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级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633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3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级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级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级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级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级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级复习资料.docx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级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级复习资料.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级复习资料.docx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级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准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二、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

1.调研准备阶段:

1.初步情况分析;2.非正式调研;3.确定调研目标;

2.正式调研阶段:

1.相关信息的来源,2.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3.实地调查。

三、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

1.档案记录法;2.调查研究法。

四、说明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其结构图的制作方法。

1.类型:

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矩阵制。

五、简述工作岗位写实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

1.岗位写实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岗位写实的目的确认写实的对象;

2进行初步岗位调查;

3制定出写实工作计划,规定好具体的写实程序和步骤,设计出写实调查表,做好书写板、计时器等所需仪器的准备工作,明确规定划分工作事项的标准,以及各类工时消耗的代号、编码,以便于登记记录数据资料。

4培训写实人员,使其熟练掌握岗位写实的技术技巧。

5写实人员要把写实的意图和要求向被调查者解释清楚,使其积极配合,全力协助写实人员完成信息的采集工作。

2.实地观察记录;

3.写实资料的整理汇总。

六、简述作业测时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

1.测时前的准备:

1根据测时的目的选择测时对象。

测时对象确定后,调查人员要将测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向员工解释清楚,以便取得员工的配合,共同把测时工作做好。

2了解被测对象和加工作业方面的情况。

3根据实际情况,将工序划分为操作或操作组。

划分的原则是:

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要分开;机动时间、手动时间和手工操作时间要分开。

在划分操作的基础上,确定定时点,作为区分上下操作的界限,以保证每次观察记录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4测时最好在上班1-2小时后,待生产稳定后进行。

2.实地测时观察。

3.测时资料的整理、分析:

1根据测时的记录,删去不正常的数值,以便求出在正常条件下操作的延续时间。

2计算有效的观察次数,求出每一操作的平均延续时间。

3计算稳定系数,检验每一项操作的平均延续时间的准确和可靠程度。

4由每个操作平均延续时间,计算出工序的作业时间,再经过工时评定,得到符合定额水平的时间值,作为制定时间定额的依据。

七、简述岗位抽样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

2、作业活动分类。

3、确定观测次数。

4、确定观测的时刻。

5、现场观测。

6、检验抽样数据。

7、评价最后抽样结果。

八、说明工作时间统计的指意义。

1、为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和定岗定员提供依据。

2、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3、为合理发放工作报酬、考核、奖励、晋升提供依据。

4、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九、简述企业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内容

1.概念: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2.分类:

1按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分类:

时间定额,产量定额,看管定额,服务定额,工作定额,人员定额,其他形式的劳动定额。

2按劳动定额的实施范围分类:

统一定额,企业定额,一次性定额。

3按劳动定额的用途分类:

现行定额,计划定额,设计定额,不变定额。

4按劳动定额编制的综合程度分类:

:

时间定额,产量定额。

5按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分类:

经验估工定额,统计定额,技术定额,类推比较定额。

6按劳动定额水平的高低分类:

先进定额,平均先进或先进合理的定额,落后的定额。

7按劳动定额反映的生产工艺特点分类:

机械制造业劳动定额,建筑安装业务劳动定额,煤炭、冶金、矿山业劳动定额,纺织、服装、印染业劳动定额,铁路、港航、运输业劳动定额,电子、仪器、仪表业劳动定额,玻璃、塑料、造纸业劳动定额,制革、印刷、日用化工业劳动定额,其他劳动定额。

8按其他标志分类:

如按制定、审批、发布的程序不同。

3.内容:

劳动定额的制定。

劳动定额的贯彻执行。

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

一十、简述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及制定的依据、及其制定方法。

1.影响因素:

与设备、工具有关的因素;与生产情况、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与操作方法有关的因素;劳动力的配备与组织有关的因素;与工作地有关的因素;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他有关的影响因素。

2.制定的依据:

技术依据;经济依据;心理生理依据。

3.制定方法:

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技术定额。

一十一、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程序与方法。

1.认真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的活动及过程,确定各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需要的费用项目,对这些费用按公司财务科目分类,分别统计核实,纳入相关会计科目。

2.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各个费用项目进行预算。

这些费用预算与执行的原则是“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

”公司根据上年度预算与结算比较情况给一个控制度。

大部分由人力资源部掌控,项目之间根据余缺,在经过批准程序之后可以调剂使用。

一十二、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程序与方法。

1.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项目,建立成本核算帐目。

2.确定具体项目的核算办法,企业可以根据需要来规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核算办法,包括核算单位、核算形式和计算方法等。

