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538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5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一、课题:

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课时:

1课时

三、课型:

讨论分析、讲述、实验探究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看课件,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难点:

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六、课前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收集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一:

(多媒体导入)

展示课件(内容:

繁忙的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图片,结合简短的说明。

),创设联想的思维空间,认识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问题导入,运输业需要车、船、飞机等搭载货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什么“搭载”呢?

在人体内同样存在着繁忙的“运输线”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这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和血管里流动着的血液。

引入课题。

(二)新课

1加入抗凝剂的家畜血液的分层现象,思考如下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

  试管中的血液分几部分?

各呈什么颜色?

各部分的容积比例大致是多少?

2学生活动:

谈论,归纳总结、思考、回答。

   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红细胞和所含的血红蛋白在下层深红色部分,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中间很薄一层白色物质中。

教师点评

教师:

为什么把血液称作“流动的组织”?

学生:

讨论,分析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

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血液可以流动,因此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血浆介绍:

学生:

观察、回答。

特点:

淡黄色,半透明液体。

观看、思考,回答

主要成分:

水(90%)、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含氮废物等(3%)。

思考、分析血浆的功能

主要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一)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1.在医院里,进行血常规化验时,医生从你的手指上取一滴血,然后将血滴在载玻片上,做成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然后递给你一张化验报告单,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

同学们也来观察一下吧!

2..课件展示人血永久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红细胞

展示课件《电镜下的红细胞》

1.这是电镜下的红细胞,观看后,哪一位同学能够描述它的特点?

2.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血液为什么呈现红色?

红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请先看屏幕,再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

成熟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所以,血液呈现红色。

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同时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3.课堂讨论:

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

你认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

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三)白细胞

展示课件《电镜下的白细胞》

1.这是电镜下的白细胞,观看后,哪一位同学能够描述它的特点?

2.观看课件《白细胞吞噬病菌》,请说出白细胞的功能?

3.课堂讨论:

 身体某处出现外伤,伤口周围为何出现“红肿”现象?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分布在血液中,而身体的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如何达到感染处,吞噬细菌?

(四)血小板

展示课件《电镜下的血小板》

1.这是电镜下的血小板,观看后,哪一位同学能够描述它的特点?

2. 观察未加入抗凝剂的家畜血液,我们发现了凝固的血块,血液凝固与血小板有什么关系,请先听听同学给大家念的《血小板的自述》。

3.. 课堂讨论:

生活中,我们的皮肤划破一个小伤口出血时,血液为什么会自然凝固?

5.知道了血浆和血细胞的作用,大家能否总结出血液的功能呢?

补充:

血液还能够调节体温。

七、课堂练习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流动的组织—血液

科目:

生物

教学对象:

初一学生

课时:

1

提供者:

杨重惠

单位:

勐板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立足于学生学习了人体通过消化系统获得的营养物质,通过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气,必须依靠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才能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而运输是靠血液的流动来实现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看课件,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血液”既贴近生活,对血液的颜色等有感性认识,有过流血、验血的经历;又充满神秘,对血液的成分以及功能知之甚少。

所以根据学生具体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图片和视屏导入,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难点:

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一:

(多媒体导入)

展示课件(内容:

繁忙的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图片,结合简短的说明。

),创设联想的思维空间,认识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问题导入,运输业需要车、船、飞机等搭载货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什么“搭载”呢?

在人体内同样存在着繁忙的“运输线”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这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和血管里流动着的血液。

引入课题。

 

繁忙交通联想到血液这条繁忙的运输通道。

用图片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类比法应用导出节标题

(二)新课

1加入抗凝剂的家畜血液的分层现象,思考如下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

  试管中的血液分几部分?

各呈什么颜色?

各部分的容积比例大致是多少?

 

2学生活动:

谈论,归纳总结、思考、回答。

   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红细胞和所含的血红蛋白在下层深红色部分,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中间很薄一层白色物质中。

利用动态的图片,让学生切身体验血液的分层现象。

教师:

为什么把血液称作“流动的组织”?

