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子站标准技术标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1484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0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0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子站标准技术标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50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子站标准技术标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50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子站标准技术标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50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子站标准技术标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50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子站标准技术标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0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子站标准技术标书.docx

《50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子站标准技术标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子站标准技术标书.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0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子站标准技术标书.docx

50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子站标准技术标书

50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子站

标准技术标书

编号:

011610105220110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06月

目次

1、总则1

2、应遵循的主要标准2

3、使用条件3

4、技术要求4

5功能要求9

6、试验16

7、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保证17

8、双方工作安排17

9、订货范围19

附件1、技术性能偏差表21

附件2、分项报价设备表22

附件3、分项报价备品备件设备表23

附件4、分项报价附加选择设备表24

附件5、投标者应提交的资料24

 

1、总则

1.1本招标技术文件适用于500kV变电站继电保护信息系统子站(下称“子站”)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投标者必须具有3年以上50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子站的设计、制造经验,并有质检部门的认可文件、ISO-9001质量认证书或相当的认证文件、国家电力部门鉴定证书和生产许可证,提供的设备必须提供在电力系统商业运行的良好记录。

1.3投标者的子站设备须经过入网测试,并附确认文件。

1.4本招标技术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5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技术文件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招标技术文件的意见和同招标技术文件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6本招标技术文件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7本招标技术文件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8投标方在应标技术文件中应如实反映应标产品与本招标技术文件的技术差异。

如果投标方没有提出技术差异,而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招标方发现投标方提供的产品与其应标技术文件的条文存在差异,招标方有权利要求退货,并将对下一年度的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9投标方应在应标技术部分按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如实详细的填写应标设备的标准配置表,并在应标商务部分按此标准配置进行报价,如发现二者有矛盾之处,将对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10投标方应充分理解本招标技术文件并按本招标技术文件的具体条款、格式要求填写应标的技术文件,如发现应标的技术文件条款、格式不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则认为应标不严肃,在评标时将有不同程度的扣分。

1.11本招标技术文件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2、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招标技术文件中引用而构成本招标技术文件的基本条文。

在本招标技术文件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招标技术文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按标准号顺序排列标准,如果各标准要求有所不同,满足更高的标准要求。

GB16836-200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安全设计的一般要求》

GB19520.3-2004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mm(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3部分:

插箱及其插件》

GB/T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7261-2008

《继电保护器和安全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9361-19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T11287-2000

《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

GB/T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14598.3-1993

《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

电气继电器的绝缘试验》

GB/T14598.9-2002

《电气继电器第22-3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辐射电磁场骚扰试验》

GB/T14598.10-2007

《电气继电器第22-4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4598.13-2008

《电气继电器第22-1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1MHz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4598.14-199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2部分:

静电放电试验》

GB/T14598.16-2002

《电气继电器第25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磁发射试验》

GB/T14598.17-2005

《电气继电器第22-6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

GB/T14598.18-2007

《电气继电器第22-5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浪涌抗扰度试验》

GB/T14598.19-2007

《电气继电器第22-7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工频抗扰度试验》

GB/T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17626.8-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17742-2008

《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18657-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

传输规约》

DL/T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524-2002

《继电保护专用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技术条件》

DL/T720-200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柜、屏通用技术条件》

DL/T860-2004/IEC6185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871-200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产品动模试验》

DL/T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通信与接口规范》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汇编》

3、使用条件

3.1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

-10℃~+55℃;

b)相对湿度:

5%~95%(产品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

c)大气压力:

80kPa~106kPa。

3.2贮存、运输环境条件

a)装置在运输中允许的环境温度-40℃~+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

b)在贮存中允许的环境温度-25℃~+55℃,相对湿度不大于85%,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的条件下,装置不出现不可逆变化。

3.3周围环境

a)场地符合GB/T9361-1988中B类安全要求;

b)使用地点不出现超过GB/T11287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振动;不发生GB/T17742-1999规定的烈度为Ⅶ度的地震;

c)使用地点无爆炸危险的物质,周围介质中不含有能腐蚀金属、破坏绝缘和表面敷层的介质及导电介质,没有严重的霉菌存在;

