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3150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公开课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公开课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公开课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公开课教案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站提供的这套符合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册第25页至26页和练习六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同学获得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长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培养同学的概括、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外表积展开的教具,同学每人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和火柴盒各1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准备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指出各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各是多少。

2.指出以上各长方体前面的长和宽,并口算出前面的面积。

3.练习六第2题第

(1)题。

把同学分成三组,每组同学指出一个长方体右侧面的长和宽,然后在练习本上计算出它的面积,再指名说出算式一起订正。

4.练习六第2题第

(2)题。

把同学分成三组,每组同学指出一个长方体上面的长和宽,然后在练习本上计算出它的面积,最后指名说出算式并进行订正。

二、新课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的概念。

(1)引导同学观察自身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并依照要求操作:

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

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长方体有几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让同学分别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再展平。

(教师将长方体外表积教具展开贴在黑板上。

长方体有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它们的面积怎么样?

那么有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2)引导同学观察自身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并按要求操作:

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

然后回答问题:

正方体有几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正方体有几组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让同学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再展平。

(教师将正方体外表积教具展开贴在黑板上。

(3)教师指着两个展开图说明: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外表积。

(板书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

2.教学例1:

长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说明: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遇到要计算长方体的外表积。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例1的题和图。

(2)指定同学读题,复述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然后提问:

要求“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什么?

(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外表积。

(3)让同学将刚才展开的长方体再折回原状,并依照例题的数字在自身的长方体上注明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

提问:

长方体的外表积中有哪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4)让同学打开课本看第26页例1,边观察长方体边考虑,然后在课本上填写。

(5)订正计算结果。

先依次订正上下、前后、左右每个面的长、宽和面积是多少,再订正长方体的外表积。

着重提问:

每一步连乘表示什么?

同学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如下:

6×5×2+6×4×2+5×4×2

上、下两面前、后两面左、右两面

面积的和面积的和面积的和

(6)提问: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自身做做看。

独立解答后,集体讨论进行订正。

着重讨论为什么先算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

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6×5+6×4+5×4)×2

上面前面左面

面积面积面积

(7)引导同学比较后提问:

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方法是先分别算出上、下面的面积和,前、后面的面积和,以和左、右面的面积和,然后加起来。

第二种方法是先算上面、前面、左面三个面的面积和,再乘上2。

提问: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吗?

引导同学说出:

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改变成第二个式子。

第二个式子更简便些。

(8)小结:

从上面的计算中看出,计算长方体外表积时最关键的是找出什么?

(引导同学说出:

要正确找出3组面中每个面的长和宽,就容易算出每个面的面积和长方体的外表积。

(9)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

先要求同学独立列出算式,一起订正,提问:

“先找哪组面?

再找哪一组面?

最后找哪一组面?

”然后再让同学解答出来。

同学完成书上“做一做”的题目后,还可以丈量自带的火柴盒的长、宽和高,算出它的外表积。

三、本课小结

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

“正确计算长方体外表积的关键是什么?

四、安排作业

1.阅读课本第25~26页。

2.在练习本上做练习六第3题和第4题。

(一)教学要求

1.使同学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外表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和容积单位(升、毫升),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变换。

3.使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说明

同学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

在前面几册教材中还学习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和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教材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

这是同学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

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同学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

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同学对自身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同学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这一单元共分成三节: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

教材首先引导同学观察墨水瓶盒、罐头盒、排球等实物,说明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而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使同学从直观上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

接着,要求同学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指出在这些立体图形中,哪些是长方体,并拿一个长方体来仔细观察,笼统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然后,再让同学通过观察一些正方体实物,笼统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

最后,把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比较,说明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并用集合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渗透了集合思想。

为了使同学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同学自身多动手,除了让同学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同学动手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是在同学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这局部内容,还可以加深同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材先通过让同学操作,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协助同学认识外表积的概念。

这样可以把外表积的概念与刚刚建立起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很好地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外表积做好准备。

接着,通过例1和例2,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教材中没有分别总结计算公式。

这样做有利于更好地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而且有助于同学根据实际情况去想计算的方法。

由于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需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例如粉刷房间的墙壁,做不带盖的长方体铁皮桶等,就要具体考虑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

教材中通过例3,协助同学考虑怎样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同时加强了这方面的练习,防止同学生搬硬套计算方法。

体积对同学来说是一个新概念。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里,教材先通过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的实验,说明物体占有空间。

然后又通过观察火柴盒、工具箱和水泥板等物体,说明每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进而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

接着,说明为了计量物体体积的大小,必需要规定计量体积的单位,并通过实物或教具让同学认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

在此基础上,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这里,教材仍然强调了让同学自身动手操作,通过用方木块拼摆长方体,认识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引导同学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接着,再类推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最后,把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统一成“底面积×高”。

这是所有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也为以后学习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后,教材利用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同学推导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这样布置既分散了难点,又便于同学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同时也为以后实际计算时灵活处置计量单位做了准备。

接着,教材又介绍了容积的概念,以和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为了防止同学把体积和外表积的概念混淆起来,教材中加强了这局部知识的对比练习。

教材第44页先引导同学把这些知识进行复习,然后通过例7让同学独立练习,以加强同学对体积和外表积的理解和区别。

在本单元的教材中,还出现了用字母表示体积的计算公式,并在习题中布置了少量用简易方程解答的有关体积的题目,以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一些代数初步知识。

教材说明

这局部内容是在同学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材先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物体,如墨水瓶盒、罐头盒、魔方玩具等,说明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与以前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不同,再让同学根据以前对长方体的初步认识,指出哪个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这样有利于同学分清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概念,便于同学逐步形成有关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然后,教材通过例1,让同学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细致地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引导同学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笼统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这里只说明长方体的特征,不是下定义。

在这基础上,教材又通过例2,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同学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长方体的12条棱之间的关系,让同学进一步进行笼统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接着,教材又通过魔方玩具和医用橡皮膏盒等形状引出正方体的概念,并让同学拿一个正方体的纸盒来观察,笼统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最后,让同学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明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并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做一做”中的习题是让同学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认识,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外表积做了初步的准备。

在练习五中,首先通过让同学观察和丈量实物的长、宽、高,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来加深同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例如,第1、2题和第5、6题。

接着,又把一个长方体和它的每个面联系起来,让同学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第3题和第7题要求同学说出图中长方体每个面(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这就要求同学能把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对应起来,一方面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另一方面也为计算外表积做些准备。

第8题是在前面各题的基础上再加深认识,并算一算向上的面的面积。

教学建议

1.这局部内容可以布置2课时进行教学。

完成练习五中的习题。

2.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以前,可以先让同学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接着拿出一些不同形状的实物,如纸盒、罐头盒等,让同学识别,说一说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然后向同学说明,以前学习的长方形、平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