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总结笔记word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686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7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总结笔记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政治经济学总结笔记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政治经济学总结笔记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政治经济学总结笔记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政治经济学总结笔记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总结笔记word版.docx

《政治经济学总结笔记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总结笔记word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总结笔记word版.docx

政治经济学总结笔记word版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第一节商品

一、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商品的效用、有用性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生产力范畴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交换时量的比例关系

为什么一个西瓜能够与5斤茄子交换?

它们有共同点

是什么?

不是使用价值

它们的生产都耗费了人们的体力和脑力,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无差别的)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为什么一个西瓜能够与5斤茄子交换?

它们都有价值,且价值量相等

反映人与人的关系

种西瓜的人——种茄子的人

什么关系?

比较劳动、交换商品的关系

交换价值表明了一个西瓜能够与5斤茄子交换

价值说明了为什么一个西瓜能够与5斤茄子交换

交换价值——形式;价值——内容

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价值

3、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两者的统一

对立——两者在交换中分裂

商品为什么具有二因素?

二、劳动的二重性

1、具体劳动——

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生产资料,采取不同的形式,生产不同商品的过程

——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关系

2、抽象劳动——

抛开各种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人类体力和脑力的耗费过程

——创造出商品价值,反映人与人关系

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Ø统一——

不是两个劳动过程,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与其他劳动不同之处——具体劳动

与其他劳动相同之处——抽象劳动

Ø对立——

具体劳动能被感知,但无法比较

抽象劳动不易被感知,但质上相同,可以比较

4、劳动二重性意义——

马克思首先提出并论证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三、商品的价值量

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是价值

价值量劳动量劳动时间

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Ø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分为两类

个别劳动时间——每个生产者生产同种商品各自耗费的时间,每个人都不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状况

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劳动者状况

Ø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个别劳动时间——个别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价值量

交换时,按照社会价值量进行

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

不需要经过专门学习训练,任何具有一般劳动能力的人都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

需要经过专门学习训练,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倍加的简单劳动

3、劳动生产率对价值量的影响

Ø两种方法表示劳动生产率

产品数量/时间;时间/产品数量

Ø两种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

Ø两组价值量

个别价值量;社会价值量

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单位价值量*数量)

Ø影响: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社会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社会价值总量无关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个别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个别价值总量无关

如果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社会价值量不变,商品社会价值总量增加

四、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生产资料私有制使生产具有私人性质,

社会劳动——产品必须满足社会需要,为其他人生产,具有社会性质

2、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社会劳动——产品符合社会需要

私人劳动——生产者自己决策,有可能与社会需要产生偏差

Ø矛盾表现:

部分或全部产品卖不出去!

只有把产品卖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才能解决

Ø解决矛盾

——卖掉产品——交换成功——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复杂劳动&简单劳动——价值&使用价值

第二节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

价值形式:

交换价值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

价值被表现的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表现另一种商品的价值,“等价形式”

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阶段

一种商品的价值用一系列商品来表现

不足:

有可能货不对路,交换困难

3、一般价值形式阶段

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用一种商品来表现

一般等价物:

能表现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能与任何一种商品交换

不足:

一般等价物不固定

4、货币形式

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用贵金属黄金或白银表示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贵金属金银——货币

为什么选择金银?

自然属性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二、货币的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

含义

货币为什么具有这一职能

价值的外在尺度

观念上的货币

价格

价格标准

2、流通手段

含义W——G——W

现实的货币

金属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

3、贮藏手段

含义

金属货币

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蓄水池

4、支付手段

含义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利与弊

货币流通规律的变化

5、世界货币

含义

第三节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

包括两方面:

价值决定+价值实现

价值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值实现——

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波动:

供求关系的影响

围绕:

价格变化以价值为基础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和管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3、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

供求定理

在某一价格上,若S>D,生产者之间相互竞争,压低价格,随着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供给量减少,趋向均衡

第2章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节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一、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1、资本

比较:

W-G-W与G-W-G’(形式、目的)

W-G-W(商品流通)

G-W-G’(资本总公式)

引出资本概念

在G-W-G’中

G’=G+ΔG(m)

G经过运动发生了增殖,产生了剩余价值,被称作“资本”(K)——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价值)

