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口试题答案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838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口试题答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级口试题答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级口试题答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级口试题答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级口试题答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口试题答案版.docx

《级口试题答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口试题答案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口试题答案版.docx

级口试题答案版

教改班口试题(共38题)

糖代谢及糖代谢异常相关疾病(8题)

1.试述糖的无氧分解及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糖有氧氧化:

1.为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远多于糖酵解。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体内大多数组织细胞皆从糖的有氧氧化获得能量,1摩尔葡萄糖在体内经有氧氧化彻底分解可净生成30或32克分子ATP.

2.糖有氧氧化途径中许多中间代谢产物是体内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故与其他物质代谢密切联系。

3.糖有氧氧化途径与糖的其他代谢途径亦有密切联系,如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果糖、半乳糖的代谢等。

糖无氧氧化:

1.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2.为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代谢活跃的细胞供能

3.病理供能

4.糖酵解:

5.1.糖酵解是存在一切生物体内糖分解代谢的普遍途径  

6.2.通过糖酵解使葡萄糖降解生成ATP,为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尤其对厌氧生物是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7.3.糖酵解途径为其他代谢途径提供中间产物(提供碳骨架),如6-磷酸葡萄糖是磷酸戊糖途径的底物;磷酸二羟丙酮®a-磷酸甘油合成脂肪

2.蚕豆病的病因是什么?

它与磷酸戊糖途径有何关联?

蚕豆病病因是:

由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红细胞不能从磷酸戊糖途径获得充足的NADPH,难以使谷胱甘肽保持还原状态,因而表现出红细胞(尤其是较老红细胞)易于破裂,发生溶血性黄疸。

磷酸戊糖途径主要生理意义是生成NADPH和磷酸戊糖,可为多种代谢反应提供供氢体NADPH,由谷胱甘肽生成还原型谷胱甘肽需要NADPH,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体内重要的氧化剂,可保护一些含巯基的蛋白质或酶面授氧化剂、尤其是过氧化物的伤害,还可保护红细胞膜的完整性。

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是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此酶缺陷者无法通过该途径获得NADPH,从而影响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溶血性黄疸。

3.试述肌肉组织糖代谢的特点。

1.血糖以肌糖原的形式在肌肉组织中储存。

2.肌组织内因缺乏葡糖-6-磷酸脱氢酶,由糖酵解的中间产物3-磷酸甘油醛和果糖-6-磷酸通过基团转移生成磷酸核糖。

3.肌肉组织由肌糖原通过糖的无氧氧化途径供能。

肌糖原分解至生成葡糖-6-磷酸时,肌组织中因缺乏葡糖-6-磷酸酶,葡糖-6-磷酸只能进行糖酵解,故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氧化供能,只能通过糖的无氧氧化途径给肌收缩提供能量。

肌内ATP含量低,仅5~7μmol/g新鲜组织,只要肌收缩几秒即可耗尽。

这时即使氧不缺乏,但因葡萄糖进行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较长,来不及满足需要,而通过糖无氧氧化则可迅速得到ATP。

当机体缺氧或剧烈运动肌局部血流不足时,能量主要通过糖无氧氧化获得。

磷酸核糖的生成方式有两种:

一是经葡糖-6-磷酸氧化脱羧生成;二是经糖酵解的中间产物3-磷酸甘油醛和果糖-6-磷酸通过基团转移生成。

人体主要通过第一种方式生成磷酸核糖,但肌组织内因缺乏葡糖-6-磷酸脱氢酶,故通过第二种方式生成磷酸核糖。

肌糖原分解至生成葡糖-6-磷酸时,肌组织中因缺乏葡糖-6-磷酸酶,葡糖-6-磷酸只能进行糖酵解,故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只能给肌收缩提供能量。

4.机体维持血糖水平恒定有何重要意义?

意义:

保证重要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特别是某些依赖葡萄糖供能的组织器官。

若血糖失调,则会引起低血糖、高血糖的并发症,严重者发展为糖尿病,进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危及生命。

例如:

脑组织不能利用脂酸,正常情况下主要依赖葡萄糖氧化供能。

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通过糖酵解获能。

骨髓及神经组织代谢活跃,经常利用葡萄糖供能。

5.什么是三羧酸循环?

有何生理意义?

