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552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

 

油茶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

 

 

二〇二一年四月六日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标准项目的来源、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参加单位和协作单位人员分工

1、标准项目的来源

本项目由原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于2014年下达。

2、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已经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油茶产业发展,对于增加优质食用油供给,维护国家食用油安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苗木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油茶造林的成败。

质量优良的油茶苗木,有利于实现早实、丰产、质优的目标。

基于预测,湖南省对油茶良种苗木年均需求量为8200万株。

然而,当前油茶良种繁育技术落后,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育苗效率、质量不高,严重制约良种壮苗的培育进度,影响苗木质量,不能有效的满足市场的需求,支撑油茶产业的发展。

因此,制定制定科学合理的油茶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有利于提高苗木培育水平和造林质量,进一步规范苗木市场,减少鱼龙混杂和市场恶性竞争现象,维护苗木经营者的权益,促进油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容器苗的术语和定义、容器种类与选择、育苗基质、容器苗培育、容器苗质量分级、质量检测、包装、标志及运输、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境内油茶容器苗的培育,其它油茶近缘种参照执行。

3、项目参加单位和协作单位人员分工

项目组成员具有多年从事油茶生产科研的经验,熟悉油茶科研和生产的动态和发展趋势,精通油茶苗木繁育及管理技术关键和生产环节,项目组成员结构配置合理。

表1项目主要参加单位及人员分工

序号

姓名

职务/职称

从事专业

项目任务分工

所在单位

1

张震

助理研究员

经济林

项目负责人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2

何之龙

助理研究员

生物技术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3

陈永忠

研究员

经济林

技术总负责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4

王瑞

副研究员

经济林

标准编写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5

彭晓锋

高级工程师

林学

调查分析

湖南省林业种苗中心

6

王湘南

研究员

林学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7

陈隆升

副研究员

经济林

野外调查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8

熊利

助理研究员

经济林

调查分析

湖南省林业种苗中心

9

徐婷

博士后

微生物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10

唐炜

助理研究员

经济林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11

许彦明

助理研究员

林学

标准编写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12

彭映赫

助理研究员

林学

野外调查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13

刘彩霞

助理研究员

微生物

试验分析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14

彭邵锋

教授级高工

林学

数据分析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二)主要工作过程

1、已具备的科研工作基础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湖南省重大专项等油茶科研项目80多项,在油茶良种选育、丰产栽培、加工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训和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高层次的油茶科技队伍。

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5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制定国家标准1部、行业标准6部、地方标准3部、团体标准2部,团队成员多人承担或参与油茶标准制定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在湖南省已建成国家级油茶标准化示范区2万亩以上;主持或参加选育油茶良种200余个,其中通过国家和省级良种审定96个,成为目前全国油茶生产的主要良种资源;出版专著6部,其中《油茶优良种质资源》是我国第一本油茶种质资源专著,发表论文100余篇;建立国内首个国家级油茶种质收集保存库500亩,收集油茶种质2500多份。

建立了国内首个油茶“两系”杂交种子园300亩;在全省建立良种丰产示范基地30万亩。

作为科技支撑单位,举办油茶实用技术培训班100余期,在全省指导建立油茶高级采穗圃2000多亩,繁育苗木1亿株以上,辐射到湖南及周边11个省(区)40多个县(市)的油茶主产区,营建丰产示范林100多万亩。

上述工作为该项目标准的编制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

2、完成标准项目的步骤、方法和技术路线

标准项目下达后,标准编制工作小组的主要起草人员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标准化工作导测汇编、标准制订等有关文件资料,研究确定了标准编写原则、技术路线和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参加单位及协作单位人员分工。

项目实施技术路线:

利用已有的技术基础,通过分析现有的容器育苗相关的科研成果,调查分析现有湖南境内主要油茶育苗基地实际情况,收集涉及油茶容器育苗的相关指标数据;借鉴国内相关的油茶容器育苗标准;学习国家标准编写格式,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国内有关科研院所、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单位的专家、育苗户以及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逐条修改完善,定稿后报送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发布。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及论据

(一)标准的编制原则

1、编写格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2、标准的内容紧密联系我国目前油茶籽的采后处理及质量分级的的状况,各项技术指标先进、合理,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