在核算上述模型所列项目时应注意:

人员招募与人员选拔的成本应按实际录用人数分摊;在某些直接成本项目也包括间接成本;某些成本项目部分交叉。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

一、分析内部招募与外部招募的利弊。

♦人员招聘是企业为了弥补岗位的空缺而进行的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总称。

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人员配置是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岗得其人、人得其位、适才适所的原则,实现人力资源与其他物力、财力资源的有效结合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1.内部招募的优点:

(1)准确性高;

(2)适应较快;(3)激励性强;(4)费用较低。

2.内部招募的缺点:

(1)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会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影响。

(2)容易造成近亲繁殖。

(3)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如多数是从基层逐步晋升的,管理层的年龄就会偏高,不利于创新和冒险精神的发扬。

3.外部招募的优点:

(1)带来新思想、新方法

(2)有利于招到一流人才(3)树立形象的作用。

4.外部招募的缺点

(1)筛选难度大,时间长

(2)进入角色慢(3)招募成本大(4)决策风险大(5)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二、发布招聘需求信息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信息发布的范围

(2)信息发布的时间(3)信息发布的层次性。

三、招聘信息的收集。

1.招聘需求信息的收集主要是从用人部门收集有关空缺职务的所有信息,一般可以从过去的在职人员、他的上级、与之间相关的同事那里了解有关情况。

2.招聘信息的整理包括:

①对招聘信息的分类。

②对招聘信息的记录、保存。

③对招聘信息的打印。

④人员招聘需求信息的报送与审批。

四、招聘广告的一般特点。

1.应用最为普遍,最为广泛的人员招募方法之一。

2.受众范围十分广泛,阅读对象不仅包括正在急于寻找工作岗位的应聘者,还包括各种潜

3.在的应聘者、公司客户,以及社会公众。

4.不仅具有传输人员招聘信息的基本功能,还代表着公司的形象。

5.(招聘广告的特点:

P80除了上述三点,还有把P80的优点答上去)。

五、招聘广告的设计原则。

1、引起读者的注意2、激发读者的兴趣3、创造求职的愿望4、促使求职的行动。

5、招聘广告设计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真是、合法、简洁。

六、招聘申请的特点。

1、节省时间2、准确了解3、提供后续选择的参考。

七、人员选拔的意义。

1.保证组织得到高额的回报。

2.降低员工的辞退率和辞职率。

3.为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八、人员初步选拔的步骤。

1.从企业选拔应聘人员的全过程来看,人员选拔可分为:

第一阶段初步挑选,即粗选;第二阶段的深度筛选,即细选;第三阶段的最终甄别,即精选,从而最终保障企业人才选拔的质量。

2.从人员选拔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上看,主要包括:

(1)简历筛选;

(2)招聘申请表筛选;(3)笔试;(4)面试;(5)情境模拟测试;6)心里测试;7)背景调查与体检等内容。

九、人员选拔的方法。

材料筛选法:

招聘申请表、个人简历的建立、应聘者的推荐材料

一十、员工背景调查的内容和原则,识别假文凭有的方法。

1.内容:

学历调查、个人资质调查、个人资信调查、员工忠诚度调查。

2.原则:

1只调查与工作有关的情况,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以证明将来的录用或拒绝时有依据的。

2重视客观内容的调查核实,忽略应聘者的性格等方面的主观评价内容。

3慎重选择“第三者”。

要求对方尽可能使用公开记录来评价员工的工作情况,避免偏见的影响。

4估计调查材料的可靠程度。

5利用结构化的表格,确保不会遗漏重要问题。

3.方法:

观察法、提问法、核实法、网上查询。

一十一、校园招聘的概念、方式、特点和选择招聘学校应考虑因素。

1.概念:

校园招聘通常是指企业直接从应届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招聘所需的人才。

2.方式:

1、企业到校园招聘。

2、学生提前到企业实习。

3、企业和学校联手培养。

3.校园招聘的优点:

1、针对性强。

2、选择面大。

3、层次清晰。

4、战略性强。

5、人才单纯。

6、成功率高。

7、认可度高。

4.校园招聘的不足:

1校园招聘要和学校事先商议时间安排,要考虑学生毕业期间的时间安排,并且要印制宣传品,还要做面谈记录,费钱费时。

2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可塑性强,年轻且责任心较弱,因此可能造成企业实际运作中的不顺畅。

