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万吨年化工中间体搬迁项目一期工程消防专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0616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7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2万吨年化工中间体搬迁项目一期工程消防专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82万吨年化工中间体搬迁项目一期工程消防专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82万吨年化工中间体搬迁项目一期工程消防专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82万吨年化工中间体搬迁项目一期工程消防专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82万吨年化工中间体搬迁项目一期工程消防专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2万吨年化工中间体搬迁项目一期工程消防专篇.docx

《82万吨年化工中间体搬迁项目一期工程消防专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2万吨年化工中间体搬迁项目一期工程消防专篇.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2万吨年化工中间体搬迁项目一期工程消防专篇.docx

82万吨年化工中间体搬迁项目一期工程消防专篇

青岛XXXXXXX有限公司

8.2万吨/年化工中间体搬迁项目一期工程

消防专篇

文字部分

第1册共1册

工程号:

1011G

 

XXXXXXXXX有限公司编制

二零XX年七月

设计依据

(1)青岛XXXXX有限公司与青岛海湾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2)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消防的法规、规范和规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物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HG/T20698-2009

工程概况

1.1项目的组成、产品方案、设计生产能力

本项目在青岛新河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基地内,该化工产业基地是青岛市在平度新增六大工业功能区之一,基地位于平度市新河镇,东临泽河、西靠胶莱河,南接264省道,北至胶莱河与泽河交汇处,西接周边城市潍坊、东营、滨州以沿海化工为主的经济带,北靠我国最主要的盐区莱州湾盐区。

工艺装置按照年产1万吨双乙烯酮和1.2万吨二乙甲酯(乙酯)的能力设计,但预留3万吨/年双乙烯酮的设备安装位置以及配套公用工程。

蒸汽、循环水、冷冻、罐区、变配电室、控制室、煤气站、外管等公用工程均考虑了预留3万吨/年双乙烯酮的负荷。

锅炉房按照本期上一台20t/h锅炉,同时预留一台35t/h锅炉的位置,锅炉房的土建按照20t/h+35t/h锅炉进行设计,脱硫塔按照20t/h+35t/h进行设计,烟囱采用砖烟囱。

1.2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简述

本项目采用冰醋酸在催化剂磷酸氢二铵和780℃条件下在煤气裂解炉内裂解制乙烯酮,然后在8-10℃时聚合生成双乙烯酮。

双乙烯酮和甲醇或乙醇在酯化釜中发生酯化反应,分别生成产品乙酰乙酸甲酯和乙酰乙酸乙酯。

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裂解、吸收聚合、精馏、稀醋酸提浓、双乙烯酮残渣水解和酯化工序,工艺流程如下:

将调配成96%的醋酸在蒸发器中形成蒸气进入裂解炉,同时加入催化剂(磷酸氢二铵)在780℃条件下醋酸裂解成乙烯酮。

裂解后气态物质冷却到-30℃进入吸收聚合工段,在DK吸收塔内聚合,反应温度控制在13~20℃,压力为微负压,乙烯酮聚合成双乙烯酮进入精馏工段提纯,去除聚合过程中的高聚物、醋酐等杂质。

蒸馏产生的气相为产品双乙烯酮。

双乙烯酮残渣和其他副产物进入水解工段在水解釜水解成醋酸回用,同时产生少量丙酮在丙酮回收塔内精制后得到副产品丙酮。

在裂解工序未裂解的醋酸和水解工序的醋酸进入提浓塔,在塔底118℃条件下,加入醋酸和乙酸丁酯,使醋酸、乙酸丁酯和水形成三元共沸体精馏,最终约60%的醋酸提浓到85%~95%(根据配酸需要)左右,送入罐区。

自产的双乙烯酮和甲醇或乙醇在酯化釜中反应,加料及反应时间共5小时,给酯化釜降温后得到粗乙酰乙酸甲酯或乙酰乙酸乙酯,经脱低沸物及高沸物等杂质后得到产品。

低沸物及高沸物送至回收系统回收乙酰乙酸甲酯或乙酰乙酸乙酯后,残渣外卖送锅炉焚烧。

1.3单项工程生产、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定类

1#裂化车间

1)醋酸:

分子式:

C2H4O2,分子量60CAS号:

64-19-7

醋酸闪点为39℃,自燃温度为463℃,爆炸下限4.0%,爆炸上限17.0%,饱和蒸汽压1.52kPa(20℃),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醋酸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醋酸属低毒类。

2)磷酸氢二铵:

分子式:

(NH4)2HPO4,分子量:

132.06,白色晶体或粉末,密度1619kg/m3,熔点:

155℃,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3)双乙烯酮:

分子式:

C4H4O2分子量:

84.07,UN编号:

2521,危规号:

33589

双乙烯酮闪点为34℃,引燃温度为310℃,爆炸下限无资料,爆炸上限无资料,饱和蒸汽压1.05kPa(20℃),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双乙烯酮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在外界条件下(如热、光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气体使容器爆破。

4)发生炉煤气:

氮气、一氧化碳及氢气混合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规定,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

⑴氢气:

分子式:

H2,分子量:

2,UN编号:

1049,危规号:

21001,CAS号:

133-74-0

氢气闪点<-50℃,自燃温度为400℃,爆炸下限4.1%,爆炸上限74.1%,饱和蒸汽压13.33kPa(-257.9℃),其火灾危险性为甲类。

氢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⑵一氧化碳:

分子式CO,分子量:

28,UN编号:

1016,危规号:

21005,CAS号:

630-08-0

一氧化碳闪点<-50℃,自燃温度为610℃,爆炸下限12.5%,爆炸上限74.2%,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

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由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同时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1.3.1.1火灾危险性定类:

1#裂化车间涉及化学危险品物料为醋酸、双乙烯酮、发生炉煤气,三种危险品的火灾危险性均为乙类。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1.1及第3.1.2条的规定,1#裂化车间厂房为乙类厂房。

精馏车间

1.3.1.2涉及物料

双乙烯酮:

分子式:

C4H4O2分子量:

84.07,UN编号:

2521,危规号:

33589

双乙烯酮闪点为34℃,引燃温度为310℃,爆炸下限无资料,爆炸上限无资料,饱和蒸汽压1.05kPa(20℃),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双乙烯酮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在外界条件下(如热、光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气体使容器爆破。

1.3.1.3火灾危险性定类

精馏车间涉及化学危险品物料只有双乙烯酮,该危险品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1.1及第3.1.2条的规定,精馏车间厂房为乙类厂房。

1.3.2提浓水解车间

1.3.2.1涉及物料

1)醋酸:

分子式:

C2H4O2分子量60CAS号:

64-19-7

醋酸闪点为39℃,自燃温度为463℃,爆炸下限4.0%,爆炸上限17.0%,饱和蒸汽压1.52kPa(20℃),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醋酸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醋酸属低毒类。

本装置中分别涉及浓度为40%、80%及95%的醋酸。

2)乙酸丁酯:

分子式:

C6H12O2,分子量:

116.16,CAS号:

123-86-4,危规号:

32130

乙酸丁酯闪点为22℃,自燃温度为370℃,爆炸下限1.2%,爆炸上限7.5%,饱和蒸汽压2.00kPa(20℃),其火灾危险性为甲类,乙酸丁酯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3)丙酮:

分子式:

C3H6O,分子量:

58.05,CAS号:

67-64-1,危规号:

31025

丙酮闪点为-20℃,自燃温度为465℃,爆炸下限2.5%,爆炸上限13.0%,饱和蒸汽压53.32kPa(39.5℃),其火灾危险性为甲类,丙酮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4)双乙烯酮:

分子式:

C4H4O2分子量:

84.07,UN编号:

2521,危规号:

33589

双乙烯酮闪点为34℃,引燃温度为310℃,爆炸下限无资料,爆炸上限无资料,饱和蒸汽压1.05kPa(20℃),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双乙烯酮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在外界条件下(如热、光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气体使容器爆破。

1.3.2.2火灾危险性定类

提浓水解车间涉及化学危险品物料为醋酸、乙酸丁酯、丙酮及双乙烯酮,其中乙酸丁酯及丙酮火灾危险性为甲类,醋酸及双乙烯酮火灾危险性为乙类。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1.1及第3.1.2条的规定,提浓水解车间厂房为甲类厂房。

1.3.3二乙甲酯(乙酯)车间

1.3.3.1涉及物料

1)甲醇:

分子式:

CH4O分子量:

32.04,CAS号:

67-56-1,危规号:

32085

甲醇闪点为11℃,引燃温度为385℃,爆炸下限5.5%,爆炸上限44.0%,饱和蒸汽压13.33kPa(21.2℃),其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甲醇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由开裂和爆炸危险。

燃烧时无火焰。

同时,甲醇属Ⅲ级危害(中度危害)毒物。

2)乙醇:

分子式:

C2H6O分子量:

46.07,CAS号:

67-17-5,危规号:

32061

乙醇闪点为12℃,引燃温度为363℃,爆炸下限3.3%,爆炸上限19.0%,饱和蒸汽压5.33kPa(19℃),其火灾危险性为甲类,乙醇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由开裂和爆炸危险。

燃烧时发出紫色火焰。

同时乙醇属微毒类。

3)双乙烯酮:

分子式:

C4H4O2分子量:

84.07,UN编号:

2521,危规号:

33589

双乙烯酮闪点为34℃,引燃温度为310℃,爆炸下限无资料,爆炸上限无资料,饱和蒸汽压1.05kPa(20℃),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双乙烯酮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在外界条件下(如热、光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气体使容器爆破。

4)98%浓硫酸:

分子式:

H2SO4分子量:

98.08,CAS号:

7664-93-9,危规号:

81007

硫酸属酸性腐蚀品,具有助燃性,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硫酸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回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

具有强腐性。

同时硫酸属于中等毒类,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5)乙酰乙酸甲酯:

分子式:

C5H8O3分子量:

116.11,CAS号:

105-45-3

乙酰乙酸甲酯闪点为67℃,引燃温度为280℃,爆炸下限无资料,爆炸上限无资料,饱和蒸汽压0.09kPa(28.5℃),其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火灾危险性为丙类,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燃危险。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同时乙酰乙酸甲酯属低毒类。

6)乙酰乙酸乙酯:

分子式:

C6H10O3分子量:

130.14,CAS号:

141-97-9

乙酰乙酸乙酯闪点为84℃,引燃温度为295℃,爆炸下限无资料,爆炸上限无资料,饱和蒸汽压0.13kPa(28.5℃),其火灾危险性为丙类,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燃危险。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同时乙酰乙酸甲酯属低毒类,对皮肤和眼有中度刺激,滴入眼内可引起角膜损害。

1.3.3.2火灾危险性定类

二乙甲酯(乙酯)车间涉及化学危险品物料为甲醇、乙醇、浓硫酸(98%)、双乙烯酮、乙酰乙酸甲酯及乙酰乙酸乙酯,其中甲醇、乙醇火灾危险性为甲类,浓硫酸(98%)火灾危险性为乙类,乙酰乙酸甲酯和乙酰乙酸乙酯火灾危险性为丙类。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1.1及第3.1.2条的规定,二乙甲酯(乙酯)车间厂房为甲类厂房。

1.3.4双乙烯酮罐区及装卸站

1.3.4.1涉及物料

1)甲醇:

分子式:

CH4O分子量:

32.04,CAS号:

67-56-1,危规号:

32085

甲醇闪点为11℃,引燃温度为385℃,爆炸下限5.5%,爆炸上限44.0%,饱和蒸汽压13.33kPa(21.2℃),其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甲醇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由开裂和爆炸危险。

燃烧时无火焰。

同时,甲醇属Ⅲ级危害(中度危害)毒物。

2)乙醇:

分子式:

C2H6O分子量:

46.07,CAS号:

67-17-5,危规号:

32061

乙醇闪点为12℃,引燃温度为363℃,爆炸下限3.3%,爆炸上限19.0%,饱和蒸汽压5.33kPa(19℃),其火灾危险性为甲类,乙醇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由开裂和爆炸危险。

燃烧时发出紫色火焰。

同时乙醇属微毒类。

3)双乙烯酮:

分子式:

C4H4O2分子量:

84.07,UN编号:

2521,危规号:

33589

双乙烯酮闪点为34℃,引燃温度为310℃,爆炸下限无资料,爆炸上限无资料,饱和蒸汽压1.05kPa(20℃),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双乙烯酮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在外界条件下(如热、光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气体使容器爆破。

4)丙酮:

分子式:

C3H6O,分子量:

58.05,CAS号:

67-64-1,危规号:

31025

丙酮闪点为-20℃,自燃温度为465℃,爆炸下限2.5%,爆炸上限13.0%,饱和蒸汽压53.32kPa(39.5℃),其火灾危险性为甲类,丙酮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5)乙酰乙酸甲酯:

分子式:

C5H8O3分子量:

116.11,CAS号:

105-45-3

乙酰乙酸甲酯闪点为67℃,引燃温度为280℃,爆炸下限无资料,爆炸上限无资料,饱和蒸汽压0.09kPa(28.5℃),其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火灾危险性为丙类,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燃危险。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同时乙酰乙酸甲酯属低毒类。

6)乙酰乙酸乙酯:

分子式:

C6H10O3分子量:

130.14,CAS号:

141-97-9

乙酰乙酸乙酯闪点为84℃,引燃温度为295℃,爆炸下限无资料,爆炸上限无资料,饱和蒸汽压0.13kPa(28.5℃),其火灾危险性为丙类,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燃危险。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同时乙酰乙酸甲酯属低毒类,对皮肤和眼有中度刺激,滴入眼内可引起角膜损害。

7)醋酸:

分子式:

C2H4O2分子量60CAS号:

64-19-7

醋酸闪点为39℃,自燃温度为463℃,爆炸下限4.0%,爆炸上限17.0%,饱和蒸汽压1.52kPa(20℃),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醋酸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醋酸属低毒类。

本装置中分别涉及浓度为40%、80%及98%的醋酸。

1.3.4.2火灾危险性定类

双乙烯酮罐区及装卸站涉及化学危险品物料为甲醇、乙醇、丙酮、双乙烯酮、醋酸、乙酰乙酸甲酯及乙酰乙酸乙酯,其中甲醇、乙醇、丙酮火灾危险性为甲类,双乙烯酮、醋酸火灾危险性为乙类,乙酰乙酸甲酯和乙酰乙酸乙酯火灾危险性为丙类。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1.3及第3.1.4条的规定,双乙烯酮罐区及装卸站为甲类罐区。

1.3.5冷冻车间

1.3.5.1涉及物料

1)氨:

分子式:

NH3分子量:

17.03,CAS号:

7664-41-7,危规号:

23003

氨闪点无资料,自燃温度为651℃,爆炸下限15.7%,爆炸上限27.4%,饱和蒸汽压506.62kPa(4.7℃),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氨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同时氨属于低毒类。

2)乙二醇:

分子式:

C2H6O2,分子量:

62.07,CAS号:

107-21-14,

乙二醇闪点110℃,引燃温度无资料,爆炸下限3.2%,爆炸上限15.3%,饱和蒸汽压6.21kPa(20℃),其火灾危险性为丙类,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同时乙二醇属低毒类。

乙二醇(纯品)饱和蒸汽压力及其在空气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浓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蒸汽压力

kPa

0.26

0.40

0.49

0.71

0.98

1.18

1.55

2.17

大气中最大浓度

%

0.257

0.396

0.486

0.706

0.977

1.178

1.533

2.188

由于即使在温度高达100℃时,乙二醇(纯品)的蒸汽浓度也达不到其爆炸下限。

室温时,其浓度小于0.257%,低于爆炸下限的10%以下。

即在大气条件下,易燃液体的蒸汽不会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即易燃液体的蒸汽或薄雾浓度远远低于爆炸下限。

可燃液体的闪点118℃高于环境温度,物料操作温度(正常操作为-15℃)低于可燃液体的闪点。

而且冷冻车间中涉及的乙二醇为40%乙二醇溶液,作为冷媒使用,因此冷冻车间中的40%乙二醇溶液不燃烧。

1.3.5.2火灾危险性定类

冷冻车间涉及化学危险品物料为氨,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1.1及第3.1.1条的规定,冷冻车间厂房为乙类厂房。

1.3.6煤气站

1.3.6.1涉及物料

1)发生炉煤气:

氮气、一氧化碳及氢气混合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规定,发生炉煤气火灾危险性为乙类

⑴氢气:

分子式:

H2,分子量:

2,UN编号:

1049,危规号:

21001,CAS号:

133-74-0

氢气闪点<-50℃,自燃温度为400℃,爆炸下限4.1%,爆炸上限74.1%,饱和蒸汽压13.33kPa(-257.9℃),其火灾危险性为甲类。

氢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⑵一氧化碳:

分子式CO,分子量:

28,UN编号:

1016,危规号:

21005,CAS号:

630-08-0

一氧化碳闪点<-50℃,自燃温度为610℃,爆炸下限12.5%,爆炸上限74.2%,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

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由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同时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2)煤:

可燃固体,火灾危险性为丙类。

1.3.6.2火灾危险性定类

本煤气站为发生炉煤气站,根据《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GB50195-94中第16.0.1条的规定,煤气站主厂房、煤气加压室为乙类厂房。

同时,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规定,发生炉煤气火灾危险性为乙类,因此可确定煤气站主厂房及煤气加压室为乙类厂房。

1.3.7锅炉房

煤:

可燃固体,火灾危险性为丁类。

1.3.8空压站

空压站中涉及物料为空气和液氮,均不具有火灾危险性,因此按照《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第1.0.3条的规定,空压站厂房为丁类厂房。

1.4工厂占地面积及全厂总定员

青岛双桃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平度分公司位于平度新河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基地内,根据青岛市化工企业布局调整,该企业由市区外迁,属于搬迁企业。

该企业拟建搬迁厂区总规划征地面积(征地红线内)约365660㎡,合548.49亩。

拟建厂区东邻产业基地规划东环线,南邻规划四号线,西邻规划三号线,北邻规划二号线,拟建厂区四周目前均为空地。

本期工程(8.2万吨/年化工中间体搬迁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24850㎡,合187.27亩,工程位于拟建总厂区的东侧。

青岛双桃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一贯极为重视消防安全工作,设有专职人员,备有各种必要的安全仪器和设备等器材,能够确保该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建设和建成后能够安全运行。

全厂职工60人,实行四班三运转。

1.5项目消防依托

工业园规划消防站距离本工程距离为2公里,总用地面积0.54公顷。

行车时间3分钟,其可作为本项目消防联防单位。

火灾危险性及防火措施

1.6工艺

1#裂化车间

1.6.1.1生产工艺简要流程及原料、中间体、成品的火灾危险性

1#裂化车间厂房为乙类厂房,主要是醋酸裂解制备双乙烯酮,分为如下几个工序:

裂解工序:

将调配成96%的醋酸送入蒸发器,形成的蒸气进入混合器,同时向混合器加入催化剂(磷酸氢二铵),混合后的蒸汽经过裂化炉尾气预热器后进入裂化炉。

在催化剂和780℃的条件下醋酸裂解成乙烯酮,同时形成少量的副产物,如甲烷、丙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醋酐等。

裂化炉用发生炉煤气作燃料。

冷却分离:

裂解后的气态物质冷却到约-25℃(分7级逐步冷却),此时以乙烯酮为主要不凝气体进入吸收聚合工段。

先冷凝的是没有反应的醋酸、水,将被送到提浓水解车间;深冷下的是醋酐等混合液体,统称泵后液,送到精馏车间。

吸收聚合:

乙烯酮从DK吸收塔底部进入,塔顶用双乙烯酮液体喷淋循环吸收,乙烯酮被吸收后进入双乙烯酮聚合槽,在聚合槽内聚合成双乙烯酮,粗产品送到精馏车间提纯。

DK吸收塔顶部排出的副产物废气如甲烷、CO、CO2及少量的乙烯酮经水二级喷淋吸收后无组织排放。

1#裂化吸收车间内涉及的物料有:

醋酸;涉及的成品有:

双乙烯酮。

1#裂化吸收车间建筑的东侧为裂化炉,其涉及的物料有:

醋酸、发生炉煤气(一氧化碳、氢气和氮气混合气)。

裂化炉露天布置,用防火墙同同生产装置隔开。

 

各原料及成品性质及火灾危险性见下表:

序号

品名

闪点

燃点

爆炸极限

比重

用量

t/Nm3

沸点

水溶性

火灾危险性

上限

v%

下限

v%

液体与水

蒸气与空气

1

醋酸

39

463

17.0

4.0

1.05

2.07

2.5t

118.1

乙类

2

双乙

烯酮

34

310

无资料

无资料

1.09

2.9

1.5t

127.4

不溶

乙类

3

发生炉煤气

3000Nm3

乙类

氢气

<-50

400

74.1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