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264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957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26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26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26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26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26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264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26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264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264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264篇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李老师根据小翼的气质类型特点,决定提高要求,培养她专一、踏实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由此可以推断出小翼的气质类型是()。

A、黏液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的结构

【答案】:

B

【解析】:

多血质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粗枝大叶,三分钟热度。

李老师的做法有利于克服多血质的缺点。

2.在家庭、社会与学校的联系中,起沟通桥梁作用的是()。

A、家长

B、任课教师

C、学生

D、班主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4节>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

D

【解析】:

班主任是班级的建设者、组织者和协调者。

3.以下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发展特征要求的是(  )。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C、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D、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答案】:

C

【解析】:

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是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之一。

4.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

A、群体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群体规范

D、学校人际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2节>课堂群体

【答案】:

A

【解析】: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

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

5.随着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内容和规模不断增扩,为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班级授课制出现并被推广应用。

中国正式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南宋末年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6节>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答案】:

C

【解析】:

中国正式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时为清朝末年。

6.下列教学方法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  )。

A、讨论法

B、读书指导法

C、演示法

D、实验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5节>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案】:

D

【解析】:

实验法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属于实际训练法。

7.赵老师拿了一枚曲别针到课堂上,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内容就是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说出曲别针的用途,赵老师旨在培养学生的()。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4节>思维

【答案】:

D

【解析】: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表现在“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

8.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  )。

A、智育

B、德育

C、教学

D、美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1节>德育的含义

【答案】:

B

【解析】:

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9.以下不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是()。

A、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B、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

C、教育性教学原则

D、“三中心论”: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

D

【解析】:

赫尔巴特提出的“三中心论”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是杜威提出的。

10.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依然能够敏感地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A、理解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知觉

【答案】:

C

【解析】:

知觉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从噪音的背景中区分出别人喊自己的名字属于知觉的选择性。

11.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A、焦虑

B、紧张

C、情绪低落

D、注意障碍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1节>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答案】:

C

【解析】: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12.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特殊性,表现在()。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认识的引导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2节>教学过程的本质观

【答案】:

D

【解析】: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四个选项均是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表现,题干中的关键词“在教师指导下”可知是“有引导的认识”,故选D。

13.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A、老教师

B、教学熟手

C、优秀班主任

D、专家型教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成长心理

【答案】:

D

【解析】: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4.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的新学习方式是()。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

【答案】:

C

【解析】:

新课改强调的新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5.“情人眼里出西施”属于()。

A、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心理特征

【答案】:

C

【解析】:

当某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非常突出,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以致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判断,即像晕轮一样。

“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

16.认为儿童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的发展过程,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斯金纳

C、奥苏伯尔

D、柯尔伯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3节>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A

【解析】:

皮亚杰对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用编造对偶故事同儿童交谈,得出研究结果。

儿童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的发展过程。

17.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

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1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

【答案】:

D

【解析】:

形式运算阶段的个体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18.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们有好的表现,马上给予表扬,这种鼓励,能帮助他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良好的品行。

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A、消退

B、间隔强化

C、负强化

D、正强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D

【解析】:

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老师给予表扬,从而增加好的表现属于正强化。

19.有这样一位教育心理学家,他关心教育质量与教育目标,主张搞好中学课程设计。

编写出“既注重内容范围,又注重体系结构的教材”。

这位教育心理学家是()。

A、赞可夫

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杜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

B

【解析】: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按学科逻辑结构编制课程。

赞可夫提出发展性教学,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杜威提出儿童(活动、经验)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20.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A、交往

B、学习

C、锻炼

D、考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3节>班集体

【答案】:

A

【解析】:

交往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

班主任应悉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

2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了人格的()的特点。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的特征

【答案】:

A

【解析】:

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统合性)和功能性的特点。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就是人格的独特性。

22.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4节>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

C

【解析】:

班主任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23.某中学老师围绕中学生网瘾问题,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

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找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并提出建议的研究方法属于()。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7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

其中,调查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作品分析、测量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是中学科学研究经常使用的方法。

