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593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精品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精品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精品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精品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精品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精品最新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 课

提 要

课 时

9 短诗三首

《繁星》是现当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女士的第一部诗集,它由164首小诗组成。

《繁星(七一)》回忆童年,写儿时与母亲难忘的回忆。

《繁星(一三一)》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繁星(一五九)》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由衷的赞美与感激之情,这是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呼唤。

2

10 绿

艾青的诗歌《绿》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一片绿色的景象,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

1

11 白桦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

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白桦的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白桦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1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这是一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小诗,诗人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到雨后小径走一走,感受一下“天晴了的时候”。

全诗写了雨后大自然的动人景象以及人们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自由快乐。

1

综合性学习:

轻叩诗歌大门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活动,让学生学会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仿写诗歌。

1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识字加油站:

借助资料了解古代文人,认识古人姓名中的字。

词句段运用:

体会描写颜色的句子的不同表达方法,感受不同表达方法对写景的表达效果。

日积月累:

积累、背诵有关“诗”的名言。

1

教法与学法

授 课

方法探究

9 短诗三首

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结合搜集的资料体会作者的情感。

10 绿

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11 白桦

通过阅读诗句,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阅读诗句,结合诗句内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典案

9 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藤、躲”等8个字。

正确读写“繁星、藤萝、波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冰心的诗歌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诵读诗歌,体会冰心诗歌的语言美,进而理解诗歌的内涵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冰心的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藤、躲”等8个字。

正确读写“繁星、藤萝、波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学习《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繁星》诗集)有没有同学读过这本书呢?

2.让学生简要说说对《繁星》的了解。

《繁星》是一部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里,她唱出了爱的赞歌。

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

3.作者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著名的诗集有《繁星》《春水》,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冰心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每首诗歌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分小节朗读,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汇报主要内容。

(1)《繁星(七一)》主要回忆作者儿时和母亲在一起时的情景。

(2)《繁星(一三一)》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3)《繁星(一五九)》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

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三、品词析句悟情。

(一)学习《繁星(七一)》。

1.出示《繁星(七一)》。

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

一边读一边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感情是从文中哪些具体的诗句体现出来的?

2.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这句诗写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旺盛的菜园,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诗人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盖上,感受着母亲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倾听母亲讲述诗人儿时的趣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生活、对母爱的难以忘怀之情。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读了这句诗,你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4.师:

童年生活虽然已经远去,但它已经根深蒂固地留在诗人的记忆深处,成了诗人无法挥去的眷恋情结。

带着我们的感受,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二)学习《繁星(一三一)》。

1.生自由读诗歌,说说读完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哪些具体的诗句让你产生这种感受?

生自由读后汇报。

2.课件出示: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这首诗运用排比和连续的反问,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诗歌的反复朗读,品味诗句,从诗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诗歌的方法。

同时在多次的诵读中,进一步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内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繁星(一五九)》,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2.通过对比,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作家冰心写的两首现代诗,谁能把它背诵下来呢?

2.抽学生背诵。

3.这节课我们学习《繁星(一五九)》。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二、学习《繁星(一五九)》。

1.出示《繁星(一五九)》。

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

一边读一边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感情是从哪些具体的诗句体现出来的?

学生模仿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在读中品味诗歌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表达出作

者对母亲的依赖,母亲的怀抱是永远的避风港湾。

2.引导学生讨论:

为什么写母亲的诗歌,要写到“鸟儿”呢?

文中两次出现的“风雨”含义相同吗?

同桌互相讨论后汇报:

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女的保护和关爱。

第一个“风雨”是自然界中的风雨,第二个“风雨”则是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

3.抽学生朗诵,全班齐诵,要读出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并尝试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设计意图:

学习《繁星(一五九)》,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三、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我们学习了《繁星》里面的三首诗歌,那么你们发现这三首诗歌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古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现代诗:

写法自由,更能抒发出现代人的情感。

古诗:

语言凝练,内涵丰富。

设计意图: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

谈收获,再次加深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在班级举行一次《繁星》朗诵会。

设计意图:

通过诗歌朗诵会,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增加累积。

【板书设计】

9 短诗三首

繁星(七一)    回忆往事

繁星(一三一)抒发对大海的热爱

繁星(一五九)歌颂母爱

10 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挥”等4个字。

正确读写“墨绿、集中、交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手持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季节吗?