 

学生:

讨论,分析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

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血液可以流动,因此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让学生自我思考

血浆介绍:

多媒体展示图片

学生:

观察、回答。

特点:

淡黄色,半透明液体。

观看、思考,回答

主要成分:

水(90%)、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含氮废物等(3%)。

思考、分析血浆的功能

主要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图片展示,形象了血浆构造。

血细胞

(一)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1.在医院里,进行血常规化验时,医生从你的手指上取一滴血,然后将血滴在载玻片上,做成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然后递给你一张化验报告单,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

同学们也来观察一下吧!

2..课件展示人血永久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红细胞

展示课件《电镜下的红细胞》

1.这是电镜下的红细胞,观看后,哪一位同学能够描述它的特点?

2.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血液为什么呈现红色?

红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请先看屏幕,再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

成熟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所以,血液呈现红色。

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同时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3.课堂讨论:

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

你认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

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三)白细胞

展示课件《电镜下的白细胞》

1.这是电镜下的白细胞,观看后,哪一位同学能够描述它的特点?

2.观看课件《白细胞吞噬病菌》,请说出白细胞的功能?

3.课堂讨论:

 身体某处出现外伤,伤口周围为何出现“红肿”现象?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分布在血液中,而身体的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如何达到感染处,吞噬细菌?

(四)血小板

展示课件《电镜下的血小板》

1.这是电镜下的血小板,观看后,哪一位同学能够描述它的特点?

2. 观察未加入抗凝剂的家畜血液,我们发现了凝固的血块,血液凝固与血小板有什么关系,请先听听同学给大家念的《血小板的自述》。

3.. 课堂讨论:

生活中,我们的皮肤划破一个小伤口出血时,血液为什么会自然凝固?

5.知道了血浆和血细胞的作用,大家能否总结出血液的功能呢?

补充:

血液还能够调节体温。

 

1、学生:

观察化验单,找出化验单中病人有哪些病症。

 

2、同学举手回答红细胞的特点。

 

3、了解红细胞的功能

 

4、认识贫血的严重性,找到贫血的原因。

 

5、学生认真观看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动画,会说出白细胞的功能。

 

6、回答人的伤口处理不得当,为什么会化脓。

 

7、观察图片,回答血小板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1、能读懂单间的化验单。

了解人身体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基本功能和数量。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更能揭示抽象深奥的生理过程。

 

3、自主学习局部合作

明辨“是非”警防“误区。

 

4、拟人法,形象生动

语言美感渗透进学科

 

5、学以致用

关注健康,课外拓展:

培养获取新信息能力

(五)、课堂练习

分层次布置练习、适当点拨,讨论本节教材练习.

即学即练

即学即用

七、教学评价设计

习题评价:

1.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

 (    )

A.水、酶、无机盐、血小板            B.维生素、葡萄糖、激素

C.氨基酸、二氧化碳、血浆蛋白        D.氧、尿素、磷脂

【答案】A

【分析】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血浆蛋白等成分。

2.动脉血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较多的(    )

A.红细胞        B.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        C.养料        D.二氧化碳

【答案】B

【分析】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

3.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答案】B

【分析】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4.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答案】C

【分析】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不具有细胞核。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环环相扣,步步紧逼,而每一环,每一步都在极力体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新理念和教学新方法,当然各有侧重。

教学情景是否创设得巧妙科学,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与败。

要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景中去遇见“困难”、碰到“问题”,才能“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进而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要让他们感觉是在真正探究实际问题,而不是在被动地完成教师留给的一个任务。

这样的探究才会真实自然,积极主动,从而富有成效。

结合了多媒体的优势和生物学的实践本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们要善于把多媒体引进课堂。

但多媒体只是工具而不是内容,生物学中最好的媒体还是实物,最好的媒体环境还是大自然。

生物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再完善的多媒体课件也替代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

所以,要尽可能采用实物或动手制作模型,尽可能让学生多进实验室、深入大自然。

关于这一点,本节课上有多处体现。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配能合,发现血液的奥妙,但是,大多只是用多媒体展现,缺乏真实感,若要学生记忆更深,可以尝试用动物的血液进行观察实验。

 

师:

大家一定知道穿过我们棠张境内的一段京沪高速铁路吧?