题干中老师对网瘾问题的研究符合调查法的特点。

24.提出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的是()。

A、纽厄尔

B、杜威

C、格拉斯

D、巴甫洛夫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5节>问题解决

【答案】:

B

【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过程:

从情景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捌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动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改假设、获得结论。

它被简明的概括为: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也有人把它叫作“五步教学法”。

25.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它明确的含义。

这种知觉特性称为()。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选择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知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察考生对知觉的理解性的定义的了解。

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26.张老师在教学生区分形近字“慢”“漫”“谩”“幔”时,将四个字相同的右半部分用白色粉笔写出,差异的左半部分用彩色粉笔标出。

张老师利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知觉

【答案】:

B

【解析】:

差异部分用彩色标出,有利于学生注意到几个字的不同点,便于区分和学习。

因此,张老师利用的是知觉的选择性。

27.王老师在给学生讲哺乳动物时,不但列举了猪、牛、羊是哺乳动物,还举例鲸、蝙蝠也是哺乳动物。

王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概念分析

D、变式分析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6节>知识的学习

【答案】:

D

【解析】:

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其本质特征。

28.课外活动的中心环节是(  )。

A、选题

B、制定活动计划

C、活动实施

D、活动总结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5节>课外活动的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答案】:

C

【解析】:

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选题、制定活动计划以及活动的实施与总结,其中活动实施是课外活动的中心环节。

29.孙老师课上有两位同学因为座位距离的问题争执起来,大有肢体冲突的趋势。

这时候,孙老师应该()。

A、勒令二人停止,出去罚站反省,以儆效尤

B、立刻制止,下课处理

C、“不理”“不气”,当他们是空气

D、暂时不予关注,待到教学告一段落后,再给予处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2节>课堂纪律

【答案】:

B

【解析】:

当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时,教师应该首先制止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但不要影响教学过程,待到下课后再进一步进行处理。

30.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这说明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科技功能

D、文化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案】:

B

【解析】:

由“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可知,题干中涉及的是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明显作用,可知教育有经济功能。

31.中学生物课上,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草履虫,准备了草履虫的挂图。

这符合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4节>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答案】:

A

【解析】: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直观手段主要有: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中学生物课上,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草履虫,准备了草履虫的挂图。

运用的是模象直观,符合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32.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后才能看电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D

【解析】:

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33.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爱与被爱的需要。

董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课堂管理取向?

()

A、建构取向

B、行为取向

C、认知取向

D、人本取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D

【解析】:

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认知主义的观点是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的观点是学习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人本主义的观点是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题干中董老师注重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这是关注学生的表现,符合人本主义的观点。

34.沛西·能认为“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该观点属于()。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交往起源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答案】:

A

【解析】:

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他把教育称为生物学的过程,认为“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生物起源论是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

35.下列不是贯彻直观性原则要求的是()。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4节>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答案】:

D

【解析】: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是贯彻巩固性原则的要求。

36.某校自主开发的经典诵读课属于()。

A、生本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的分类

【答案】:

B

【解析】:

校本课程又称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某校自主开发的经典诵读课属于校本课程。

37.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是()。

A、演示法

B、讨论法

C、榜样示范法

D、评价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5节>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案】:

B

【解析】: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四种,分别是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

38.下列哪种教学组织形式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

()

A、复式教学

B、分组教学

C、个别教学

D、道尔顿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6节>其他教学组织形式

【答案】:

D

【解析】:

“道尔顿制”由美国道尔顿城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

按照这种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班级被打乱,教师不再系统讲授教材,而只指定一些参考书并布置一些作业,学生独立学习教材然后向教师送交作业,通过后再进行下一步学习。

39.“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是哪种课程定义的口号?

(  )。

A、课程即学习经验

B、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C、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D、课程即社会改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理论流派

【答案】:

D

【解析】:

“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是“课程即社会改造”课程定义的口号。

这种课程定义是一种激进的定义。

按照这种定义,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束缚。

因此有人提出“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口号,主张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弊端,学生应关心、参与社会活动,形成从事社会规划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40.()具有较大的肤浅性、表浅性。

A、情绪

B、情感

C、感情

D、心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2节>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了情绪的特点。

情绪具有肤浅性、表浅性,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