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入门的技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709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9.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码摄影入门的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数码摄影入门的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数码摄影入门的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数码摄影入门的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数码摄影入门的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码摄影入门的技巧.docx

《数码摄影入门的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码摄影入门的技巧.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码摄影入门的技巧.docx

数码摄影入门的技巧

数码摄影入门的技巧

数码相机特有功能的掌握

  首先是应该知道的是数码相机的一些特殊功能,数码相机有别于传统相机,所以在摄影的时候有些比较特殊的调节选项,而且这些选项对于数码摄影来说非常关键。

比如“ISO调节”和“曝光补偿”就是非常特别而重要的。

  

(一)关于ISO

  首先说说ISO的调节,ISO的设置调整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光线不足的困扰,第二是快门速度过慢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有三脚架或者可以保证数码相机固定拍摄的话,可以通过增大光圈快门或者慢速快门来进行拍摄,但是在缺乏三脚架支持或者手持数码相机无法保证稳定拍摄的情况下,就只得选择较高的ISO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记住,如果要获得画面清爽的照片就尽量采用低ISO设置进行拍摄,例如,如果要拍摄阴天或者日落时候的运动对象,快门速度设定最好为1/125s。

不过如果在ISO50或者ISO100的设置下,即使在最大光圈设定下数码相机也不会达到这个快门速度,而是更慢的快门进行拍摄,这时候只能够采用提高ISO设置来获得快速快门,这样才能够捕捉到快速运动的对象。

  不过对于ISO的调节应该是一步一步的进行,先调高到最近的一挡,看看是否能够实现拍摄意图,如果还不理想就再提高一挡,这样就可以保证获得最佳的ISO设置进行拍摄,当然无论如何,ISO的升高都会导致噪点的增加,因此我们得了解ISO变化的优点和缺点。

  简而言之,ISO的设置升高会带来噪点的增加,当然在光线条件不好的时候,ISO增加可以提高快门速度,实现拍摄的可靠性。

  要记住,在照片的阴暗部分或者单色区域的表征会比较突出,噪点色斑现象会比较明显,低ISO下拍摄的画面干净利索,不过在低光照的时候最好能够使用三脚架进行辅助拍摄。

  

(二)关于白平衡

  在荧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照片会显得发绿,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莫名其妙地偏蓝,我想刚玩数码相机的朋友大概碰到过这种情况吧,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

能够对这一现象进行补偿的功能就是“白平衡”。

你如果不想在拍摄的时候让皮肤变得怪里怪气,就跟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白平衡为何物?

  白平衡控制就是通过图像调整,使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

简单地说,白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仍然把“白”定义为“白”的一种功能,这样可以保证色彩还原的准确性。

一般而言,采用全自动方式时,我们的易用性数码相机也会采用自动白平衡,在特殊环境下很容易失误。

此时,建议大家调用数码相机中的预设白平衡值,其中包括室内白炽灯、户外晴天、酒店等多种常见的环境。

正确设置白平衡之后,色彩表现比右图更加自然。

  不过白平衡还有很多另类的用法,比如不同的白平衡值会使得照片产生偏色,而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使作品产生一些特殊效果,这往往比使用滤色镜之类的小附件更加自然,而且十分方便。

利用黄色的自定义白平衡产生蓝色光,淡蓝色自定义白平衡产生暖调的橙红色光,我们可以人为控制照片的偏色。

为了令照片更加柔和,采用淡蓝色物体来自定义白平衡即可;为了令照片更加深邃,采用黄色来自定义白平衡即可。

  在某些拍摄环境下,数码相机预设的白平衡值可能不够用,而白平衡又是十分抽象的概念,难以用简单的数值来描述。

此外,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捕获功能,这也是最为准确的方式,不过使用时相对繁琐。

首先找一张你认为最标准的白色物体,一般是白纸或者白色的石膏雕塑。

随后打开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捕获功能,将镜头对准标准的白色物体,此时数码相机可以准确地捕获当时环境下的白平衡参数。

  掌握了白平衡,拍摄出的照片就会有准确的色彩表现。

(三)关于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EV)的概念:

摄影其实就是摄影者运用自已掌握的摄影技术通过摄影器材对环境光线的计算、捕捉景物成像的过程。

这个过程与设备的光圈值(控制单位时间进入相机的光通量)、快门速度(曝光时间)以及ISO(感光度,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有关。