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2.师小结:

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

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欣赏绿意盎然的春之图,帮助他们理解“绿”就是春天的象征,

从而迅速拉近他们与课文的距离。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课文中的“绿”指的是什么呢?

2.指名分小节读诗,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再读诗歌,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生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悟。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伴着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

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板书:

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3.感受“绿”的多:

是不是只有这些“绿”?

你还知道哪些绿?

(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节:

好像……(自己轻声朗读)

5.感受绿的美: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

6.齐读第一、二小节。

(二)学习第三、四、五小节,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这么多的绿集中起来,会是一幅怎样的画呢?

朗读课文第三、四、五小节。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

挑选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再仔细读读。

第三小节:

说一说:

风中的    是绿色的。

 

雨中的    是绿色的。

 

水中的    是绿色的。

 

阳光下的    也是绿色的。

 

(学生看图,挑选其中一个交流)

指名读,全班读。

第四小节:

(1)出示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小节:

(1)出示小练习。

想象说话:

一阵风吹来,小草     ,柳条     ,树枝     。

 

(2)“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点名读,老师范读,全班齐读。

(三)全文朗读。

设计意图:

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水、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

可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

因此,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插图进行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四、读写结合,拓展阅读。

1.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春天到了,校园里       ,公园里       ,田野里       。

 

2.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1)学生自读“阅读链接”。

(2)从视觉上感受灵隐之绿,以及“绿”的层次。

设计意图:

读写结合,拓展阅读。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0绿

 

11 白  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吟诵诗歌,揭示课题。

1.出示白桦图片,学生交流白桦的相关资料。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交流关于白桦的资料,从而迅速拉近他们与课文的距离。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习提示: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短语:

洁白的流苏 灿烂的金晖 姗姗来迟的朝霞 

晶亮的雪花 银色的光华 白雪皑皑的树枝

3.抽学生认读,并说说白桦给他(她)留下了什么印象。

4.再读诗歌,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第二节写了白桦在雪中的美,第三节写白桦在寂静的朦胧中的美;第四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

设计意图:

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相机引导理解生词的意思)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白桦》一文以白桦为中心事物,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了白桦的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白桦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白桦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

想象画面,感悟意境。

4.有感情地朗读。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和本单元学的这几首诗歌,并作比较,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发现现代诗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摘抄积累一首你最喜欢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并和同学交流。

2.仿写一首现代诗。

【板书设计】

11 白桦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结合自己喜欢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想象在天晴了的时候,小径中自然清新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诗句,并结合诗句内容想象画面,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情感。

2.同学之间展开交流,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或者用诗歌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雨后天晴的美文与图片。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

同学们,在雨过天晴的时候你们都想做些什么?

大家的想象都很丰富,想法也很美好啊。

我国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描写雨后天晴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3.作者简介。

戴望舒: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其代表作是小诗《雨巷》,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4.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诗人在雨后初晴的小径上看到了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炫耀 尘垢 胆怯 绽透

凤蝶儿 智慧 曝着阳光 赤脚 携着手

涉过溪流 阴霾 晕皱

要求: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作者在雨后初晴的小径上看到了:

小草、小白菊、凤蝶儿……

设计意图:

识字学词,夯实基础。

三、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雨后的小径、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画出相关诗句,并体会诗句之美。

(1)读描写小径的诗句。

为什么小径会是凉爽又温柔的?

(凉爽:

雨过天晴后的天气。

温柔:

与晴天干硬的小路进行对比,雨后的泥路更柔软。

(2)读描写小草的诗句。

体会“炫耀”在句子中的含义。

作者在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小草生命的张力。

(3)读描写小白菊的诗句。

你是如何感受到小白菊的样子的?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胆怯”一词的作用,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感受小白菊在雨后绽放的勇气。

(4)读描写凤蝶儿的诗句。

重点理解“五彩的智慧书页”是指蝴蝶的翅膀,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赞美凤蝶儿的美丽,而且赋予了它智慧。

(5)读描写溪水的诗句。

理解“晕皱”一词的含义。

(6)读描写云的脚迹的诗句。

理解“暗绿”指的是云投下来的影子;感受云朵在山间自在闲游的闲趣。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热爱大自然)

3.配乐朗读,齐读,分男女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逐层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在

文中的作用。

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四、诗歌小结。

《在天晴了的时候》一文描写的是雨后初晴在小径中看到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然而,诗人没有对灵动的大自然进行直接描述,而是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大自然中的一景一物以生命。

诗歌语言清新明快、优美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抒发真挚自然,富有韵律美。

五、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文?