4、技术要求

4.1额定电气参数

4.1.1频率:

50Hz

4.1.2直流电源

a)额定电压:

220V、110V;

b)允许偏差:

-20%~+15%;

c)纹波系数:

不大于5%。

4.1.3输出接点容量:

a)最大运行电压:

160V(320V);

b)连续运行电流:

3A;

c)触点容量:

10W(直流有感回路T=5×10-3)。

4.1.4设备工频耐压

a)交流回路对地:

2kV/分;

b)直流回路对地:

1.5kV/分;

c)交流回路对直流回路:

2kV/分;

d)浪涌电压冲击试验:

5kV1.2/50s。

4.2技术性能要求

4.2.1电源:

4.2.1.1直流控制电源

直流控制电源由站内直流系统供电。

当供电电压在0.8~1.15UN的范围变化时,设备应能正常运行。

为了防止直流系统对子站的影响,每套装置应有独立的DC-DC变换器和具有独立的直流保险(或MCB)的直流回路。

直流回路的MCB应选用相应的直流型MCB。

当直流电源电压突然消失然后恢复正常时,装置DC/DC变换器应有自恢复功能。

直流电源在纹波系数不大于5%时,不应对装置正常运行有所影响。

装置逆变电源应采用进口优质的电源模块,投标方应对此作特别说明,并明确声明其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

4.2.1.2交流站用电源

站用电源为3相4线,50赫兹,400/230伏的交流电源。

辅助设备的端电压分别为380伏和220伏。

由站用电源供电的所有设备和装置应能承受20%的电压波动和±10%的频率变化。

4.2.2子站系统硬件应采用性能可靠、工作稳定的系统并应能支持热插拔。

系统各模块应具有较强大的、完善的自诊断和自恢复功能。

应具有多路串口通信及网络通信接口,并能充分满足故障信息采集和管理、分析应用功能要求以及业务范围内的特殊功能要求。

4.2.3系统硬、软件的设计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组件结构,系统应具有通用性,以解决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保护装置和故障录波的兼容性问题。

另外,系统还应负责未来变电站扩建保护设备、故障录波器的接入,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充性,系统软件升级及系统维护的方便性和系统功能的扩展性等。

4.2.4子站系统应能够保证与分站/主站的连接,实现信息的传输及远程维护,数据的一致性维护,支持高速数据网传输。

4.2.5子站系统可以根据调度端的信息定制要求实现对问答上送和主动上送信息的分类,支持的信息定制表应不少于10个,以满足不同调度端信息定制的要求。

4.2.6要充分考虑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应包括系统的管理层次、操作权限、操作过程记录、调试信息记录、防病毒和黑客攻击等措施。

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丢失故障信息。

4.2.7子站系统的任何异常或与保护装置通信异常不得改变与其相连接的二次设备的正常运行工况。

4.2.8子站系统的组成和接入不得影响站内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

4.2.9每套装置应有就地故障显示如:

故障指示、告警指示等。

4.2.10装置应具有与站内独立组网的同步时钟对时系统的对时接口,应采用IRIG-B(DC)对时方式,对时精度:

误差不大于1ms。

如对时信号消失则采用装置自身时钟,系统自身时钟精度:

24h误差不大于±5s。

4.2.11子站系统具有自检能力,对子系统软硬件工作情况作出评估,并可产生自检异常报告,向主站系统上报。

自检异常作为历史信息进行存储。

4.2.12子站系统应支持的通信接口有:

4.2.12.1串行口:

支持RS232/422/485方式,支持多串口卡扩展(一般8、16、24口)或串口终端服务器扩展。

4.2.12.2以太网:

子站内的局域网采用10M/100M以太网。

4.2.12.3子站到分站/主站之间的通讯通道采用调度数据网,不具备调度数据网条件的采用协议转换器+E1方式接入。

4.2.13子站系统应支持的通信规约有:

4.2.13.1子站到分站/主站之间通信:

必须严格遵守《中国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主站-子站通信与接口规范(2006年修订稿)》,并支持用户指定的其它通信协议。

