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体系中的网上支付与手机支付浅析.docx
《电子支付体系中的网上支付与手机支付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支付体系中的网上支付与手机支付浅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支付体系中的网上支付与手机支付浅析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电子支付体系中的网上支付与手机支付浅析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电子支付体系中的网上支付与手机支付浅析
2011年4月13日
菜刀温暖
TOC\o"1-2"\h\z\uHYPERLINK\l"_Toc287365616"一、电子支付4
HYPERLINK\l"_Toc287365617"
(一)、电子支付定义4
HYPERLINK\l"_Toc287365618"
(二)、电子支付分类4
HYPERLINK\l"_Toc287365619"(三)、电子支付市场规模5
HYPERLINK\l"_Toc287365623"二、网上支付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7
HYPERLINK\l"_Toc287365624"
(一)、网上支付定义7
HYPERLINK\l"_Toc287365625"
(二)、网上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7
HYPERLINK\l"_Toc287365635"(三)、网上支付运营商发展现状8
HYPERLINK\l"_Toc287365635"1、运营商差异化运营各具特色8
HYPERLINK\l"_Toc287365635"2、运营商竞争策略9
HYPERLINK\l"_Toc287365636"(四)、网上支付用户使用情况10
HYPERLINK\l"_Toc287365637"(五)、网上支付发展趋势12
HYPERLINK\l"_Toc287365635"1、细分行业12
HYPERLINK\l"_Toc287365635"2、支付结算的国际化程度加深14
HYPERLINK\l"_Toc287365635"3、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统上线,对网上支付行业将产生重大影响14
HYPERLINK\l"_Toc287365639"三、手机支付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15
HYPERLINK\l"_Toc287365640"
(一)、手机支付定义15
HYPERLINK\l"_Toc287365641"
(二)、手机支付种类15
HYPERLINK\l"_Toc287365641"(三)、手机支付发展现状16
HYPERLINK\l"_Toc287365641"1、手机支付发展历程16
HYPERLINK\l"_Toc287365641"2、手机支付产业链构成17
HYPERLINK\l"_Toc287365641"3、手机支付的交易额规模19
HYPERLINK\l"_Toc287365641"(四)、手机支付竞争格局分析20
HYPERLINK\l"_Toc287365641"1、手机支付的运营模式分析20
HYPERLINK\l"_Toc287365641"2、手机支付市场三方竞争格局正在形成21
HYPERLINK\l"_Toc287365641"3、运营商与银行的交融争夺战23
HYPERLINK\l"_Toc287365641"4、手机支付的竞争对手分析24
HYPERLINK\l"_Toc287365641"5、手机支付路线主导者分析24
HYPERLINK\l"_Toc287365641"6、运营商主导手机支付的有利因素分析25
HYPERLINK\l"_Toc287365639"四、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情况27
HYPERLINK\l"_Toc287365641"
(一)、中国移动手机钱包业务介绍27
HYPERLINK\l"_Toc287365641"
(二)、中国移动手机支付试商用进展28
HYPERLINK\l"_Toc287365641"1、中国移动10省开展手机支付业务试商用28
HYPERLINK\l"_Toc287365641"2、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市场规模预测28
HYPERLINK\l"_Toc287365641"3、湖南移动手机支付案例分析29
HYPERLINK\l"_Toc287365641"(三)、手机支付被列入中国移动2010年KPI考核30
HYPERLINK\l"_Toc287365641"(四)、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分析31
一、电子支付
(一)、电子支付定义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或个人通过电子终端,直接或间接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
电子支付作为新兴的支付方式,对经济和金融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提高经济和金融运行效率、节约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解决电子商务中的支付瓶颈问题;
突破时空限制,丰富了支付手段;
方便用户日常生活支付需求;
对货币政策产生一定影响;
促进消费信贷发展。
(二)、电子支付分类
按照支付方式的不同,电子支付分为以下几种:
(三)、电子支付市场规模
在政策鼓励及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的努力和创新下,电子支付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2009年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突破4100亿元,预计2010年仍将保持80%以上的增长,有望达到7300亿元。