如今的传统设备以及DC都会通过自己的内部程序,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自动调整光圈、快门甚至ISO值。

但在复杂的光线及强对比高反差环境下,P(程序自动曝光)挡拍出的照片往往差强人意,效果不是最佳。

这时就需要拍摄者手工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曝光参数调整,这就是曝光补偿EV(exposevalue)。

  光的补偿、调整的手段很多,一般的有闪光灯、摄影灯、反光板的外源光线补偿;调整光圈值、曝光时间的光通量参数补偿。

上面这几种补偿的方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分类到“光线补偿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

还有就是数码相机特有的EV的调整补偿。

  外源光线类的闪光灯光线补偿,在缺乏其他补光光源情况下补光偏硬,往往会在被摄对象的背景上留下明显的阴影,同时会使被摄主体高反射部分失去层次,失真严重,所以一般很少采用。

  摄影灯可以营造出很好的拍摄效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局限于摄影棚之内。

  补光效果柔和的反光板对于小场景人像类摄影应用广泛,常用于主体面部补光,其局限性不言而喻。

  光圈以及快门的光通量参数调整,往往由于拍摄过程中需要考虑景深,以及运动物体因素影响,实际运用中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

  对于现在普及的数码相机来说,最常用到的手法是进行EV的调整,以期达到曝光补偿的目的。

  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多具备±2.0EV调节范围,高档些的DC可达可达±3.0EV。

考验一台DC的指标之一就是它的手动调节功能,而在EV调整中调整精度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般的以0.3或0.5为级别。

级差越小越能满足拍摄者的创作意图。

  对于初学者来讲,曝光补偿一般用于静物、景物拍摄的场合。

这个场合适合你从容进行参数调整,用不同的补偿值拍摄多张片子,从中选择最佳作品出来。

  正确调整EV值:

在典型欠曝场景(物体亮部的区域较多,如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场景等)使用EV+,在典型过曝场景(物体暗部的区域较多,如密林、阴影中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使用EV-。

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

  需要注意的是DC无论在P挡还是S/A挡下,当对EV值进行调整时,相机的光圈/快门参数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P挡下EV调整时,相机光圈、快门都会做出自动调整;A挡下光圈固定、EV调整会联动使快门的速度变化;S挡下快门固定、EV调整会联动使光圈大小变化。

但是这些光圈、快门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最终成像后的曝光补偿效果。

  如果掌握好了ISO调节和曝光补偿的调节,那么数码相机使用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了。

玩熟了数码相机,接着我们就该来看看如果拍摄照片才会好看了。

  摄影的入门技巧

  摄影其实是件既复杂又简单的事情,如果掌握了精髓,就会比较轻松。

首先介绍的是构图,构图是拍好一张照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1.光线的处理

  摄像用光的动态性特点不仅是由摄像的技术要求和造型特点所决定的,它还与不同内容对光线的不同要求有密切的联系。

在纪实性影像中,如纪录片、风光片、纪实性专题片等通常要求在不失真的情况下艺术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光效,注重实景光线的运用,强调真实自然的光效。

而艺术类影像的用光比纪实类要复杂而多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人工处理,但应根据拍摄内容和节目体裁的区别来适度地掌握。

  2.色彩的处理

  色彩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如拍摄红色,能让人有一种喜庆、奔放的感觉,绿色能让人有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白色让人有一种恐怖、死亡的感觉,在拍摄时应根据主题和内容的需要选择感情特征明确、相互关系鲜明的色彩,进行恰当、灵活地匹配、组合和运用。

  色彩还可以用来表现时间,如红叶象征秋意,橘红的草地告诉我们夕阳正在落山,而姹紫嫣红则显示早晨,而且色彩还能烘托视觉要素的表现力,如肤色红润表现青春年华。

  3.影调的处理

  在影像构图中搞好明暗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在画面中选择拍摄对象时,在大面积的亮影调中安置一小块暗影调,或是在大面积的暗影调中出现一小块亮影调,都能够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力,有利于表现所要强调的对象或主体。

明暗配置在画面构图中还可以用来均衡构图,如果画面一侧是很浓重的暗调,而另一侧是很轻淡的明调,利用构图适当地调整明暗关系,就能够改变这种不均衡的情况,使画面的结构形式稳定、均衡。

