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1651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1.docx

《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1.docx

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1

医院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

指导思想:

急诊医学是一门对于急性的伤或病提供立即的评估、处置、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或死亡的专门学问,不单指危重病人,只要是突然发生的事件、事情,都是急诊医学的服务范畴,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属独立的二级临床学科。

以1983年卫生部做出医院建立急诊科的相关规定,和198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为标志,急诊医学作为二级独立临床学科已有20余年历史,对我国急诊医学发展、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积极救治急性伤、病和应对突发事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病到医院看急诊在人民群众中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但随着形势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请醒地意识到:

从原规定颁布到目前20余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人民的观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效地保障人民的健康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最显著的标志。

由此可以看出原来的规定已远远不能指导当前快速发展的急诊医学和人文关怀的需求。

为此,卫生部委托中国医院管理协会组织医院管理专家、急诊医学专家共同起草一部新的“医院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其根本遵旨是:

1、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医学科学发展的规律,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时俱进,使医院急诊科构建模式及管理模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

2、遵循“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到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诊病人能得到及时、方便、有效、安全、连续地服务,使危急重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转危为安,使病人满意、家属满意,政府满意。

3、本着有利于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急诊医疗资源,有利于医院各学科协调发展,有利于急诊医学学科的发展。

第一章急诊科的设置

一、急诊科在医院功能定位

1.窗口单位:

集中体现医院行政管理,医疗技术水平,服务理念、精神面貌及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连续24小时服务。

2.平时主要对各种急危重病人的及时有效救治,接诊120急救车送来的多发伤、急性病人的处置。

3.在急诊科的病人一经诊断明确或生命体征稳定要及时转到相应专科治疗。

4.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成批伤员,成批中毒病人的救治场所

5.培养训练一支训练有素的急诊/急救医疗救治队伍,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火灾等灾害的紧急医疗救援。

二、急诊科的服务范畴

1.各种急性病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危险评估、判定及处置和进一步治疗。

2.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判定,评估急诊处置。

3.各种创伤、多发伤病人的救治。

4.急性中毒诊断的评估救治。

5.内、外、妇产、儿、眼、耳、鼻、口腔和皮肤各专科的急性病。

6.接诊120急救车送来的病人。

7.环境理化因素造成的疾病如中暑等。

8.社会行为性急诊:

如性侵害。

9.对盲流,无钱无主无家可归的病人,罪犯自残的救治。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护服务(EMSS)和重大事件的医疗卫生保障。

三、急诊科设置的准入及分类

为了合理利用有限宝贵的医疗资源,对急危重伤、病员负责,有必要对医院急诊科进行分类或对医院设置急诊科进行准入制度。

1、医院急诊科设置的准入

1)如一级医院是社区不具备救治急危重病人的能力,其负责社区内部居民如有急危重病患者就近送到二级、三级医院急诊科。

2)专科性质的医院,也不应设置急诊科,因为危重病人较为复杂,很难判定其性质。

如病人到达专科医院急诊科,其不具备综合救治病人能力,很可能会耽误病人病情。

但专科医院可以接收转诊的本专业的急危重病人。

3)根据当地医院的密度和救治半径设置急诊科。

如医院密度较大,可择优仅规定1-2家医院设置急诊科

4)建议三级,二级综合医院、教学医院有资质设置急诊科,因为这类医院临床专业科室门类齐全,综合能力强,急诊科以此为依托能更好的提高急危重病的救治品质。

2、急诊科的分类

根据医院的规模、承担的任务将急诊科分为2类:

1)三级医院急诊科定为1级:

其功能和任务除完成规定的急诊服务范畴之外,同时应有处理多发伤的救治团队:

能立即手术和监护;能有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做PCI治疗的准入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能溶栓治疗。

2)二级医院急诊科定为2级:

只能完成常规的急诊病人的救治,对急性心肌梗死、多发伤病人应转到专科医院或有资质的医院。

四、急诊科的建筑和布局

1、急诊科建筑结构:

1)急诊科应为相对独立的建筑结构单位,与门诊住院处相连,但相对独立。

建筑面积在1级急诊科(三甲医院)应为3000-5000平方米,2级急诊科(二级医院)应为1000-2000平方米。

门口必须方便救护车出入,车与普通急诊病人通道最好分开。

2)设置无障碍通道,轮椅、推车进出无阻,救护车通道最好有屋顶。

除病人通道外,还有工作人员及供应物资的通道。

应有一通道通往住院部。

3)急诊科内要设置鲜明的标志,路标识可采用不同颜色、醒目不同区有不同的标识,便于引导病人就诊。

4)急诊科应在一个独立的平面上。

在此平面上有急诊挂号,分诊,收费,药房,化验,X线,超声,CT,诊室,抢救室,观察室,急诊ICU和急诊病房、传染病隔离室。

5)病人就诊区与候诊区要有建筑结构分开,以便值班医生专心诊治病人,避免外面吵杂声干扰。

诊疗区内每一诊室应是单独的房间挂有隔帘便于保护病人的隐私,墙上有固定的设施,如氧气,吸引器,灯,电插座,复苏器材,急救设备如监护仪和除颤器应在附近。

6)抢救室:

面积应宽大每张抢救床占地30m2,配有三气的治疗带、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X线读片灯和床旁X线、心电图机和抢救车及其他抢救设备和器材。

7)急诊诊室和专科诊室:

五官科,眼科,妇产科和精神病人诊室。

8)在急诊科入口处应有洗消设备便于化学品中毒病人的清洗。

9)急诊ICU:

应按照标准的ICU规定设计并配置相应的仪器和设备.

10)急诊手术室应按标准手术室设计和配置仪器设备。

11)急诊观察室

12)急诊病房

13)急诊输液室

14)急诊石膏室、清创缝合室、注射室、心电图室

15)在急诊大厅中间设一个分诊台和检伤分类站,以便将病人分派到适当区域去就诊。

在检伤分类站旁边有一个保安站以维持秩序。

16)在急诊抢救室内应有一个独立的遗体告别室,可以提供家属与死者独处的地方。

17)急诊科另一重要设施:

通讯系统:

设有电话、对讲机、传呼、群呼装置,与整个城市EMS通讯网络联通。

通过专线与无线电系统与120指挥中心联系,也可以有心电传输系统。

五、急诊科分类的硬件配置

1、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是1类急诊科

使用面积应为3000-5000平方米平均急诊量≥300人/日

构建:

急诊诊室:

3-4间、专科诊室:

五官科、妇科、眼科、口腔科诊室

抢救室150-200m2每抢救床应在30m2设5-8张床

急诊ICU>8张床位:

每床面积在20m2

病房20张床每床8平方米

输液椅30张

观察室30张床

手术室40m2、石膏室、清创缝合室、注射室、心电图室传染病隔离室、精神病人观察室

辅助结构:

CTX线化验B超收费药房挂号分诊站保安室

充分体现一站式服务特点

2、二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是2类急诊科

使用面积应为1000-2000平方米平均急诊量100-150人/日

构建:

急诊诊室:

2-3间、专科诊室:

五官科、妇科、眼科、口腔科诊室

抢救室100-150m2每抢救床面积应在30m2设3-5张床

急诊ICU>4张床位每床面积在20m2

输液20椅

观察室20张床

手术室40m2、石膏室、清创缝合室、

注射室、心电图室、传染病隔离室、精神病人观察室

辅助结构:

X线化验B超收费药房挂号分诊站保安室

充分体现一站式服务特点

六、急诊科的仪器配置

除颤仪、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喉镜、气管套管、吸痰器、洗胃机、血气分析仪心电图机、复苏机、床旁血液净化机、血压计、手术室设备、麻醉机、洗消设备、冲洗器急救车.抢救室和EICU应配制有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床边多功能监护仪、除颤仪、体外或临时起搏器、呼吸机(包括用于运送病人便携式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中央供氧、供气、负压吸引系统、洗胃机、降温毯、快速床旁肌钙蛋白测定仪、快速血糖自动测定仪和床旁X光机、床旁B超设备等。

