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634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该诗句不能反映()

A.小农经济的封闭性B.农民自由迁徙择业

C.小农经济的保守性D.农民生活的自给自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故A正确,排除。

小农经济形态下,农民不能自由迁徙择业,故B错误,符合题意。

材料也说明小农经济的保守性,故C正确,排除。

材料也体现了农民生活的自给自足,故D正确,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

2、日本学者在《宋代都市的发展》中说:

“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就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

”对上述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北宋时期不再有坊市之间的界限

B.这种变化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

C.这反映了宋代政府不再对商业活动进行管理

D.这说明宋代的商业活动不再有空间的限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坊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就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不再有坊市之间的界限,故A正确,排除。

这种变化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B正确,排除。

宋代政府仍然对商业活动进行管理,故C错误,符合题意。

坊市界限打破说明宋代的商业活动不再有空间的限制,故D正确,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坊市制度

3、《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

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故B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故A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故C排除。

材料反映了“交子”由民间首先发行,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交子

4、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主要是指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

A.重农抑商B.重商主义C.闭关锁国D.自由放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择了陆地”主要是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丧失了海外市场,故C正确。

材料主旨不在于重农抑商,故A排除。

当时中国没有实行重商主义,故B排除。

自由放任政策,属于西方近代经济政策,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

5、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各地。

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游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

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④中国仍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白银在全世界游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同时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故贸易顺差严重,故②、③都正确;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没有积极鼓励对外贸易,故①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成为新的贸易中心,中国不是世界市场的中心,故④错误。

故①②组合错误,故A排除。

②③组合正确,故B正确。

②④组合错误,故C排除。

①④组合错误,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影响

6、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

这一事件是()

A.达·伽玛船队抵达印度海岸B.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大陆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D.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达·伽玛船队抵达印度海岸后的史实,故A正确。

材料未涉及美洲大陆,故B排除。

材料也未涉及环球航行,故C排除。

“海上马车夫”属于荷兰,故D排除。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影响

7、《新全球史》:

“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

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

”该材料直接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推动了经济转型B.造成了阶级分化

C.加速城市化进程D.激化了社会矛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

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工业革命造成了阶级分化,故B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推动了经济转型,故A排除。

材料未涉及加速城市化进程,故C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激化了社会矛盾,故D排除。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

8、“塑料”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新的物质,它诞生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D.21世纪初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塑料”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新的物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化学工业产生,“塑料”出现,故B正确。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没有形成化学工业,故A排除。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不是“塑料”的诞生时期,故C排除。

21世纪初期不是“塑料”的诞生时期,故D排除。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化学工业

9、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  )

A.“清王朝自救运动”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D.“民族工业的春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开平矿务局、……陈联泰机器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洋务派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都属于“近代工业的起步”,故B正确。

“清王朝自救运动”只符合洋务派企业,故A排除。

“实业救国的浪潮”,只符合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C排除。

“民族工业的春天”,只符合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D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工业的起步

10、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

“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

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故C正确。

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没有欣欣向荣,而是经济比例失衡,故A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故B排除。

1958年没有土地改革运动,故D排除。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大跃进

11、之所以说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是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④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故①、③正确;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在1960年,与八大无关,故②错误;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故④排除。

故①②组合错误,故A排除。

②④组合错误,故B排除。

②③组合错误,故C排除。

①③组合正确,故D正确。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中共八大

12、英国《金融时报》: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都促进了创业高潮,故D正确。

建立4个经济特区在1980年,故A排除。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在1992年,故B排除。

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在1987年,故C排除。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影响

13、“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这是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曹先生与徐小姐在剧院看电影B.张小姐基本上是乘坐电车上班

C.谭先生积极收集全国各地的战况D.夏太太在家收看上海电视台的节目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电影已经出现,故曹先生与徐小姐在剧院看电影可能出现,故A正确,排除。

当时电车已经出现,故张小姐基本上是乘坐电车上班可能出现,故B正确,排除。

当时抗日战争时期,谭先生积极收集全国各地的战况可能出现,故C正确,排除。

当时没有电视台,故D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表现

14、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还看见许多的“小脚老太”。

这说明()

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B.生活习俗的变迁,城乡发展不平衡

C.废纸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D.传统旧习俗的废除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还看见许多的“小脚老太”。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传统旧习俗的废除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故D正确。

缠足不可能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故C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生活习俗的变迁,城乡发展不平衡,故B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废纸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故C排除。

