明,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宇宙和人生。
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提示】
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作用(或功能):
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得以完成这一任务。
Ø2.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
比较
哲学
世界观
区别
含义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特征
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几乎人人都有,是自发形成的、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
联系
①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哲学是世界观的最高表现。
②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即世界观一经概括和总结,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时,世界观便成了哲学。
③世界观和哲学都把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当作自己的认识和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
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Ø3.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比较
哲学
具体科学
区别
研究对象和回答问题不同
以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作为研究对象,回答整个世界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的问题
以世界某一领域为研究对象,回答的是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特殊性质和特殊规律的问题
联系
①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反过来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
“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是百科全书”等说法都是错误的,但可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Ø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提示】
1、注意搭配,如不能说“思维和物质的关系”。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为什么:
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二,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三,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
Ø2.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Ø3.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是哲学中两大基本派别之一。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
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
把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等同起来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
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
“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经典观点: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也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经典观点有:
狄德罗: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Ø4.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是哲学中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根本对立。
它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有两种表现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形态
基本观点
认识论根源
总体评价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
把人们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
局限性:
二者归根到底,都是把人的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其根本观点是错误的。
可取处:
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客观唯心主义
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
把人们思维中的概念夸大为脱离了物质的神化了的绝对
【扩展】
1、理解列宁语:
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一是说明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二是说明唯心主义有其认识论根源,三是说明唯心主义局部可借鉴。
2、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
心外无物
慧能: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
康德:
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
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
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
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
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3、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
理念论
黑格尔:
绝对观念论
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
理在事先
4、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
“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5、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错误吗?
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是根本观点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
唯心主义是根本观点错误,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的关系
区别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联系
哲学基本派别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第一个方面的回答不同而形成的。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Ø1.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因为:
(1)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2)它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3)它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批判功能:
批判旧的制度和观念,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塑造功能:
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疑点】
真正的哲学就是科学的哲学吗?
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总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为真正的哲学,关键是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自己时代的先进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讲,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哲学现在看来都有其局限性,但它们都是自己时代的真正的哲学。
Ø2.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1)阶级基础——马哲的产生,是时代的要求。
(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可以论证自然界的唯物辩证性质。
马哲是对当时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
马哲是以往哲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Ø3.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注意: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Ø4.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产生条件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建设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主要内容
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精髓:
实事求是
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一要义:
发展
核心:
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主要贡献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并能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联系
都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都是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单元特征】
本单元重点讲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科学地指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科学地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综观历年高考,本单元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的题型涉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一般都以具体材料尤其是热点材料为载体,考查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在非选择题的立意方面,本单元内容往往和辩证法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考查。
在历年高考中,本单元中频繁考查的知识有:
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以及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
前瞻2010年高考,考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结合社会倡导的精神及先进文化(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长征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说明意识的能动作用;
(2)结合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所获取的成果,说明意识可以正确反映物质;(3)结合党和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制定的各种政策,以及不同地区、行业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说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理解说明实践推动了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以及实践检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结合人类对太空领域及星球的探索历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知识网络】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本的一切事物老师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物质定义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体系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运动的含义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探索世界的本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社会历史的主体
规律的含义
自觉遵循物质动力的规律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运动是有规律的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产生意识的厂房和机器——人脑
产生意识的原材料——客观存在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的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仗态度的统一
既反对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反对消极保守,无所作为的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及其特点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是认识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求索真理的历程
真理的含义
真理与谬误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客观的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的
认识受主体和客体等条件的限制,需要多
次反复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随认识对象、主体、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实践在发展
真理在不断地发展和超越自身而发展
【考点扫描】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Ø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
(1)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区别:
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
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不能将二者等同,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4)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5)马哲物质观的意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③“客观实在”→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
Ø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Ø3.理解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和运动是辨证统一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④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Ø4.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
静止
区别
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特点
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联系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静止是一种不显着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Ø5.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理解:
固有的→不是主观添加的(如乌鸦报丧)
本质的→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
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
稳定的→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
注意:
①不能认为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规律具有客观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规律都是客观的。
②不能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