交易额的高速增长凸显出电子支付市场的广阔前景。
交易额超过80%的高速增长,反映出国内电子支付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
内部的支付需求、用户基础,外部电子商务的推动,共同促进了电子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
1、支付需求旺盛:
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是支付需求产生的基础;另一方面,庞大的互联网用户、手机用户群保证了电子支付的巨大市场需求。
2、电子商务推动:
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是推动电子支付前进的巨大动力。
目前中国网络购物和B2B电子商务市场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交易额规模增长很快。
电子商务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支付问题、诚信问题、物流问题等等,支付问题可谓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电子商务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也预示了作为关键环节的支付市场也必将迎来与之匹配的发展空间。
网上支付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网上支付定义
网上支付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银行所支持的某种数字金融工具,发生在购买者和销售者之间的金融交换,而实现从买者到金融机构、商家之间的在线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过程,由此为电子商务服务和其它服务提供金融支持。
(二)、网上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
2009年网上支付行业增速趋缓,同比增长94.4%,市场交易规模为5012亿元。
虽然增速放缓,但第三方网上支付仍是整个网络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一方面,网上支付安全性和易用性的提高,使得第三方支付受到越来越多的网民青睐,已有用户的使用黏性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网上支付平台积极而踏实的深耕和拓展应用行业,使得网上支付的应用领域延伸至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提高了交易规模。
(三)、网上支付运营商发展现状
1、运营商差异化运营各具特色
2、运营商竞争策略
支付行业是一个相对比较集中的行业,近十家运营商占据了整个市场九成以上的份额,并且呈现一家独大的现象。
交易份额排名在十名以内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无论在商户端和用户端都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而一些更小的运营商则在艰难地生存。
为了避免由竞争引发的价格战,各运营商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09年主要运营商除了涉足航空领域外,行业拓展也深入到生活支付、信用卡还款等领域,而10年主要运营商在行业拓展战略上也将各有侧重。
但是部分细分行业内部的竞争还是存在的。
比如以航空客票为重点发展行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就有五家以上,一旦行业需求饱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将再一次面临争夺商户的激烈竞争。
因此,各运营商在深入发展已有行业的基础之上,需积极拓展新兴支付领域,例如火车票支付、保险、基金等创新的支付领域。
正如以上提到的,细分行业内部也会存在竞争激烈,因此行业深挖是在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的根本策略,如部分第三方支付企业正通过提供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式,进行行业纵深挖掘,例如,支付宝与日本Tenso(物流)合作,为Tenso的国际物流业务提供结算支持;财付通推出企业大额支付系统,着手解决集团企业间的清结算问题;新进入者通联支付联合工商银行、金蝶软件等十余家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等。
(四)、网上支付用户使用情况
2009年网上支付注册用户数达4.5亿,深度用户(09年月均至少使用网上支付一次)超过2800万,深度用户数相较08年增长40%。
依据CNNIC的数据,09年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其定义为09年下半年使用过网上支付)达9406万人,同比增长80.9%。
网上支付是互联网用户增长最快的网络应用。
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原因有:
1、网上支付在多个细分领域的迅速扩张。
2009年第三方支付公司与各个行业的合作加强,商户合作增多,带来更多的用户,例如生活缴费方面的服务就提高了用户粘性;同时有一些新的行业接入到网上支付领域,比如网络保险、网购火车票等。
2、各细分领域在线支付用户规模的扩大。
以网购行业为例,2009年网购用户规模达到1.09亿,增长率为36.3%,增长势头不容小视。
(五)、网上支付发展趋势
1、细分行业