考点: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表现

15、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上演了“黑色星期四”,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

导致这次经济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本身B.股票投机C.盲目生产D.贫富悬殊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1929年10月24日,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次经济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固有矛盾的爆发,故A正确。

股票投机,属于金融市场的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B排除。

盲目生产,属于主要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C排除。

贫富悬殊,属于社会消费力的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D排除。

考点: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因

16、《全球文明史》记述:

“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的新问题。

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

”材料中的“新问题”是指(  )

A.“垄断”加剧了无序竞争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恶性发展

C.国家干预经济造成“滞胀”D.殖民体系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的新问题。

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资本主义世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恶性发展,导致经济危机发生,故B正确。

“垄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无序竞争,故A排除。

国家干预经济造成“滞胀”,在20世纪70年代,故C排除。

殖民体系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化,与经济危机无关,故D排除。

考点: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因

17、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

其主要依据是该法令(  )

A.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B.调整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C.防止了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D.缓和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对后世影响深远,故A正确。

调整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也属于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故B排除。

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只能缓解,不能防止,故C排除。

缓和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属于当时的影响,不符合最具深远意义,故D排除。

考点: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

18、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基于此观点制定的法律应当是(  )

A.《社会保险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紧急银行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制定《社会保险法》的背景,故A正确。

《全国工业复兴法》,在工业领域,与材料无关,故B排除。

《紧急银行法》,在金融领域,故C排除。

《全国劳工关系法》,在劳资关系方面,故D排除。

考点: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险法》

19、1920年,一位老农向列宁诉苦说:

“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坏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为解决包括农村在内的诸多问题,苏俄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1920年……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坏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为解决包括农村在内的诸多问题,苏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故B正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属于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故A排除。

农业集体化,属于斯大林模式,与材料无关,故C排除。

社会主义工业化,也属于斯大林模式,故D排除。

考点: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苏联的“独特实验”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独特实验”是开创斯大林模式,故C正确。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18年到1921年,故A排除。

实施新经济政策,在1921年,故B排除。

戈尔巴乔夫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故D排除。

考点: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21、“各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的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确立美元这一特殊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各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的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故D正确。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与美元地位无关,故A排除。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未涉及美元与黄金挂钩,故B排除。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美元无关,故C排除。

考点: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

22、二战后,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奠定基础的三大经济支柱,不包括()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关贸总协定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D.欧洲联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奠定基础的三大经济支柱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三大经济支柱之一,故A正确,排除。

关贸总协定,也属于三大经济支柱之一,故B正确,排除。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也属于三大经济支柱之一,故C正确,排除。

欧洲联盟,不属于三大经济支柱之一,故D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三大经济支柱

23、在世界经济区域合作中,墨西哥属于()

A.欧共体成员B.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D.华沙条约组织成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区域合作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西哥属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故B正确。

欧共体主要是欧洲国家,墨西哥不属于欧共体,故A排除。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属于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集团,不属于世界经济区域合作组织,故C排除。

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属于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集团,不属于世界经济区域合作组织,故D排除。

考点: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北美自由贸易区

24、2008年9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股市受到重创,巨幅下跌,有的国家甚至濒临国家破产,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各国之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从原因方面说明了()

A.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B.霸权主义愈演愈烈

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国之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从原因方面说明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故D正确。

材料未涉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故A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霸权主义愈演愈烈,故B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故C排除。

考点: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影响

25、在一次世界贸易组织举行会议期间,有示威者在会场外打出了标语:

WTO就是世界恐怖组织。

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贸易组织是恐怖主义的表现

B.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C.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遭遇挑战

D.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加强合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有示威者在会场外打出了标语:

WTO就是世界恐怖组织。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遭遇挑战,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现象,故C正确。

世界贸易组织不是恐怖主义的表现,材料标语言过其实,故A错误。

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但材料主旨在于反对经济全球化,故B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加强合作,故D排除。

考点: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34分,其中26题14分,27题20分。

26.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

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

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

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

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

(10分)

【答案】

(1)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经济基础薄弱;国共对峙政局动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使民族危机深重。

(4分)

(2)前者:

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办近代海军,开启了中国近代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

(4分)后者:

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为全面抗日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

(2分)结果: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打断了中国起步的近代化进程;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摧毁了中国再次起步的近代化运动。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提到,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据材料二提到,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

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经济基础薄弱;国共对峙政局动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2)根据材料一提到,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