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试题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257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中考试题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史中考试题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史中考试题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史中考试题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史中考试题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中考试题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

《历史中考试题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中考试题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中考试题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

历史中考试题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

2019年连云港市历史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

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第1-10题,每题1分;第11—17题,每题2分。

共24分)

1.“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首先采取这些措施的是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西汉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了秦朝,为了更好的对全国进行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诗中描述的现象开始出现于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往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3.“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

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的含义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庆祝的节日就是今天的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出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

一首七言绝句《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5.郑成功在致荷兰总督的信中说到“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为此他率军

A.抗击倭寇

B.击败沙俄

C.收复台湾

D.平定叛乱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军台湾,1662年初,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6.下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间

【答案】B

【解析】根据图表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形势图,进犯到圆明园、北京等地方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相继攻陷大沽、天津,后进攻到北京,英法侵略者闯入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又放火烧了圆明园,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没有侵略到北京,A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没有侵略到北京,排除C;八国联军是俄国、英国、美国等八国的侵华战争,虽然攻入北京,但是没有进入圆明园,排除D。

故选B。

7.下图再现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8.邓小平认为:

“这些东西(原子弹、氢弹等)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为“这些东西”献身的科学家代表有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王进喜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C项符合题意;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A项不符合题意;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B项不符合题意;王进喜是石油工人,为我国摆脱贫油国的帽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为“铁人”,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9.“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

”这一规定属于罗斯福新政的

A.整顿金融

B.恢复工业

C.调整农业

D.以工代赈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家产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加强对工业的调整,恢复工业生产,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寂静的舂天》的章节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书中警示的是

A.人口问题

B.环境问题

C.毒品问题

D.战争问题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下面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

A.宋夏议和

B.宋辽议和

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

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004年秋,辽与宋发生大战,后双方议和:

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宋辽议和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取得战争胜利的英国人则试图建立中外交往的新制度……这些新制度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初期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上。

”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某学者指出:

“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

”该史料涉及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新文学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新文学,主张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

”体现的就是这一内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到,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下图片反映的事件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这一事件

A.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B.标志着中日正式建交

C.体现“一边倒”外交方针

D.实践“一国两制”构想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体育;故选A。

15.“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

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

”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

A.拥有最高的司法权

B.维护全体人民利益

C.忽视妇女等参政权

D.奠定国家强盛基础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

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制只允许成年男人有权利,妇女和外姓人都没有群里,这说明雅典民主制忽视妇女等参政权,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某同学以“科学家与成就”为主题设计了如下四个探究题目。

其中正确的是

A.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

B.莱特兄弟与火车

C.达尔文与电的应用

D.爱迪生与进化论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A项符合题意;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B项不符合题意;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C项不符合题意;爱迪生发明了电灯,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史料一般分为“史实”与“史论”等类型。

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A.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B.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C.华盛顿参与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

D.斯大林在苏联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实”是已经发生的历史史实,“史论”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看法和评价,由此可知,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属于“史论”,A项符合题意;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华盛顿参与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斯大林在苏联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都属于史实,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三题共36分)

18.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丙:

创办于南通的大生纱

(1)研读经典是走进传统文化的第一步。

概括材料甲中“仁”的含义,孔子倡导“仁”是为了解决当时的什么问题?

(2)体验情怀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

概括材料乙中唐太宗的执政理念。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践行这一执政理念的具体措施。

(3)传承传统文化须与现实相结合。

归纳上丙图反映的历史现象。

指出其产生的现实背景。

【答案】

(1)爱人;约束自己行

以符合规范;体贴别人。

礼崩乐坏。

(2)存民。

减省刑罚;减轻人民负担;善于纳谏、用人等。

(3)张謇

救国;创办企业。

民族危机加深;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解析】

(1)依据材料甲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仁”的含义是爱人;约束自己行为以符合规范;体贴别人;孔子倡导“仁”是为了解决礼崩乐坏的问题。

(2)概括材料乙中唐太宗的执政理念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践行这一执政理念的具体措施是存民。

减省刑罚;减轻人民负担;善于纳谏、用人等。

(3)依据上丙图反映

历史现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为救国;创办企业。

民族危机加深;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是其产生的现实背景。

19.应对大变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期,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大变局。

据材料甲归纳总理衙门的主要职责。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应对大变局的效果。

(2)新中国成立是中华民族的又一大变局。

概括材料乙中“党”的总任务,结合1956年的相关史实,说明总任务的完成情况。

(3)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据材料丙归纳2005年我国的经济特征,分析这一经济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

【答案】

(1)自强求富;海防;通讯。

洋务运动失败;开启现代化历程。

(2)工业化;三大改造。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经济迅速发展。

形成邓小平理论;确立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加入世贸组织。

【解析】

(1)依据材料甲的内容,总理衙门的主要职责是自强求富;海防;通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理衙门应对大变局的效果是洋务运动失败;开启现代化历程。

(2)依据材料乙中“党”的总任务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是中华民族的又一大变局,例如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05年我国的经济特征是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经济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形成邓小平理论;确立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加入世贸组织。

20.历史在我们的理解中流动,历史解释就是创造性地重新理解历史。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历史解释须依据史料。

归纳材料甲的主张。

结合材料乙,判断这些主张是否实现,并说明理由。

甲: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摘自《人权宣言》)

乙:

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奴役。

——摘自《共产党宣言》)

(2)历史解释须揭示历史事件间因果关系。

据下列文字和图片材料,指出日本与印度对待欧洲文明的不同态度和共同目的,分析导致两国相同目的的主要原因。

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

——摘自日本《维新政体书》)

(3)历史解释须表达自己的见解。

据下列材料,概括建立联合国的主要目的。

综合上述材料,写出你对世界历史演变的主要观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美、苏、英等战胜国继国联之后建立了联合国……采取有效的集体办法,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免“再遭战祸”。

——摘自刘恩照《维持和平行动的历史考察》)

【答案】

(1)人生而且始终自由平等;组建政府是为保障财产、安全等权利。

没有。

工人阶级遭受压迫、奴役。

(2)学习;反对。

赢得民族独立。

列强侵略;民族意识觉醒。

(3)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维护自由、安全等权利逐渐成为世界共识;民族独立是保障人权的前提。

(言之成理,符合题意即可赋分。

【解析】

(1)依据材料“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信息可知,甲的主张是人生而且始终自由平等;组建政府是为保障财产、安全等权利;依据材料乙“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奴役”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主张没有实现,因为工人阶级遭受压迫、奴役。

(2)依据车辆“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和图片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与印度对待欧洲文明的不同态度是学习和反对;共同目的是赢得民族独立,列强侵略;民族意识觉醒是导致两国相同目的的主要原因。

(3)依据下列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美、苏、英等战胜国继国联之后建立了联合国……采取有效的集体办法,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免“再遭战祸”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概括建立联合国的主要目的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可知,我对世界历史演变的主要观点是维护自由、安全等权利逐渐成为世界共识;民族独立是保障人权的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