在第三方网上支付出现之前,主要是银行在提供网上支付清结算服务,而银行出于服务能力和成本的考虑,通常只面向有规模的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的小规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由此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平台和产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
因此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符合长尾市场理论,通过满足长尾市场的用户需求,实现差异化发展。
在第三方网上支付的应用领域中,网络购物的应用比例最高,达到75.5%,其次是电信缴费,达到46.0%。
然而如果将其他应用领域看成一个整体,使用率可达到191.2%,远大于以上两个领域。
在巩固了长尾的利基市场之后,第三方网上支付需向更多有潜力的行业拓展,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和支付方式,建立共赢的平台。
但是前提是一定要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并深入挖掘每一个细分行业。
2、支付结算的国际化程度加深
首先,国外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将逐步走向国内。
以Paypal为例,2010年3月,Paypal与阿里巴巴全球批发市AliExpress合作,成为AliExpress的支付方式之一;同时,Paypal还与中国银联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允许中国银联用户在海外网站进行购物结算。
这些都源于国外中小企业面向中国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国外支付企业在跨国贸易上所呈现出的优势十分明显。
其次,越来越多的国内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将逐步走出去。
认为,随着VISA、Mastercard等国际信用卡的发展以及国家在金融监管方面的放开,国际业务的支付需求将会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公司支持国外信用卡支付是一种必然趋势。
总之,电子商务的全球化,必然需要支付全球化的先行。
3、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统上线,对网上支付行业将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代支付系统于2010年8月底上线,首先投入运行的是网银互联应用系统。
二代网银的升级将对国内电子支付的发展带来又一次飞跃,对规范以及优化国内支付环境,提升用户体验的意义巨大,也将为完善电子商务基础服务,推动国内在线消费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
虽然目前由于技术和政策的原因,第三方支付还无法接入第二代支付系统,但第二代支付系统的升级有助于统一网银标准,增强支付能力,给依托银行网上支付系统的第三方支付组织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二代支付系统中,应着力制定公平公正的规则,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做出合理的利益分配,从而达到共赢。
手机支付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手机支付定义
手机支付:
手机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广义的手机支付指用户主导的通过手机这种介质完成的资金的转移;狭义的手机支付指通过手机实现的非语音方式的资金转移。
(二)、手机支付种类
1、按支付距离的远近,手机支付可分为手机远程支付和手机近端支付。
(1)、手机远程支付主要包括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手机支付以及基于基于数据通信技术的手机支付:
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手机支付主要指用户通过发送SMS短信的方式实现的支付行为。
基于数据通信技术的手机支付主要指用户通过手机登陆网络,使用银行或其他支付企业提供的支付服务。
(2)、手机近端支付指用户利用NFC、RFID射频和蓝牙红外技术,使手机和自动售货机、POS终端、汽车停放收费表等终端设备之间实现本地化通讯。
2、按资金来源的不同,手机支付可分为银行账户手机支付、电信账户手机支付、商户账户手机支付及其他账户手机支付。
虽然分类的方式不同,但是,手机支付的本质是资金的转移,核心是支付账户,支付介质是手机。
(三)、手机支付发展现状
2009年9月,中国电信业重组之后,三大运营商开始全业务运营,为了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手机支付作为一项增值业务由三大运营商按照各自的特色自行展开,随着3G技术的成熟,手机支付更是被推向前台。
手机支付发展历程
2000年至今,中国手机支付产业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运营商具体动作及市场反应:
2000年,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推出了基于STK方式的手机银行服务,这是国内手机支付最早的发展形式。
2002年7月,中国联通与中国银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出基于联通手机的支付业务。
2003年8月,中国移动专门和中国银联成立合资公司联动优势科技公司,进一步推动了手机支付业务的市场拓展进程。
2005年,手机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人,同比增长134%,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
2007年,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手机支付业务将进入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拐点。
