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高一地理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3117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6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高一地理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高一地理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高一地理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高一地理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高一地理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高一地理联考试题.docx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高一地理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高一地理联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高一地理联考试题.docx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高一地理联考试题

2015年秋期五校第二次联考

高一地理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D.③和⑤较小

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

A.①小②大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D.④大⑥小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3~4题。

3.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

4.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读“某地7月份的平均气温图”,回答5~6题。

5.A、B两地的地形可能是()

A.同为盆地B.A为山地、B为盆地

C.同为山地D.A为盆地、B为山地

6.等温线在E、F两地向南凸出的原因是()

A.E、F两地的地势高于四周B.E、F两地的地势低于四周

C.E地的地势高、F地的地势低D.E地的地势高、F地受海洋的影响大

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A、B、C、D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8.关于“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D.甲地可能形成台风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

读图回答9~11题。

9.若a、b、c、d为不同的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

A.甲>乙>丁>丙B.乙>甲>丁>丙

C.甲>乙>丙>丁D.乙>甲>丙>丁

10.若a、b、c、d为不同的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处的气流运动方向为()

A.甲→乙→丁→丙→甲B.丁→丙→甲→乙→丁

C.乙→甲,丙→丁D.乙→甲→丙→丁→乙

11.若a、b、c、d为不同的等压面气压值,则甲、乙、丙、丁的气温高低比较正确的是()

A.T甲>T乙B.T乙>T甲

C.T甲T乙

12.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13~14题。

13.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

C.④或⑧D.③或④

14.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B.②或⑧

C.③或⑦D.⑥或⑦

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回答15~16题。

15.若甲、乙风向相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是东北风

B.甲、乙中必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

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16.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风带为东北信风带

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

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读图,回答17~18题。

17.若图示为三圈环流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图所示环流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

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

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

D.Q地位于信风带

18.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旱

B.Q地盛行东北风

C.a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

读大陆西岸四地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时长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四地中气候类型可能相同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

20.仅考虑大气环流影响,四地中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读四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位置和气候资料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①②③④四城市的气候类型依次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C.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D.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22.下列对四城市气候的分析与比较,正确的是(  )

A.③城市年降水量最大

B.与④城市相比,①城市夏季降水较少

C.四城市气候的形成均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D.四城市气候均呈现出较强的海洋性

下图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40°N,110°E)、乙(45°N,120°E)是近地面的两地点。

读图,完成23~24题。

23.下图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是(  )

24.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

D.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

下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

据此回答25~26题。

25.关于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沿甲乙线出现冷锋B.沿甲乙线出现暖锋

C.沿丙丁线出现冷锋D.沿丙丁线出现暖锋

26.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A.天气转晴,气压升高B.连续阴雨,气温升高

C.风和日丽,湿度降低D.狂风暴雨,气温降低

天气是在一定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的,并且是时刻变化的。

读下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为(  )

A.南半球,气旋B.南半球,反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D.北半球,气旋

28.如果该天气系统东部影响南京,则南京最可能吹(  )

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刻的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29~30题。

29.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30.据图判断下列天气描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高原东部为阴雨天气

B.东北地区天气晴朗

C.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

D.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

3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

(9分)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

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

(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

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

热量差异→大气____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__→大气____________→热力环流。

(画图1分,每空1分,共4分)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

低压处等压面向_____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

(画图1分,每空1分,共3分)

(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

(1分)

32.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局部图(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分)

(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60°的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2)图甲中B处是________风带,与图乙中________处(a或b)的风向一致。

(2分)

(3)图甲中C处是________气压带,D处是________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在图乙所示季节,该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

(4分)

(4)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是(1分)(  )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5)N气压带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E气压带的成因为________(填“动力”或“热力”)原因。

(1分)

33.下图a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图b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图a

图b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1分)

A.——甲B.——乙C.——丁D.——丙

(2)图1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季。

(2分)

(3)图1中,气候类型的成因是;气候类型地区的植被类型是;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3分)

(4)若图14表示亚欧大陆,则附近是著名的渔场,形成原因是。

(2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中央气象台2008年10月20日报道,入秋以来影响我国最强冷空气给我国西北地区带来较大影响,新疆地区气温普遍下降6—14℃,风力达6—8级,局部地区风力达12级,南疆出现沙尘暴天气。

乌鲁木齐19日17∶00气温19℃,20日17∶00降至2℃,并出现初雪。

材料二2008年10月19日全国天气预报简图。

(1)根据材料一,此次强冷空气活动给新疆地区带来较大危害,其危害方式主要有和等。

(2分)

(2)未来几天内,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将经历过境天气变化过程,具体表现为。

(2分)

(3)10月19日天气预报,受(天气系统)(1分)影响,海南岛将继续出现中到大雨天气,原因是;(2分)结合图示,此天气系统西部比东部风力,(1分)判断理由是。

(2分)

十二月份五校联考高一地理答案

01.D 02.B03.C 04.C05.C 06.D07.B 08.B09.A 10.D

11.A12.A13.A14.C15.C 16.C17.A18.C19.C 20.B

21.B22.B23.B24.D25.C26.A27.D28.C29.B 30.A

31.

(1)如图

垂直运动 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

(2)面图如下所示

向下 向上

(3)B>A>D>C

(4)房间内的暖气装在下部,空调冷风口装在上部。

32.

(1)C E

(2)东北信 a 

(3)副热带高 西 地中海气候 炎热干燥

(4)B

(5)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动力

33.

(1)C(1分)

(2)副热带高气压带夏(2分)

(3)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或答副高与信风、或答副高或信风)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3分)

(4)北海道(1分)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