(二)主要内容及论据

1、本标准规定了油茶容器苗的术语和定义、容器种类与选择、育苗基质、容器苗培育、容器苗质量分级、质量检测、包装、标注及运输、档案管理等。

2、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境内油茶容器苗的培育,其它油茶近缘种参照执行。

3、本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部分引用了与本技术规程相关的1个国家标准、2个行业标准,涉及到术语和定义、嫁接规程、病虫害防治、质量检测。

表2本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说明

标准内容

标准条文

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3

GB/T26907油茶苗木质量分级

嫁接规程

6.2.2

LY/T2117油茶无性系芽苗砧嫁接技术规程

病虫害防治

6.3.5

LY/T2314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质量检测

8

GB/T26907油茶苗木质量分级

4、技术说明

(1)关于育苗容器的说明

油茶容器育苗能有效地保持造林时苗木根系完整性,提高油茶苗栽植的成活率,且栽植后没有缓苗期,可延长造林季节,具有较强的适生性、抗旱性和稳定性。

因此,做好油茶容器育苗,筛选出适合培育不同苗龄的容器杯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实际调查,适宜的用于油茶育苗的容器材料主要有几种。

一类是不可降解的、厚度在0.02mm~0.06mm之间的无毒塑料杯,另一类则是可降解或半降解的无纺布材网袋。

此外,一些育苗单位使用硬质塑料、牛皮纸等制作的容器进行苗木培育。

不同规格育苗容器对于苗木地下根系和地上植株生长的影响不同。

基于实际调查,本标准规定培育1年生容器苗的容器规格要求直径在4~6cm之间,高度在10~12cm之间,2年容器苗容器规格直径在8-10cm之间,高度12-15cm之间,3年生及以上容器苗容器规格直径在12-15cm之间,高度15-20cm之间。

表3容器规格调查表

样号

地点

1年生

2年生

3年生及以上

直径/cm

高度/cm

直径/cm

高度/cm

直径/cm

高度/cm

1

湖南长沙

4

10

8

12

12

15

2

湖南衡东

5

12

8

14

13

18

3

湖南攸县

5

12

10

15

14

19

4

湖南衡南

6

12

10

13

15

20

平均值

5

11.5

9

13.5

13.5

18

(2)关于育苗基质的说明

基质是苗木良性生长的重要基础保证。

容器基质选择不当不利于苗木生长,而且会提高育苗成本。

因此,选择合适的基质对于培育优质壮苗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调查,适宜油茶容器育苗的常用基质有泥炭、蛭石、珍珠岩、椰糠、稻壳等。

泥炭的有机质含量超过50%,含氮量在0.6%,降解缓慢,是一种天然有机物。

泥炭还具有带菌少、容重小、持水性强及缓冲性强的优点。

蛭石的孔隙度高达95%,含水量在4%~10%之间,水肥吸附性能较好,能够增加基质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珍珠岩总孔隙度大、持水量高,有助于改善基质通气性能,增强基质持水性能。

椰糠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保水、排水能力都比较好。

稻壳总孔隙度82.5%,与泥炭等持水强而通气性不良的其他基质混合,可改善基质的性能。

为节约成本,油茶容器育苗过程中也会使用黄心土作为育苗基质。

但是,黄心土容重较大,通气性较差,营养物质匮乏,单独使用红心土育苗基质容易导致苗木根系不发达、整体质量差的问题,在实际生产中一般与其他基质混合配比使用。

(3)关于苗木质量分级的说明

为了制定油茶容器苗的合理标准,项目组分别在油茶主产区湖南省、江西省和广西区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①2年生芽苗砧嫁接容器苗

通过对4个样地的2年生芽苗砧嫁接容器苗苗高生长情况调查可知(表4),1号、2号、3号和4号样地的油茶苗苗高≥31cm的油茶苗数分别占总数的85.73%、87.93%、84.05%和87.68%,苗高≥41cm的油茶苗数分别占总数的45.86%、47.79%、44.59%和46.63%。

