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3069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6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可行性报告.docx

《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可行性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可行性报告.docx

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可行性报告

 

《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初稿)

 

二〇〇九年一月

第一章概述

现代物流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设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也是降低物流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保税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型物流集散方式,是经国务院和海关总署批准的,以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为主,享受保税区和出口物流园区的特殊政策,实行国家海关总署封关运作的园区。

它是目前中国法律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区雏形,按“境内关外”定位,海关实行封闭管理的特殊监管区域。

在该区域内,海关通过区域化、网络化、电子化的通关模式,在全封闭的监管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简化通关手续。

通过保税区与港口之间的“无缝对接”,实现货物在境内外的快速集拼和快速流动。

昆明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网外物流园区和网内保税物流园区的有机融合,在建设昆明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的基础上,积极向国务院申请保税物流园区,以达到吸引外资、推动昆明乃至云南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外贸出口的目的。

第二章保税物流园区项目建设的背景

一、国际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国民生产总值(GDP)32万亿欧元。

全球物流成本2.5万亿欧元,合同物流相关成本7200亿欧元,运输成本1.2万亿欧元,库存成本6000亿欧元,外包合同物流市场1870亿欧元。

(一)发展情况

随着物流内涵的不断扩展,物流管理手段、技术均在不断的改善和提高,缩短物流时间、节省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物流组织合理化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共同特征。

为了实现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的目标,物流业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在政府或社会力量的推动下,以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质量的提高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为中心,使物流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率在8%左右,物流管理费用与GDP的比率为0.5%,物流业规模已超过高技术产业而成为这些国家新的经济拉动因素;而在中等发达国家,韩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率为16%左右。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新世纪经济的重要加速器。

(二)主要特征

无论世界各国的发展水平和进程怎样,现代物流产业已经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

纵观世界的发展,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政府普遍重视物流的发展。

各国特别是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均把发展物流作为提高本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规划建设。

日本内阁会议2001年通过《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除了继续建设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重点是降低港口费用)以提高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外,还提出要解决环保问题和建立循环型社会等与物流有关的新课题;在建设物流园区过程中,政府对参与物流园区建设的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并积极为物流园区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统一规划物流园区内的交通、道路、绿化、教育、娱乐设施等项目,形成齐全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韩国起草的物流发展五年规划,要求到2006年企业的物流开支占企业收的比重将从目前的12.5%下降到9%,使韩国成为东北亚转运枢纽。

澳大利亚政府2002年推出《货物运输行业行动纲要》,目的是搭建一个长期的、参与性强的计划和财务框架,对全国陆地交通网络进行整体开发。

2、搭建信息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应用的广泛普及,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运营成本,使国际物流得以长足发展。

目前,国际物流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其发展趋势是建立智能化运输系统,将运输仓储电子化管理过程与网络财务支持系统、电子商务融为一体。

对于现代物流业发展来说,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3、完善配送中心,提高整体物流效率。

在欧洲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配送中心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其作用包括减少仓库建设和人工成本,增加存货透明度,加强物流的流程控制。

在目前的物流配送中心中,既有加工配送型,也有单纯储存配送型;既有专业产品如汽车配件、食品配送等,也有综合物流中心;既有物流与展览展销的结合,也有跨区域的综合集成空运、海运、铁路、公路的全球物流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一般都广泛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如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数据监控系统、现代化立体仓库、条形码扫描等,同时还包括整套的供应链方案设计、港口电子网络化管理、仓库进出货自动化管理、卫星定位系统等。

4、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

现货物流业对运输仓储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所以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

如果没有各国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很难提高。

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和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mm×1200mm标准、集装箱的几种统一规格及条码技术等,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转难度。

在物流信息交换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各国之间的系统交流更简单、更具效率。

5、重视物流人才培养。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发展现代物流业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

在美国已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了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

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并建立了美国物流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

(三)发展趋势

在政府有力的推动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逐渐显示向以下几个方向的发展的趋势。

1、物流进入全球化发展时代,规模不断扩大。

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跨国经营和产品本地化生产的波浪,90年代进而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