  4.线条的处理

  在构图中线条的造型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画面框架的相互关系。

如拍摄同一根旗杆,虽然现实生活中它是笔直地矗立着的,但是在电视屏幕的画面框架中,它可以居中占满画面,也可以靠边分切画面,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就要求您在拍摄过程中要能够认识和选择何种构图下被摄主体的线条形式最佳、最能表现和反映其本质、最能传达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

  在掌握了构图以后,我想你离成功就只剩下一点点距离了。

不急,最后来看看我们总结的要点,相信你看完以后剩下的只需要多拍多思考,就能创造出绝佳的照片了。

  “扎马步”-避免抖动带来的危害

三脚架对于菜鸟来说可能是不太常用的配件,即使配置了三脚架的朋友在外出游玩时也常常不愿携带,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拍摄一般不会遇到快门过低带来的手持晃动问题,但是在暗环境下如果不使用三脚架辅助拍摄的话,一般的菜鸟都没有在快门低于1/15秒时“稳如泰山”的功力,这时候相机容易产生抖动,拍出来的照片也就可想而知了。

(数码相机快门在低于1/30s拍摄的时候,在LCD显示屏上会出现“防抖动”的警告标志)

在没有三脚架来固定相机拍摄的时候,就要像武林高手那样学会利用一切方法、地形来达到最稳定的拍摄准备,如果没有三脚架,就一定要借助周围的物体拿稳相机,如靠在树上、将双臂放在栏杆或其他固定物体上,这时如果使用具有旋转镜头(尼康5000,尼康5700,索尼F717,F707等)或者可选择显示屏的数码相机(佳能G2、G3,奥林巴斯5050z等)就再好不过,因为就算靠在栏杆上、地上或者墙上,都可以将LCD朝向自己正面取景,很是方便。

有时候甚至还可以直接把数码相机放置在腰间盆骨凸出的地方进行稳定拍摄。

  “高低决策”-如何降低噪点

在拍摄运动物体,或者在暗环境下拍摄,有时候可以采用高感光度设置来进行,在ISO数值高的时候进行拍摄,快门速度比较快,拍摄起来较容易,但是高感光度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画面的噪点将会增多,实际上这是让许多数码相机用户颇感头痛的两难问题,感光度低,拍摄不易,噪点少,感光度高,拍摄容易,噪点多。

一般来说,采用高感光度拍摄的照片我们都只好缩小分辨率进行欣赏,而这时照片上的噪点就没有那么明显了,简单分析这是因为缩小后图像上的一个像素点是由原先的多个像素合并后得到的,换句话说就是把三个噪点变成一个噪点,这不是很严格的解释,但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现象。

因此利用上面谈到的这个现象,我们可以直接在数码相机上来解决高感光度拍摄噪点多的困难。

不过我们先再来了解一下数码相机噪点产生的原因:

在光线照度低的情况下,CCD单元不能感应到足够的光,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的电流强度比较小,而CCD自身通过的暗电流比例相对增加而产生的,那么可以理解为增加CCD感应到的亮度就可以减少噪点。

比如我们把最高像素可达300万像的数码相机按100万像素拍,这样就相当于用3个CCD感光单元当一个用,感光能力相当于增加3倍,图像噪点也就下降了不少。

每款相机在高感光度设置下按照多少像素拍摄的效果最好,这需要用户自己实际体验,我们做个比喻,如果都是在ISO400的设置下,可能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在640×480分辨率设置下的拍摄噪点最小,而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在1024×768分辨率设置下就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消除雀斑”-避免日期显示在照片上

  传统的相机大部分都有日期打印功能便于日后查询,数码相机也继承了这个功能。

不过照片打上日期后感觉旅游纪念成分很浓,如果是一幅很美丽的风景照打上日期后就会感觉有点多余,如果不打日期又害怕以后忘了拍照时间。

其实,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支持Exif信息功能,Exif是包含在照片文件头的一段信息,包括了拍摄时的日期时间、光圈、快门、、白平衡、相机型号等详细拍摄参数,有了Exif信息完全可以不再打日期。

数码相机一般可以直接在浏览模式下查看该信息,要想详细查看可以将照片文件传进电脑后,用看图软件ACDSee4.0以上版本查看。

具体步骤是:

先选中想查看的文件然后点击文件“属性”来阅读,或者在WindowsXP系统下直接查看文件“属性”,然后选择“高级”来查看。

  使用数码相机所拍摄的照片,可以使用上图所示的方法,在ACDSee软件中就能轻易查询到这张照片的各种属性,包括分辨率、图像大小、光圈大小、快门时间、焦距、拍摄时间等等一切信息。

  自拍提示用闪光

  数码相机大部分都是电子快门,所以一般不会发出声音,为了方便人们感知快门动作,按快门时都会发出较小的模拟声响。

一般拍照倒没问题,如果是在噪音比较大的场合用自拍功能拍摄,根本就听不见快门声,虽说有自拍指示灯但光线稍亮的环境就不容易看见了,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拍完,也就只能像雕塑一样多等一会儿。

其实,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的强制闪光功能,自拍时将闪光模式设置为强制闪光,这样看到闪光就知道照过了。

不用担心强制闪光会对照片曝光有影响,因为光线够的情况下拍照,是否闪光从照片上看是不明显的,光线不够的情况下就更应该闪光了。

  自拍的时候如果自拍指示不明显就可以用闪光灯加以说明,如果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就更应该打开闪光灯进行光线补充。

  广角轻松拍

  许多数码相机镜头的广角都比较小,一般为35-38mm,如果受距离限制必须靠近拍摄时,有时候不能将想拍的景物都摄入画面,这时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照片便于后期制作的特点,以被摄物为中心偏左偏右各照一张或多张,在电脑上用全景软件合成为一张照片,其质量再好的广角镜头照的也比不上。

目前比较常用的全景软件有PanoramaFactory、MGIPhotovista、AdobePhotoElmement等。

如果你对Photoshop熟悉,完全可以用Photoshop。

  左边的照片是用35mm的镜头所拍摄,右边的照片是用28mm广角镜头在同一位置所拍摄的,可以明显看出右边的照片所包含的内容比左边的要丰富很多。

不过目前除了美能达Dimage7系列、尼康Coolpix5000、奥林巴斯5050z等几种数码相机采用了28mm的广角镜头以外,其它大多数消费级数码相机的广角都在35mm以上。

  像这样的全景照片大家可以通过很多软件实现。

在原始素材的拍摄上,目前很多品牌的数码相机都为全景照片的拍摄提供了方便,比如佳能、奥林巴斯等。

新手学习(十三种构图方法)转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法教你拍出专业化照片

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这就像写文章离不开章法一样重要,不是可有可无的,实属作品成败的关键。

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有其相同之处,有些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但有不能完全代替,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独特的规律和原理,这是不能违背的,对于从事艺术创作活动的人,只有在他对所从事的那个艺术规律掌握的娴熟的时候,才能在创作实践纵横驰骋不“逾矩”。

  1.均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

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

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变化式构图。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

富于韵味和情趣。

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X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

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紧凑式构图。

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

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

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

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S型构图。

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

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

“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

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10.小品式构图。

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

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

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11.向心式构图。

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

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12.垂直式构图。

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

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13.对分式构图。

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

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

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

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

新手学习(影象的景深控制-景深)转

一模糊圈的理论

镜头聚焦于被摄景物的某一点,该点在胶片上便形成焦点,焦点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光点。

影像是由无数个光点组成的,构成影像的光点越小,影像的清晰度越高。

而这种光点实际上是一个极小的圆圈。

所谓模糊圈,就是指能在视觉效果上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小圆形光斑,又称为“分散圈”、“弥散圈”,如下图:

图中A、B、C分别代表三个物点,镜头对焦于A点时,A点的光线通过镜头在胶平面上结成影像A’(焦点),B、C两点分别结像在B’、C’,它们的光束在胶平面上的截面是圆形的光斑。