三羧酸循环:

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3个羧基的柠檬酸,再经过四次脱氢,两次脱羧,生成四分子还原当量和两分子CO2,最终生成草酰乙酸再进入下一轮循环。

生理意义:

1.是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产能的共同通路

2.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6.胰岛素是怎样调节血糖的?

胰岛素调节血糖的途径可以用“减少来源,增加去路”来概括。

胰岛素可以促使肌肉和脂肪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快糖的有氧氧化,促使葡萄糖转换成糖原或者脂肪贮存,即增加去路;它还可以抑制肝脏的糖异生途径,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减缓脂肪动员,刺激蛋白质合成并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即减少来源。

7.谈谈糖尿病的类型及特点。

糖尿病类型主要包括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

其中原发性糖尿病由于病因不太清楚,我们主要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

l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这一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5%~10%。

多见于青少年。

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注射胰岛素存活,否则会出现酮症酸中毒。

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糖尿病症状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突然出现酮症酸中毒,重者昏迷。

该患者对胰岛素敏感,体瘦。

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这一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80%~90%。

多数发病在35岁以后,起病缓慢、隐匿,有些病人是在健康体检时发现的。

体重超重者居多。

平时一般可以不用胰岛素治疗。

继发性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是指已有明确病因的一类糖尿病,如胰腺切除、急慢性胰腺炎、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等。

继发性糖尿病远较原发性少见,我们一般所指的糖尿病,除非特殊说明,一般都是指原发性糖尿病。

8.糖尿病患者为何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

三多一少是指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无法利用胰岛素而导致血液的葡萄糖利用受阻,当血液中的血糖积累超过肾糖阈,血糖就会随尿排出,排除大量血糖的同时也会带走大量的水分,这就是尿多的原因。

由于排出的水分多,病人会觉得口渴,所以饮水也多。

由于血糖被大量带走,导致体内能量供应出现问题,所以病人总会有饥饿感,又会多吃食物。

为了满足体内组织细胞的能量需求,血糖又无法被利用的情况下,机体就会分解体内储存的脂肪和蛋白质,这就导致了体重减少。

脂类代谢及脂类代谢异常相关疾病(8题)

1.什么是脂肪?

脂肪的结构特征是怎样的?

(1)脂肪即甘油三酯,是甘油的三个羟基分别被相同或不同的脂肪酸酯化所形成的酯。

(2)甘油的三个羟基分别被相同或不同的脂肪酸酯化。

2.什么是类脂?

类脂在体内有何重要生理功能?

类脂:

脂质除脂肪外的部分,包括固醇及其酯、磷脂和糖脂等。

生理功能:

1、磷脂是重要的结构成分和信号分子。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磷脂酰肌醇是第二信使的前体)。

2、胆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和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固醇类物质的前体。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成分;胆固醇可转化为一些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固醇类化合物,如肾上腺皮质、睾丸、卵巢等能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参与水盐代谢和糖代谢,性激素促进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胆固醇在肝可转变为胆汁酸,在皮肤可转变为维生素D3)。

3.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往往使人发胖,为什么?

当机体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时,碳水化合物被机体消化为小分子的葡萄糖,过多的葡萄糖在糖酵解途径中生成了3-磷酸甘油,然后机体以其为起始物,利用甘油二酯途径先合成1,2-甘油二酯,最后通过酯化甘油二酯羟基生成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的生成增多,使得人体内的脂肪增多。

因此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往往使人发胖。

4.什么是脂肪肝?

引起脂肪肝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与体内脂质代谢有何联系?

(1)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2)脂肪肝的原因

①营养因素:

食物摄入过多,超过了代谢需要,营养物质变成脂肪储存起来,引起肝脏脂肪堆积。

这是引起脂肪肝的原因之一。

②内分泌因素:

由于内分泌发生异常,致使生理功能紊乱,也是形成脂肪肝的原因。

③酒精因素:

过量饮酒会使脂肪酸分解发生障碍,导致肝内脂肪酸堆积,同时会影响肝细胞对脂肪的代谢和利用,从而形成脂肪肝。

这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脂肪肝的原因。

④药物因素:

因服用某些药物引起肝脏功能的变化而引发脂肪肝。

⑤肝炎因素:

主要是病毒性肝炎,在炎症作用下可引起肝脏发生脂肪变化,引起脂肪肝。

(3)与体内脂质代谢关系:

①当营养摄入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便会影响脱辅基蛋白及磷脂的合成,导致脂蛋白生成不足。

与此同时,糖皮质类固醇分泌增多。

大量游离脂肪释放到血液中,超过脂蛋白转运能力而沉积于肝内,就会引发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②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当血液中脂类过多超过了肝脏所能处理的限度,便会造成脂肪在肝内的堆积,引起脂肪肝。

③机体营养过剩,致使脂肪酸释放增加,大量进入肝脏。

超过了肝脏处理的限度,使肝脏负担增大,干扰了对脂肪的代谢,打破了肝脏的输入输出平衡,脂肪在肝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5.脂类在血液中是如何运输的?