4.2.13.2子站保护接入规约:

支持国内外主要保护采用的通信规约,能够使用符合DL/T667-1999idtIEC60870-5-103“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和符合DL/T860(IEC61850)标准的规约,并根据需要扩展。

4.2.13.3子站录波器接入规约:

支持国内主要使用的录波器通信规约,并根据需要扩展。

4.2.14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4.2.14.1系统容量:

a)可同时接入装置台数不小于255,接入单元支持分散安装;

b)可同时转发调度数:

≥5,信息定制表,考虑同时与地调、集控分站及总调、中调主站建立连接。

4、当磁盘剩余容量小于15%时给出告警信息。

4.2.14.2系统指标:

a)系统可用率:

≥99%;

b)CPU负荷率:

正常情况下≤25%,大批量数据处理情况下≤50%;

c)网络负荷率:

正常情况下平均负荷≤5%,电网事故情况下≤30%。

4.2.14.3信息传输时间要求:

a)保护事件:

由保护装置到子站时间≤5秒,子站到主站≤5秒;

b)故障简报:

子站到主站≤10秒;

c)查询响应时间:

定值、模拟量及开关量由装置到子站的传输时间一般不大于5秒;

d)录波文件传输时间:

由装置到子站传输时间一般不大于30秒;

e)通信状态:

由子站到主站的传输时间不大于5秒。

4.3制造工艺的一般要求

4.3.1对结构的要求

4.3.1.1所有的设备应该是新造的、能够经久耐用。

4.3.1.2所有的设备在结构上应该便于拆装、检查和安装。

4.3.1.3制造设备用的材料应是对其性能经过严格检查后所挑选出的材料。

4.3.2涂漆和防锈

4.3.2.1除了有色金属零件、镀锌钢件和机械精加工面以外,其他所有的外露金属零部件应该先经过除锈处理后立即涂一层底漆。

在金属零件的表面涂一道底漆以形成厚度为0.04毫米到0.1毫米的干膜。

在这之后接着涂两道外用调合罩面漆,使干膜的厚度达到0.127毫米到0.178毫米。

底漆和罩面漆应该是同一厂家生产的。

4.3.2.2所有的涂漆应能经受得住机械振动以及热和油的作用而不致会出现划痕或者变软。

4.3.2.3屏上的涂漆应该使用合成树脂化合物喷涂成具有亚光的表面层。

4.3.2.4屏上的涂漆应有良好附着力,不低于GB/T1720规定的2级。

4.3.3屏柜要求

4.3.3.1根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所有供应物资必须进行标签管理。

各供应商必须承诺按照相关要求,对所供应的物资进行标签贴标工作,将相关信息在出厂前写入标签。

4.3.3.2安装在继电保护室的屏柜采用柜式,前后开门结构尺寸为2260800600mm,前开门旋转式结构2260800800mm。

正面应采用带玻璃的防护门,门轴在屏正面左侧,背面设钢板防护门。

此外还应包括安装所必须的槽钢底座、支架、顶板和侧板。

门与屏体之间应采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软铜线可靠连接。

新建变电站应采用前后开门结构。

4.3.3.3屏柜不同回路两带电导体之间以及带电导体与裸露不带电导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均应符合DL/T720中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要求。

4.3.3.4屏柜采用前后开门结构时,后门双开,屏门应开闭灵活,开启角不小于90°,门锁可靠。

屏柜采用前开门旋转式结构时,保护装置装于旋转面板上,旋转面板的旋转角度不小于135°。

4.3.3.5外引接线端子排置于柜内两侧,端子排距屏后框架距离不得小于150毫米。

端子排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宜大于350毫米。

4.3.3.6前后开门结构屏体用厚度为2.5毫米的钢板制作。

前开门旋转式结构屏体用厚度为3.2毫米的钢板制作。

4.3.3.7屏体设计成封闭的、带有开启门的、垂直自立式,并且应安装容易,便于控制电缆的进出连接、检查和维护。

4.3.3.8为了提高运行的可靠性,设备应采用成套插入式结构。

4.3.3.9屏体防护等级不低于IP30。

4.3.3.10低压回路颜色

a)在交流回路中:

A相黄色

B相绿色

C相红色

中性线淡蓝色

b)在直流回路中:

+(正极)棕色

-(负极)蓝色

4.3.4接地

4.3.4.1交流电源输入的二次屏柜应有工作接零,供电电缆中应含有中性线芯。

中性线芯不应与二次屏柜的金属外壳相连接。

4.3.4.2当采用三相五线制交流电源向二次屏柜供电时,供电电缆中应含有中性线芯和保护接地线芯。

接地线芯应与二次屏柜的金属外壳相连接。

接地线芯材料和截面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4.3.4.3二次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00mm2的专用的接地铜排母线,铜排应提供两排螺丝连接孔,每排不少于20个孔。

螺丝孔径为Ф5.2mm,孔中心纵向至铜排长边距离为10mm,还应配套提供铜螺丝组件(含螺杆、螺帽、垫片、弹簧垫片、线耳)。

外界地网接地点采用两个Ф10mm规格螺丝连接孔及相应铜螺丝组件,分别布置在铜排两端,距铜排端部50mm。

4.3.5屏柜温升

屏柜各部位温升不应超出DL/T720的规定。

4.3.6屏柜绝缘性能

用开路电压为直流500V的测试仪测量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满足:

a)所有带电回路(或与地有良好接触的金属框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Ω;

b)无电气联系的各带电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Ω;

c)介质强度满足DL/T720的规定。

4.3.7照明

屏柜内不装设照明灯。

4.3.8铭牌

屏柜的铭牌应该固定在屏的表面或屏内醒目的地方,铭牌应该用透明的丙烯酸树脂制成、铭牌为白底,其上为黑色的粗体字,并用中文标注。

5功能要求

5.1继电保护信息子站系统采用双机配置时,双机之间应能实现无缝切换。

5.2网络结构和功能要求:

5.2.1子站系统应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传输速率应≥100Mbps。

5.2.2网络的抗干扰能力、传输速率及传送距离应满足子站系统功能要求。

5.3硬件设备功能要求:

5.3.1硬件设备总体要求:

a)硬件设备应采用模块化结构和选用方便扩展、配套、运行维护的标准化、系列化产品,并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b)硬件设备必须具备抗强电场、强磁场、静电干扰的能力,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并应有防止雷电冲击和系统过电压措施;

c)硬件系统应配有必要的备品备件及专用维修仪器和工具。

5.3.2子站系统主机采用嵌入式装置。

主机应能采集、处理各种保护及录波装置信息,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继电保护运行、管理服务;为分析、处理电网故障提供支持。

主机必须具备多路数据转发的能力,能够向多个调度端保护信息系统进行数据转发,支持网络通讯方式。

5.3.3嵌入式系统的功能要求:

a)支持双机配置的嵌入式系统,两台系统主机互为热备用工作方式,它们都能独立执行各项功能。

当一台主机故障时,另一台主机应能执行全部功能,实现无扰动切换,切换时数据不丢失、不重复发送,任何一个部件的切换或拔插应不丢失数据、不影响功能;

b)CPU的主频应满足接入不少于255台装置时的正常工作,连续故障下不丢失数据,查询响应的时间符合下文的系统技术性能指标;

c)内存≥128M,自带存储器≥2G;

d)至少6个100M以太网络接口、4个串口;

e)每个子站配置一套网络存储设备,存储容量≥4×74G;

f)主机应具备面板操作以进行维护、同时应提供物理接口支持移动电脑的接入维护。

维护内容为子站系统运行参数,例如:

通讯参数、保护装置相关参数、数据存储区的设定、信息优先级设定、信息过滤设置、主动上送原则设置等。

5.3.4网络存储设备的功能要求:

a)设备必须支持直流电源输入DC110V(220V)。

必须支持双电源,任何一个电源模块的损坏、故障不应该影响网络存储设备的正常工作;

a)设备的电源模块必须支持热插拔;

b)存储部分必须采用磁盘冗余(RAID技术,至少支持RAID0,RAID5);

c)至少提供5个磁盘盘位以满足磁盘热备份和将来可能的扩充需要;

d)存储硬件、软件必须支持磁盘的热插拔;

e)至少提供两个10/100/1000M的网络端口用于网络存储服务。

5.3.5网络设备的功能要求:

a)采用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抑制网络风暴),需满足变电站电磁兼容标准,10/100M自适应,RJ45接口,不少于24口。