2008年1月29日中国银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手机支付定制用户新增495万户,总量突破1000万户,全年交易超过108亿元。
2009年4月底,中国移动开始在上海招募用户,开始大规模推动手机支付业务。
2010年之后,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基地、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相继成立,预示着三大运营商正式将手机支付作为主营业务开始布局。
2、手机支付产业链构成
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狭义理解为银行)无疑是产业链中两个最具谈判能力的角色,金融机构(狭义理解为银行)管理用户的资金帐户,运营商提纲信息通道,按照两者在产业链中参与程度的高低,手机支付产业链共可分为四类商业模式。
无论是谁主导的商业模式,都会损害另一方的热情,因此积极寻求对产业链中各方利益关系的平衡,是促进手机支付行业健康、快速、长远发展的基石。
手机支付的交易额规模
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交易额为24.0亿元,同比2008年7.9亿元增长202.6%,处于高速增长势态。
考虑到3G对远端支付的利好作用以及移动运营商推动近端支付的战略决心,2012年手机支付交易额将超过1000亿,2010-2011年交易额将继续爆发式增长。
(四)、手机支付竞争格局分析
1、手机支付的运营模式分析
目前银行、移动运营商、第三方在线支付厂商都有各自不同的服务模式,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共同搭建完善的手机支付渠道。
银行主推的“手机银行”模式,实质是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将用户的手机号码和银行卡号等支付账号绑定,通过手机短信、手机WAP上网等移动通信技术传递支付账号等交易信息。
移动运营商主推的“手机钱包”模式,则允许用户以预存的手机话费消费。
移动运营商会先为用户提供支付账号,用户预先存入费用并从该账户中支付费用,或者运营商通过SIM卡和STK卡直接从用户的话费中扣除移动支付交易费用。
“手机钱包”能方便地买车票、电影票、景点门票,但其消费额受限于用户“话费总额”,并不适合用于支付大额消费。
经常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对互联网上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一定很熟悉,“第三方手机支付”可看做在手机上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
随着3G的普及,传统互联网应用正迅速地向手机转移,“第三方手机支付”便是从互联网延伸进手机的典型,只要手机能上网,便能如在PC上一样使用手机支付。
2、手机支付市场三方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手机支付市场将是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包括传统银行和银联)和第三方支付企业未来共同觊觎的新大陆。
目前,三方的竞争与合作格局正在形成。
在移动运营商方面,中国移动推出了“手机钱包”,用户配RFID-SIM卡,可在商场POS机上“刷手机”购物;中国联通用户手机内置NFC芯片,可在上海“刷手机”乘坐公共交通;中国电信用户手机内置NFC芯片,可在上海50多家指定商户内购物。
移动运营商推广手机支付业务的优势主要有:
7亿多潜在手机用户;
权益保护优势;
隐私保护优势;
持续订购优势;
服务融合优势;
服务网络优势。
目前招行、兴业、浦发、光大、农行、交行等金融机构均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银行类业务,手机银行模式产生的数据流量费用由移动运营商收取,账户业务费用由银行收取。
该类支付主要优势在于无政策风险,风险控制成熟;该类支付主要缺陷是没有提供“信用担保”,用户付费后再追回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至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则主要是借助手机的移动上网功能实现随时随地的无线支付,例如支付宝推出的手机客户端软件,这种通过第三方构筑的转接平台,具有查询、交费、消费、转账等主要业务项目。
该类支付的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定程度的“信用担保”,当交易双方出现纠纷时支付方会按照规则做一定限度的“公正处理”。
不过这类纠纷的处理主要依靠当前的物流凭证,无法适用于信息类产品。
支付宝不仅提供“信用担保”,且还有线下支付手段,所以市场空间最大,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目前支付宝主要还停留在实体产品领域,但未来可能向信息类产品延伸,从而对手机支付构成威胁。
3、运营商与银行的交融争夺战
进入2009年,运营商利用自己庞大的用户规模优势强势介入使得手机支付变得星光璀璨。
以中国移动为例,借助世博会契机,基于非接触式的RF-SIM卡,中国移动推出了可以刷卡购物和用餐的“世博手机票”,同时在广东等省市积极开展小额支付的试点。
在手机支付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推出了手机银行,看似不同于电信运营商的手机支付业务,实则殊途同归。
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中国主要的商业银行也都在2009年高调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基于WAP或者客户端方式提供账务查询、转账、费用缴纳等金融性银行业务。
这些国有银行在推广手机银行上也是不遗余力,以工商银行为例,办理手机银行的客户可以在促销期间享受免首年年费以及汇款两折的优惠。