脂类在体内与载脂蛋白合成相应的脂蛋白,而在血液中运输。

1.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通过生成乳糜颗粒在血液中转运

2.内源性甘油三酯通过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转运

3.内源性胆固醇通过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转运

4.胆固醇还可通过高密度脂蛋白的形式逆向转运,即肝外组织细胞胆固醇通过血循环转运到肝,转化为胆汁酸排除。

6.脂肪组织的甘油三酯是如何分解的?

受什么因素调节?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从脂肪动员开始。

第一步是甘油三酯水解为甘油二酯,关键酶为激素敏感酯酶。

其活性受多种极速调节。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为酯解激素,胰岛素为抗酯解激素。

甘油二酯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释放游离脂肪酸和甘油。

7.有人说胆固醇过多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要禁食一切含有胆固醇的食物。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反对这种看法,过多的胆固醇才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但适量的胆固醇还是有一定的生理作用。

1、胆固醇是细胞膜的基本构成成分。

2、胆固醇可以转化成一些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固醇化合物,如固醇类激素、在皮肤转化为维生素D3、在肝脏转化成胆汁酸。

因此我们要适当的补充含胆固醇的食物。

8.为什么说“HDL”是“好脂蛋白”而“LDL”是“坏脂蛋白”?

(1)①HDL主要逆向转运胆固醇。

它将肝外组织细胞胆固醇通过血液循环转运到肝,转化为胆汁酸排出,部分胆固醇也可直接随胆汁排入肠腔。

通过这一途径开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

②除此之外,HDL还是ApoCⅡ贮存库。

CM及VLDL进入血液后,需从HDL获得ApoCⅡ才能激活LPL,水解其TG。

CM及VLDL中TG水解完成后,ApoCⅡ又回到HDL。

(2)LDL主要转运内源性胆固醇。

当LDL,尤其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过量时,它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动脉硬化。

 

氨基酸代谢及氨基酸代谢异常相关疾病(8题)

1.如何评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中含有的必需氨基酸越多,其营养价值越高。

●蛋白质的消化率:

蛋白质的消化率是指食物蛋白质被消化酶水解后吸收的程度。

●蛋白质功效比值:

蛋白质功效比值是指摄入单位质量蛋白质的体重增加数,这一指标表示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的程度。

●生物价:

它表示蛋白质吸收后被机体贮留的程度。

生物价是衡量蛋白质营养价值最常用的方法,生物价越高,表明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程度越高,营养价值也越高

2.氨基酸脱氨基后的α-酮酸是如何代谢的?

α—酮酸彻底氧化分解并提供能量

α—酮酸经氨基化生成营养非必需氨基酸

α—酮酸可转变成糖和脂类化合物

3.氨的来源与去路有哪些?

来源(4个):

(1)由肠道吸收

(2)氨基酸脱氨基作用

(3)合成其他含氮物

(4)其他含氮物的分解

去路(5个):

(1)在肝脏转变为尿素

(2)合成氨基酸

(3)合成其他含氮物

(4)合成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

(5直接排出

4.什么是一碳单位?

一碳单位有哪几种类型?

一碳单位的载体是什么?