G-W-G’(资本总公式)

按照投向领域,资本可分为

Pm

产业资本:

G-W…P…W’-G’

A

商业资本:

G-W-G’

Pm

借贷资本:

G-G-W…P…W’-G’-G’

A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一方面——根据G-W-G’,经过买(G-W)、卖(W-G’),货币发生增殖

因此得出:

剩余价值产生于流通领域(买卖过程)

另一方面——根据价值规律,商品买卖实行等价交换

因此得出:

流通领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解决矛盾

论证

第一,价值增殖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等价交换——价值不可能增殖

不等价交换——价值也不可能增殖

2元商品————4元卖出

卖方赚2元,买方亏2元,价值总额未增加

第二,价值增殖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离开流通,只剩下生产,W无法成为G

怎么办?

Pm

产业资本:

G-W…P…W’-G’

A

不能从流通中产生——生产中产生

不能离开流通产生——G-W;W’-G’

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劳动力商品

定义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三部分组成

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劳动

创造价值

创造出的价值大于自身价值,增殖,m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

复习:

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资料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本身又有两个特点

第一,Pm属于资本家,不属于工人,工人在资本家监督、指挥下劳动

第二,工人劳动的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

以棉纱生产为例

思考:

生产棉纱需要什么?

棉花——劳动对象、纺纱机——劳动资料、工人——劳动力

工人生产出来的棉纱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考虑棉纱的价值

包含两个项目

其一,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没有棉花和纺纱机就不能纺成纱

消耗的棉花和纺纱机的价值是棉纱价值的一部分

其二,棉纱的新价值

复习: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纺纱工人的劳动也具有二重性

纺纱工人的具体劳动——

第一,创造出棉纱的使用价值

第二,转移了棉花和纺纱机的旧价值

纺纱工人的抽象劳动——

创造出棉纱的新价值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

如果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劳动力价值,则将这生产过程称为价值形成过程

超过一定点而延长的价值形成过程称为价值增殖过程

一定点&两时间

一定点——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劳动力价值的那一时间,8小时

由此将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

必要劳动时间(8小时)——工人劳动创造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4小时)——工人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

剩余价值(m)——

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新价值,为资本家无偿占有

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概念的扩展

Pm

产业资本:

G-W…P…W’-G’

A

资本(K):

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

扩展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生产要素、商品(价值)

Pm和A也是资本剩余价值生产离不开Pm和A

但Pm和A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Pm——生产m的必要条件

A——m的源泉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Pm——不变资本(c)

在生产棉纱的过程中,棉花和纺纱机的价值消耗多少,就转移多少,没有发生价值量的变化,称为不变资本

A——可变资本(v)

在生产棉纱的过程中,由于使用劳动力,工人创造出棉纱的新价值,并且大于劳动力价值,称为可变资本

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和目的

第一,划分的依据

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第二,划分的目的

表明剩余价值的源泉

引出了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m’)

m’=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纺纱例子中m’=16/32=50%=4/8=50%

剥削程度m’

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概念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工作日的长度

下限——大于必要劳动时间

上限——生理界限;道德界限

工作日的长短取决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力量对比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概念

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即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一,关键——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值——降低生产资料价值——提高生活资料、生产资料部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第二,生产过程——从超额剩余价值到相对剩余价值

举例:

纺纱工人12小时生产150斤棉纱,总价值为

生产资料旧价值36+棉纱新价值48=84元

每斤棉纱0.56元,假定这是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即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50斤/12小时)

当整个纺纱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为300斤/12小时后,棉纱的社会价值下降为0.4元/斤,超额剩余价值消失

同样的情形会发生在制衣、面包等行业,当这些生活资料部门,以及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劳动力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相对剩余价值产生

过程:

单个资本家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同行业其他资本家效仿——整个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每个行业都如此——劳动力价值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说明:

劳动力价值下降工资下降(供求影响)

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1、联系

2、区别

四、思考

1、剩余价值生产对生产规模的扩大有什么意义?