可以说,电信运营商的手机支付和银行的手机银行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支持替代现金的交易。
即使具体到运营商的手机支付上,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中国移动选择的非接触式的SIM卡方案,而且手机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是独立的;中国电信采取的是手机号与银行卡绑定的方式,中国电信并不设置单独的资金账户,其操作方式也与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类似。
4、手机支付的竞争对手分析
(1)、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银行类支付
优势在于没有政策风险,风险控制成熟,缺陷在于没有提供“信用担保”,只是用于经验型产品支付,极大制约了其市场空间。
(2)、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
优势在于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信用担保”,主要问题在于零佣金的同质化竞争,除支付宝等已经做大的一些工具能依靠资金沉淀获得一定的收益外,其余几家都在不盈利的泥潭中苦苦挣扎,给行业带来很大的潜在风险。
(3)、以腾讯、盛大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支付
除为自有业务支付外,还替其他网站服务提供收费,收取的佣金低的10%,高的超过40%,主要得益于移动梦网门槛不断提高,大量网站找不到支付通道,该类支付与手机支付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5、手机支付路线主导者分析
由于采取的方式不同,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两条基本的产业发展路线:
一条就是运营商占据主导地位,类似中国移动的移动支付,从独立的资金账户、移动终端的发卡、商户刷卡终端到个人和商户的拓展,基本是由运营商独立运营;另一条就是电信运营商与银行的松散合作,所有的基本金融业务操作都基于银行卡,电信运营商除了提供用户和通道之外,其提供的手机支付的业务功能以及目标市场更多与银行的手机银行类似。
6、运营商主导手机支付的有利因素分析
从手机支付对用户便利性的支持、交易的安全需求、产业成本结构以及国外的经验来看,由运营商主导的手机支付产业模式或许更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首先,手机支付发展前提是大幅度降低用户的操作门槛。
我们知道各大银行都有自己的电子银行,可是电子银行的推出并没有极大地降低银行的服务成本。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电子银行的操作门槛比较高,对那些缺乏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客户来说,通过电脑来操作金融业务令人生畏。
在功能完备操作手段多样的计算机上操作尚且如此,我们可以想象在手机上下载客户端或者通过WAP浏览器输入银行网址、登陆、找到按键或者触摸屏点击页面按钮对于用户来说门槛有多高。
因此,从使用的便利性和降低用户门槛的角度来说,如果能够覆盖各种层次、各种终端类型的上亿手机用户,那么非接触式的SIM卡方案或许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通过更换一张SIM卡,用户就可以方便地靠近刷卡终端完成资金支付,其便捷性要远远大于WAP或者客户端版本的手机银行。
其次,手机支付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解决用户对资金安全的担忧。
手机银行可以解决用户的身份认证问题,可是由于不能像电脑那样能够提供外部密钥确保交易过程中的数据加密,因此在交易过程中,通过手机的金融业务操作就很容易被截取。
以基于WAP浏览器的手机银行为例,很多浏览器的历史记录如果用户没有及时清空,就有可能在手机丢失后成为黑客们破解的突破口。
然而,非接触式的SIM卡提供了一个独立的存放交易安全数据密钥的地方,通过与运营商建立的证书管理中心和认证数据中心交互,不仅能够解决用户的身份认证问题,也能够同时确保对交易数据的加密。
而且,独立于银行账户的运营商设立的支付资金账户的存在,能够确保在银行账户被暴露之前,存在一个足够安全的缓冲和隔离防护带。
再次,从产业成本结构来说,非接触式解决方案最大的成本结构在于用户终端上SIM卡的更换以及在商户侧刷卡终端的大规模部署。
这些成本成为制约手机支付产业发展的巨大资本门槛。
对于银行来说,他们早已大规模部署了银行卡刷卡终端,可能没有足够的利益动机来承担这两部分成本。
但是对于运营商来说,不管是出于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空间还是出于竞争的需要,实现对手机用户的高度黏着以及从数亿用户那里快速获得规模效应以实现迅速降低成本的可能,都给了运营商足够的动机去承担最开始的成本。
最后,从国外的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经验来看,大部分也是由移动运营商推动和主导的。
以日本为例,其运营商巨擎NTTdocomo在成功推出i-mode手机互联网服务后,于2006年10月份正式推出基于手机的手机信用卡服务,深度介入金融服务业。
而在韩国,移动运营商SK电讯也作为驱动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主要力量,向市场提供手机信用卡服务。
这也是由于运营商掌握着用户,也掌握着用户的入口和通道,相比银行机构而言在用户的掌控力度上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
四、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情况
(一)、中国移动手机钱包业务介绍
在中国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