一碳单位是指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包括甲基、亚甲基、次甲基、羟甲基、甲酰基及亚氨甲基等。

一碳单位是合成核苷酸的重要材料。

在体内主要以四氢叶酸为载体。

 

5.苯酮酸尿症(PKU)的病人常表现智力缺陷,毛发和皮肤较正常人略浅,试用所学的生化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苯丙酮酸尿症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患者先天性苯丙氨酸羧化酶缺陷,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苯丙氨酸转氨基作用大量生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堆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使脑发育障碍、患儿智力低下。

酪氨酸是体内合成黑色素的原料,酪氨酸缺乏导致黑色素合成不足,表现为毛发、皮肤色泽变浅。

6.简述肝性昏迷氨中毒学说的生化机理。

①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血中AA及尿素代谢障碍,血氨来源增多去路减少导致血氨增高,因为脑组织对氨敏感,所以脑功能障碍昏迷,说明肝昏迷与氨中毒有密切的关系。

②氨对脑细胞的毒性:

干扰脑的能量代谢,使高能磷酸化合物(ATP)浓度下降。

7.请至少说出5种体内谷氨酸的代谢途径

1.合成蛋白质。

2.氧化脱氨基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前者进入柠檬酸循环代谢放能或异生成糖,后者肝脏中经尿素循环生成尿素,排出体外。

3.与氨结合生成谷氨酰胺,运输氨。

4.联合脱氨基,合成嘌呤,或其他氨基酸。

5.谷氨酸经谷氨酸脱羧酶催化生成γ-氨基丁酸。

8.转氨酶在临床上有何应用价值?

肝细胞是转氨酶的主要生存地,当肝细胞发生炎症,中毒,坏死等情况的时候会造成肝细胞受损,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血清转氨酶升高。

临床上常根据血清转氨酶含量来诊断患者是否有干着外伤,肝脏的各种急性慢性炎症,脂肪肝,肝硬化以及肝癌

生物氧化与疾病(3题)

1.什么是电子传递链?

它的组成和种类有何特点?

生物体将NADH+H+和FADH2彻底氧化生成水和ATP的过程与细胞的呼吸有关,需要消耗氧,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组分由含辅助因子的多种蛋白酶复合体组成,形成一个连续的传递链,因此称为氧化呼吸链。

也称电子传递链。

结构特点:

(1)氧化呼吸链由4种具有传递电子能力的复合体组成:

复合体Ⅰ将NADH+H+中的电子传递给泛醌

复合体Ⅱ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到泛醌

复合体Ⅲ将电子从还原型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

复合体Ⅳ将电子从细胞色素C传递给氧

(2)NADH和FADH2是氧化呼吸链的电子供体

2.什么是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有几个?

分别在哪里?

氧化磷酸化是指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又称为偶联磷酸化。

3个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在复合体Ⅰ、Ⅲ、Ⅳ内

3.试述氰化物中毒的机理及急救措施。

氰化物的中毒机理:

氰化物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进入人体后,CN-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aa3)的三价铁结合,形成氰化高铁型Cytaa3,从而抑制了Cytaa3的活性,导致组织细胞生物氧化受阻,产生“细胞内窒息”,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各脏器组织缺氧。

应用解毒剂——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治疗。

核苷酸代谢及核苷酸代谢相关疾病(2题)

1.什么是痛风?

它与体内何种物质代谢紊乱有关?

你能说出它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原则吗?

痛风是指患者血中尿素含量升高,当超过8mg/100ml时,尿酸盐晶体即可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处,而导致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疾病。

它与体内的嘌呤代谢紊乱有关。

发病机制:

尿酸过高,尿酸水溶性较差,血中尿素含量升高,当超过8mg/100ml时,尿酸盐晶体即可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处,如有诱因引起沉积在关节、软组织处的尿酸晶体释出,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出现过敏而导致炎症,引起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疾病。

防治机制:

低嘌呤饮食,服用减少尿酸合成的药物:

别嘌呤醇片;增加尿酸排出的药物:

丙璜舒、碳酸氢钠片、苯溴马隆。

2.试比较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原料、合成特点)。

嘌呤核苷酸

嘧啶核苷酸

原料

磷酸核糖、氨基酸、甲酰基、CO2、ATP

磷酸核糖、氨基酸、CO2、天冬氨酸、谷氨酰胺

合成部位

器官:

肝、小肠、胸腺;细胞:

胞质

器官:

肝;细胞:

胞质

关键酶

PRPP酰胺转移酶;PRPP合成酶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

特点

1.合成是耗能过程;

2.合成是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的;

3.嘌呤核苷酸之间可以互相转变,AMP、IMP、GMP之间可以互相转变

1.先合成嘧啶环,再磷酸核糖化生成核苷酸;

2.主要受产物的反馈抑制调节;

3.CTP由UTP转变生成,在核苷三磷酸水平上进行

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3题)

1.1.体内的葡萄糖与蛋白质之间能否互相转变?