2.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设计意图:

读写结合,以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小径 小草 小白菊 凤蝶儿……

 

综合性学习:

轻叩诗歌大门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活动,让学生学会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并且能对诗歌进行简要的赏析,部分学生还可以试着写一写诗。

2.通过查找资料、记录整理等活动,提高学生相应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习诗歌的分类,掌握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

3.通过朗诵表演、展示诗集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自信心,培养创造力。

4.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合作编小诗集

1.学生课前搜集并自己创作诗歌。

还可以搜集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

(了解中国诗歌的起源、古诗词的特点及诗歌的表达方式等诗歌常识。

2.小组内讨论,可以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角度给诗歌分类,也可以配上插图,还可以用书法的形式展示自己喜欢的诗歌。

3.完成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

    小组活动计划 

组长

组员

时间

地点

续表

活动内容

活动过程

展示方法

组员分工

4.给小诗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制作目录,放置在班级的图书角。

第二阶段 举办诗歌朗诵会

1.课前小组讨论,准备选哪几首诗歌来朗诵,采用什么形式。

2.班干部交流如何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主持人(2个)

安排节目顺序

节目串词

活动时间

3.举办诗歌朗诵会,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

(要求:

学生能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表情、手势要自然。

4.教师总结。

(1)活动评价:

对活动进行交流总结、评价,指出不足。

(2)你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说一说,写一写。

(3)总的来说,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大家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收获了喜悦,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课后,大家可以把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记录下来,让我们更快、更好地成长。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特点。

2.体会描写颜色的句子的不同表达方法,感受不同表达方法对写景的表达效果。

3.进一步感悟修饰性词语对句子的表达效果。

4.背诵关于诗歌的名言,并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诗歌的特点,热爱诗歌,并能试着仿写。

【教学难点】

运用描写颜色的词语仿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这一单元是诗歌单元,学习了这一单元的诗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一单元的感受和想法。

2.现在同学们读读交流平台,学习诗歌的特点,并体会作者的感受。

3.学生读完汇报。

(1)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2)诗歌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3)诗歌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4.引导学生联系这一单元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

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识字加油站。

1.阅读古代文人的名字,借助资料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

2.小组交流,并选代表展示。

3.教师点拨,可以介绍文人的生平、代表作……

4.出示会认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找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

1.学生先读读这些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

2.学生用笔圈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3.小组交流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这句诗的加点部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整体上描写了白桦的美。

(2)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一碧万顷。

这句话的加点部分写出了天空的蓝。

(3)那草滩的绿,绿的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那么醉人啊!

草滩的绿、菜花的黄、湖水的蓝,经过修饰,加强了表达效果,让我们感受到景色的美好。

5.教师总结:

在习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描写颜色的词语进行修饰,或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大自然特有的景色。

6.学生试着仿写。

设计意图:

学习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受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二)读一读加点的部分,再试着仿写。

1.先读读这些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园中、叶下、膝上”都是表示方位的词语;“融冶的、飘扬的、静悄的”都是修饰性词语。

2.学生试着仿写。

四、日积月累。

1.这一单元都是诗歌,现在我们来积累一些关于诗歌的名言。

2.学生读这些名言,教师纠正易错的读音。

3.学生交流这三句名言,并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4.学生汇报:

诗歌给人以勇气;诗歌是有节奏的;诗歌能表达情感。

5.拓展。

(1)诗是艺术的语言,最高的语言,最纯粹的语言。

——艾青

(2)伟大的诗,是民族最珍贵的宝石。

——[德国]贝多芬

(3)诗的词句含有能走动的意义与能飞翔的音乐。

——[印度]泰戈尔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诗歌的特点:

1.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2.诗歌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3.诗歌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二)识字加油站。

屈 渊 孟 甫 韩

愈 禹 锡 仲 龚

(三)词句段运用。

1.表示颜色的词语。

2.修饰性词语。

(四)日积月累。

(关于诗歌的名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