构成影像的光斑只要小于模糊圈,就能产生较为清晰的影像;当构成影像的光斑只大于模糊圈时,产生的影像就是不模糊的。

一般规定底片模糊圈的直径为该照相机标准镜头的1/1000。

135相机的标准镜头是50mm,其模糊圈的直径一般为1/20mm—1/30mm;120胶片的模糊圈则在1/10mm—1/20mm。

影像模糊圈的直径与观察者的视力、观看距离,影像的放大倍率相关。

实验证明,如果在正常的视力和光线照度条件下,在25mm距离观看照片时,其模糊圈在直径为0.25mm。

也就是说在此种条件下,对于模糊圈直径小于0.25mm的影像,人们观看时可以产生较为清晰的感觉;对于模糊圈直径大于0.25mm的影像,则会产生模糊的感觉。

二景深的确定

所谓景深,通俗地讲,就是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与最远点的距离。

如下图所示,当镜头聚焦于景物中的A点时,A点在胶片上能清晰地结像。

根据模糊圈的理论,在此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将被清晰记录。

如果B、C两点也可以在胶片上结像光斑的直径小于模糊圈,则B、C两点也可以在胶片上产生清晰的影像。

B点到C点的距离就称为景深。

距离镜头最近的能产生清晰影像的物平面(K)称为景深前界,距离镜头最远的能产生清晰影像的物平面(J)称为景深后界。

调焦对准平面(I)与景深前界之间的距离称为后景深。

影响景深的主要因素:

----------------------------

1光圈

-----------------

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2镜头焦距

----------------------

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镜头焦距长,景深小;镜头焦距短,景深大。

3摄距(拍摄距离)

------------------------------------

摄距与景深成正比,拍摄距离远,景深大;拍摄距离近,景深小。

但是这种比例关系必须控制在超焦距以内,否则会呈现相反的规律。

三焦深与超焦距

摄影师常常混淆焦深与景深的概念。

景深是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与最远点的距离,而焦深是指平面两边的清晰范围,与景深有对应的关系。

焦深从像平面前面开始,到达像平面,在这里会聚的光锥形成最小程度的模糊圈,然后在像平面背后,发散光锥延伸到那个焦深开始时同样的直径上时消失。

焦深提供了一定的调焦宽容度,只要胶片在这一范围内,影像就可以获得相同的清晰度。

景深与焦深呈现共扼关系,景深长,焦深就长;景深短,景深就短。

超焦距及其运用

----------------------

超焦距又称“超焦点焦距”,是指当镜头聚焦到无穷远时,从镜头至景深近界的距离。

当镜头聚焦到超焦距上时,景深变到1/2超焦距至无穷远,如下图。

当镜头调焦至无穷远时,像平面位于焦平面位置,至焦点距离为h的物点0成像与0’点,它在焦平面上的模糊圈直径为&,则0点是能在像平面上清晰成像的最近点,再靠近照相机的物点在像平面上成的像就模糊不请了。

这个最近清晰点0至镜头的物距h为超焦距。

超焦距并不特指某一固定的距离,而是随着光圈、镜头焦距和模糊圈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的光圈有不同的超焦距。

光圈越小,超焦距越近。

镜头焦距不同,超焦距也不同,镜头焦距越长,超焦距越远。

模糊圈对于超焦距也有影响,所要求的模糊圈越小,超焦距就越大。

超焦距在摄影实践中的运用是扩大景深,超焦距越近,景深越大;超焦距越远,景深越小,例如35mm镜头、f16的超焦距是2.8米。

这时如果聚焦在超焦距,则景深为1.4米—∞。

就是说,此时只要离被摄对象1.4米以外拍摄,不用聚焦就可以保证影像的清晰度。

超焦距是可以根据公式计算的:

--------------------------------------

H=F(平方)÷(f×c)

H=超焦距

F=镜头焦距

f=光圈系数

C=最小模糊圈直径

例如,使用50mm镜头、f8光圈,模糊圈的直径为0.05mm时,

F=50,f=8,C=0.05

超焦距H=50(平方)÷(8×0.05)=6250mm

=6.25m

超焦距在风光摄影和获取大场面群众活动中应用的最多。

当既想拍前景又想把无穷远的景物收入影像中时,使用最小光圈和超焦距聚焦将是最佳选择。

新手学习(测光)转

测光

一照相机的测光系统

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均是测定被摄体反射回来的光亮度的,这种测光方式属于反射式测光.

反射式测光原理是以18%中度灰色调再现测光度。

所谓18%中灰色调,是根据“通常的被摄体”而确定的,理论上讲,如果某个物体是绝对的黑,它能完全吸收入射光,反光率为0;如果某个物体为绝对的白,它能完全反射入射光,反光率为100%。

事实上,所有物体的亮度都在这两个极限之内,而绝大部分被舍体的反光率都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