应采用无阻塞配置的结构设计,保证满配置时能以线速接收帧,并能无延迟地处理。

应采用分布式交换处理结构,所有接口模块均具有本地自主交换的能力。

宜具备实时镜像功能和支持SNMP协议。

应采用直流供电方式。

工作环境温度要求:

-5~700C。

鉴于网络交换机在变电站子站系统网络中的重要地位,且部分投标单位采用外购网络交换机,因此投标单位在投标时需提供由国家权威机构出具的该产品的电磁兼容测试报告、使用环境温度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报告;

b)采用不少于24个串口(用于接入RS-485、RS-422或RS-232口)、2个以太网口的网络接口转换装置。

根据需要将保护和录波装置的串口转换成以太网接口。

需满足变电站电磁兼容标准。

5.4子站系统软件要求:

子站软件系统结构应为开放式设计,功能模块可自由组合。

除数据库组件外,其余应用组件可以根据应用需要任意组合。

对部分应用功能的升级不能对软件系统产生整体影响,软件的版本更替不能导致历史数据的不可用。

5.4.1软件总体要求:

a)操作系统应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软件;

b)建立一种面向用户的、灵活丰富的应用软件设计环境,以利于用户根据应用的需要安全地对应用软件进行补充、修改、移植、生成或剪裁;

c)运行应用软件时应合理使用系统资源,避免不断消耗系统资源而导致系统死机;

d)用方便用户使用和维护的数据库,不应因人为或程序原因造成数据的不正当修改。

5.4.2子站系统的软件应由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包和应用软件组成:

a)系统软件包括:

成熟的实时操作系统,完整的设备诊断程序,完善的整定、调试软件和实时数据库;

b)支持软件包括:

通用和专用的编译软件及其编程环境,管理软件(如汉化的文字处理软件、通用的制表软件和画面生成软件、数据采集软件等),人机接口软件,通信软件等;

c)应用软件应满足本系统所配置的全部功能要求,采用结构式模块化设计,功能模块或任务模块应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独立性和良好的实时响应速度。

5.5子站系统的通信管理功能要求:

子站系统应支持目前电力系统中使用的各种主要通信介质和规约,并且根据需要可以方便灵活地增加对新介质、新规约的支持。

子站系统应精心设计软件结构,把介质的管理和规约的解释处理分开,使得新规约的加入和新介质的接入处理非常灵活方便,只需要开发介质或规约的模块就行,而不必改动系统的其它部分。

5.5.1子站系统数据传送支持主动上送和问答上送,根据分站/主站的要求进行信息定制,并支持多个定制表,以满足不同调度端的定制要求。

5.5.2子站系统在向主站/分站端传送保护信息时,必须保留保护报文的原始时标,报文的语义不得丢失,即包含保护装置信息点表中的FUN和INF信息。

5.5.3子站系统支持断点续传功能和多路数据转发功能。

5.5.4子站系统应具备完善的通讯状况监视功能,可对与保护装置、录波器等接入设备,以及与分站、主站的链接情况进行监视,并将通讯中断记录保存到历史日志。

5.5.5当主站\分站与子站之间通过电力数据网传输时,网上不但有故障信息数据,还有调度自动化数据等实时性、重要性更高的数据,要求继电保护信息系统能够对其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加以控制,不能影响其它系统的正常运行。

即继电保护信息系统应有流量控制功能,可以方便地控制网络数据包的大小及传输间隔。

上述流量控制功能应在应标书中明确响应,并提供实现方案。

5.6子站系统的保护管理功能要求:

保护管理功能实现对各厂家保护装置的集中统一管理。

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5.6.1运行数据采集、监测及传送:

在子站系统内,系统接入采用不同介质不同规约的各厂家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