紧急手术室的麻醉机及手术器械按手术室的标准配制。

所有设备有专人保养及维护。

七、急诊科人员配备

1.急诊科主任:

是多年从事急诊富有经验的急诊医学学科带头人。

把握急诊学科的发展方向,学术学科建设,经营管理。

最好是急诊医学专业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2.急诊科副主任2位:

一位是急诊医学专门人才,主要辅助科主任负责急诊医疗教学科研等实际业务工作,应为急诊专业的副主任医师。

另一位可以是懂医疗的行政人员,主要辅助科主任负责科内行政事务性工作

3.科护士长:

主要负责全科护士的管理工作及护理工作。

应该是从事10年以上急诊护理工作的主管护师。

4.医师和护士的配备

急诊科的急诊医师和护士均应由持有急诊专科医师和护士执照,或其他专业的医师、固定在急诊科工作的人员组成,人员要100%的固定。

在编制上要比普通科室匹配宽松,其原因为:

1)急诊病人急危重病人多,需要抢救的病人多,需要较多的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2)急诊工作人员外出抢救,应对突发事件,往往外派多。

3)急诊工作人员值夜班多,工作繁重,工作日应该相对较一般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工作日要短。

4)急诊工作人员接触传染病等且易受到各种伤害机会大。

5)除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外还有对社区,120急救中心人员的培训工作。

参考普通临床科室医护人员配置的相关文件及规定,建议急诊医师和护士配置如下:

A.医师配置计算公式:

抢救室、EICU为特殊床,1床:

0.5医师

急诊留观室和急诊病房床,1床:

0.25医师

急诊流水病人(门诊每位医师诊5病人/小时)

每位医师诊4病人/小时X8小时

B.护士配置计算公式:

抢救室、EICU为特殊床1床:

2.5护士

急诊留观室和急诊病房床,1床:

0.5护士

急诊流水病人与护士比例:

10病人:

1位护士

急诊注射室:

80病人:

1位护士

C.急诊科教学人员2位

D.1位熟悉网络通讯的人员。

有的医院有院前急救还需要急救车,院前急救人员,司机等

八、急诊科需要掌握的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术(BLS、ALS)、气管插管术、环甲膜穿刺术、简易呼吸器

呼吸机(有创,无创)、吸痰术、心电复律术、临时心脏起搏术、清创缝合术、

加压止血术、搬运术,无菌操作术、深静脉置管术、床旁血液净化术、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术(ATLS)、检伤分类、洗胃术、灌肠,导尿术、三腔管压迫止血术、腰、腹、胸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石膏固定术、关节脱臼复位术

九、急诊科急诊医师准入与任务和培养

1、急诊医师准入:

从事急诊诊疗工作的医师应是持有急诊医师执照的医师.

在目前我国刚开始实行专业医师准入制度,该制度还很不完善,培养的急诊专科医师有限,为了解决急诊医师缺乏的问题,应采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通过此方法逐渐过渡,在急诊科工作必须是持有急诊专科医师资格的医师才行。

否则就是不符合中国医师法,视为非法行医。

只有这样才能在制度上,保证急诊工作的品质,才能使急诊学科发展壮大。

1)新人:

参加急诊专科医师培训者,即通过系统的规范化的培训之后,拿到合格证者。

2)老人:

即其他专业医师已通过行政手续定在急诊科工作一年以上者(有其他专业背景,特别是内、外科3年以上背景者)也应定为急诊专科医师

3)其他专业医师轮转急诊不应作为急诊专科医师对待,因为没有急诊专科医师执照不能行使急诊医师的权利,而应作为到急诊学习的大夫对待。

2、急诊医师任务:

急诊医师是一个医师接受完成训练之后有能力从事如下工作

1)对于急性病症或创伤能够立即辨识,评估,治疗和处置

2)从事急诊医学的行政管理研究和教学

3)知道让病人何时住院或转院

4)在紧急医疗救护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为

指导者:

在院前的医疗服务上是团队的领导人,督导医疗救治工作

老师:

负责训练急救员,急救医士

评估者:

负责质量管理及控制

研究者:

负责提升急救质量,深化丰富急救理论,寻找一切有效的急救新技术新方法。

5)负责大量灾害的现场急救及医院的应急救治

6)对急危重病人进行监测、评估、处理和对急性中毒的咨询及急救

3、急诊医师的培训考核

1)急诊医师一般应为5年医学院校本科毕业后,在卫生部认可的急诊医师专科培训基地通过3年的系统培训,完成各种必须轮转的科室,掌握要求培训的知识和基本技术操作。

其内容为:

院前急救(EMS),急诊管理与医学政策法规,内科学(心血管,呼吸等),神经病学,感染,外科学(骨科,胸和脑外科,创伤),妇产科,中毒,危重病,灾难医学,在急诊培训2年,轮转其他专科1年。

三年期满经过统一考试(理论)临床和技术操作考核。

二考合格,由当地省(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例如北京市卫生局)发给合格证书,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急诊专科医师。

2)在三年专科医师的基础上,再在急诊科工作2年,其中有1年当住院总医师,通过理论考试和临床技术操作考试合格,即为急诊专业5年住院医师,可取得晋升主治医师的资格。

第二章急诊科的管理

一、急诊科管理体制

1.急诊科是医院唯一24小时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窗口单位,除日常工作与医院各专业、各部门之间密切联系外,在应对突发事件成批伤病员的重大抢救时,需要调动全院各部门的力量参予和配合。

因此,急诊科的管理,应隶属于医院医疗管理的职能部门医务处直接领导。

2.急诊科与临床和医技各科室一样,按《全国医院工作条例》规定,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3.急诊医师应具有急诊专科医师执照,必须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在急诊值班。

急诊进修医师和实习医生不得单独值急诊班。

4.急诊医师要相对固定。

急诊科的急诊定编人员应100%,真正建立起急诊专业队伍。

非急诊专业的未晋升专科医生者必须轮转急诊,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派出人员由急诊科统一安排、在急诊主治医师指导下工作。

以提高救治危重病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5.急诊各级医生必须掌握急诊基本技能。

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电击除颤、呼吸机操作、血液净化技术等。

6.急诊护士有别于其他临床科室的护士。

除护理常规外,还应掌握主要急危重症和生命支持治疗的基本功,包括心肺复苏、洗胃、微泵输液、除颤等急救技术操作.

二、急诊工作制度

1.医院每年要召开一次急诊工作会议主要讨论解决涉及急诊工作的相关问题,要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建立、健全急诊医疗工作的行政管理制度,规范急危重患者救治的各项诊疗措施,急诊工作流程、急救设备、以利改善急诊工作,提高急诊救治品质,以便更好地为急危重伤病员服务、适应急诊医疗科研教学和突发事件的各类需求。

2.急诊科(室),无论平日及节假日均实行24小时接诊。

从事分诊的护士应由有经验和服务态度好的高年资护士承担,并负责病人的基本信息登记和生命体征的采集。

3.急诊病历应统一制定,书写清晰规范,就诊后病历由病人保管。

4.急诊科各类药品及专用器材要准备充足完善,保证随时可用。

专人负责管理,放置固定位置。

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

5.制定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操作程序及考核标准。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会诊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抢救制度、检查陪送及转运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重大抢救报告制度、无主病人处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

6.医疗护理管理部门应加强急诊工作的监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检查各种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协调各个环节的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7.针对特殊急诊病人要认真对待,加强管理。

根据要求设立传染病隔离室。

分诊及检诊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及疫情扩散。

按规定时间及时上报疫情。

非传染病医院要对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人及时转到传染病医院。

8.与下级医院、社区医院建立纵向的工作关系,对急诊工作进行规范指导,并协助转运和诊治疑难、危重的急诊病人。

与本区域的急救中心(站)、公安、消防及社会服务人员建立有效的横向联系,协调急诊病人的救治,并培训这类人员的基本抢救知识。

三、抢救室工作制度

1.急诊抢救室,主要为危及生命和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和伤员提供紧急救治和高级生命支持。