在12月4号已经开始了试运行。

下面我们就来体会这样一幅画面:

情境一:

展示客车奔驰图

问题:

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哪些量没有发生变化?

大家讨论。

生: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不变量

甲:

速度不变。

乙:

山东和蚌埠之间路程不变。

丙:

……

师:

因为位置变了所以与位置有关的量都发生了变化

师:

哪些量没有发生变化?

生: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变量

甲:

列车行驶的时间不断变化变。

乙:

列车距两地的路程不断变化。

丙:

……

归纳:

在上述列车行驶过程中列车的行驶的速度、两地路程等始终保持同一数值

而列车行驶的时间、列车距甲、乙两地的路程等不断变化。

像这样,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常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变量

生:

读一读学生识记变量、常量概念

试一试:

你能指出下列问题中的常量和变量吗?

v某种矿泉水每瓶1.2元,销售x瓶,总销售额y=1.2x

v一种苹果每千克7元,卖出a千克所得金额为b

v矩形的长a一定,宽为b,面积S=ab

v在圆的周长C=2πR中,常量与变量分别是()

A2是常量,C、π、R是变量B2、π是常量,C、R是变量

CC、2是常量,R是变量D2是常量,C、R是变量

v你能否再举一个生活中具有常量和变量的例子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教师给予肯定

今年夏天大家在电视上一定看到过这样一些报道:

南方的某某地方发生了暴雨灾害,警戒水位已达多少、多少。

下面我们就来探索水位的问题:

情景二:

工作人员根据水库的水位变化与水库蓄水量变化情况而制作的表格:

水位/m

106

120

133

135

蓄水/m

×10

×10

×10

×10

展示水位图

问题探索:

1、从上表中能获得蓄水量与水位的高低的哪些信息?

学生:

当水位是106m时,蓄水量是×107m

随着水位的变化蓄水量也在变

水位越高,蓄水量越多;

归纳:

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当确定时,也确定。

2、你认为这个表格对工作人员有什么作用?

根据测得的水位及时报告水库的蓄水量,如果出现异常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数学实验室:

问题:

观察思考根据小鱼的条数与所需火柴棒的根数的关系,填表:

小鱼的条数n火柴的根数S

13

214,

320

nS=6n+2

1062

100602

归纳:

S=8+6(n-1)或者6n+2

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当确定时,也确定.

常言说: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来感受一下一滴水落在水面形成的波纹

情景三:

展示一滴水滴在水中形成的圆

归纳:

圆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半径的确定而确定.

从上面3个问题:

1.水库蓄水量与水库水位变化的关系.

3.搭小鱼所需火柴根数S与小鱼的条数n的关系.

2.圆的面积S与半径R的关系.

我们来讨论一下它们都有怎样的共同之处呢?

学生先讨论、交流并回答

教师归纳:

在上述例子中,每个变化过程中都存在着两个变量,当其中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发生变化,当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确定。

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

如果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我们称y是x的函数(function).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如上:

水库蓄水量是水库水位的函数,其中水位是自变量,蓄水量是因变量;搭小鱼所需火柴根数S是小鱼条数n的函数,其中n是自变量,s是因变量;圆面积s是半径r的函数,其中r是自变量,s是因变量

学生回答2、3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识记,读两遍。

注意唯一性

我们来看下面问题:

练一练:

1、选择:

对于函数y=2πx+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0时,y=1

B常量是2、1,π、x、y是变量

C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D常量是2π、1,y是x的函数

2、判断对错

(1)速度一定时,所走的路程S是时间t的函数()

(2)水管中水流的速度是水管长度的函数()

(3)通话费是通话时间的函数()

(4)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粒石子,泛起的圆波纹的周长是半径的函数()

(5)x

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x

是因变量()

3、“沙漏”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显示沙漏图

它根据一个容器里的细沙漏到另一个容器中的数量来计量时间,请说出这个变化过程中

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做一做相信你能行:

1、如图,这是某地区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在这一天中:

(1)______时气温最高,______时气温最低,最高气温是______,最低气温是______.