3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企业要投入的培训成本高。

很多企业不选择校园招聘,而是选择有工作经验的人,就是想节约培训成本,并使新员工尽快胜任工作。

4刚毕业的学生常有眼高手低、对工作期望值过高的缺点,因此一年内跳槽的凡率高,造成企业招聘成本高的现象。

5如果培养、任用不善,应届毕业生可能不认可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影响企业的团队建设。

5.考虑因素:

1在本企业关键技术领域的学术水平。

2符合本企业所需专业的毕业生人数。

3该校往届毕业生在本企业的业绩和服务年限。

4在本企业关键技术领域的师资水平。

5该校毕业生过去录用数量与实际报到数量的比率。

6学生的质量。

7学校的地理位置。

一十二、校园招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1.企业在组织校园招聘时,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领导不重视。

(2)招聘人员的错误。

(3)招聘人员素质不高。

2.筛选应聘人员相关材料时,应注意避免出现以下三种问题:

(1)淘汰大多数投档者。

(2)过分看重专业、分数及学历。

(3)可能出现的某种歧视,主要有性别歧视、生源歧视等。

3.在校园招聘中组织笔试时,应当注意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1)简单地把笔试成绩作为筛选依据。

(2)笔试题目的难度把握不准。

4.在校园招聘中进行面试时,就歌剧中的首席女主角注意防止以下凡种情况的发生:

(1)招聘人员无法胜任面谈工作。

(2)面试内容不确定。

(3)滥用压力式面试。

(4)不切实际地自夸。

一十三、校园招聘的组织与实施步骤。

1.准备工作:

1、编制、印刷介绍公司概况及此次校园招聘情况的手册。

2、选择学校和专业。

3、组成招聘。

2.校园面试考题的准备。

3.考核招聘:

1、向学校相关部门的领导、老师了解应聘学生的在校表现。

2、初步筛选,确定初步入选的应聘者的联系方,并决定招聘意向。

3、进行讨论、比较,初步确定录用人选。

一十四、人员录用的原则。

因事择人的原则、任人唯贤原则、用人不疑原则、严爱相济原则。

一十五、办理员工录用的具体程序和步骤。

1.通知录用者:

(一公布录用名单

(二)办理录用手续1、通知应聘者

(1)通知被录用者(

(2)回绝应聘者2、关注拒聘者。

2.签订合同

(一)员工安排与试用

(二)正式录用。

3.新员工的培训

(一)上岗前的集中训练

(二)上岗后的分散训练。

一十六、员工信息管理包含内容。

1.反映员工历史状况的信息。

2.反映员工现状的信息。

3.反映员工个性与潜能的信息。

一十七、员工信息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1.员工信息管理是单位全方位考察员工的必要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2.员工信息管理为单位处理员工的有关问题提供了依据和凭证。

3.员工信息管理为单位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等政策,以及人才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原始资料。

一十八、说明员工信息管理具体的工作步骤。

1.员工信息的收集。

2.员工信息的整理。

3.员工信息的保管。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一、员工培训的功能。

1.从组织全局角度看:

1培养人才,造就队伍,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2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

2.从员工个人角度看:

1改变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提升员工自身的素质;

2确认员工职业发展道路,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员工培训的原则。

1、战略性原则。

2、长期性原则。

3、按需培训原则。

4、实践培训原则。

5、多样性培训原则。

6、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原则。

7、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原则。

8、反馈与强化培训效果原则。

9、注重投入提高效率的原则。

三、员工培训的要求。

1、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2、培训机构的设置。

3、合格的培训师资。

4、足额的培训经费。

5、齐备的培训设施设备。

6、完整的培训工作记录。

四、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设计方法。

企业培训系统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技术,这项技术可以保证员工个人和企业获得履行岗位职能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劳动态度。

培训系统设计、开发必须回答三个问题,即培训目标是什么?

开展哪些活动才能实现目标?

怎样检验目标是否达到?