一旦生命体征稳定,脱离危险,要及时转到相应专科和ICU治疗。

不得滞留在抢救室。

抢救室始终保持有空抢救床,以备危急病患者使用。

2.各种急救药品、敷料、抢救包(如气管切开包、静脉穿刺包、胸腹腔穿刺包、腰椎穿刺包、脑室减压包等)和紧急救命手术包均应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

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清理和消毒。

班班交接,每日核对。

无菌物品需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保存时间应重新灭菌。

3.对常见的急危重病应制定抢救预案或流程图。

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操作规范、密切配合,切实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及时总结和讲评。

4.应固定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在抢救室工作,科主任和护士长要对日常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对于复杂的急危重病人要立即请有关专科的高年资医师会诊协助抢救。

医护人员要及时、认真填写各种危重病人抢救纪录。

抢救过程中注意与患者家属或联系人取得沟通,详细交代病情,避免各类纠纷。

四、急诊ICU工作制度:

急诊ICU的运作应参照住院部综合ICU的有关规定执行。

人员应相对固定。

五、要注重建设危重病人急救的“绿色通道”:

将院前急救、急诊科的初级救治和ICU的进一步救治紧密联系起来,组成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提高急危重病人抢救的整体性和时效性。

六、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遇重大抢救,需立即报请上级领导,服从政府和指挥机关的指示,动员和协调各应急小组参与抢救。

七、急诊观察室制度

1.急诊观察室设观察床有条件者男女分设,或单人房,无条件应用挂帘隔开,以保护患者的隐私。

病人留观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病情尚需观察但又不符合住院条件的患者可入内留观。

2.值班人员要密切观察留观患者的病情变化,贯彻执行三级查房制及会诊制度,随时纪录病情变化及处理经过。

护士应按正规要求执行医嘱及进行基础护理。

3.急诊观察病历应统一制作,确立急诊观察病案的书写与保存制度。

凡需观察24小时以上的病人,24小时内必须完成观察病案纪录,每班至少必须做一次病情纪录。

护理病历及各项纪录单也应由相应班次的护士完成。

八、急诊病房制度:

收治范围应由医院和各临床科室协商后制定。

主要为2个脏器损伤各专科不愿收,而确需要住院者。

房内设施按住院部病房要求设置,病区管理按住院部病房运作。

急诊病房病历按《***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书写住院病历。

九、急诊科的秩序及保卫

1.急诊科是一个开放性结构,且24小时服务,接诊的病人形形色色,既有罪犯又有酗酒者。

为了保护急诊医护人员和急救设备为更多急诊危重病人利益,需保安或警察进驻急诊室。

2.警察和保安人员有权立即将这些寻衅闹事的人进行拘留或关押,以维护急诊科的就诊秩序。

3.对肇事的人不管原因如何只要扰乱急诊就诊秩序,警察和保安就要做到:

1)立即劝阻,如不听立即对其拘留.

2)损害公共设施和急诊急救仪器设备的要加倍赔偿.

3)对医务人员造成人身伤害,要追究刑事责任.

4)对攻击政府者要按诋毁国家罪论处.

十、急诊科与院前急救关系

1.120院前急救从事故现场将伤病员转运至医院急诊科,在急诊科通过进一步诊治,根据其伤病情况进行分流收住相关专科治疗。

2.院前急救应遵循的原则是接到指挥中心电话到事故现场对伤病员进行初步急救,在保证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转运到最近的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

3.医院急诊科的医师和护士要定期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对4项基本急救技术,氧疗,人工气道,BLS,ALS,ATLS,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衰,肺炎等疾病处理原则培训,医院急诊工作人员和院前人员可定期交换工作岗位,以利提高急救水平。

十一、急诊科与其他临床科室相互关系

1.各个临床专科有支援急诊科、帮助急诊科对疑难、危重病会诊,收入本专科的义务。

2.急诊ICU的功能主要是:

收抢救室的危重病,各专业临床科室由于各种原因不收者,病情太重不能搬运者,在急诊科与其它科室在收住病人之间起到缓冲作用。

3.急诊作为桥头堡那么EICU是急诊科的大本营。

不但有利于救治危重病人,而且也对急诊专科医师的培养和提高均有重要的意义.

