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稳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加餐训练卷1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1519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稳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加餐训练卷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稳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加餐训练卷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稳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加餐训练卷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稳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加餐训练卷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稳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加餐训练卷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稳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加餐训练卷12.docx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稳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加餐训练卷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稳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加餐训练卷1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稳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加餐训练卷12.docx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稳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加餐训练卷12

“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弱

C.恶劣环境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弱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2.关于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鱼塘中的鱼类等生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C.塘泥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鱼类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有助于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

3.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荔枝椿象吸食荔枝的嫩芽时至少获得20%的荔枝同化量

B.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是寄生关系,宿主是平腹小蜂

C.以上各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依赖信息传递来调节

D.荔枝椿象和平腹小蜂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消费者

4.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其中A、B、C、D、E、F各代表一个种群。

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

A.该图若要表示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缺少分解者

B.图中B、C、F共同同化的能量占A种群同化能量的10%~20%

C.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将会降低

D.C种群和D种群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5.下面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6.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碳循环,图中a、b、c、d表示该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b的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

C.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

D.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7.下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B.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利用了其间接价值

C.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

D.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8.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高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

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9.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Ⅰ和Ⅱ,Ⅰ和Ⅱ的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

B.Ⅰ、Ⅱ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C.Ⅰ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Ⅱ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Ⅰ中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大于消费者的总能量,但Ⅱ中的则相反

10.下图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

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

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二、非选择题

11.人为将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建成复合湿地生态系统。

科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注:

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为J/(cm2·a)。

(1)半自然果林树种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植食性动物的粪便量属于________(填“生产者”或“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2位)。

若调查一个人工鱼塘生态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还有______________。

(3)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________、________功能实现的基础。

当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________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12.下面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①~④代表生物的生理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丙代表________,甲、乙、丙共同组成一个________。

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信息传递功能。

(2)如果该生态系统内还有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存在,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由于某种因素使得乙中B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表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调节。

(4)请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序号表示);①~④代表呼吸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

13.下图甲表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定时间内λ值和时间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________过程进入生物群落,图中“

”表示生态系统的________;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

(2)由图乙可知,该种群在第________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当种群在第10~30年时期内,种内斗争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若要保护该物种,最好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西双版纳的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弱。

若此草原正向着森林群落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群落利用____________的能力显著提高了。

(4)在该生态系统中发现了一种抗逆基因。

若将其用于培育优良的作物新品种,则利用了其________价值。

(5)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________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1.选D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就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较弱。

恶劣环境条件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一旦被破坏,也不容易恢复,恢复力稳定性也弱。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选C 人工高产鱼塘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人工投入的能量;鱼塘中的鱼类等生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均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

3.选C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平腹小蜂的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获得物质和能量,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属于寄生关系,宿主是荔枝椿象;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依赖信息传递来调节;荔枝椿象以生产者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

4.选B 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仅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B、C、F均属于第二营养级,A属于第一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之比,相邻两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20%;若D种群的数量增加,则E的数量也相应增加;C和D属于不同物种,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但处于同一地域,不存在地理隔离。

5.选A 图中A表示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摄入量(100),B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量(30+50=80),C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30),D表示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消耗量(50),E表示分解者利用量,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80÷20%=400;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30;图中没有表示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因而无法计算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6.选D 图中a与b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a是生产者,b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

a、c、d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的含量增加将加剧温室效应;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多;有些动物如蚯蚓等也是分解者。

7.选C 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降低了其抵抗力稳定性。

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属于科学研究,利用了其直接价值。

光属于物理信息。

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8.选D 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与乙相比,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若乙的干扰提前,其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正常运行范围的时间也会提前,即B点左移;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点右移;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

9.选A 结合柱状图分析:

生态系统Ⅰ有三个营养级,生态系统Ⅱ有四个营养级,在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的前提下,生态系统Ⅰ营养级少、食物链较短,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散失的能量少,而生态系统Ⅱ营养级多、食物链较长,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散失的多,因此生态系统Ⅰ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生态系统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但消费者所含总能量均小于生产者所含有的能量;从图中不能确定出能量传递效率的大小。

10.选C 由图可知,在相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甲生物群落的变化明显,说明其生物多样性较低。

甲生物群落和乙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变化表现出的反应不同,说明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但有些生物种类可能会相同。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并非所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都呈负相关关系,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也低。

11.解析:

(1)半自然果林树种都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都属于第一营养级,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人为将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建成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其群落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2)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即2.30×107J/(cm2·a)。

植食性动物的粪便量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3.27×105-1.31×105=1.96×105J/(cm2·a),所以二者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96×105)÷(2.30×107)×100%≈0.85%。

流经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还有人工投放饲料中的能量。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这三大功能实现的基础。

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答案:

(1)竞争 次生演替 

(2)2.30×107J/(cm2·a) 生产者 0.85 人工投放饲料中的能量 (3)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负反馈

12.解析:

(1)根据图中不同成分间的关系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硝化细菌等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也是生产者。

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某种生物数量在短时间内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

根据乙中能量的数值可知,B、C能量相同属于同一个营养级。

①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②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④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答案:

(1)分解者 群落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2)大于 (3)自我调节 负反馈

(4)

 ①③④

13.解析:

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图甲中实线箭头表示物质流,虚线箭头代表能量流,由于每个营养级释放的热能是不能再利用的,因而能量的流动是不循环的。

图乙中的λ-1表示种群增长率,λ-1=0时,即图中的第40年时,种群增长率=0,种群数量达到K值;第10~30年时期内,种群增长率下降,但数量仍在增加,因而种内斗争逐渐增强。

保护物种的最好措施是就地保护。

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草原向着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提高;将抗逆基因用于培育优良的作物新品种利用的是其直接价值。

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这是化学信息,说明化学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1)光合作用 能量流 热能

(2)40 逐渐增强 就地保护

(3)低 自我调节 阳光等环境资源

(4)直接 (5)化学信息

“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加餐训练卷

(二)[难点多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属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

B.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没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来说都是有利的

D.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后恢复起来越容易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的是(  )

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

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

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的萌发生长

D.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

3.褐飞虱和卷叶螟是闽东地区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的两种主要害虫,青蛙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青蛙防治稻田害虫,可以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B.用性引诱剂专一诱捕褐飞虱,在短时期内,卷叶螟的种群密度会上升

C.与精耕稻田相比,弃耕稻田不受人为干扰,群落演替的速度较快

D.褐飞虱和卷叶螟与青蛙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关于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右图中所有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B.图中植物的能量大约有10%~20%流入鼠

C.一条蛇吞食了一只鼠,其能量传递效率远远大于10%~20%

D.若蛇的数量突然锐减,在系统恢复相对稳定后,鹰的数量会较之前有所下降

5.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

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

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  )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D.共同进化

6.棉蚜体形微小,繁殖快,以棉叶组织的汁液为食。

某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

日期

6.1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7.20

棉蚜

数量

(只/株)

0.42

4.79

41.58

261.73

1181.94

1976.96

2175.63

2171.46

2173.23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棉蚜种群的数量

B.7月10日前5天内棉蚜种群的增长率小于后5天

C.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

D.该棉蚜种群的数量在7月20日达到较大,是消灭棉蚜的最佳时间

7.某被污染的湖泊中,存在一条由4种生物(a、b、c、d)构成的食物链,各生物体内2种有害物质的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现象

B.c同化的能量比d同化的少

C.两种有害物质对a的危害最小

D.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中只缺乏分解者

8.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项目

昆虫

摄食量

昆虫

粪便量

昆虫呼吸

消耗量

昆虫储存在有

机物中的能量

能量(kJ)

410

210

130

70

A.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B.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C.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

D.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1000kJ

9.下图表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B.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如果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D.图中D1/D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10.下面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

B.模式图中不应有“

→池塘”的箭头

C.鱼是二级消费者

D.该生态农业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二、非选择题

11.下面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B、C、D是丙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四种生物。

下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统计表(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试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级

分解者

从上一营养级固

定的能量(kJ)

140.0

16.1

0.9

221.7

呼吸消耗的

能量(kJ)

501.2

79.1

13.2

0.5

192.6

(1)图中A生物的下一营养级生物为________(填字母)。

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由绿色植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残枝落叶中的能量外,还包含____________中的能量。

(3)此草原正向森林演替,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________稳定性逐渐增强。

(4)用样方法调查该草原植物类群丰富度时,取最小样方面积为1m×1m,若调查的是森林植物类群丰富度,则样方面积至少为5m×5m,可见设计最小样方面积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调查的是草原土壤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则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12.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

下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图2是种群乙在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同化能量

1.1×108

2×107

1.4×109

9×107

3.4×106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图1中________(数字)=2×107,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_______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信息传递,说明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答案

1.选A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处于第一营养级,都处于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属于同一营养级;稳定的生态系统需要有能量的输入,才能维持稳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对所有捕食者来说不一定都是有利的;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其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一旦被破坏后恢复起来难度就越大。

2.选D 负反馈调节作用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引起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稳定。

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的萌发生长,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属于生态系统正反馈。

3.选B 用青蛙防治稻田害虫,可以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留在农作物中。

用性引诱剂专一诱捕褐飞虱,褐飞虱数量减少,青蛙捕食卷叶螟增加,卷叶螟的种群密度会下降。

与精耕稻田相比,弃耕稻田不受人为干扰,群落演替为森林的速度较快。

褐飞虱和卷叶螟与青蛙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选C 群落是在一定时间的一个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图中没有分解者。

图中植物(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大约有10%~20%流入第二营养级,鼠与兔共同占有第二营养级。

一条蛇吞食了一只鼠,它获取了这只鼠现存的几乎全部能量。

若蛇的数量突然锐减,在系统恢复相对稳定后,鹰的数量会因为营养级下降而较之前有所增加。

5.选A 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蔗蟾与袋鼬之间为捕食关系,不存在物质循环;袋鼬捕食蔗蟾的过程中,蔗蟾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流向了袋鼬;袋鼬捕食蔗蟾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信息传递,并且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共同进化,以适应环境。

6.选C 由于棉蚜的活动能力弱,因此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知:

7月5日~7月10日的增长率大于7月10日~7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