从4个样地油茶苗苗高的平均值来看,苗高≥31cm的油茶苗数占总数的86.35%,苗高≥41cm的油茶苗数占总数的46.22%。

因此,我们把苗高≥30cm的油茶苗定为II级苗,苗高≥40cm的油茶苗定为I级苗。

表42年生芽苗砧嫁接容器苗苗高生长调查表

单位:

cm,%

样号

地点

21-30

31-40

41-50

>50

1

湖南长沙

14.27

39.87

33.89

11.97

2

湖南衡阳

12.07

40.14

35.46

12.33

3

广西南宁

15.95

39.46

33.24

11.35

4

江西赣州

12.32

41.05

31.14

15.49

平均值

13.65

40.13

33.43

12.79

通过对4个样地的2年生芽苗砧嫁接容器苗地径生长情况可知(表5),1号、2号、3号和4号样地的油茶苗地径≥0.31cm的油茶苗数分别占总数的84.92%、81.09%、87.63%和89.16%,地径≥0.41cm的油茶苗数分别占总数的43.60%、43.55%、50.01%和40.59%。

从4个样地油茶苗地径的平均值来看,地径≥0.31cm的油茶苗数占总数的85.70%,地径≥0.41cm的油茶苗数占总数的44.44%。

因此,我们把地径≥0.30cm的油茶苗定为II级苗,地径≥0.40cm的油茶苗定为I级苗。

因此,2年生芽苗砧嫁接容器苗合格苗标准为:

苗高≥30cm,地径≥0.30cm。

其中将苗高≥40cm,地径≥0.40cm,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定为I级苗;将苗高≥30cm,地径≥0.30cm,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定为II级苗。

表52年生芽苗砧嫁接容器苗地径生长调查表

单位:

cm,%

样号

地点

0.2-0.3

0.31-0.40

0.41-0.50

>0.5

1

湖南衡阳

15.08

41.32

28.14

15.46

2

湖南株洲

18.91

37.54

29.21

14.34

3

广西南宁

12.37

37.62

30.12

19.89

4

江西赣州

10.84

48.57

28.42

12.17

平均值

14.30

41.26

28.97

15.47

②3年生芽苗砧嫁接容器苗

通过对4个样地的3年生芽苗砧嫁接容器苗苗高生长情况调查可知(表6),1号、2号、3号和4号样地的油茶苗苗高≥61cm的油茶苗数分别占总数的89.43%、87.45%、91.53%和91.76%,苗高≥71cm的油茶苗数分别占总数的47.12%、43.91%、45.81%和47.64%。

从4个样地油茶苗苗高的平均值来看,苗高≥61cm的油茶苗数占总数的90.04%,苗高≥71cm的油茶苗数占总数的46.12%。

因此,我们把苗高≥60cm的油茶苗定为II级苗,苗高≥70cm的油茶苗定为I级苗。

表63年生芽苗砧嫁接容器苗苗高生长调查表

单位:

cm,%

样号

地点

<60

61-70

71-80

>80

1

湖南常宁

10.57

42.31

36.2

10.92

2

湖南邵阳

12.55

43.54

37.49

6.42

3

广西南宁

8.47

45.72

38.34

7.47

4

江西赣州

8.24

44.12

37.22

10.42

平均值

9.96

43.92

37.31

8.81

通过对4个样地的3年生芽苗砧嫁接容器苗地径生长情况可知(表7),1号、2号、3号和4号样地的油茶苗地径≥0.60cm的油茶苗数分别占总数的94.05%、92.24%、93.22%和96.16%,地径≥0.81cm的油茶苗数分别占总数的43.49%、41.37%、45.95%和44.96%。

从4个样地油茶苗地径的平均值来看,地径≥0.60cm的油茶苗数占总数的93.92%,地径≥0.81cm的油茶苗数占总数的43.94%。

因此,我们把地径≥0.60cm的油茶苗定为II级苗,地径≥0.80cm的油茶苗定为I级苗。

因此,3年生芽苗砧嫁接容器苗合格苗标准为:

苗高≥60cm,地径≥0.60cm。

其中将苗高≥70cm,地径≥0.80cm,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定为I级苗;将苗高≥60cm,地径≥0.60cm,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定为II级苗。