十二、危重病急救链:

对危重病患者而言,120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急诊ICU和各临床科室是其救治的急救链,只有经过这条急救链才能有效的保证急危重病人的救治.

十三、急诊医师护士的待遇

1.急诊岗位津贴:

由于急诊工作高风险,高强度,又有传染病威胁,岗位特殊。

为了鼓励和体恤设立急诊岗位津贴:

急诊工作在岗位者,每月津贴1000-2000元,脱离此岗位即自动取消津贴。

2.急诊夜班费:

应是一般临床科室夜班费的2倍。

3.急诊科工作人员的奖金:

不能与经济效益挂钩,因为急诊工作最能体现社会公益性质,工作辛苦,奖金应是医院平均奖的1.5——2倍。

4.传染病津贴:

急诊医护人员经常接诊明确的或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如SARS等。

按国家规定,应与传染科医师同等给予传染病津贴。

5.职称晋升:

从事急诊工作,主治医师4年者可晋升副主任医师或5年满后可要求论著论文2篇(比其他专业少1篇)。

6.转岗:

急诊工作辛苦,值夜班多,为体现对急诊工作人员的关怀爱护,凡从事急诊工作医师年龄>45岁可转全科医师行医。

护士年龄>35岁可以转到其他岗位。

十四、急诊科科学研究

为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促进学科发展。

急诊从业人员要结合临床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特别在三甲医院急诊科。

科学研究涉及到急诊科研的课题很多,例如:

1.急诊病人的分诊分层救治,检伤分类,急诊病人的流程与疏导的研究。

2.急诊疾病谱,心肺复苏,休克早期干预的研究。

3.急性胸痛,晕厥,头痛等症状的急诊诊疗临床路径研究。

4.急性中毒救治方法,毒物分析,鉴定、中毒流行病学谱调查及急救方法的循证研究。

5.创伤早期救治,应对灾难医学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紧急救援助和预案制订,组织管理和演练,做到院前急救与医院急诊科的无缝隙连接。

6.高危病人在急诊科的生命绿色通道。

急诊急救技术方法、措施的创新。

7.就某一课题多个急诊科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

如猝死发病率,病因学研究。

凡此种种均是急诊科要研究的课题。

十五、急诊的教学和人才培养

1.三甲医院特别是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急诊科是急诊医学的博士点,硕士点,应召收博士生和硕士生以培养急诊医学的高级人才。

2.是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承担当地省市急诊专业医师的培训任务

3.每年应有进修学习班:

为下级医院培养急诊专门人才

4.定期举办各种学习班和提高班:

做好毕业继续教育,重点是急诊医学方面的新发展,急救技术操作。

5.组织一定的有教学经验的医生、护士,向公众普及CPR、AED及急救知识。

院前急救人员每年不少于2-3个月在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轮转以系统地加深急救理论知识技术的学习和训练。

医院急诊科不但是救治急危重病人的医疗救治中心,也是急诊医学人才培训中心,急诊医学研究的研究中心,向公众宣教急诊急救医学知识的科普中心,也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即刻反应的中心。

第三章急诊工作的质量控制及督查

一、急诊工作环境:

构建模式是否有利于急危重病的救治。

1、急诊诊治区:

诊室面积、设施、有无障碍、有无保护隐私。

2、抢救室面积、设施、仪器设备。

3、抢救室、EICU、观察室、三者互动及距离。

4、急诊挂号、收费、化验、B超、X线、CT等支撑设施或辅助设施是否在一功能区,其距离半径多少,是否是一站式服务,急诊病人等候时间。

5、有无传染病隔离区。

6、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

成批伤员或成批中毒者有无足够的缓冲空间。

二、急诊工作流程

1、急诊病人按照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