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428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

《《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

《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

《厘米和米》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教学线段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能熟练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所有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的重要基础。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从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拓宽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学习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打好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在一些简单的图中识别线段,会数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联系具体情景认识厘米和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能估计它们的长度,会画指定的线段,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3.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初步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建立正确而清晰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正确的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测量和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能熟练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都有过一定的接触,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单元课时安排

共7课时

课题

认识线段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总第(46)课时

教学目标

(含重难点)

1、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重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在平面图形中感知过图形的边。

教学过程

修改部分

目标描述1:

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

目标落实: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出示一根毛线)提出要求:

小朋们像老师一样拿起桌上的毛线,

轻轻地放下。

(2)指出:

刚才,老师发现小朋友都合作的很好。

(师边做边说)像

这样,我们捏住毛线的两头,用力一拉,毛线就变成直直的。

我们就把两手之间这直直的一段叫做线段。

指出:

两手捏住的地方,是线段的端点。

启发:

这条线段有几个

端点?

(3)抽象概括,了解线段特征。

指出:

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

(电脑抽象线段图)

提问:

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是线段,线段有什么特征?

指出:

线段是直直的,有2个端点。

目标检测: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说一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下面这些图形,你们认识吗?

它们也是由线段围成的。

师指第一个图形,提问:

它是什么图形?

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追问:

这条线段的2个端点在哪?

(指一指)

小结:

五边形是由5条线段围成的,那六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

的?

八边形,十边形呢?

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是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干预措施:

收集学生中的典型错例再加以分析。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课后个别辅导。

目标描述2:

探索画的方法,会画线段。

目标落实:

提问:

老师想把线段画下来,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

示范:

老师先来画一条,小朋友们看清楚了。

左手拿尺放平,压

紧,右手握笔。

沿着尺子的边轻轻移,两个端点别忘了,画上小竖线。

提出要求:

自己动手,像老师一样画一条线段。

提问:

谁来说一说,画线段要注意什么?

提出要求:

现在请小朋友用直尺再画一条和刚才那条不同方向、

不同长短的线段。

目标检测:

1、用直尺把下面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2、(3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干预措施:

不能自主解决问题的学生,老师再做个别辅导交流。

当堂检测:

1、一般性检测:

(4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3、提高性检测:

(5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

全课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认识厘米

(1)

(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总第(47)课时

教学目标

(含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重难点)

2、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有长有短。

线段是建立长度和长度单位的概念的基础。

教学过程

修改部分

目标描述: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目标落实:

1、师讲述:

猴妈妈有三个孩子,他们一起给妈妈买了一条围巾,以此来感谢妈妈的辛勤劳动。

妈妈想知道围巾的长度,老大拿来一个玉米棒子,量出这根围巾的长度是8根玉米棒子的长度;老二拿来的是黄瓜,量出围巾的长度是6根黄瓜的长度;老三用手拃了一下,量出围巾的长度是12拃。

问:

同一条围巾,为什么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相同呢?

(交流)

师:

是啊,它们选用的工具不同,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2、如果我们想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你们觉得最好用什么工具来测量?

3、认识刻度尺。

师:

大家有尺子吗?

请大家拿出尺子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对着课件上的图交流)

学生可能发现:

尺子上有很多数;有很多线,有长有短;还有字母“CM”。

当学生讲到“尺子上长短不一的竖线”时,告诉学生:

这叫刻度线。

当学生讲到“尺子上有很多数”时,先让他们按顺序读一读,再介绍“0刻度线”。

当学生讲到字母“CM”,告诉学生:

这表示厘米,厘米是常见的长度单位。

揭题:

板书:

认识厘米。

4、师:

小朋友们看这把放大的直尺,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1)看一看。

你能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到1厘米吗?

试试看。

交流:

你是怎样找到1厘米吗?

指导学生回答出:

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是1厘米。

问:

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

我们把靠在一起的两个数叫做相领的两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2)记一记:

师:

刚才我们在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

课件出示,说一说,比划一下。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

(4)总结:

对1厘米有什么感觉?

用厘米作单位可以量怎样的物体?

(比较短的)

目标检测:

1、让学生在直尺上找一找2厘米。

说一说:

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

为什么?

2、用手势比划出2厘米的长度。

3、思考:

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干预措施:

不能自主解决问题的学生,老师再做个别辅导交流。

当堂检测:

1、一般性检测:

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记一记我们“身体尺”1厘米。

2、提高性检测:

让学生在直尺上依次找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等长度。

比一比谁找到的多?