表73年生芽苗砧嫁接容器苗地径生长情况调查表

单位:

cm,%

样号

地点

<0.60

0.60-0.70

0.71-0.80

0.81-0.9

>0.9

1

湖南长沙

5.95

15.46

35.10

30.25

13.24

2

湖南邵阳

7.76

14.65

36.22

28.90

12.47

3

湖南常宁

6.78

13.16

34.11

31.70

14.25

4

江西赣州

3.84

18.41

32.79

33.42

11.54

平均值

6.08

15.42

34.56

31.07

12.88

 

三、预期的经济效果

本标准的实施,可以为油茶育苗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大幅提升育苗质量、提高成活率。

按照标准实施,容器苗成活率90%以上,能够为油茶育苗户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油棕、椰子、油橄榄和油茶等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中,油橄榄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成为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的主要食用油料树种,并发展到了世界40多个国家,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高级食用油之一。

油棕和椰子主要产在亚、非和南美三大洲的热带地区,棕榈油已成了马来西亚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年均出口额40亿-50亿美元。

油茶分布于北纬18°28′-34°34′,东经100°0′-122°0′的广阔范围内,属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区。

其中湖南、江西和广西是其最主要的中心产区。

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等有少量分布。

所以油茶是我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目前有油茶容器苗培育的行业标准,随着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油茶大苗培育已成发展趋势,原有的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我省油茶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针对我省的油茶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提高,尤其在容器大苗培育方面,以满足我省油茶生产的需要。

五、标准内容分岐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标准初稿编制完成后,向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生产单位和企业等征求意见,共回收反馈意见份,有关建议多条。

本标准依据总体要求尽可能吸收了各方的建议对标准进行修订。

六、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一)组织措施

根据标准项目协议书的要求,本标准为推荐性地方标准,建议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与实施该标准时,及时组织有关科研和生产单位等进行宣传、推荐该标准。

(二)技术措施

建议由省标准管理部门报请主管部门同意,印发该标准,在油茶产区科研和生产单位广为宣传。

建议在油茶产区由当地经济林协会或油茶产业协会定期举办由油茶科研、生产和育苗户参加的实施该标准的培训班。

标准项目主持单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编写实施该标准的宣传学习资料。

七、标准项目编制的主要参考文献

[1]韦泳丽,赵文东,周燕.油茶大规格容器苗培育研究[J].农业研究与应用,2020,33(04):

35-38.

[2]欧盛琼.油茶培育技术研究方案[J].农村科学实验,2019(12):

85-86.

[3]陈海光,潘春平.红花油茶容器苗培育技术探讨[J].花卉,2018(14):

16-17.

[4]彭邵锋,陈隆升,殷元良,陈永忠,吴振明,彭晓锋,杨小胡.油茶容器苗空气控根与分级培育技术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10):

66-68.

[5]杨小胡,陈永忠,陈隆升,等.油茶育苗容器规格筛选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9):

54-56.

[6]佘远国,汪洋,白涛,等.油茶容器育苗基质配方的初步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12,26

(1):

93-96.

[7]陈慧玲,李爱华,周席华,等.栽培基质对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苗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5):

80-83.

[8]陈华超,陈慧玲,邓先珍,等.油茶轻基质育苗基质配方筛选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1,170(4):

20-22.

[9]刘春,曹志华,胡娟娟,等.不同基质对油茶容器扦插苗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11(6):

90-93.

[10]罗健.油茶优良品种轻型基质育苗技术研究[D].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11]袁冬明.林磊.严春风,等.乐东拟单性木兰容器大苗培育技术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0,30(6):

43-47.

[12]金笑龙,肖正东,陈素传,等.不同基质对油茶胚芽嫁接容器苗生长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0,(3):

51-55.

[13]章尧想,钟秋平,万细瑞,等.油茶轻基质育苗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0(12):

3-5.

[14]姚群,丁永电,黄良辉.不同基质不同营养液对油茶芽苗砧木嫁接苗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9(5):

177-178.

[15]吴冬生,魏荣忠,黄伟.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组合式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

214-217.

[16]彭邵锋,陈永忠,陆佳,等.不同育苗基质对油茶良种容器苗生长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

(1):

25-31.

[17]庄端林.中国油茶(第2版)[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18]陈永忠.油茶栽培技术[M].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