国际化采购、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格局的形成,伴随而来的是国际化物流。

没有顺畅的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不会扩大,跨国生产和全球采购也难以实现。

同样,在国际化大生产、国际资本大流动、国际贸易大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进展的新经济格局中,也迫切要求国际物流走向全球化经营。

近些年来国际跨国物流企业,如,美国总统轮船、联邦快递,丹麦马士基,日本通运、佐川急便,德国西门子等都在角逐世界物流市场,与他们供应链中的生产企业结伴进人各国物流领域。

这些大型跨国物流公司,由原来雄据国际海、陆、空运输市场,进而深入各国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枢纽建设,一步步地完善了跨国物流网络框架和主干线与支线的衔接,使国际物流网实现了彻底的贯通和触角的终极化。

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大好良机,通过融资、贷款、援助、合资、合作等种种形式,把游资投人到港口、码头、公路、物流园区、集装箱终端等世界各地最关键的物流环节,建立了自己的投资主体地位,确保了国际物流的畅通无阻,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国际物流通道,促进了全球物流的大循环,把现代物流推向了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

2、物流向更高阶段发展,供应链管理开始盛行。

在物流的概念和定义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群体优势化,物流的作用显得单一和不足。

物流必须与生产、采购、销售以及信息相结合,形成整体优势,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企业只有在发挥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与自己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参加由优秀的生产者、原材料供应者、产品批发商、零售商、物流企业乃至相关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企业优势组合的同盟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

由于逐渐由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企业群体与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物流的功能便显得乏力,只有供应链才能满足这种竞争的需要。

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物流渐渐地被涵盖在供应链管理之中,或者说物流向更高的阶段发展了。

美国物流管理协议会1998年已经在原有物流定义的开头加上了“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的内容。

供应链的有效实施需要具备一定条件,比如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诚信度和合作精神,这是最起码的要素。

3、物流向外围延伸,内涵不断拓展。

现在物流的地位已经提升至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近些年的新倾向是把物流进一步向外国延伸,与通关、商检相连,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捆绑在一起,把物流纳入到生产、流通与销售等整个经济领域。

企业不仅把物流看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企业竞争力,创造“第三利润源泉”的手段,而且还把物流提升到经济的增长点、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关键产业的高度。

4、物流转向消费者,专业化物流服务不断壮大。

在新经济时代,生产者、供应者、服务业者都把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转为以“消费者”为中心。

物流服务也随着生产企业的转变而转变,由过去的服务于生产,转向现在的服务于消费者。

比如为居民提供搬家服务的搬家公司;为居民邮寄小件包裹以及代送礼品、代运高尔夫和滑雪用具的“宅急送”公司;为长期出差职工保管家具和贵重物品的仓库等,都是物流企业转向最终消费者的例证。

5、物流趋向信息化、电子化、高科技化,形成以系统技术为核心。

由于各种信息平台、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等信息处理和条形码技术、射频标识技术在物流中的广泛运用,大大增强了运输。

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各环节的功能,使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为一体,提升了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综合效益,实现了物流跨越式发展。

同时,由于信息化、电子化技术、模块化技术、仿真技术等在物流中的应用,使利用虚拟仓库、虚拟银行的供应链管理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使物流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国内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总体情况

200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5406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比2006年提高4.7个百分点。

受油价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6年的18.3%提高到18.4%,上升0.1个百分点。

2007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6981亿元,同比增长20.3%,增幅比2006年提高5.2个百分点,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7.6%,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占GDP的6.9%。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752283亿元,同比增长26.2%,增幅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物流业增加值的数据表明,物流业对服务业与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大,但由于我国第三产业只占到GDP的39.1%,与美日等发达国家三产比例高达70%~80%的份额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明显落后。

再加上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仍处于“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物流集中度低、信息化水平不高,粗放经营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有效物流需求与有效物流供给都不足。

这是导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

(二)存在问题

1、社会物流成本过高。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0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5406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比2006年提高4.7个百分点。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6年的18.3%提高到18.4%,上升0.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每实现100元GDP的产值,就需付出18.4元的物流成本。

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品,从出厂经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而水果、蔬菜、某些化工产品的流通费用,有时高达70%。

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在8%左右。

对于我国物流发展的情况,《通报》给出了结论——“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加快”超越了“物流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和“社会物流总额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