全课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认识厘米

(2)

第(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总第(48)课时

教学目标

(含重难点)

1、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重难点)

2、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1厘米,并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概念。

学生对测量有了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

修改部分

目标描述: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目标落实:

1、用厘米量。

(1)师:

怎样量出这张长方形纸的长度?

学生试一试。

交流后课件演示,总结测量的方法。

(2)展示三种错误的量法,说说理由。

(3)出示小刀图:

填空后交流。

(4)教学两种接近整厘米数的量法。

(课件)

(5)完成书上的第3题。

看图填空,汇报交流。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

线段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看它比较接近几厘米,用“大约长几厘米”来表达。

2、画出4厘米。

(1)请学生尝试画出长度是4厘米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2)如果没有0刻度能画吗?

尝试不同的画法。

总结:

都画了4大格,也就是4厘米。

(3)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目标检测:

1、“想想做做”的第2题

(1)让学生先直接判断给出的两条线段的长短。

(2)量一量,说一说,算出两条线段的长度相差多少。

明确:

线段是有长度的,线段的长度可以通过测量来比较。

2、“想想做做”的第4题

量一量你食指的长是几厘米?

一只手掌的宽大约几厘米?

(填写后汇报结果)

3、估一估,量一量(第5题)

估计一下,填写。

(交流估的方法)

再量一量,填写。

干预措施:

如果学生中错误较多,可选择学生中典型的错例,集体纠错,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多说说正确的想法。

当堂检测:

1、一般性检测:

量一量下面线段的长度。

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2、提高性检测:

用直尺测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当尺子不够长时,如何测量?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认识米

第(4)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总第(49)课时

教学目标

(含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重点)

2.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对比较长的物体的测量有了求知欲。

教学过程

修改部分

目标描述: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目标落实:

1、建立1米的表象

(1)学生举起米尺,看1米有多长。

(2)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

(3)用手势表示1米的长度。

(两手掌夹住米尺的两端)

(4)估一估

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米,再用米尺验证。

(5)用米尺量自己身高,看1米大约到身体什么地方。

(6)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多高。

(7)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目标检测:

1、完成试一试

(1)先说说准备什么?

(2)说说怎样量。

(3)小组合作量一量。

2、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干预措施:

如果孩子在量的过程中,问题多,老师可以让好的孩子到讲台上做榜样,其它孩子观察。

目标描述2:

知道1米=100厘米,能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目标落实:

1、回忆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

(并板书)

2、用手势来比划这些单位。

3、在米尺上找到1厘米有多长,数一数1小段有多少个1厘米,再10个10个的数。

4、得出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100厘米

目标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再测量。

(2)闭眼想一想刚才测量的长度,想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2米。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先估计教师的宽,然后再测量。

(2)根据宽来估计长,以小组为单位测量。

 

当堂检测:

1、一般性检测:

一根拔河的绳子长25米,一根消防救生绳比拔河绳长5米。

这根消防救生绳有多长?

2、提高性检测:

课后收集一些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图片,认识1米长,几米长,几十米长。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十

(1)

第(5)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总第(50)课时

教学目标

(含重难点)

1、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重点、难点)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学生对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认识。

也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修改部分

目标描述1:

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目标落实:

1、回忆我们最近学过的长度单位,并用手势来表示他们的长度。

2、举例说说1米的物体有哪些?

1厘米的物体有哪些。

3、完成P66页,第1题

(1)学生先填,然后交流。

(2)让孩子找到一个标准比比,例如,床长2厘米,可以让孩子用手指比一比,认识错误,而2米比大多数人的身高还要长一些,所以米合适。

4、完成P66页,第2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2)让孩子从不同角度比较。

(3)引导孩子总结比较的方法。

目标检测:

1、教室门高2()一支铅笔长约14()一幢楼房高15()

2、大约2米长的物体有。

3、二年级小朋友走一步大约20厘米,()步大约1米。

干预措施:

如果学生中错误较多,可选择学生中典型的错例,集体纠错。

目标描述2:

熟练运用1米=100厘米,培养孩子估计能力。

目标落实:

1、完成P66页,第3题

(1)学生先观察,说说你的理由。

(2)动手量一量,与估计结果进行比较。

2、完成P66页,第7题

(1)学生先估计,然后测量。

(2)说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目标检测:

1、我量课桌的长量了4拃,桌子长()厘米。

2、小明量教室长,量了8粀,教室长约()米。

3、一棵小树高60厘米,再长()厘米就是1米。

干预措施:

学生如果实在弄不清,可以让孩子记住一些物体的长度,在遇到其它物体时,以他们为标准。

当堂检测:

1、一般性检测

在圆圈里填>、<或=

3米○4米1米○100厘米56厘米○65米

25厘米○25米50厘米○5米2米○200厘米

2、提高性检测

量一量身边的物体长度,不是整厘米可以用大约表示。

数学书的长和宽,

笔盒的长和宽,

铅笔的长度。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十

(2)

第(6)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总第(51)课时

教学目标

(含重难点)

1、进一步巩固对米、厘米的认识,熟练运用厘米和米之间的联系。

(重点)

2、能解决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认识。

也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但灵活运用的能力还不强。

教学过程

修改部分

目标描述1:

巩固长度单位米、厘米。

运用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目标落实:

1.说说生活中1米的物体有哪些?

说说身边1厘米的物体有哪些?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举例说说它们选择哪个长度单位。

教室的长和宽。

操场的长。

字典的长和宽,旗杆的高,笔盒的长和宽,橡皮的长等。

3、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一排

7米70厘米3米3厘米100厘米

(1)统一单位。

(2)交流想法。

目标检测:

1、数学书第66页第3题

比眼力

然后再量一量,有什么体会。

干预措施:

如果学生有弄不清米、厘米的,老师可以让孩子在家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加深影响。

目标描述2:

能解决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目标落实:

1、完成数学书P66第4题

(1)学生读题,找条件问题。

(2)说数量关系。

(3)改变,已知用去的和还剩,怎样求绳子的长。

2、完成P66第5题

(1)弄清条件和问题。

(2)怎样求红红?

为什么?

(3)明明最高是多少?

最矮是多少厘米?

目标检测:

1、一根绳长6米,制做2米长的跳绳可以做()根。

2、一根绳长6米,制做跳绳用去2米,还剩()米。

3、用2米长的短绳量长绳,量了6次正好量完,长绳长()米。

4、一根绳减去6米,正好是2米,这根绳长原来()米

比一比,算一算,弄清数量关系。

干预措施:

收集学生中的典型错例再加以分析。

当堂检测:

1、一般性检测;

测量长方形的上下左右各边,你有什么发现?

2、提高性检测: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1()=99()

10()+90()=1()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我们身上的尺

第(7)课时

课型

活动课

总第(52)课时

教学目标

(含重难点)

1、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重点)

2、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运用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测量经验,有了初步的估测能力。

教学过程

修改部分

目标描述1:

了解身上的尺,知道它们的长度。

目标落实:

1、复习米,厘米。

(1)用手势表示。

(2)生活中见到拿些测量长度的工具?

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身体中的尺

(1)认识一拃多长。

手势表示,大约15厘米

(2)一庹多长

手势表示,大约130厘米

(3)一步,一脚有多长

猜自己一脚,一步的长度。

看视频,怎样测量它们的长度,小组活动测量自己一步,一脚的长度。

得出一脚大约20厘米,一步大约45厘米。

目标检测:

1、用一拃测课桌的长。

(1)猜大约多长。

(2)同桌合作测一测。

(3)汇报测量结果

干预措施:

学生测一脚、一步有困难,回家与父母合作,再测测,或者测测大人的一脚,一步有多长。

目标描述2:

学会用身体尺量物体的长度。

目标落实:

1、1米有几拃?

(1)猜一猜。

(2)测一测。

2、1米有几步,几脚。

(1)看视频怎样测量的。

(2)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

(3)得出1米约7拃,约2步,约5脚长。

3、量黑板,教室的长。

(1)估一估它们的长度。

(2)说说选身体的那把尺比较合适。

(3)小组合作进行测量。

(4)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目标检测:

用身体中的尺量量身边的其它物体的长度。

1、讲台的长度

2、课桌的高度

3、门的高度。

1干预措施:

如果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回家与父母合作,量量家里房间的长,客厅的长,厨房的长。

餐桌的长。

当堂检测:

一般性检测:

用尺量量笔盒的长,数学书的长,电视机的长,黑板的长。

提高性检测:

用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了解物体大约的长度。

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