(生化课本p257)

答: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除生酮氨基酸(亮氨酸、赖氨酸)外,都可通过脱氨作用,生成相应的∝-酮酸。

这些∝-酮酸可转变成某些能进入糖异生途径的中间代谢物,循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

葡萄糖代谢的一些中间代谢物,如丙酮酸,草酰乙酸登也可氨基化生成某些非必须氨基酸。

但苏、甲硫、赖、亮、异亮、缬、苯丙及色氨酸等8种氨基酸不能由糖代谢中间物仅能在体内转变成12种非必需氨基酸

2.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肪之间能否相互转变?

(生化课本p257)

答:

蛋白质能转变为脂肪。

体内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分解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经还原缩合反应合成脂肪酸,进而合成脂肪。

脂肪中的甘油经过糖异生生成葡萄糖,葡萄糖转变为某些非必需氨基酸,但量很少。

3.短期饥饿时,机体的物质代谢会发生哪些变化?

(课本p267)

短期饥饿通常指1~3天未进食。

进食后24小时后肝糖原基本耗尽。

代谢变化有:

1机体从葡萄糖氧化供能为主转变为脂肪氧化供能为主

2脂肪动员加强且肝酮体生成增多

3肝糖异生作用明显增强

4骨骼肌蛋白质分解加强

维生素代谢及相关疾病(2题)

1.简述脂溶性维生素的分类及其作用。

答: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除了直接参与影响特异的代谢过程外,多半还与细胞内核受体结合,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维生素A:

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是维生素A的活化形式,视黄醛与视蛋白的结合维持了正常视觉功能,视黄酸对基因表达和组织分化具有调节作用,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是有效的抗氧化剂。

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可抑制肿瘤生长。

维生素D:

1,25-(OH)2-D3具有调节血钙(重要作用)和影响组织细胞分化的功能。

维生素E:

是体内最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具有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

维生素K:

主要功能是促进凝血,是凝血因子合成所必须的辅酶。

对骨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2.简述B族维生素的种类及辅酶形式。

B族维生素种类及辅酶形式见下表

B族维生素

辅酶形式

B1

TPP

B2

FMN,FAD

B6

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

B12

PP

NAD+,NAPD+

叶酸

FH4

泛酸

CoA,ACP

生物素

 

微量元素代谢及相关疾病(2题)

1.什么是微量元素?

人体常见的微量元素有哪几种?

微量元素:

是指机体内含量极少(以mg/kg或ug/kg计),含量占体重0.01%以下,人体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

主要包括有铁、碘、铜、锌、锰、硒、氟、钼、钴、铬等10种。

2.碘有哪些生理功能?

碘过多或过少对机体会造成什么影响?

(1)生理功能:

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也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2)缺碘对机体的影响:

可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导致儿童发育停滞、痴呆,胎儿时期缺碘会导致呆小症。

体内碘含量过多:

会导致高碘性甲状腺肿,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一些碘中毒

激素及其分泌失调相关疾病(2题)

1.试述甲状腺激素在糖、脂、氨基酸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总的来说,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特别是使骨、骨骼肌、肝等蛋白质合成明显增加,这对幼年时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反而使蛋白质,特别是骨骼肌的蛋白质大量分解,因而消瘦无力。

在糖代谢方面,甲状腺激素有促进小肠粘膜对糖的吸收,肝糖元分解的作用。

同时它还能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

总之,它加速了糖和脂肪代谢,特别是促进许多组织的糖、脂肪及蛋白质的分解氧化过程,从而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和产热量

2.受体有哪些类型?

各有何特点?

1.激素受体的类型根据受体的亚细胞定位分类:

⑴细胞膜受体:

这类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结构成分,一般是糖蛋白、脂蛋白或糖脂蛋白.多肽及蛋白质类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前列腺素以及细胞因子通过这类受体进行跨膜信号传递.

⑵细胞内受体:

这类受体位于细胞液或细胞核内,通常为单纯蛋白质.此型受体主要包括类固醇激素受体,维生素D3受体(VDR)以及甲状腺激素受体

2.根据受体的分子结构分类:

⑴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

⑵G蛋白偶联型受体

⑶单跨膜α螺旋型受体

⑷转录调控型受体

特点:

1.高亲和力

2.高特异性

3.激素与受体结合是非共价的、可逆的

4.细胞的受体数目很大

 

红色第一组

绿色第二组

紫色第三组

黄色第四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