要使企业培训能够有效地促进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完善的现代企业培训系统。

1.培训需求分析:

明确培训对象、制定培训目标。

2.培训规划:

确认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法、进行培训课程设计、确定培训时间和培训教师、编制培训预算和培训计划。

3.培训组织实施。

4.培训效果评估。

五、分析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作业流程。

1.需求确认。

1.需求意向的提出。

2.需求分析。

(1)排他分析。

(2)因素确认。

3.确认培训,

2.制定培训计划。

1.确定培训内容。

2.确定培训时间。

3.确认培训方式。

4.确定受训人员。

5.选择培训教师。

6.费用核定于控制。

3.教学设计。

1.培训内容分析。

2.选择购买、编辑教学大纲和教材。

3.受训人员分析。

4.选择确定培训方法。

4.实施培训。

1.培训。

2.考核受训者。

3.培训奖惩。

5.培训反馈

1.培训教师考评。

2.培训管理的考评。

3.应用反馈。

4.培训总结、资源归档。

六、员工培训分类。

1.根据培训与工作的关系分:

(一)岗前培训

(二)在岗培训(三)脱产培训

2.根据培训目的分:

(一)过渡性教育培训

(二)知识更新培训(三)转岗培训(四)提高业务能力培训(五)专业人才培训(六)人员晋升培训

3.根据培训对象在公司中的地位分:

(一)高层管理人员培训

(二)基层管理人员培训(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四)一般人员培训

4.根据培训地点分:

(一)企业内培训

(二)企业外培训(三)在岗培训

5.根据培训范围分:

(一)全员培训

(二)单项培训

6.根据培训组织形式分:

(一)正规学校

(二)短训班(三)非正规大学(四)自学

七、简述岗前培训的特点.意义和注意事项、内容。

1.特点:

1.基础性培训。

2.适应性培训。

3.非个性化培训。

2.意义:

1员工进入群体过程的需要。

2打消新员工对新的工作环境不切实际的期望。

3满足新员工需要的专门信息。

4降低文化冲击的影响。

5避免企业管理人员过多地行使权威。

3.注意事项:

1使用检查表。

2地点的选择:

择优选择

3确认。

4.内容:

a.岗前培训内容的影响因素。

1.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2.企业文化。

3.新员工的素质。

b.岗前培训的常规内容。

有规章制度、企业概况、产品只是、行为规范和共同价值观。

c.岗前培训的专业内容。

1:

业务知识。

2.技能。

3.管理实务。

八、员工手册的内容。

概括介绍本公司、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部门职责、政策规定、行为规范

九、简要介绍岗前培训的实施方法与步骤。

1.二阶段培训。

一般分为全公司培训和工作现场培训。

主要有集中授课、现场参观、实习等。

2.三阶段培训。

一般由总部培训、分支机构或部门培训、工作现场培训组成。

1岗前培训的设计。

1.制定岗前培训计划。

2.编写岗前培训提纲。

2岗前培训的实施。

1.准备培训资料。

2.岗前培训的会务准备。

3.实施培训。

4.考核考试。

5.颁发上岗证或上岗通知书。

3岗前培训内容与效果的跟踪。

1.岗前培训活动是否适当。

2.培训内容是否容易理解。

3.岗前培训是否有激励作用。

4.岗前培训活动的成本大小。

一十、在岗培训的类别。

转岗培训、晋升培训、以改善绩效为目的的培训、岗位资格培训。

一十一、在岗培训的内容:

在岗人员管理技能培训、在岗人员专业性技能培训、培训迁移的有效促进。

一十二、培训现场的具体要求。

1.保证教学环境良好。

2.保证教学设备齐全

3.合理的食宿重要条件以适应不同层次学员的要求。

4.为外出参观、考察提供足够的车辆。

5.解决专、兼职教师的交通问题。

6.交通顺利,保证学员来去方便。

一十三、简述在岗培训的制定。

调查企业目前从业员工现状。

1、确定培训的项目各内容。

2、培训的准备工作。

3、确定培训指导负责人。

4、制作培训记录表。

5、培训计划制订的责任。

6、在岗培训费用管理。

一十四、在岗培训的设计。

1.转岗培训的程序:

确定转换的岗位、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实施培训、考核考试。

2.晋升培训设计:

任职前训练阶段、任职后训练阶段。

3.以改善绩效为目的的培训程序:

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进行评估面谈、制订绩效改进计划、培训、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4.岗位资格培训设计:

确定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的岗位和资格证的期限、确定岗位资格考试、考核的内容、确定培训内容、实施培训、考试、考核、重新颁发上岗证。

5.管理人员教程培训设计:

四级培训、三级培训、二级培训、一级培训。

一十五、脱产培训的类型。

1.从实践上看;分短期脱产培训和长期脱产培训。

2.从安排培训的主体看;分组织安排的培训各个人选择的培训。

3.从培训的内容看;分学历培训和更新技能培训。

4.从受训阶层看;分分阶层脱产培训各分专业脱产培训。

一十六、脱产培训审批的程序。

1.填写“脱产培训申请表”或“脱产培训推荐表”。

2.报人力资源部门审核并须经主管经理审批。

一十七、课堂培训影响因素。

1.教师的教学水平。

2.培训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员的需要。

3.教学方法。

4.学员的学习态度。

一十八、教室布置的决定因素。

参训者人数、不同的培训活动形式、课程的正式程度、培训者希望对课堂的控制程度。

一十九、简述讲授法的优点.缺点.方式和实施要点。

1.优点:

①易于操作②经济高效③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发挥。

2.讲授法的缺点:

①单向式教学②缺乏实际的直观体验③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3.讲授法的方式:

①灌输式讲授②启发式讲授③画龙点睛式讲授。

4.讲授法的实施要点:

①对讲课内容的要求②对讲课教师的要求③保持学员兴趣的措施④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二十、简述研讨法的类型,优点.难点.形式.方法和实施要点。

1.研讨法的类型:

1以教师为中心的研讨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

①以教师为中心的研讨。

②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

③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而是由某个组织举办,参加者以平等的身份就某一主题展开研讨。

2任务取向和过程取向的研讨:

①任务取向的研讨②过程取向的研讨③任务—过程取向的研讨

2.研讨法的优点:

1多向式信息交流。

2要求学员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

3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

4研讨法形式多样,适应性强,可针对不同的培训目的选择适当的方法。

研讨既可以用于知识学习,又可以用于能力的开发、心理训练。

3.研讨法的难点:

1研讨题目和内容的准备:

1.题目具有代表性。

2.题目具有启发性。

3.题目难度适当。

4.研讨题目应事先提供给学院一边做好研讨准备。

2研讨法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较高,他们不仅应是所研讨课题方面的专家,而且要善于引导学员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同时创造轻松自由的讨论气氛,否则直接影响研讨的顺利进行,影响培训的效果。

4.研讨法的形式:

①集体讨论②分组讨论③对立式讨论

5.研讨法的方法:

①演讲讨论法②管理贯彻法③强调理解讨论法

6.研讨法的实施要点:

①对研讨题目和内容的要求②对指导教师的要求③指导教师制订讨论计划,准备讨论资料。

二十一、简述案例分析法的概念.特点.操作程序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概念:

案例分析法是针对对特定案例进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方法,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研讨方法。

2.特点:

1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在课堂外去完成案例的知识准备,因此,它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培训方法。

2主题是学生

3学习方式是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从中总结出某些规律。

本质上是一种归纳式学习方法。

4揭示了人的行为的动因,即人在某些情境下的行为规律。

5提供给学生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例子,教师应在案例中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思考

6它提供的情景是具体的,全方位的。

可以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程序。

课堂培训的准备工作。

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程、编写或选择教材、选择和培养培训教师、准备培训场所和设备、准备必要的资料。

二十二、简要介绍教室的布置方式。

传统布置法、臂章形布置法、环形布置法、圆桌会议和圆桌分组布置法、U形布置法、V形布置法(一般地10人以下为宜)。

7

二十三、案例编写的步骤。

确定培训的目的、搜集信息、写作、检测、定稿。

二十四、简述现场培训的内容.对象和分类。

1.内容:

1.企业概况2.企业文化3.企业行为规范4.企业各项规章制度5.产品知识6.从事具体岗位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7.从事具体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8.从事具体岗位所应具备的技能9.管理实务10思想品德。

2.对象:

1.从学校毕业的新员工2.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新聘用人员3.有工作经历但原先从事的工作与现在从事的工作完全不同的员工4.企业的后备人才5.需要改善绩效的员工,而且该员工要改进的项目适合于现场培训

3.分类:

1.工作指导法2.工作轮换法3.特别任务法4.个别指导法

二十五、简要介绍适应性现场培训程序的程序和方法。

1.确定培训项目:

1.工作说明查阅法2.培训需求调查法。

2.编写现场培训指导书。

3.确定现场培训的指导者。

4.培训结束后对受训者进行考试或考核。

5.颁发上岗证。

二十六、简要介绍以改善绩效.培训人才为目的的现场培训的程序和方法。

1.确定培训需求:

1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