2、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的合理性

3、自动化生产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第3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第1节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相关概念:

物质资料生产;社会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

一、从简单再生产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例:

某资本家预付资本100万,其中

购买生产资料80万,雇用工人20万

m’=100%

假定一个生产过程为1年,生产资料全部消耗

则,产品价值构成——80+20+20=120

简单再生产下,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全部用于个人消费

生产再开始时,资本家投入

80万——生产资料

20万——劳动力

如果剩余价值率不变,第2年结束时,产品价值构成80+20+20=120

从中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哪些特点?

1、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

Pm

产业资本:

G-W…P…W’-G’

A

PmPm

G-W…P…W’-G’-G-W…P…W’-

AA

2、不仅可变资本,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资本家每年消费20万

5年消费100万(=预付资本量)

5年后,当资本家最初的预付资本被消费完之后,全部资本都是剩余价值转化来的

3、工人的消费从属于剥削需要

工人消费是为再生产提供劳动力,是再生产的条件

二、从扩大再生产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在上例中,假定资本家用一半的剩余价值进行个人消费,另一半用于追加投资

Δc:

Δv=4:

1

第2年开始时,投入资本

88+22

其他条件不变,年底时产品价值构成

88+22+22=132

从中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哪些特点?

1、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一开始就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形成的

第1个生产过程——工人创造剩余价值20万,资本家拿其中的10万追加投资

Δc=8万

Δv=2万

2、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剩余价值形成的,而且是进一步增加剩余价值的手段

追加投资10万之后,产品价值构成

88+22+22=132

剩余价值——22万>20万

3、劳动力商品买卖的真实内容是:

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劳动的一部分,交换工人更大量的劳动

表面上看,劳动力买卖符合价值规律

88+22+22=132

三、资本积累

1、概念

2、客观必然性

3、影响因素

剩余价值率——

其他条件不变时,剩余价值率越高,剩余价值量越大,资本积累越大

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价值下降,相对剩余价值

同样数量资本可以购买到更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保持原有消费水平的同时,减少消费资金

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

所用资本:

购买劳动资料的资本

所费资本:

消耗的劳动资料价值

差额越大,可以提取的折旧越大,越有利于资本积累

预付资本——

c/v不变,m’不变时,预付资本越大,剩余价值量越大,资本积累越大

第2节资本有机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

一、资本有机构成

1、概念

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个别资本总额不断增大——资本构成相应发生变化

资本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物质形态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1台纺纱机:

1人,其比例取决于生产技术水平——资本的技术构成

资本的价值构成

从价值形态看,资本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10万元:

32元,其比例取决于资本技术构成和要素价格——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c:

v)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2、变化趋势

不断提高

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提高自身劳动生产率——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增加不变资本)培训工人(增加可变资本)——工业化初期,c增加超过v增加——c在总资本中的比例增加,v在总资本中的比例减少——c:

v提高

例如:

8+2+2=12

8.8+2.2

c增加了10%

v增加了10%

现在,令c的增加超过v的增加,

8+2+2=12

8.9+2.1

c增加了11.25%

v增加了5%

c在总资本中的比重8.9/11=80.9%(80%)

v在总资本中的比重2.1/11=19.1%(20%)

c:

v=4.24(4)

3、个别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资本积聚——

个别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即本来意义的资本积累

资本集中——

通过在竞争中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或者通过若干资本联合成为股份公司的办法,把原来分散的资本合并成更大的资本

区别:

第一,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从而增加了全社会资本的总量;而资本集中则是社会资本存量的调整与重组

第二,资本积聚受到剩余价值量绝对增长的限制,因而增长缓慢;而资本集中通过合并或联合中小资本可以在短时间使企业集中大量资本

联系:

积聚促进集中—资本积聚越多,单个资本数量越大,竞争的力量越强,越有可能兼并中小资本

集中促进积聚——随着资本集中,大资本的生产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在更高水平上进行资本积聚

二、相对过剩人口

1、概念

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言多余的劳动人口(失业人口)(产业后备军)

2、形成的原因

从劳动力需求方看: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少——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相对减少、绝对减少

相对减少——8+2+2=12

8.8+2.2

8.9+2.1

绝对减少——9.9+1.1

从劳动力供给方看:

三方面原因使劳动力供给增加

1、女工、童工

2、破产农民、手工业者

3、破产中小资本家

3、存在的意义

应对生产周期性变化的需要

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4、存在的形式

周期性失业

失业摩擦失业

自然失业自愿失业

结构失业

第3节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一、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教材104页

财富积累——

m转化为k,扩大再生产,更多m,财富积累

贫困积累——

c/v不断提高,相对过剩人口,贫困积累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

二、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生产社会化使矛盾尖锐

3、矛盾尖锐的结果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变化而变化

4、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趋势,也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计算题

某企业原预付资本总额为1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

v)为9:

1。

工人平均周工资为50元,这周按19:

1追加资本4万元;原来资本在这周进行更新,资本有机构成也提高为19:

1。

试计算:

该企业这周是增加了就业人口,还是减少了就业人口,数量多少?

∵按原资本有机构成9:

1,1万元可雇佣工人=10000/50=200名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19:

1后,原资本有机构成变为95000:

5000

追加资本40000元的有机构成为38000:

2000

∴本周可变资本=5000+2000=7000

可雇佣的工人数=7,000/50=140人

本周失业人数为:

200人-140人=60人

答:

该企业在本周就业人数减少,失业人数为60人。

第4章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一节资本循环

一、两个概念

产业资本——

投在工业、农业、矿业、建筑业、运输业等部门的资本

产业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整个运动过程,简称资本循环

二、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

1、购买阶段

Pm

G-W

A

形式上:

普通购买行为

实质上:

产业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G:

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称货币资本

2、生产阶段

Pm

W……P……W’

A

形式上:

一般生产要素的使用

实质上:

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Pm、A:

以生产要素形式存在的资本,称生产资本

3、销售阶段

W’-G’

形式上:

普通销售行为

实质上:

把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出去,实现价值增殖

W’:

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称商品资本

资本循环过程中经历的三种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三、三种循环形式

货币资本循环

Pm

G-W……P……W’-G’

A

符合资本循环的4个要点

生产资本循环

PmPm

W……P……W’-G’-W

AA

符合资本循环的4个要点

商品资本循环

Pm

W’–G’–W……P……W’

A

符合资本循环的4个要点

资本循环连续进行(不中断)的条件

三种循环形式并存

条件1:

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

条件2:

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

现实意义

第二节资本周转

一、资本周转速度

资本周转——

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

研究重点:

资本周转速度

研究目的:

考察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的两种表示方法

周转时间

——资本经历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周转时间:

与速度成反比

劳动时间

生产时间

非劳动时间

周转时间购买时间

流通时间

销售时间

周转次数

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资本价值的周转次数

周转次数:

与速度成正比

计算公式n=U/u(n:

资本周转次数;U:

一年(12个月);u:

资本周转时间)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

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价值随着磨损程度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通过产品销售逐步收回。

实物形态相对保持固定不变。

固定资本磨损:

物质磨损(有形)+精神磨损(无形)

流动资本:

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其中,劳动对象的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劳动力价值全部创造出来,通过产品销售一次收回。

实物形态在每次生产过程中都变化,处于流动状态

资本的不同分类

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依据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

计算

甲乙两企业,每周都要预付可变资本1000元,剩余价值率m’=100%

甲企业的预付可变资本每年周转10次

乙企业的预付可变资本每年周转1次

每年以50周计算

求:

(1)一年中,甲乙两企业各自需要预付多少可变资本?

(2)一年中,甲乙两企业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各是多少?

(3)甲乙两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各是多少?

(4)甲乙两企业的年剩余价值率各是多少?

(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1)甲企业:

1000×5=5000乙企业:

1000×50=50000

(2)甲企业:

5000×10=50000乙企业:

50000×1=50000

(3)甲企业:

100%×50000=50000乙企业:

100%×50000=50000

(4)甲企业:

100%×10=1000%乙企业:

100%×1=100%

甲企业共投入5000可变资本,带来50000的年剩余价值,增值了10倍

乙企业共投入50000可变资本,带来50000的年剩余价值,增值了1倍

(5)结论:

加快资本周转能够——

节省预付资本量;提高年剩余价值量(甲每周预付10000)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一、社会总资本与社会总产品

个别资本

——资本在单个资本家手中时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联系依存主要指投入产出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