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生态单元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394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二轮生态单元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生态单元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生态单元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生态单元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生态单元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二轮生态单元练习.docx

《高三二轮生态单元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二轮生态单元练习.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二轮生态单元练习.docx

高三二轮生态单元练习

高三二轮生态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两幅示意图(未完全按比例绘制),甲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乙图是将甲图中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

乙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据图分析下列不正确的是()

 

A.乙图P中的c表示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B.乙图P中的b和d分别表示未被P利用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C.每年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a、b、c、d、e

D.若这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则c2≤20%c1

2.下图中A、B、C、D、E、F各代表某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群,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B.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C.阳光、空气、水和所有生物构成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若C种群灭绝,则E种群数量短时间内可能增大

3.群落的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P代表群落的总生产量,以R代表群落的

总呼吸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灾后的森林依次出现杂草、灌木林、乔木林,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

B.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与群落的演替无关

C.当P\R接近或等于1,说明群落中的能量或有机物收支平衡,群落演替不再进行

D.P\R比率可以表示群落演替方向的一个优良指标

4.某地的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爬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而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在同一片空间,同时种养着三种农产品。

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就来自螃蟹的排泄物。

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的辣椒,还能起到驱虫的作用。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只需输入太阳光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和黄瓜也可作为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5.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

下图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它是我国南方各省农村比较常见且行之有效的生态系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实现光合产物的分层多级利用

B.桑树的凋落物、蚕沙撒人鱼塘中,经池塘内食物链的作用实现了能量的重复利用

C.该系统具有结构协调,资源高效利用,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的特点

D.该体系中获得蚕丝、食品、鱼类和沼气等,在经济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上大有好处

6.鱼鳞藻和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取样调查的方法可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

B.富营养化水体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C.若该水体出现了“水华”现象,将对鱼鳞藻的影响最大

D.当水体达到中营养化时,可以利用脆杆藻控制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

7.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

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8.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

C.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并计数,调查其种群增长

D.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9.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关于各阶段

种群数量变化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

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B.第2阶段增长速率先快后慢

C.第3阶段缓慢增长接近K值

D.第4阶段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10.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D.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项目

COD

(mg/L)

BOD

(mg/L)

总氮量

(mg/L)

进水

750

360

700

出水

150

50

25

出水

土壤基质

污水进入

挺水植物

防渗层

出水

11.人工湿地是为了处理污水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生态系统(见下图)。

对该人工湿地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下表。

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

调查结果显示此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  )

A.COD、BOD值越高,表明污染程度越低

B.植物的吸收作用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C.群落结构多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D.物质的分解只依靠厌氧呼吸的微生物完成

12.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在食物保证充足的培养条件下,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第13—21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种内斗争

B.第25天以后,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成虫增长率下降

C.奶瓶中的成虫数量应该呈“S”型增长

D.预计37天后,成虫增长率会继续下降,当降到0时,成虫数量达到K值

13.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④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碳元素在A、B、C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图中B、C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1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15.关于右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16.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

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

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

种群大小

(K-N)/K

种群的增长量

S1

20

0.90

18

S2

50

0.75

38

S3

100

0.50

50

S4

150

0.25

38

S5

180

0.10

18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

17.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假如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的能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身体再流向消费者体内

C.两个无人为干扰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越大,分解者的数量越少

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

18.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1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有关功能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予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D.图中箭头也可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

20.下表是五类生态系统有关方面的比较表(净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总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净光合作用量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B.生物有机质总量最低的生态系统是北极冻原

C.土壤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少的生态系统是温带草原D.抵抗力稳定性最弱的是北极冻原

21.美洲白蛾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外来物种,中广网20XX年9月29日消息,河北一些地区正遭受美国白蛾的侵害,已经有五千多个村庄受灾,危害程度创历年之最,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