(2)20时的气温是______;______时的气温是6℃;

(3)______时间内,气温不断下降;

(4)气温T是时间t的函数吗?

若是,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反之时间t是气温T的函数吗

2、按图示的运算程序,输入一个实数x,便可输出一个相应实数y,y是x的函数吗?

为什么?

若是,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输入x→+2→×5→-4→输出y

讨论与交流:

用一根1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当长方形的宽为时,长为——m

(2)当长方形的宽为时,长为——m

(3)当长方形的宽为am时,长为——m

(4)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函数吗?

为什么?

拓展与延伸:

用60m的篱笆围成矩形,使矩形一边靠墙,另三边用篱笆围成

1.写出矩形面积s(m2)与平行于墙的一边长a(m)的关系式;

2.写出矩形面积s(m2)与垂直于墙的一边长b(m)的关系式。

并指出两式中的常量与变量,函数与自变量。

小结与思考: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基本知识:

常量、变量、函数的概念

思想方法:

由特殊到一般、有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能力: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对函数概念还存在什么疑问?

如果没有疑问,我帮大家提一疑问:

x

x的函数,反之x是x

的函数吗?

作业:

必做题145习题1、2

选做题3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一课时

备课日期:

2020-9-3上课日期:

2020-9-5

课题:

§1-1化学真奇妙

(1)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比较等活动,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2、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比较等活动,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2、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板书设计:

§1-1化学真奇妙

(1)

1、化学科学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2、与人类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

——、——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图片,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科学。

板书课题:

§1-1化学真奇妙

(1)

二、揭示目标:

1、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比较等活动,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2、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三、先学:

阅读课本P2——4注意以下问题

1、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有许许多多的材料,哪一些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

哪一些是来自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

2、黑乎乎的石油是怎么样变成五彩斑斓的化纤面料和塑料的呢?

这离不开————。

3、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在一瞬间全部消失,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10分钟后回答上述问题,并会解答有关问题

学生自学,互相交流

四、后教:

1、回答上述问题:

提问

2、教师精讲,注意下列知识点:

(1)、化学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生活在一个美轮美奂的人造物质世界中,没有化学科学给我们创造的丰富多彩物质,我们生存、生活状态难以想象,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化学科学的神奇力量;

(2)、化学促进和推动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新兴科学都是建立在化学科学的基础上的,化学正在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门中心科学;在每一次时代变革中,化学科学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由此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的神通广大、涉猎广泛;

(3)、化学科学在帮助人类解决世界性难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由衷赞叹化学科学伟大和神奇。

五、当堂检测:

(1).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

A.石油B.天然气C.煤D.太阳能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A.研发氢能

源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题目:

化学带给我们什么

八、课后反思:

没有化学科学给我们创造的丰富多彩物质,我们生存、生活状态难以想象,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化学科学的神奇力量。

第二课时

备课日期:

2020-9-3上课日期:

2020-9-6

课题:

§1-1化学真奇妙

(2)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经验的分析和动手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的一些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

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板书设计:

§1-1化学真奇妙

(2)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征;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本质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小魔术:

展示一张白纸(预先用酚酞写好“化学”两字),让学生向上喷碱液,白纸显现出“化学”两字。

板书课题:

§1-1化学真奇妙

(2)

二、揭示目标:

1.通过生活经验的分析和动手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的一些基本观点。

三、先学: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4——6内容,注意下列问题

1、如何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实验1]一张纸撕成两半,一半撕碎,另一半放在石棉网上点燃。

(1)、你认为哪一个物理变化,哪一个是化学变化?

(2)、纸的这两个变化的区别在哪里?

3、[实验2]课本演示实验: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10分钟后回答上述问题,并会解答有关问题

学生自学,互相交流

四、后教

1、回答上述问题:

板演,提问

2、教师精讲,注意下列知识点: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2)化学变化中主要伴随着的现象(注意现象的描述)

[实验]①镁带燃烧②氢氧化钠溶液+酚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