A.将感染的树叶摘除,进行深埋是为了避免害虫的传播和扩散

B.可以采用性引诱剂与化学农药相结合的防治措施防治美洲白蛾

C.将美洲白蛾的蛹用60CO照射,然后将羽化的不育雄成虫释放到树林中去,使雌虫不育,与之类似的育种方法属于人工诱变育种

D.将国外美洲白蛾的幼虫寄生蜂引入进行生物防治

22.野猪经常破坏人们的农田,最近,云南省把因野生动物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害的补偿比例将从原来的15%---30%提高到90%以上。

为了使人类与生物和谐发展,对于野生动物,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人工增设家畜,满足虎捕食需要B.捕获肇事动物,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

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D.加强它们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23.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由生产者、II、III和IV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于⑥过程

24.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甲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C.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代表的生物中有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动物

D.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型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是化能自养型细菌

25.科学家在水深约3200m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蠕虫。

这种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的附肢像树根一样伸入到鲸的骨髓里。

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

有关上述现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蠕虫和细菌的代谢类型与乳酸菌相同

B.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

C.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

D.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26.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科学、有效、合理的途径是()

A.利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B.利用小麦、玉米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作燃料

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D.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

27.右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依次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四个

种群中,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28.下图是对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调查后的结果,甲—戊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戊是分解者)。

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积累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

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据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数值单位:

105焦/m2/年)()

 

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甲→戊→乙→丙→丁

B.能量从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6%

C.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中约为7.3×107(焦/m3/年)未被消费者同化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图中所有GP之和

光合作用

生物量

净生产量

总生产量

呼吸消耗

O2+温度

营养

CO2

H2O

取食

29.下图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限制因素图解,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影响植物净生产量的因素除了光、水、CO2、矿质营养外还有温度和氧气

B.在晴朗的夏天,CO2往往成为植物固定太阳能的限制因素

C.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净生产量的10%~20%

D.温室中适当增加光照强度、CO2浓度和矿质元素供应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30.对某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样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密度(株/m2)

3 7 152 4 98 4

A.此地段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约为6.5株/m2B.该组数据采集的方法为样方法

C.另一小组再次调查,所得的数据完全相同D.该调查必须是随机选取的样方

31.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食物数量、天敌、传染病都可以抑制种群的增长

B.用人工方法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控制害虫的数量

C.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数量达到K值时,自然增长率最大

D.空间、资源和其它生物都能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

32.图6表示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的某种群在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后种群数量发生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D.若图④所示为海洋中某鱼的种群,在d点时进行捕捞,捕捞量大于K/2

33.右图表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子季节性的变化,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上层。

下列哪项解释是正确的()

A.提高光照强度对硅藻有破坏作用

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硝酸盐的含量

C.提高光照强度增加了营养物上涌到海面

D.提高光强度增加了分解者活力,结果是无机养分降低

34.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

自养生物

无机环境

异养生物①

异养生物②

35.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

20XX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

根据右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

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

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

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3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先选取样方再确定调查对象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用鲜艳的颜色标记被捕获的动物

C.群落的水平结构常表现为群落中的生物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分布

D.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37.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用右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丁为微生物

B.若用右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丙处于最高营养级

C.若丁为沼气池,沼渣、沼液作为甲的肥料,使能量循环利用

D.若乙为初级消费者,则乙种群的有机物总量比甲的小

38.图4是探究温度对水螅种群增长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培养过程中,水螅的种群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B.在30℃时水螅种群呈“S”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在15天左右最大

C.在10℃、20℃时水螅种群呈“J”型增长,且20℃时种群增长速率较大

D.实验结果表明,20℃左右培养水螅是获得较大种群数量的良好温度

39.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③

B.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①>②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②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40.为保护美洲某草原的鹿群,自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

若干年后,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1905年前,鹿的数量保持在4000头左右主要是有捕食者

B.1925年前后,该区域内鹿种群的K值是保持在100000头

C.1927年后,鹿的数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草场被破坏

D.鹿、美洲狮、狼等在该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二.非选择题:

41.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爆发,使生态遭到破坏。

控制蓝藻疯长,同时“变废为宝”是减轻“绿色灾害”的有效途径。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细胞结构分析,蓝藻属于生物。

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和固氮作用,这在生物界是十分独特的,对整个生物圈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蓝藻与其他水生生物构成了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由于某些蓝藻具有气囊,在水域中有趋表聚集的现象,从的角度看,这些蓝藻处于其上层。

(3)下表为某湖泊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种藻类种群组成情况。

据表分析,检测水体中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是,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竞争最激烈的是。

(4)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如图22所示)可治理水体污染,改善水质。

其机理正确的是:

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

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5)蓝藻资源化利用有多种方式。

从蓝藻中可以提取能发出紫色荧光藻蓝蛋白,可作为生物实验研究中的。

绿色能源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体内含有丰富类物质。

42.下图表示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体内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__,完成该过程需要__________。

(2)完成②过程需要__________反应提供的__________。

(3)植物体内通过③过程合成的有机物(C6H10O5)n包括__________。

(4)过程④、⑤共同的产物是__________。

(5)若X是抗体,产生此物质的细胞是__________,该细胞中完成⑥过程的场所是__________。

(6)土壤中能产生脲酶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尿素。

因此,可以利用__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培养分离出尿素分解菌。

43.近年来,家禽生态养殖在我国发展很快。

某地区建立了“稻—鸭”共作的生态型农业生产体系(如下图所示),实现了稻、鸭的双丰收。

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稻

杂草

昆虫

沼气池

秸秆

沼渣

粪便

粪便

禽蛋、肉类、羽毛加工厂

沼气照明

废物

废弃的羽毛

填埋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沼气池中的生物属于___________。

此生态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_________。

(2)过去,羽毛加工厂通常将废弃的羽毛填埋于土壤中,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其分解。

为了充分利用废弃的羽毛中的蛋白质资源,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水解羽毛角蛋白的细菌,他们应从__________处取土壤,并制成土壤稀释液。

以羽毛粉为唯一的氮源配制的培养基在功能上属于_________培养基。

(3)研究人员尝试利用羽毛粉制成饲料添加剂,以替代鱼粉添加剂来饲养产蛋鸡。

请设计实验探究羽毛粉能否替代鱼粉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养产蛋鸡。

实验材料:

养殖的蛋鸡若干只,含羽毛粉的饲料,含鱼粉的饲料。

实验步骤:

①将实验用鸡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饲养条件相同;

③观察记录、统计各组鸡的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分析:

如果_________________,说明羽毛粉能替代鱼粉;

如果_________________,说明羽毛粉不能替代鱼粉。

4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生态系统。

水体中种植有生菜,还生活有藻类植物、硝化细菌、水蚤、鲤鱼、腐生细菌等。

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鲤鱼以水蚤和藻类植物为食。

图3表示细胞中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请回答:

(1)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需将装置放在_________的地方,并且必须定期补充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______________其中腐生细菌在该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写出鲤鱼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用文字和箭头在图2中完善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4)水蚤能完成图3中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填图中序号)、若图1中生菜生长一段时间后出现烂根,可能是根细胞发生了图3中_______(填图中序号)生理过程导致的。

45.线虫是所有蠕虫的通称,土壤中的线虫对环境变化敏感,分布广泛,是一种土壤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土壤线虫的食性多样,这对促进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的两大重要功能,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______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自由生活的线虫能促进土壤有机物的降解,这些线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

(2)若要调查土壤中线虫的种类和数量,可采用淘洗――过筛――离心的方法分离提取线虫,在解剖镜下观察,对观察到的线虫进行______和______,如果调查结果显示线虫的种类减少,并且能在极端条件下生存的线虫呈增多趋势,说明被调查的土壤________。

(3)图25示某项研究的实验结果,图中Cu50表示每Kg干土中添加50mg的Cu,不施加铜的为对照处理。

本项研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保证上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的每个处理需重复3次,则实验者应设置实验组的样本数为_____个。

通过图中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